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深处的北宋遗迹——观音寺石塔
2014/9/8   热度:532
数千年文明史在瑞安遗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造型复杂的塔楼桥梁,古朴巍峨的书院寺庙,瑰奇精美的石刻壁画,以及历代文化名人的故居……如果将我市的名胜古迹浏览一番,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一部生动的史书。从本期开始,人文版面将陆续推出探访我市名胜古迹的报道。 从陶山山前山遗址出土的石器等文物可以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祖先就在飞云江流域繁衍生息,过着渔猎耕种的原始生活;瑞籍考古学家夏鼐在《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序》中指出:“浙江南部的新石器文化为另一种文化,可用瑞安山前山遗址为代表。这里石器以石箭头为最多。”这说明瑞安先民制石历史之悠远。 今年4月,高楼乡上泽村村民在该村龟背山南麓建造兴福寺时,挖出许多石塔构件,其中包括塔座、塔身、塔顶等共42件。加上去年发现的20多件,共有60多件石塔构件。 4月23日,市文物馆副研究员、市文物普查队队长叶挺铸带队前往考证,考证得知该石塔的建造年代是在宋宝祐至景定年间(1258-1263年),至今已有750年的历史。 那么,除了这次在上泽村寻到的宋代石塔构件之外,我市还有没有其它类似建筑呢?据了解,宋代现存的石塔至今就有两座:一座是2007年8月始进行抢修的,现已挺立高耸的仙降垟坑石塔;另一座就是至今仍无塔顶、佛像脱落、塔身倾斜的周湖村观音寺石塔,1963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日前,记者走访了观音寺石塔,身处观音寺阵阵梵音中,遐思无限…… 观音寺石塔: 屹立900个春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日前,记者为寻访观音寺石塔所在处,颇费一番周折。观音寺德鲁法师在电话里告知记者,顺着繁华的阳光路进入万松山庄入口处,往西走有一个废弃工厂,工厂旁边一条小巷的旧墙上,写有“省级文保单位观音寺石塔由此进”字样。果然,记者顺着德鲁法师指点的路线,在小巷的旧墙上发现一处淡淡的红色字迹,上书“省级文保单位观音寺石塔由此进” 走进观音寺,德鲁法师将记者领到观音寺石塔前。德鲁法师告诉记者,观音寺石塔原名千佛塔,石塔除已坍落的顶层外,现存大小佛像有472尊,也是原名“千佛塔”的由来。石塔为石木建筑,仿木构楼阁式,实心,由叶腊石岩砌造,平面呈六边形。原高7层,顶层坍落后,现存6层,残高7.8米。塔整体外形各层宽度相等,一反宋时塔身部分逐层收缩的建筑风格。 在第一层石塔塔柱上,记者见到石刻题记,文字注明该塔建于北宋熙宁元年一四年(1068-1071年),至今已历经900多个春秋的风雨洗礼。记者围绕石塔转了一圈,发现石塔的每个转角处都有一条六角形倚柱,隐出三面,上面是转角斗拱,栌头呈圆形,柱头华拱向三面出跳。 石塔题记很多,在塔身各层面部分倚柱、槏柱以及坐佛须弥座上,刻有宋代题记68条,共约2500余字,其中第一层第一面坐佛须弥座上题记刻于熙宁元年(1068)六月二十一日,其题记全文如下:“温州瑞安县清泉乡周湖东保,女弟子陈氏十八娘并男琮、霦、玑,新妇韩六娘阖家血属等,同发净心,建造千佛塔第一层,永立福利者。熙宁元年六月二十一日书。”为我们提供了建塔年代的确切依据,对研究宋代建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石塔在旧时还是稚儿的玩耍乐园。“我们小时候经常爬到石塔顶上,就为在小伙伴中证明自己具有英雄气概。”今年64岁的周湖村村民项树永老人回想起上个世纪1950年代孩童时情景,仍一脸开心:“那时,村里的孩子经常聚集在石塔旁玩攀爬比赛,大孩子在塔上攀爬,年龄小的就在下面当拉拉队员。那时,塔顶上面长了一种根深叶茂的植物,我们以塔顶植物为比赛终点标志,塔各方位站一个人,6人一组开始比赛,看谁先到塔顶谁就赢了。” 观音寺: 曾是宗教胜地 在观音寺东厢房,记者见到一份由该寺收藏的《瑞安县志稿》复印件,据其记载,观音寺原称为观音院,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年间,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御赐匾额。当时,规模恢宏,传原有前后大殿7间,后毁于台风。现存建筑为晚清重建,前后两间,正殿面阔3间,东西厢房2间,为单檐硬山式木结构,观音寺石塔居于寺院西侧。 2000年,项树永老人曾参加寺院修建工作。据老人介绍:“当年,大殿重修时,油漆工人把寺院大梁漆成一片朱红色,原有文字被覆盖,那时,还不知这是寺院建造年代的依据。”项树永老人向记者出示摘抄的两小段文字,“大清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年夹钟月毂旦置”,“民国癸酉年冬月(民国22年10月)”,这些文字记载了现在观音寺建造的确切年代以及后来修缮年代。 今年87岁的周湖村村民叶松旺老人告诉记者:,“以前寺院里僧人有9人,田产18亩,是远近闻名的大寺院,每月逢初一、十五及佛教纪念日,寺院人山人海,不仅瑞安本地人要来,远至温州、平阳等地的香客都会赶来进香。” 按叶松旺老人说法,当时,交通条件差,但远道而来香客热情不减,主要原因是观音寺不仅是宗教胜地,还是瑞城一大景观。老人说:“能留下宋代石塔和清代观音寺,足以说明这里历史背景与人文气息很渊博。” 说起观音寺原貌,叶松旺老人记忆犹新:“石塔西面及观音寺东面原是一片茂盛竹林,两边竹林旁各有一条清澈小溪,很有一番‘青溪潺潺一古塔,修竹萧萧几农家’景象。溪水自万松山上来,蓄在寺院一水井中,据说这口井连通东海,长年不枯,不仅解决寺院吃、用水问题,井水还担当起浇灌附近农田的任务,可惜这口水井如今已被毁。” “解放前,瑞安有一次逢大旱,当时,温瑞塘河河水几乎干涸,但寺院这口水井水源仍源源不断,城里的人都到这里挑水。那时的情景很壮观,挑水者所排的队约2公里多长。”德鲁法师在一旁补充道。 “现在,还保存着几个石佛龛,”叶松旺指着石塔边的几块石佛龛向记者介绍,“这些石佛龛看其雕刻风格与石头原料,应当是与石塔同年代的。” 经石廊转入寺院东门,进门后迂回至龙道,有一条石桥,叶松旺老人边走边介绍:“桥旁曾种植两株橹树,光直径就约有2米,周长约6米左右,可惜两株树均在‘文革’中被破坏,若能存活至今,树龄也有近千年了。” 石塔塔顶: 期待重见雄姿 站在石塔前,叶松旺老人一脸遗憾地告诉记者:“现在塔身与塔基都不同程度开裂,塔檐也有多处脱落,底层墙面那些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浮雕佛像脱落严重,部分石塔构件只能堆放在石塔旁,特别是塔顶毁坏,塔身倾斜很让人担忧,平时,村民经常会自发地收集脱落佛像残片。而石塔塔顶自打记事起就已没了,听上辈人说,这个塔顶毁坏于一次台风,那次台风几乎将整个村庄淹没,狂风还使多处房屋倒塌,吹倒观音寺,吹掉石塔顶层……” 德鲁法师带着记者来到石塔附近,他掀开几块旧木板,在厚厚一层落叶覆盖下,记者惊奇地看到了尚存的石塔塔顶。经过900多年的历史沧桑后,这个6角形石构件何时能再次“登顶”,恢复原状呢? 记者曾查询相关文献与记录,想找出明代永乐年间的那次台风记录,但遗憾的是竟没有确切答案。只在市文物馆一份《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中查阅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寺院毁于台风,仅存法堂与山门。那么,在寺院被毁那一年,台风是不是同时也吹掉塔刹与塔顶? 市文物馆馆长陈钦益告诉记者,石塔现状已引起文物部门重视,专家曾多次前往现场勘查,维护方案正在酝酿之中。鉴于古建筑构造的特殊性,维修方案需得到相关专家及文物保护单位审查和论证,此外,还得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维修资金,但所有工作已被提到日程,维修工程近日就会展开,我们期待能早日看到古塔雄姿! 走过这座历史悠久的观音寺后院,沿着后山一条曲径,来到万松山,在修缮一新的观音亭前,可以望见幽深寺院与恢宏石塔,它们处在繁华城市一隅,像在春天的夕阳中等待着什么?正如德鲁法师所说,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石塔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 此刻,它屹立在暮春的一片斜阳之中,仍颇显当年的巍峨与庄严。 ■见习记者 林 晓 文/图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