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莲花——慧远大师(十一)
2014/9/8   热度:234
乱世莲花——慧远大师(十一)
朱丹丽
沙门与王者
东晋成帝在位年间,车骑将军庾冰与尚书令何充等人,就曾经为了出家的沙门,是不是该向王侯敬拜的问题,而争论许久。
这天上朝的时候,庾冰和何充又为了这件事论辩不休,并且上奏成帝。
庾冰急急的说:“臣启陛下,臣等认为,出家人见到君主王侯,若是不行跪拜大礼,岂不是违背了儒家的礼法,如此,法纪大乱,要如何治国安邦呢?况且出家人虽然剃去须发,着上僧服,但与一般人同样是天子臣民,见到君王,焉有不拜之理?”
立在一旁的何充听了这话,立刻上前一步,恭敬的说:“皇上圣明,老臣的看法与庾将军略有不同。老臣认为,沙门是出家修行的人,是超出世俗政权的统制,是不受世俗的礼法、道德的约来的。加以佛教中所说的五戒,对教化百姓极有帮助,更与儒家礼法毫无冲突,崇尚佛教,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况佛法由天竺传入以来,帝王也没令沙门跪拜,并不妨碍王法呀!”
何充的话尚未说完,成帝就很好奇的追问:”听你这么说,难道在天竺僧人也不必礼拜他们的国王吗?”
何充缓缓答道:”据老臣所知,西方各小国以敬仰佛法的为多,各国主都十分尊敬出家僧人,将他们视为最崇尚的佛法代表,怎会要求他们行跪拜礼呢?再者,现下正值多事之秋,若因此事引起百姓的不安,反倒不妥。老臣斗胆,恳请陛下效法先帝及往例,敬重三宝,免除出家人的跪拜之礼。 ”
何充说完,成帝连点头,表示同意,这项争论就暂时平息了。 直到安帝接位,恒玄胁迫这位形同虚设的皇帝下旨,由他都督一切军事大任,总揽政务,当上了手握实权的丞相时,他便决心大兴改革,来表现自己不同于人的雄才。
改革中有两项重点,一是整顿、淘汰让人诟病已久的僧团问题。另一个,就是重提“沙门应该敬拜王侯”一事。
安帝无兴元年(西元四0二年)的春天,以震主之威,无视安帝存在的桓玄,写了一对信给八座(东部尚书、祠部尚书、五兵尚书、在民尚书、度支尚书、尚书左右仆射、尚书令共八人),希望征求大家对“沙门敬拜王者”的意见。
八座的诸位尚书,对佛法虽然不一定有深刻的认识,但都不约而同的主张维持现状,也就是出家人不必跪拜君王。这样的回答当然不是桓玄所乐见的,他便不再与八座论议,转而写信给慧远法师,请他解释沙门为何不必敬拜王者的理由。
慧远法师收信后,详详细细的以在家人的状况、出家修行的目的和佛法与儒家礼教的不同处来回答桓玄。 慧远认为,为了维护正FA、为了兴隆三宝,出家人是不应礼拜君王的;在书写这些论述时,滴滴痛心的泪水几乎湿透了法师的衣襟,有谁能够真正了解他老人家护持佛法的心呢?
对于慧远的回复,桓玄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但在元兴二年(西元四0三年)的十二月三日,桓玄突然下令,撤回原先巳颁布的“沙门须礼敬王者”命令,并且篡夺了帝位,自立为天子。
桓玄表示,如今当皇帝的是自己,可以包容一切,因此允许出家人不必敬拜君王。不管如何,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
桓玄称帝不久,刘裕和何无忌便起兵讨伐他,桓玄一路败至浔阳,后来又转向汉中,就在逃亡的途中被杀,结来了他野心勃勃、傲慢自大的一生,
安帝元典三年(西元四0四年),已经七十一岁的慧远法师,将自己与桓玄论讲的书信重新整理总结,完成了在家第一、出家第二、求宗不顺化,第三、体积不兼应第四、形尽神不灭第五这五篇文章,就是非常著名的《沙门不敬王者论》,来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意见。
在桓玄下令沙门应该敬拜王者的同时,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宣布,就是要全面性的淘汰僧团中的无难,以整肃僧侣。
这个命令实施的范围,不只限于京师,而是包括全国各州各系,的礁引起了出家僧众非常大的震撼。
在命令颁布的前夕,桓玄忽然想到卢山僧团的慧远法师,他心中暗自思量:那些个披着僧衣、整天谈玄说妙却不事修行的假僧人,当然应该整肃,但佛门中总有一些进德修业的方僧,是值得众人敬仰的。看来。这件大事,我该先请教慧远法师才是。”
慧远法师知道桓玄执行询问自己看法的书信后,并不是一味的恳求或制止,反而赞同桓玄整肃僧团,并且建议,除了在戒、定、慧方面都有显赫成就的高僧,以及心志坚贞、应修善福和长年自修不师的出家人之外,都可普查整肃,
桓玄收信后,决意严格执行这件工作,不但译查各个寺庙,更下令要大部份游手好闲、奉承奢靡的庸憎远俗,但在命令中却税:“……唯卢山为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列…”以桓玄那跋扈自恃的个性,加上如日中天的震主之威,却能够这样尊重信服慧远法师所领导的卢山僧团,没有其它的原因,完全是慧远法师端正的真实德风,令他心悦诚服。
念佛结社
由于慧远大师的德风感召,自各地前来相近大师的信徒日益增多。其中不少文人名例如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绩之、南阳宗炳、张蔡民、张季硕等人,都不远千里,至卢山依止慧远大师。
这天,慧远法师的几位在家弟子,不约而同的到东林寺探望师父,并且一起对论着净土法门的修学。”师父刚才提起,往生净土一事,到底能不能做到呢?。’雷次宗很有典趣的这么请问着。
慧远微微一笑,非常肯定的说:”可以!只要我们时时刻刻心念阿弥陀佛,行如阿弥陀佛。把纷乱的思虑集中专一在忆佛念佛上,那么,必定能师妄想,离烦恼,而达到身心清净无染,证得殊胜的‘念佛三昧’。”
慧远法师一说完,宗炳就忍不住赞叹道:“听师父这么说,念佛三昧实在令人相往。怕的只是自己业障深重、习性难除,无法都撮六根尊心一意的念佛啊!”
雷次宗也点点头。接口说:”宗炳兄的话一点没错!师父常要弟子们念佛,但念着念着却妄想纷飞,杂念蕞生;看来,要修习这念佛法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非易事,但也不难!”慧远法师以鼓励的口气,继续对二人说,习气重,杂念多,这是凡夫都有的毛病,不必去理会,只要把持住心志,精进念佛,遵守戒律,在定中就能见佛金身,何愁不能往生呢?”
“依师父这么说,,那这个修行方法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我看,我们不如集结一些有志一同的人一起修行此法门大家互相勉励,互相提醒,以求同生净土。”
宗炳这个意见。立刻得到慧远法师的赞同,他点点头说:”很好!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念佛社,并且发下誓愿。今生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就由大家分头去做吧!”创立念佛结社的事,在大家积极联络和筹划之下,很快就有了结果。东晋安帝元典元年(西元四。二年)的七月间,大家恭推刘遗民为首,带领一百二十三人共众在山北的般若精拾中,发愿从此精勤念佛修行,期望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放下世间的荣华富贵,向大师学法修行。
“刘兄,您一向修持勤奋。对于佛理也最了解,今日的仪式规程,就由您领导。”这天一早,大家就围着与慧远法师年岁接近,平日最受慧远法师重视的到遗民师兄这么说着。
不久,共誓的踌刻到了,一百二十人齐众在精舍内的阿弥陀佛像前,燃香橙拜,发下誓顿。朝夕勤修,以求往生极乐净土。
曾经担任遇官职、学养俱佳的到遗民,受慧远法师的嘱咐,写了一篇誓词,以示大家念佛求生净土的决心;进就是念佛结社的开始。
七月已是盛署,但东林寺内,却是一片清凉。精舍中佛号绵密、香气缭绕;精舍外和风徐来,阳光普照;好一幅人间仙境的美景胜相啊!这一天庄严的共誓仪式,表现了众人恳切的修行意愿,那么,极乐净土还会远吗?
持戒往生
到了安帝羲熙八年(西元四一二年),自四用传来慧持老法师圆寂的消息。慧持大师示寂之前,他曾经殷切的嘱咐弟子们说:”戒律有如平地,一切的善法部由此而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论何时何地,对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谨守戒律,不能违背佛言啊!”
慧持谆谆训勉弟子的遗教,不久就传到了卢山东林寺常。当时已经年高七十九岁的慧远法师对于胞弟慧持的这番话,心中自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两年后,也就是安帝羲熙十年(西元四一四年),和东林寺常有联系的同门师兄慧永法师也圆寂了。
多年后,诚心迎请慧远前往唐山同XIU的慧永法师,是一位清静自律的苦行高僧。平时一件百纳衣、一双破草鞋、一把法杖、一个旧钵,在小小的西林寺中持戒修行,多年来始终与世无争,鲜少与人交往。
慧永法师在圆寂之前,虽然身染病痛,但是仍旧跟平时一样,精进不辍,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临终前,弟子们围绕在床边,忽然看见师父勉力坐正整肃衣襟,并且双手合掌,想站起来穿鞋。大家惊讶的扶住老法师,询问缘由,只听到慧永法师愉悦的轻说:“佛来接我,我要走了!”然后便含笑而去。这件事很快就让相隔不远的慧远法师知道了,也让这位一生严守戒律的老法师,再一次肯定了持戒的重要。
自徒慧远法师深居卢山东林寺,三十多年来,从未离开过这里,并且,一直以端正的身教,领导一个庄严有序,令人崇慕敬仰的僧团,为纷飞败坏的社会,树立起高亮的修行风范。
平日也很重视禅观修习的慧远法师,认为禅定与戒律,就如同车子的两轮,缺少其中一个,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因此,他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对自己修行的要求,就更加严谨了。
安帝羲熙十二年(西元四一六年)的八月初一,慧远法师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他心里略有预感,便更加精进的修行念佛,到了八月初六,病势比前几天沉重许多,弟子和大德们焦急的守在床边,极力劝他喝些以豉酒作药引的汤药,慧远端坐在床上,闻了闻药的味道,虚弱的税:”我一生持戒,现在……怎么能为了我这付皮囊喝酒破戒呢?拿下去吧!”“那么,请喝些米汁,才有体力啊!”立在一旁的弟子轻声地建议,慧远法师却摇摇头,仍然静静的默念着佛号。这时,一位年长的大夫走上前,告拆大家:“不妨调些蜜水请法师喝下,可以调调气息”
静坐榻上的慧远法师听到这话,便对左右税:”去查查戒律,看这蜜水……能喝不能喝?”
忧心如焚的弟子们立刻飞奔出去,快速地翻查律藏,但是还没有查完,慧远法师就在佛号的伴随下,安然入灭了。
八十岁的慧远法师,在东晋安帝羲熙十二年(西元四一六年)的八月初六圆寂,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但是,他老人家端正恭肃的威仪、精辟无碍的说法,还有那终生为佛法、为众生的心志,在千千万万年后,仍旧让世人有着无限的景仰和怀念啊!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