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物浩劫之根源
2014/9/8   热度:323
中华文物浩劫之根源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致使中国人在研究自己文化遗产时产生极其困窘的局面,即安阳殷墟虽在,但要看甲骨文却要去日本;敦煌依然,但敦煌学却在国外。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源有三:贫穷、愚昧与贪婪。
文/净因法师
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国弱民穷,西方列强侵华,拉开了中华文物浩劫之序幕。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城内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大量稀世之宝被洗劫一空;在中国西部地区,以敦煌为代表的大量珍贵文物被强取巧夺,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令人伤心!
十年浩劫,由于民众的天真无知,从而引发中华文物的第二次浩劫。善良而愚昧的民众在破四旧、立四新的行动中,冲击寺院、捣毁佛像、焚烧藏书、破坏古迹、砸毁文物,无数千百年来保存积累的文物遗产毁于一旦,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害,令人痛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脱贫致富的机会,不少人把积累物质财富看成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志。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贪婪是人的本性。人们在对物质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中,若无道德修养加以制衡,必然会使人发狂,做出挖人祖坟、出卖祖宗遗产这种丧失人格、国格之缺德事来,致使大量文物走私到国外,成为中华文物的第三次浩劫,令人寒心!
综上所述,贫穷落后、愚昧与贪婪,是中华文物劫难之三个根源。今天,有人因为贫穷而铤而走险,盗墓取宝;有人因为对文物价值的无知,为了一点小利而不惜破坏无价的文化遗产;有人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甘冒坐牢之危险而走私文物。当这三种根源盘根交错在一起时,形成了今天盗墓、走私文物猖獗的局面。由此可见,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健全的法律、有效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教化民众知廉耻、改造人心更是尽早结束中华文物劫难之关键所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