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式佛塔建筑


2014/9/8    热度:322   

论藏式佛塔建筑
  来源:西藏研究  作者:根秋登子
  [内容摘要]佛塔建筑最早起源于印度,而西藏也有苯教的土塔和石塔。佛教传入西藏后,印度的佛塔、佛学思想等与西藏的苯教土石塔,以及藏族的其他建筑艺术渐渐地结合在一起,最终使藏式佛塔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多种文化兼容的建筑艺术。
  [关键词]藏式佛塔;建筑艺术;文化内涵
  [中国图书分类号]K928.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03(2004)-02-092-03
  藏式佛塔建筑是雪域建筑艺术中最具特色、富有内涵的一种建筑艺术,是印度佛学思想与雪域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特殊的建筑艺术把世界屋脊点缀得更加美丽动人。
  藏式佛塔有以下象征作用:1、纪念性象征建筑。2、佛教身、语、意中意的偶像造型。3、是天下有情众生资粮圆满的供养福田。4、灵庙、方坟、灵位的建筑。5、镇魔、避邪之法物。6、名胜古迹的点缀建筑。
  塔是梵文stupa的音译,藏文里被意译为供养福田或供依。stupa还可以意译为灵庙和方坟,据说很久以前印度各地就存在形如宝塔的各种灵庙和方坟。
  藏式佛塔的原形印度塔是释迦牟尼佛在蓝毗尼林等显示重要宏化伟业的圣地,一一造有充满象征意义的殊胜纪念塔,并把这些纪念塔称之为“供养福田’,或“供依”,此后具有“供依”含义之“塔”的称号首先在印度传扬开来。
  在西藏佛教还没有传入之前就有造塔的风俗,产生于西藏本土的苯教时期,各地造有为数众多的供奉神灵和地抵的土塔和石塔,这些土石塔被称为“依舍”,至今藏区各地仍可看见用土石堆积造就的众多“依舍”式供塔。据记载:吐蕃第28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执政时期,在雍布拉康山为后人埋藏珍宝的洞口刻制有三层塔标记的石刻。松赞干布引进佛教文化,在拉萨的红山上修造的白塔至今仍在布达拉宫的墙基内保存完好。
  赤松德赞在位时,迎请莲花生于桑耶之初修造了五尊苏喀微妙石塔;桑耶永古天成庙的四方修造了声闻式造型的白色大菩提塔、菩萨式造型的红色具足法轮宝莲装饰塔、正觉佛式造型的黑色具足如来舍利装饰塔、神降如来式造型的蓝色具足十六门装饰塔和放光塔,外围城墙上修造了每座内藏一颗佛祖舍利的108尊塔。
  赤祖德赞时期,在修造乌雄多无比吉祥德盛庙的同时,从印度请来工艺师,在西藏山南地区铸造了为数众多的印度式佛塔。大译师嘎、久、雄三尊者圆寂以后,其灵塔修造在卫波山上。据说以上西藏佛教前弘期年间在藏区一共造有1008座寺庙,在每座寺庙里不可缺少的便是如来的身依、语依和意依,由此可以看出造塔数何其之多。
  朗达玛灭佛使西藏中部的三依造像工艺濒临绝迹,这个时候喇钦·贡巴绕萨在藏东旦迪山上的佛庙中修造了许多佛像、佛塔。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初,经喇钦门下西藏中部10名高徒的艰辛努力,在赞普后裔阿嫩曼父子的大力支持下,寺庙建造和三依造像工艺又一次在西藏中部复兴起来。11世纪初,拉喇嘛益西威在阿里札达修建了托林寺,寺庙四周建造了具有印度佛塔建筑特色的内外三层四无量塔群。次后觉沃杰大师从印度迎入为数众多的积莲塔和尊胜塔,据说这些塔是佛祖入灭后印度阿育王用东印度青铜工艺和西印度青铜工艺制造。以上青铜工艺品被请到藏区以后称其为“嘎当塔。”
  这一时期建造的佛塔有,聂塘度母殿内供觉沃杰大师法衣的土塔、萨迦教主汪赞在位时北殿内非萨迦氏族喇嘛的六尊土造灵塔等、11世纪末由巴汝大译师在萨迦寺所造的供款·甘秋加布法体的十万佛像尊胜塔。元代以后,由于历代皇帝的推崇,在北京、杭州、西安、内蒙古、承德等地也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称之为“喇嘛塔”的藏式佛塔。这样西藏的造塔工艺又进入登峰造极的时代。
  佛塔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度量尺寸标准,诚如交流材料塔的历史中所说,外器世界本身就是一尊如意俱生的塔,《造舍经》中说,塔身小如余甘子,华盖一片柏树叶,塔轴细犹一根针。造塔的大小完全在于各自的信心大小和物力多少,欲建什么造型的塔取决于施主各自的爱好,没有统一的模式。从更深层次讲,佛塔作为佛心的象征物,应是无形无色、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但为了达到视觉和内涵的完美结合,印度和藏区的众多大学士还是写有多部有关造塔度量的专著,并且一再强调如是奉行的重要性。
  14世纪,布顿大师依据印度《造舍经》和《项髻无垢释》中关于塔的度量论说,再一次确立了塔的标准度量尺寸,并经过大师的指导,在夏鲁山谷中修造了号称“十万佛像得见大解脱”的大佛塔和塔群。
  号称“曼龙古汝”的大师亲临埃迪嘎哑圣地以后所描述的庄严吉祥聚米塔的规模和工艺造型,由布顿大师绘制成唐卡画像而出现了“布顿式的庄严吉祥聚米塔”。达仓大译师、成喀哇活佛、贡志·云丹降措、敏林大译师等众多大德学士著有多部关于塔的度量释说专著,而这些专著与布顿塔的度量尺寸论说相差无几。近代,第司·桑结嘉措在依据经续法典的释说,对布顿的度量尺寸论说进行少量改进和完善以后,于1697年开始修造了内供五世达赖整身的包金大灵塔一盖世无双庄严金塔;写下了《盖世无双供塔与塔殿的目录》。《目录》详细记载了该塔建造过程中以藏族工艺师为主,聘请尼泊尔、汉族、满族、蒙古族工匠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尊多民族艺术的结晶。造盖世无双塔中所使用的度量尺寸就是今天全西藏赫赫有名的“第司式度量尺寸”。
  在藏区的无数宝塔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造型庄严绝妙的江孜瑞旋宝塔(俗称江孜白塔),这尊宝塔是由江孜法王绕丹·根松帕和克珠·格勒巴松二人于1398年为纪念法王绕丹过世而修造的。高九层,具有108扇门,大小佛堂77座中有铜造鎏金和泥塑佛像、菩萨像十万余尊,整座塔的造型是以八如来塔合为一体的吉祥多门式。江孜瑞旋塔再一次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的创造力和不平凡的智慧才能。此等大德高僧的肉身宝塔、灵骨塔、骨灰宝塔、非灵塔类的佛塔遍及全藏区,造塔之风延续至今。
  由于藏式佛塔造型美观、所表圆满、符合佛经度量,因此获得除藏区以外多民族的喜爱和推崇,北京的佛牙塔、北海白塔、白塔寺大白塔,杭州的小白塔以及五台山大白塔都是按藏式佛塔建造的。
  文化资源共享是当今世界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表现,藏式佛塔建筑作为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典范在许多国家得到利用。
  龙树大师所描述和赞颂的八处圣地八塔,是佛门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八尊如来塔,也是藏区最普及最常见的塔。一、在释迦牟尼诞生地迦毗罗城蓝毗尼林,由净饭王等人修造的佛塔号称为如来塔、积莲塔或生瑞塔,此塔为圆形具有莲花花瓣装饰,共有四层或七层台阶。二、在佛祖成就菩提正果的王舍城,由频婆娑罗王等人修造的菩提塔,为四方形具有四层台阶。三、在佛祖初转法轮的婆罗捺斯国,由五比丘修造的佛塔称之为智慧塔、法轮塔或吉祥多门塔,此塔为四方形中央三分之二凸出的四层台阶,每层台阶都有门饰。四扇门象征四谛;八扇门象征八解税;十二扇门象征十二缘起;十六扇门象征十六空。四、在佛祖显示神通的舍卫城吱达林,由离遮毗族人等修造的佛塔称破败外道塔或大神变塔,具有中央凸形的四层台阶。五、佛祖入住三十三天行夏安居,传真谛于母亲,上午在天界解制,下午降临于瞻部洲世界,为此由迦尸城人众在迦尸城修造的佛塔称之为神降塔或三十三天神塔,它有中部凸形的四层或八层台阶,四面中央有阶梯。六、在王舍城,提婆达多分离僧团以后,由舍利弗和目犍连二胜让僧团和合团结,为此由祗陀等金刚座人众修造的佛塔称分合塔、光明塔或真慈塔,此塔为方形四角切直,有四层台阶。七、佛祖在广严城加被勾寿3个月,为此广严城人众修造的佛塔称之为加被塔或尊胜塔,此塔为圆形具有三层台阶。八、在拘尸那城修造的佛塔为涅槃塔,此塔没有台阶而成铃形。涅槃塔又可分为八舍利塔、八舍利塔加烧焦布、未烧布和炭塔等11种。
  在藏区虽然塔的种类繁多,但其造型最广泛的还是以菩提塔为主的如来八塔。除以上八塔以外藏区还有欧曲式的楼房塔和萨迦式的楼房塔2种。
  声闻塔和缘觉塔等从总体看,无论度量尺寸和外观造型均与大菩提塔没有两样。正觉佛塔具有十三华盖;缘觉佛塔具有七华盖;声闻佛塔具有四华盖;不还果佛塔具有三华盖;初果佛塔具有二华盖;凡塔没有华盖,只有在塔顶按放有仰月和日轮。
  还有一种声闻式、缘觉式和大乘式三塔。一、犹如折叠成四层的法衣上置有覆钵和立有锡杖式的塔。二、方形塔座上有方形塔身和十二层圆形台阶,即八辐法轮形的塔。三、覆钵形、频婆果形和三圆球形。除此之外,还有小房形和宝幢形八塔。根据续部分类,事部和行部的塔为台阶交替内缩和外伸,或者是中间向外伸出和两头向内收缩,并具足十二相轮等。还有《明点自在续》所说的东方大慈金刚、南方大悲妙宝、西方大喜宝莲、北方大舍十字四尊积塔。旧译密教的续部中提出了以上具善八塔和菩萨行中九乘次第诸塔的尺寸不同的诸多造型。
  佛教传入以前的藏式苯教塔是,由塔座、宝剑和大鹏鸟双角三个部分组成,塔基上的三个台阶、小檐、通梁与今天藏传佛教的佛塔基本一致,只是狮座比现在矮而窄,狮座中央绘有雍仲图案,塔座上有1~3台阶,台阶中央为象征坚固不摧的宝剑,宝剑两侧是传说中能征服万物的大鹏鸟的双角。苯教早期造塔是否有度量等理论至今无明确定论,现在的苯教塔是按藏传佛教塔宝项的位子为宝剑,宝剑两侧为大鹏的双角,狮座上绘有雍仲图案,除塔顶的宝剑、鹏角、塔座上的雍仲图案外从整体效果看,与佛塔基本一致,是佛苯结合的产物,名叫雍仲庄严塔。
  以上资料证明,藏族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造塔史,有完整系统的造塔历史、造塔尺度、部件所表、内藏开光、造塔功德等佛塔理论,吸收了其他民族造塔艺术精华,引进了周边各佛教国家的佛塔艺术珍品,藏区已成为各民族的佛塔理论典籍、造塔艺术、佛塔珍品的绘萃之地。
  藏式佛塔是以佛学思想、佛传故事与藏民族的审美情趣、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它的塔基和塔座是原苯教时期雍仲庄严塔的狮座部分加宽加高,组成四角、八角和多角塔座依次象征四无量的四层台阶,由象征释迦牟尼八大宏伟事业的8种造型,以及象征五力的塔垫塔瓶、象征十三金刚地的十三层法轮、象征大悲的遮雨华盖和装饰华丽的半满缨络、象征日夜常明的日月和顶饰宝珠等组合而成。
  塔身多为象征纯洁无暇的白色,瓶龛、十三层父轮、华盖、日月、宝顶和装饰为金色,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十三层母轮为红色,形成鲜明的红、白、黄三色的色彩对比,造型高低错落有致,突出主体、庄严、雄伟,达到整体建筑的高度统一及和谐。藏式佛塔建筑已成为多种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责任编辑 保罗]
  [作者简介]根秋登子,研究员,现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学研究所所长、甘孜藏族自治州编译中心主任,从事藏族绘画艺术研究。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