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敦煌相书中的阴阳五行观念
2014/9/8   热度:663
论敦煌相书中的阴阳五行观念 王晶波 [兰州]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2期 42-46页 -------------------------------------------------------------------------------- 【作者简介】王晶波,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甘肃 兰州 730070) 【内容提要】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代认识天地自然与社会人生的基本观念,是传统相术解释人生命运的根本原则。在敦煌相书中,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以一种质拙朴素的形式散在于相书对具体形貌与命禄的解说中。本文分析了阴阳五行观念在敦煌相书中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并联系传世相书,讨论了唐代阴阳五行观念与相术结合的状况。 【摘 要 题】道教研究 【关 键 词】阴阳/五行/敦煌相书 --------------------------------------------------------------------------------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古人以阴阳解释天地万物的化生与运动,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及至脏腑、气血等世界万物,皆可分为阴阳两大系统。它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阴与阳的矛盾,强调差别、对立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的作用;同时又认为阴阳同为一体,阴阳互济,强调综合统一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就专门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自然与社会的种种现象。到汉代,董仲舒进一步将阴阳的统一关系解释为“阴者阳之合”的主从关系,他对阴阳关系的这种定位,对应在人事关系上,就是君尊臣卑,夫贵妻贱,“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也。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注:[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注:《春秋繁露?阳尊阴卑》。)阳贵阴贱,但阴阳亦不可分离:“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注:《春秋繁露?基义》。) 阴阳之说的影响十分深远,几乎渗透到中国每一种文化学说的基底之中,尤其在术数文化中应用广泛,成为术数文化解释自然与社会人事的根本原则。 相术以“知人”为目的,通过观察人体形貌以测预人的未来命运。相术兴起与繁荣发展的时期,正是阴阳五行之说广泛流行之际,长期的共存与影响,使相术完全吸取了阴阳关于天地万物与社会人事的学说,将之运用到对人生、命运的解释中。 相术首先用阴阳观念来解释生命的本源。人皆由天所生,这种观念由来已久,《诗?大雅?烝民》即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将这种说法具体到“阴阳”:“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阴阳者造乎天而成者也。”(注:《吕氏春秋》卷20《知分》,《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汉代王充的“禀气说”,虽不提“阴阳”,但同样认为生命来自于天,“人禀元气于天,各受故寿夭之命,以立长短之形。”(注:《论衡?无形篇》,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论衡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后来的学者及相学家在谈到生命本源时,就完全将“阴阳”与“禀气”说合而为一,认为是天地阴阳之气带给人生命,如王符所说:“五行八卦,阴阳所生,禀气薄厚,以著其形。”(注:《潜夫论?叙录》,[东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潜夫论笺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玉管照神局》云:“神传气授,精合形生。禀阴阳钟秀之源,受水火智心之本,才成相貌。”(注:《玉管照神局》卷上《千金赋》,旧题南唐宋齐邱撰,见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相术卷》,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太清神鉴》也说:“道为貌兮天与形,默授阴阳禀性情。阴阳之气天地真,化出尘寰几样人。”(注:《太清神鉴》卷1《说歌》,旧题后周王朴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在相术中,举凡身体、器官、声音、气色、动静、举止,以及人伦关系、吉凶祸福、方位、四时等内容,只要有上下、左右、内外、尊卑、大小、明暗、吉凶、好坏等相对因素的,统统可以分属阴阳,依阴阳的属性对其作用、关系加以解释。如《太清神鉴?论骨肉》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故地具刚柔之体,而能生育万物也。山者地之刚也,土者地之柔也。刚而柔则崒嵂而不秀,柔而刚则虚浮而不实。故人之有骨肉也,亦若是矣。故肉丰而不欲有余,骨少而不欲不足。有余则阴胜于阳,不足则阳胜于阴。阴阳相反,谓之一偏之相。”《神相全编》五《相坐》:“凡行则属阳,坐则属阴。阳主动,阴主静。”(注:《神相全编》五《相坐》,《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相术部》,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 上举数种相书,除《玉管照神局》成于五代外,其余都是宋以后集编纂录的,(注:《太清神鉴》,旧题后周王朴撰,但四库馆臣考证,其实是宋人所编,而托名王朴。《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太清神鉴》卷前提要。)所反映的是宋以后的状况。而敦煌相书残卷的出现,恰可弥补相书文献在宋代以前亡佚不存的空白,为我们了解唐五代及唐前阴阳观念与相术结合的状况提供了可贵资料。 与宋以后相书有关阴阳观念的论说相比,敦煌相书中没有专门的论说与阐释,而将之运用到对身体形貌与命禄关系的解释中。 我们先来看敦煌相书对男女好相与恶相的解说。P.2572(B)《相法》(拟)中说:“男子好相者,手足厚软,额面方正,好相也。……凡女人欲得细角(脚)多肉,身体欲得方直,面色欲得光白,眉目白黑分明,口小,舌方,耳色白于面,手足细长,头发细,此女宜夫利子,大富贵。”(注:P.2572(B)《相法》(拟),《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男子象天为阳,女子象地为阴,所以男子的形貌以高大厚重为主,女子的形貌以柔美和顺为主。以上所引,虽然没有明确将男女好相的标准与阴阳相配,但它显然是合于传统阴阳观念的。《太清神鉴》对此进行了总结:“故形也,有阴阳刚柔之义,有五形正类之体。其男子也刚正雄略,乃得阳之宜也;女人也柔顺和媚,乃得阴之宜也。”(注:《太清神鉴》卷4《论形》。) 男女形貌按其阴阳属性,或高大雄略,或柔顺和媚,各得其宜,是为好相,其命禄自然也好。反之,男子有女相,女子带男相,都是恶相。“女子语急者,早丧夫。女子语音高大者,亦云早丧夫。”(注:P.2572(B)《相法》(拟)。)女子说话速度快、声音大,都违反了柔顺和媚的要求,也就违反了阴阳之道,所以这样的女子就会对丈夫不利。CH.87《相书一部?声第十七》:“雄声,女妨夫。”同样,男子说话的声音如果像女人,则代表贫贱,“雌声,贱。”(注:CH.87《相书一部?声第十七》,《英藏敦煌文献》第14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阳贵阴贱,所以男子贵女子贱,女子要依附于男子。男子的命禄以追求富贵为主,女子也有富贵,但这种富贵往往是依靠丈夫而得到的。同时,阴阳又不可分离,二者相依相存,阴虽贱,却能助阳之成,所以女子的命相中,常常出现“宜夫”或“妨夫”等字眼。 P.2572(A)《相书一卷》中,专门用两章的内容,分别总结了男女形相中“恶”或“凶”数种特征: 《相男子第卅》:一曰羊目,二曰露齿,三曰结喉,四曰癃瘿,五曰鼻[不]高,六曰安行如走。羊目,短命;露齿,传言;结喉者,癜贱;癃瘿者,短命;鼻不高者,忿争不止,失财;安行如走者,贫。右男子有此六恶者,不中交友、婚姻。 《相女人九恶第卅一》:一曰蛇面,二曰颈(头)倾,三曰蛇行,四曰雀趋,五曰鼻不高,六曰目白,七曰额上八文,八曰生发,九曰雄声。蛇面、头倾共鬼语;蛇行、雀趋无财。鼻不高、目白库仓虚。额上八文、生额(发)不自如,凶。雄声煞夫,难共居。右女人有九恶,不堪娶,大凶。 无论是第三十篇的男子“六恶”,还是第三十一篇的女子“九恶”,所提到的数种形貌特征,都属于“贫”、“贱”、“凶”、“夭”等不好的命相,按照阴阳互济相助的原则,命相好的女子能给丈夫带来好运,命相贫贱的女子也能给丈夫带来厄运,反之,男子亦然。夫妻二人的命相相配,才会和谐吉祥,否则会有灾厄。琉说:“富贵之男娶得富贵之妻,女亦得富贵之男。夫二相不钧而相遇,则有立死;若未相适,有豫亡之祸也。”(注:《论衡?骨相篇》。)所以人们在选择配偶时,往往会请术士来看相或推算生辰八字,以了解二人的命相是否相配。敦煌相书中大量出现的“妨夫”、“煞妻”、“宜妻”等命相解说,都是这种观念的表现。(注:敦煌相书中除以上所举,没有更进一步对男女形相进行专门的总结与理论阐释,传世的宋代相书中的有关论说可以作为参考。《太清神鉴》卷6《女子相》云:“一阴一阳,其道不可乱;一刚一柔,其道不可易。确然处乎上者,天也;隤然处乎下者,地也。天以刚键为道,地以柔和为德,是天地之常仪,乾坤之大理也。且人之生也,禀阴禀阳,分柔分刚。男取纯阳之质也,故基体刚而用键;女受纯阴之形也,故其体柔而用弱。若夫男子者,形反柔而懦,性反雌而弱;女人者,形反刚而勇,性反雄而暴,皆非得中正和平之美,是得差忒郁勃之气也。故女体性柔和,仪貌秀媚者,富贵贞洁之良;心性刚暴,形质雄恶者,贫贱凶灾之兆也。”) 敦煌相书对某些身体部位的命名中,也体现出阴阳的观念。左为阳右为阴,以身体中线为界,两边对称的部位,往往是左侧称阳,右侧称阴。敦煌许负相书CH.87《相书一部?序》云:“阳中开阔,阴中太平。”阳中,指左眼上下一线,阴中,指右眼一线。正是按左阳右阴的原则命名划分的。P?3492v中的“三阴”,P.3390的“少阳”,也指右眼、左眼一带的位置。在P.3390《相色发面图看吉凶厄法》中,还有“夫部”、“妻部”等部位名称,夫为阳妻为阴,所以夫部位于年上一线左侧第一位,妻部位于年上一线右侧第一位,正好处在左右对称的位置。 不仅身体左右部位的命名有阴阳之分,与这些部位的阴阳属性相对应,它们所代表的命禄也体现阴阳的观念。如P.3390《相色发面图看吉凶厄法》:“相女人产,知男女。左目下发黄气生男,右目下发黄气生女。”P.2572(B)《相法》(拟):“何以知人新生男儿?正共语,先动两脚。又云:用右手把左脚,必生男。若把右脚,新生女。”无论是气色特征,还是行为特征,只要出现在身体左侧,就兆示着要生男孩,右侧的特征则兆示要生女孩。 阴阳观念外,敦煌相书所体现出的文化观念中,五行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原素。五行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后来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解释自然与社会的演变。五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成为古代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一个基本观念。运用在相术中,五行与五方结合,认为居住在不同方位的人,其长相、性情、肤色皆不相同;与五色、四时结合,可以根据面部在四时所呈现的不同气色,占相吉凶。另外,也可以根据自身形象特点,将人体分为五种类型。 五行观念在敦煌相书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五形”的划分上。就是根据人的形体外貌、性格气质等特征,将人的形相概括为土形、金形、水形、木形、火形五种类型,以五行的特点及其相互生化制克的关系来解释人的形貌、性格及命运。S.3395+9987B1v的开头部分,残存下来这么几句话:“五行曰:商人面白圆方,羽人面黑……”,后面的部分残去不存。这里没有直接写出五行之名,而分别代之以五音之名。我们知道,五行学说发展到后来,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与五色、五方、五音、天干、地支等相配,从各个方面进行解释。因此,也有以五色、五方、五音、天干、地支等名来代称五行之名的现象。所谓的“商人”、“羽人”,从其后所说的人体形貌内容看,分别指的是“金形人”、“水形人”,后面残去的部位中还应当有“宫人”、“角人”、“徵人”。“商人面白圆方”,即五行形相所说的金形人,其特征是肤色白而形体方正。“羽人面黑”句,则指水形人。水形人的特征是面色黑而体形圆厚。关于五行形相的内容,传世相书《太清神鉴》、《玉管照神局》、《神相全编》等有着更加全面的论述,如《神相全编》一《论气色》:“木形人要青,火形人要红,金形人要白,水形人要黑,土形人要黄,此人身之气色也。”但仅就S.3395+9987B1v残存的这两句来看,其内容表述上已有细微的差异。敦煌相书所表现的,应当是“五形”说产生之初的状态。 此外,后代相书中还将人的面部器官分别与五行相配,以五行的关系解释面部器官的形状气色,相生相克,所主贵贱吉凶等。也有以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配定其命运,等等,内容很多,但未见敦煌相书有记载,故不论。 “五形”之外,敦煌相书中涉及五色与吉凶关系的内容很多。P.3390、P.2572(B)《相法》(拟)中主要记载相面部气色与吉凶的关系,其中出现的面部气色,最主要的就是五色——黄青白赤黑。按五行观念,黄色代表中央与土,是最尊贵的颜色,在P.3390中,它预示着得到官禄富贵以及其它吉利的事情。《相色发面图看吉凶厄法》:“天中常发黄色,得官及时。”又云:“左右阙黄色,入公吉,在私喜。”同时,它还可以抵消或减弱其它不吉利颜色所带来的凶险,“凡有凶死色,有发黄色挟之,佳也。纵有病,不至死。” {,卅日内死。” 白色,代表西方与金,是萧杀死亡的象征。敦煌相书中,它往往指丧事或死亡,P.3390《相色发面图看吉凶厄法》:“年上发白色,不伤刀斧,必溺死。”“白色绕面逦者,必有丧祸。”P.2572《相法》(拟):“凡人面忽发白色,度鼻上人眼下者,不出五六十日丧至。” 赤色,代表南方与火。P.3390中,它往往与流血、杀戮和死亡有关。“赤色发颜中如豆,必刀兵所伤。”“阙庭发赤色,身必被系。”P.2572《相法》(拟):“赤色人年上,止是鼻上也,此人出百日死。赤色入耳门后者,此人不出三十日内刀兵死。” 黑色,代表北方与水。敦煌相书中,它预示着的死亡、疾病。P.3390《相色发面图看吉凶厄法》:“准两旁发黑色至堂上者,必丧父母,左父右母。”P.2572《相法》(拟):“发黑色人眉间者,此人至半年死。……黑[色]从耳门直度眼下者,此人不出六十日狱死。” 敦煌相书中只记载了有关五色出现在人面部所兆示的具体的吉凶祸福,而未见有相关的归纳与总结。与它在时间上较接近的《长短经?察相篇》,将五色所主吉凶与四时相配,进行了系统表述:“《经》曰:青主忧,白主哭泣,黑主病,赤主惊恐,黄主庆喜。凡此五色,并以四时判之。春三月,青色王,赤色相,白色囚,黄、黑二色皆死。夏三月,赤色王,白色、黄色皆相,青色死,黑色囚。秋三月,白色王,黑色相,赤色死,青、黄二色皆囚。冬三月,黑色王,青色相,白色死,黄与赤二色囚。若得其时色,王相者吉;不得其时色,王相若囚死者,凶。”(注:[唐]赵甤《长短经?察相第六》,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从这里看,唐代相术中有关五色与四时相配而定吉凶的说法已很成熟。 五色观念出现的本身,是五行观念影响的产物。《太清神鉴》卷3《色论》总结说:“人之赋形受命,于天地相为流通,是所禀之气有变动,而色有定体也。定体之色,不止于苍苍,其属有五行之异。金色白,木色青,水色黑,火色赤,土色黄。得正色,为五行不相克者不滞为贵,杂色蔽之则差。然色之正,不可无气,现日月角温粹可爱为贵。”这些话,正可以补敦煌相书之所缺。 作为流行民间的相书,敦煌相书不像传世相书那样,对相术的理论基础有系统论说,这一方面有它成书早,流行民间,使用者也都为普通相工或民众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唐代社会的风气有关。唐五代相术虽然流行,但很少有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潜心于此,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总结。所以,我们见到的敦煌相书,往往都只注重具体占相方法与经验的记载,而缺少理论的阐释。这种情况,不独相书如此,敦煌所出的其它类别的占卜文献也大体相似。从我们以上对阴阳五行观念在敦煌相书中出现情况的分析来看,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代认识天地自然与社会人生的基本观念,已经渗透到敦煌相书的基底,成为敦煌相书解释人生命运的根本原则,影响深远。这种影响的表现并不像后代相书那么系统明确,而是以一种质拙朴素的形式散在于相书对具体形貌与命禄的解说中,显现出唐代相书所独具的一种特点。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