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生涯规划八大时期


2014/9/8    热度:2029   

星云大师——生涯规划八大时期
  
  第1个十年“成长的人生”1-10岁
  1.大师出生农村,由于家贫,加上外祖母的影响,养成勤劳、慈悲的性格。
  2.勤劳:家人外出工作,他自己在家主动耙灰、打扫、整理环境,希望让父母回家有一个惊喜:“哇!家中这么干净。”甚至主动烧水、煮饭、劈柴、牧牛、犁田、插秧等,从小他都一一做过。从生活的工作经验里,他学会了重视实际,而非只有理论。
  3.慈悲:大师一生受外婆影响很大,外婆信佛虔诚,个性慈悲。从小耳濡目染下,他不敢打死一只蚊虫、苍蝇、蚂蚁,而且对小动物很有爱心。他曾把一只受伤缺喙的小鸡养大并能下蛋。创建佛光山后,开山寮经常有受伤的鸽子、松鼠,他细心照顾,为它们取名“满飞”、“满地”,三十多年来不知凡几。佛光山从开山时的鸟不生蛋,到现在经常有近百种鸟儿鸣叫。
  第2个十年“学习的人生” 11─20岁 
  1.大师十二岁出家,开始学习出家人的律仪生活,接受佛学院“有理无理都受”的打骂教育,养成他认错的性格,甚至受到无情的处分,也不会有怨言。 
  2.此时期养成他“不买”的习惯,因为“没有钱”。他常常一封信写好了,从今年摆到明年,就是寄不出去,因为没有钱买邮票。袜子破了,用纸糊;鞋子破了,用厚纸板垫,因为他没有钱。人在贫穷的时候,反能激发智能,所以任凭再大的逆境,总有克难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3.大师的人生观“以无为有”,他一生“什么苦都能吃”,三餐经常以茶泡饭,一饭一菜一汤,一生一以贯之。他的一生没有假期,经常路上办公,分秒必争,所以提倡“人生三百岁”,这都是这个时期养成的观念。 
  第3个十年“参学的人生”21─30岁 
  1.大师虽然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在佛教的律下(律学院、宝华山传戒)、教下(天台、贤首、唯识、三论)、宗下(金山、天宁、高旻),接受了一连串完整的佛门教育。二十岁离开佛学院担任国民小学校长,学习行政与人事工作的协调。 
  2.在大陆他聆听过太虚大师讲演,亲近过金山寺住持太沧老和尚。到了台湾,受妙果老和尚知遇,替他翻译。也曾与慈航法师讨论未来佛教发展的方向;与大醒法师研议佛教如何现代化与制度化;与东初法师论议“利众与自利”、“传统与现代”等问题。 
  3.大师二十三岁到台湾,直到三十岁之间,走遍台湾每个大小寺院;一生弘法,坐过各种交通工具,受到军方邀请,为陆海空各种军种开示,军方以专机、战舰等各种交通工具接送。 
  第4个十年“文学的人生”31-40岁        
  1.五十年前,大师二十六岁到宜兰,开始走上弘法之路。因为自觉没有专长,难以立足社会,因此从事写作弘法。 
  2.为了带动佛教文化,他经常“以文会友”。当时的文学家,如郭嗣汾、公孙嬿、朱桥、何凡、高阳、司马中原,都成为很好的文友。 
  3.写作之余也编杂志、替报纸副刊写文章、为广播电台写广播稿。尤其写评论性文章护教,曾与《菩提树》杂志朱斐居士论辩,也曾撰文抗议顾正秋演出“火烧红莲寺”有损佛教形象。大师觉得卫教护法是每个佛子应负的责任,做人就要有道德勇气,要让佛教有声音。 
  第5个十年“哲学的人生”41-50岁 
  1.早年因经常撰文写作,被称为“佛教的文艺明星”。但大师深知这个赞誉并不能获得佛教界的认可,如同胡适先生曾称曼殊大师是“二十世纪上半的文学代表”,但在佛教界没有人称他“曼殊大师”,只称“苏曼殊”,因此大师认为要有哲学的人生。 
  2.办佛学院时,他请杨国枢、韦政通、陈鼓应、王淮、唐亦男老师教《老子》、《庄子》,启发同学的哲学思想。 
  3.民国八十二年建立禅堂,从参禅打坐中思惟宇宙、人生、生死等问题;每年举办学术会议,从佛法义理的论述,开拓、发展、升华思想。大师不但自己努力在做,也鼓励弟子、信徒一起参与。 
  第6个十年“历史的人生”51-60岁 
  1.民国五十二年开办寿山佛学院,五十六年创建佛光山,并陆续送弟子出国留学,希望从发展佛光山,继而为佛教开创历史,为人间留下功德事业。 
  2.民国六十六年成立《大藏经编修委员会》, 陆续把藏经加以标点、分段、注解,重新编印成《佛光大藏经》,并将藏经翻译成白话文,出版《中国佛教经典宝藏》。 
  3.应聘担任文化大学印度文化研究所所长,受邀为基督教所办的东海大学教学六年,改写过去出家人不准进入校园的历史。现在台湾各大学中,几乎没有一所不曾请大师前往上课或讲演过。甚至他现在是三所大学、十六所佛学院的创办人 
  4.民国八十一年成立“国际佛光会”,为发展国际佛教、落实“佛教本土化”,大师自己经常来回五大洲弘法,一年要绕地球好几圈。佛光会中设有“檀讲师”制度,体现“僧信平等”,同时团结僧信力量,期能迈向“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目标。 
  第7个十年“伦理的人生”61-70岁 
  1.“人间佛教”要有人间的性格、人间的伦理、人间的秩序,需要从“人”做起,甚至要从“自己”做起,凡事不要求别人。 
  2.他为徒众父母举办“佛光亲属会”,大师与他们的关系定名为“亲家”。他们将儿女交给大师,为佛教服务,大师则以天下人的父母为父母。 
  3.他成立“功德主会”,把信徒定位为“佛教的老板”;他订定各种功德主福利办法,一方面替佛教报恩,同时也让信徒在有生之年都能“往生”佛光净土。 
  4.六十岁那年,大师邀请一千三百位六十岁的信徒与他一起过生日。他觉得世界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大家的,应该有“同体共生”的观念,大家要做“地球人”。 
  第8个十年“佛学的人生”70岁以后 
  1.世界和平要靠佛教,现在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战争”、“恐怖份子”,扰得人心惶惶。世界要和平,要发挥人性的慈悲、无私,要讲究缘起性空、六度四摄、因果报应等,这些都是促进世界和平的无形力量。 
  2.“有佛法就有办法”!什么是“佛法”?“人间佛教”就是佛法。佛法是苦难人生的慈航,尤其人间佛教是未来世界的一道光明。为了提倡人间佛教,发展现代化佛教,提升佛教义理研究,建立人间佛教的思想体系,民国九十年发行《普门学报》,提供学者发表人间佛教学术论文的园地。 
  3.人我是同体的,生命是不死的,此生不能完成的事,还有来生。大师生生世世都有愿力为众生服务, 
  为世界和平努力。祈愿大众都能获得幸福安乐、解脱自在。 
  虚空有尽,世界有尽,大师的愿力无有穷尽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