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桂林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2014/9/8   热度:487
浅谈桂林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一、桂林佛教文化概述
1.传入时间早
结合文献记载及东汉至南北朝早期佛教文化遗物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大约在西汉时期佛教就已传入广西地区,到唐代桂林佛教空前繁荣,成为我国南方佛教中心之一。至少千年前的唐朝,印度佛教文化就经南海进珠江溯漓江进入中国腹地,学者称这是一条佛教的海上通道。如今人们在桂林西山观看佛教题材的摩崖造像,发现与中原佛教造像风格不一,恰好成为漓江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海上通道必由之路的证据。这个证据它意味着漓江不仅是华夏先进文化的转运站,同时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有证据表明,早在公元817年,印度高僧觉救就曾来到桂林,高僧的到来不仅是游山玩水,而且必然会传经布道。而比觉救更早,公元750年,中国唐代高僧在五次东渡失败后,在桂林开元寺传经讲法长达一年,之后再次东渡,终于成功。漓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日本的重要站点。
唐初所建的西庆林寺,是桂林最著名的寺庙,据说该寺曾是僧佛“显灵”之地。当时西庆林寺规模宏大,择地幽圣,内供卢舍那佛,高僧云集,盛极一时,与云南鸡足等五大寺齐名,被称为我国南方五大禅林之一。建于唐高宗显庆四年的善兴寺拥有广西年代最古的一座佛塔——舍利塔,这座塔“七级耸高十丈”。
2.吸引许多高僧大德
自隋唐以来,许多高僧大德纷纷云游于桂林。如隋开皇十年(590年)大乘佛僧昙迁游七星岩,留下“栖霞洞”石摩题刻。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桂林较大的寺院就有十几处。鉴真和尚是我国唐代佛教名人,著名的日本作家井上靖,在其《天平之甍》第四部中充满感情地描写道:鉴真一行跳上了暌别已久的大陆的土地,从雷州经罗州等地,再由梧州溯桂江到始安郡治桂林。他们原定不在桂林多住,他们刚到,始安郡都督上党公冯古璞,听说鉴真法师到来了,连忙步行出城迎接,跪地膜拜,把他接到开元寺。鉴真和尚在桂林一年,将桂林佛教文化推向鼎盛,估计当时他也到西庆林寺、东庆林寺朝拜。当时桂林开元寺,“寺为五进”,鉴真在开元寺一年,主持佛事,使本地佛教文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据佛教史籍记载:“唐朝诸人,胡国、昆仑、新罗等人,皆以鉴真为受戒和尚。”不少官员显贵和平民都来向鉴真大师受戒,香火极一时之盛。鉴真在桂林时,除讲法施戒外,还施医施药,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鉴真和尚逗留在桂林的时间很短,但对桂林佛教事业的重大影响和意义深远,后来鉴真和尚拟溯江而上,抵灵渠,进湘江,返江南,因镇守广州的卢焕派人来接,所以便离桂林顺漓江东下到广州去了。最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告成功,他的宿愿终于实现。桂林是鉴真东渡的中转站,他在桂林对佛教的重大影响是无庸置疑的。鉴真当年住过的开元寺已毁,今天开元寺重建,为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辉煌。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释怀信、觉救、无业、无等、惟则、惟亮等6位僧人结伴到桂林,在芦笛岩和南溪山题名留念。
1940年,巨赞法师应广西佛教会理事长道安法师之邀,到广西桂林,以此离开南岳。他抵达桂林,出任广西佛教会秘书长,并主编狮子吼月刊。在狮刊创刊号上,刊有欧阳竟无大师、太虚大师、暮伽法师等名家的文稿。而他自己则以巨赞、万均、编者等名,发表了《新佛教运动的回顾与前瞻》,《略论空有之诤》,及《中论探玄记》等五篇文章。以後各期,每期都有他数篇文章。实以当时写稿的法师不多,稿源不继,他不得不努力撰写,以充实版面。在主编狮刊的同时,他还担任著月牙山寺的住持,以寺院作掩护,作为左翼文化人活动的场所。1942年,巨赞法师应邀到桂平西山龙华寺任住持,一面弘传佛教,一面仍从事抗日活动。
3.佛教文物古迹多
桂林的佛教摩崖造像众多,所以成为仅次于四川大足石窟的我国南方第二大佛教石窟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造像大多为唐中期以前的作品,大者高约2米,小者仅20-30厘米。它虽然没有北方的宏大,但形态各异,雕刻精美。“天下名山僧占多”,桂林秀丽幽雅的山水,是佛徒信士们修道参禅的适意之地。桂林的大多数山林都曾留存有佛寺道观的踪迹,有的至今仍香火不绝。桂林的山大多为纯石灰岩,崖石质地坚硬,为摩崖造像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在唐代,桂林摩崖造像之风兴盛。现留存的摩崖造像约600尊,主要分布在西山、叠彩山、伏波山、骝马山,其中叠彩山、西山、伏波山的摩崖造像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象山、龙隐岩、普陀山也有零星的造像存在。 桂林摩崖造像以唐代为主,其次是宋代遗物,大多因山就势开龛造像。由于桂林的山石多裂隙,故而造像场面不大,龛窟小巧单纯,多为1龛3尊,山有1龛5尊、7尊、11尊的,其内容也较单纯。以佛传、佛本生的故事为题材,大多中为佛像,两旁为菩萨及供养者,突出主像。主像多为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及送子观音等。
桂林佛教寺塔,摩岩造像及刻像大都建筑在名山胜地,它们融建筑、雕刻、绘画谱艺术于一体,与山石林泉相映成趣,成为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为了便于对桂林佛教文化遗址进行合理开发建设,现特将现存佛教资源作一描述。(1)七星公园后普陀山省春岩的祝圣寺,该寺建于清代。(2)位于丽君路的能仁寺,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3)隐山东麓的法藏禅寺,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4)七星公园内的栖霞寺。(5)分布在叠彩山风洞的25龛97尊唐末宋初的佛教造像。(6)骡马山北麓唐代摩崖造像6龛23尊。(7)隐山清代乾隆年间摹刻唐吴道子童子观音像及五代贯休的十六尊者像。(8)伏波山吕祖洞、还珠洞和千佛洞的唐代中期以后的佛教造像36龛239尊,是广西境内现存最集中的佛像群体。(9)西山佛教摩崖,造像98龛242尊,是广西境内现存数量最多的佛像群体,另有浮雕石塔2座,灯龛20余处。(10)象鼻山西南麓的唐代云峰寺。(11)小东江西畔塔山上的明代寿佛塔。(12)象鼻山顶上明代初期的普贤塔。(13)叠彩山东麓木龙洞北古渡口的唐代木龙石塔。(14)文昌桥南民主路万寿巷内唐代始建明代重建舍利塔。(15)月牙山龙隐岩清代观音自画像。这些佛教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客观上为桂林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桂林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佛教既是一种人为宗教,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其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展现出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当其在汉代传入中国以后,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汇,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佛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佛家崇尚的“清净无为,行善修道,因果报应”观念及其人生追求,生活方式,健身秘诀等,不仅对日本、港澳台地区乃至对东南亚都有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的东方人文色彩,对于西方人,特别是那些求新逐异、热衷探寻的外国游客而言,更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过去旅游界有句老话,“外国人到中国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此话虽意在批评,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宗教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
就目前桂林旅游状况来看,产品仍大多停留在三山两洞一条江等自然景观上,其它景点特别是现有佛教旅游资源来看,其利用价值,无论从力度,深度等方面还远远未被释放出来。究其原因:一是内容尚嫌单薄,一些佛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浮于表面,乃至“游客”见宝不识,当面错失。二是抛掩于各景点之中,不成主体和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风景点的点缀而未被视为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实际上,桂林的佛教文化融众多的佛教摩崖造像,题记、寺院、古塔、碑刻于一体,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可开发性。
三、开发桂林佛教文化旅游的基本构想
大湄公河次区域流经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都是典型的佛教国家。实际上,大湄公河区域是世界上佛教的主要集中地,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特色非常鲜明,而宗教文化旅游历来就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适度发展广西的宗教文化旅游也应看成是开展GMS旅游合作、实施“一轴两翼”格局中的一环。桂林本身在历史上也曾是佛教重地,西山的庆林寺是中国南方四大禅林之一,鉴真和尚在桂林留下了诸多遗存影响,都可以很好地挖掘开发。建议在中国宗教政策日渐宽松的情况下,把桂林西山公园打造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佛教文化主题公园,一方面是部分恢复历史原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大湄公河流域各佛教国家更好地开展佛教文化旅游合作。
首先,必须修复一批历史上有影响的寺院,并以此为基点,带动其它佛教景点的开发。开元寺建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是广西年代最古的一座佛寺之一,加上鉴真和尚曾在此驻锡一年多,日本友人对这处佛教遗址十分重视,可根据现存清代桂林画家罗辰绘有的《开元寺图》为基础加以修复。西庆林寺作为唐代佛教显灵和南方五大禅林之一,因其位于西山,也极具修复价值。 在修复这两座寺庙基础上,结合桂林原有著名山水景点,我们可以开辟如下佛教旅游专线:七星公园栖霞寺―一伏彼山千佛岩―一叠彩山木龙洞;西庆林寺――西山石窟――能仁寺;西庆林寺――云峰寺――木龙石塔―一普贤塔;开元寺――叠彩山风洞石窟――西山,以上线路原来大多就为桂林旅游热线无论在交通、住宿接待,导游服务上都有一定基础,且就佛教文化而言,也有一定特色。
其次,要做好各景点的配套工作,可开展佛教文化展示,佛教特色美食品尝,传统健身术修习,佛家游艺娱乐等活动,即以佛家文化内涵为中心环节,充分突出观赏、美食、修习、娱乐四大功能。
文化展示。主要结合佛教文化发展史和佛教教义、人物、仪礼、建筑等介绍,可通过举办大型佛教文化展览馆,从佛教知识简介、佛教在桂传播状况,来桂僧侣画像事迹、佛教建筑、佛教书画、各类出土文物等方面分别设计展览项目。另外,因雕塑具有“固体诗”、“立体画”之称,对海内外游客颇具吸引力,可利用桂林石资源丰富之优势。创办大型佛雕艺术园,以佛教在桂传播有关历史,神话传说题材为蓝本,推出一批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雕塑,以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来此拍照留念。
美食品尝。开设寺庙素菜餐馆,以恢复佛教饮食产品为主要内容,高举素食健身延寿的大旗。在西山、普陀山等佛教资源丰富且环境优雅处修建一批古朴雅致的建筑,让国内外游客可在此小憩同时,将茶文化、桔文化、菇文化、豆腐文化融入其中,使佛教旅游具有魅力。
健身术修习。开辟坐禅、练气功、养生治病的有益旅游项目,邀请有名佛教气功师作专场表演和指导。也可开展寺院佛经过修或体验和尚生活等活动。可以对游客进行持戒或坐禅考试,对合格者颁发证书。还可将中医学、气功武术、书法等熔合一体,重点推出“书画气功”体操等独创性的健身形式。这类体操具有雅俗共赏,简单易学,意念为师的特点,对各类游客,特别是老年游客富有吸引力。
游艺娱乐。重点放在佛教仪式表演,山水野趣游玩,各类棋艺(围棋、象棋、纸牌等)竞赛。可邀请佛乐队作专场表演。我国佛乐是由梵呗演变而来,它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一部分。佛教音乐的唱、赞、念、诵,其韵幽雅,美而动听,清悦的经声佛号润入肌肤,沁人心脾,是很有吸引力的人文动态旅游资源。世界对佛教音乐的发掘和继承十分重视,1990年还在西德举办过世界佛教音乐演奏大赛,我国江西九江市能仁寺的“中华佛教音乐团”应邀参加了比赛。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采的佛乐,是我国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可以弥补作为全国第四大旅游城市的桂林在人文景观方面景点的不足。应该指出的是,仅就一个点而言,桂林佛教名寺也好,石窟也好,并不具备在世界或全国领先的条件,因此要想使桂林佛教文化旅游在中国同类旅游活动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做好佛教文化资源的调查,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搞好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具桂林特色的佛教旅游产品。我们相信,桂林佛教文化旅游项目的开拓,一定会促进文化交流和桂林社会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