千年古刹潭柘寺
2014/9/8   热度:485
千年古刹潭柘寺
来源:《中国民族报》
“先有潭柘,后有幽州”是北京一句谚语,“潭柘”指的是京西古刹潭柘寺,“幽州”则是北京城的前身。在讲究资历的中国人看来,潭柘寺的辈分比北京城还大,值得一看。1934年,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就是怀着这种心理,骑着毛驴到了门头沟的潭柘寺和戒台寺,一路磕磕绊绊,回来写了一篇散文《潭柘寺 戒台寺》,虽然没有《荷塘月色》那么有名,却充满野趣。很多人读了这篇散文,又走上了寻访潭柘寺的路途。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离市中心30余公里。寺庙本名“岫云禅寺”,却因前有柘树、后有龙潭而俗称“潭柘寺”,较之本名,“潭柘寺”更为家喻户晓。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9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植被茂盛、古树名花繁多,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千年古刹经风雨
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是佛教进入北京地区后所修建最早的一座寺院。如此算来,到今年潭柘寺已经1700岁了,这也是“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一语的由来。当时的潭柘寺名为“嘉福寺”,规模不大,建成之后,一直没什么大的发展。后来经过北魏和北周两次大规模“灭佛”,逐渐走向衰败。
潭柘寺的兴盛始于唐代,与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有关。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华严和尚在幽州都督张仁愿的赞助下,以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华严和尚带领僧众填平了寺前一个叫“青龙潭”的大水坑,修筑殿宇,扩建寺院,潭柘寺雏形初现。寺院后山有两股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能灌溉附近的大片土地农田,华严和尚将嘉福寺改为“龙泉寺”。后人尊华严和尚为潭柘寺的“开山祖师”。
唐朝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下令在全国毁坏佛寺,令僧人还俗,潭柘寺因此再次荒废。直至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从而使潭柘寺走出“武宗灭佛”的阴影,重新兴盛起来。当时潭柘寺的规模已经相当宏大,有僧人上千名。
明清两朝是潭柘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明代自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都信佛,再加上当时宦官机构庞大,权高势重,他们为了年老以后出宫有一个安身之所,不惜耗尽积蓄,到处修建寺庙。明代两百多年间,或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
在清代历史上,先后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位皇帝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康熙曾多次亲临潭柘寺,赐寺名“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连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曾到潭柘寺,并留下一首七言律诗《潭柘寺》,对潭柘寺优美的风景大为赞赏:“省耕郊外鸟生欢,敬从袛林拥入鸾。法苑风飘花作雨,香溪雨激石鸣喘。含桃密缀红珠时,嫩箨新抽碧玉竿。胜地从容驻清华,慈云镇日护岩峦。”雍正一生所作诗篇不多,这首《潭柘寺》成为研究清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有了皇帝的宠爱,清代的潭柘寺有恃无恐,广置庙产,扩展林区和山场,发展成为了一座庞大的寺庙地主庄园。据说当时潭柘寺的规模比现在还要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加上周围的山林,总面积在121公顷以上。寺内的僧人多时上千,少时也不下400人。这么多僧人,吃饭是一个大问题,潭柘寺现在还保留着一口大锅,直径3米,深两米,以前用来给和尚做饭吃的。周围上百里的村庄每年都要给寺里供奉粮食,传说一个村庄供奉的粮食只够寺里的人吃一天,一年要吃掉360个村庄,所谓“潭柘寺的和尚,一天吃一个庄子”的说法由此而来。
中外佛教交流的见证
在潭柘寺,还有一处别致的风景,就是寺前的塔林。塔林共有墓塔75座,是现今北京地区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处。其中,有不少是外国僧人,他们慕名而来学习佛法,最后终老于此。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禅师、东印度的底哇答思大师、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他们的墓塔,成为中外佛教交流的历史见证。
无初德始禅师是日本信州人,幼年在日本出家。为了深入钻研禅宗佛学,德始禅师随商船来到中国,遍访名山古刹。明永乐十年(1412年),姚广孝向明成祖朱棣推荐德始禅师为潭柘寺住持。德始禅师上任后,“早夜孜孜,以缮修为务,凡栋户蠹敝者,易之;阶圮者,构之;丹垩剥落者,新之,比旧有加焉。”他为整修寺院日夜操劳,薄于奉己,厚以待人,受到佛教界内外的尊崇,在明代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宣德四年(1429年),德始禅师在潭柘寺圆寂。他在中国居住了56年,是日本在华高僧留居中国时间最长的一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走进潭柘寺,就像走进了一部中国佛教史。历经了1000多年的岁月风霜,它依然生机勃发。当年朱自清游完潭柘寺以后,不禁感叹:“寺里殿很多,层层折折高上去,走起来已经不平凡,每殿大小又不一样,塑像摆设也各出心裁。看完了,还是觉得无穷无尽似的。”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依然准确之至。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