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莲花——慧远大师(十二)
2014/9/8   热度:283
乱世莲花——慧远大师(十二)
朱丹丽
时代背景
慧远大师出生在东晋成帝咸和九年(西元三三四年),往生於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西元四一六年)。他活在世上的八十二年里,大体上与东晋(西元三一七至四二0年)王朝相始终。此时正好是中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的崩坏与分裂时期。
东晋的政局
在北方,"五胡"并起,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氏族之间残杀,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活受到严重的破坏,许许多多的人搬离家园,迁移到南方,至於南方,东晋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封建式的土地所有制,门阀世族阶级非常明显,当时法律还明确规定门阀士族享有种种不合理的特权,例如:世代作官、占田、免赋税、免役、可以逍遥法外等权利。在当时有钱的大官,通常拥有良好的田地数万公顷、奴婢好几千人;而没钱的人,则往往会饿死在路上,或被抓去打仗。
又东晋王朝延用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使得门阀世族与一般平民之间的不平等,更加明显。有句话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是最好的写照。
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南北政权分裂,北方各种族间更有严重的冲突与矛盾!人民生活不安定,就算是贵族随时也有被杀的可能,一般人的内心充满著恐惧与无奈,心情凄恻,对人生苦难的悲叹、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人生慰藉的寻觅、因此人们追求信仰的热情反而更浓厚,有更多的人,热心的探索宇宙的真实与生命的意义。
佛教概况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原本没有引起社会会上太大的重视,然而自从西晋大乱以后,便开始兴盛,特别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更是广泛的传播。在当时,由於国家的分裂,形成南北两个政体,佛教在北方,以后赵、前秦、后秦、后涼最为兴盛。南方佛教则随著北方僧人的南移而兴盛,东晋的皇室都是崇信佛教,门阀士族也大多信佛。
由於王公贵族对佛教的崇信,所以特别礼让出家人,在当时寺院的僧尼享有免除租税及徭役的特权,许多贫穷的人民,为了逃避租税及徭役的负担,纷纷跑到寺院出家,所以佛教以空前的速度传播开来。在北方,长安僧尼数以万计;在南方,京城建康一带到处都是寺庙,信佛或依附於寺庙的人,更是多得无法计算。
也因此,使得政府与出家僧侣之间的利害冲突越来越尖锐。因为寺院经济的发展,减少了财政收入,又由於佛教的过度鼎盛,以致产生流弊。当时有不少出家人,脱离正常的宗教活动,专门从事买卖交易等商业行为,或藉由医疗、占卜等等活动来吸引他人注意,更严重的有:蓄养奴婢、垦殖田产、攀附权贵,享用豪华、骗财骗色等等,所以当时有人提出:应该淘汰出家人。
慧远大师为了整顿当时的佛教界,拟定了若干节度僧尼的规定,如《法社节度序》、《外寺僧节度序》、《节度序》、《比丘尼节度序》。很可惜的是,现在只剩下序文目录,而这些节度僧尼的文章,当时称为"远规"。
慧远大师的思想与修行方法
慧远大师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出家前的求学活动;第二阶段是跟随道安大师出家的二十五年;第三阶段为进入卢山后的三十多年,也是慧远大师开展多方面佛教活动的主要时期。
佛学思想
慧远大师不但是一代的佛学大师,而且博览中国的六经,并对《老子》、《庄子》有深入的研究。在思想上他并不排斥佛教以外的学说,因为他认为不管是佛教的内典,还是其它宗派的学说都有相同的地方。
慧远大师的佛学思想是除了继承道安法师,以"般若"学说为中心外,最重要的著作是《法性论》,主旨在强调宇宙万物绝对真实的本性、体性。他认为涅槃以永恒不变为法性,如果要得到这种不变的法性,应该以体证涅槃为根本。他并以这种法性不变的观点发挥"灵魂不灭"的思想论点,更进一步阐述因果报应的理论。大师有系统且完整的阐述因果报应理论,对后来的佛教因果说有非常大的带头作用。
修行方法
慧远大师主要修行方法是"念佛三昧",这种方法包含了般若、禅法、净土等三种思想。关於这种修行方法,慧远留下的著作有《念佛三昧诗集序》和《卢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文章虽然不是很长,但却是了解慧远思想的好线索。
念佛三昧是"禅定十念"(十种禅定集中心念)的其中一种,(十种禅定集中心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它的具体方法有:
一、称名念佛,就是用嘴巴称念佛号。
二、观想念佛,就是静坐入定,观想佛陀的种种美好形像与功德威仪,及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妙。
三、实相念佛,就是真实的观察佛的法身是"非有非无,中道实相",超越一切的言语、文字、图片……。
慧远所带领的卢山僧团普遍重视念佛,慧远认为,三昧就是专思寂想的意思,也就是当我们的思维很专注在一个境界里,就会超越肉体的限制,而不会被形相、概念、认识等观念束缚,就能好好的观察并洞照一切。慧远强调念佛三味是达到超脱烦恼,进入涅槃的最佳途径,所以信奉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一定要奉行念佛三昧。
慧远大师的贡献
慧远大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特色的出家人。他的学问广博,又擅长写作,在当时深深受到上流阶级的官宦、读书人的敬重与仰慕,像当时声名兴盛且是国家理要大臣的殷仲堪、桓玄、谢灵运、慧义、还有著名的文人学士;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来民、张季硕等等,对慧远大师都非常钦佩。又由於他非常重视戒律,修持相当谨严,所以他所住的卢山被称为"道德所居",从而提高佛教的地位。
此外慧远大师与当时许多研究佛教般若思想的学得最大的不同,在於他继承并发扬道安团结僧人的精神,普遍提倡佛教各派的学说。身为当时的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他没有凸显佛教与儒家、道家的差异,而是刻意强调彼此间的一致与统一,因此在当时更能发挥广大的号召力。
慧远大师在卢山三十多年来,栽培了无数的优秀弟子,其中名列僧传,享有崇高地位的就有二十人,他可以说为佛教后代的传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力量。
其次,慧远大师招揽从西方过来的有名僧人翻译佛经,或是遣派弟子到西域求取经典,因而使僧伽提婆的"毗昙学"与佛陀跋陀罗的禅法得以流行。他还传播鸠摩罗什翻译的《三论》,使大乘佛教空宗的中观学说在南方广泛流传,这对於后来吉藏大师创立三论宗有直接且重要的作用。
慧远大师还是最早阐扬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提倡阿弥陀佛的净土及念佛三昧的第一人。又由於他鼓吹禅智并重,所以他对净土宗、天台宗、禅宗的形成,乃至以后整个佛教思想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卢山不只是当时南方佛教的翻译大道场,更是佛教的中心。鸠摩罗什与慧远大师正是当时北方与南方的佛教巨擘。他们之间保持联络有十多年,鸠摩罗什在长安翻译的经典约有三百卷,他所翻译的《成实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法华经》等,之所以能够在南方广泛的流布,实在是得力於慧远大师的宏扬。长安与卢山声气相通,南北两地佛教学术交流频繁,这不但直接推动当时佛教的传播,而且对后世佛教的发展,学派和宗派的形成,都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此外慧远大师被尊称为我国净土宗的初祖,也是卢山白莲社的创始人。根据历史记载,慧远大师曾和刘遗民等十八位出家弟子与在家居士共同发起,创立白莲社,专门以往生净土、念佛法门为修行的方法,共有一百二十人加入。从此以后,来到卢山的僧人与信徒越来越多,卢山渐渐成为我国净土宗的圣地。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