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残碑牵出明郑和所建兜率殿遗迹
2014/9/8   热度:218
牛首山残碑牵出明郑和所建兜率殿遗迹 来自:南京日报 据南京日报报道:牛首山曾被看作拱卫金陵帝王之洲的“天阙”,从南朝梁武帝直至明代,近千间寺庙殿宇遍布山间,至今仍有始建于唐代的宏觉寺塔耸立山巅。近日,郑和第十九世孙郑自海向记者透露,牛首山上发现了两块残碑,可能与郑和有关。记者立即前往寻访,想不到竟意外发现残碑现身处就是郑和在最后一次下西洋前,为自己的后事而捐资建造的兜率殿遗址。 绝壁尽头藏古碑 负责牛首山文保工作的刘文庆先生带记者来到院中,一块只剩下大半截的残碑覆在地上。大家合力将其掀起,露出一行行清晰的铭文来。刘文庆介绍,这是前几年自己在山上发现的,那里现在还有一块。他带着记者绕到古塔的背后,继续向人迹罕至的后山上爬,记者发现,枯草下掩盖的不是山石,而是青色的碎砖瓦。随着地势越来越陡,砖瓦堆积也越来越多,路边还出现了用石头垒成的残垣断壁。 眼见着还有数十米就到山顶了,却没了上山的路。只是贴着陡峭的山崖上有一条栈道似的羊肠小路横着向前延伸。记者依壁而行,走到尽头,山崖上出现一个豁口,越过去,展现在记者眼前的竟然是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瓦砾场,青砖青瓦散落一地,其间还歪着数个石柱础,显然过去曾有建筑存在。内凹的石壁上刻着数个大小不一、方方正正的凹槽。旁边的一处瓦砾被扒开,半截残碑立在坑中,这就是刘文庆发现的第二块残碑。“这里地势非常好,绝壁之上,面南背北,正对祖堂山的古华严寺。”刘文庆说。 两块碑为何都只剩下半部分呢?刘文庆介绍,牛首山上过去有很多碑刻,后来都被山下的百姓弄回去打碎做房基了。这两块可能是因为地势太险抬不下去,所以只能打下上半部分推落悬崖,然后抬回去了。自己也曾在悬崖下搜寻过,没有发现上半部分。 两碑皆确认为明代所刻 记者细细辨识碑文。虽然残断,但两碑都仍各有近百个文字,因此还可对大意略知一二。院中残碑的碑文是一个叫续宽的住持僧撰写的。在文中,他讲述了自己花了十余年,苦心重建一座被火灾焚毁的寺庙的事情。由于是残碑,只知道重建寺庙中有两座建在绝壁之上,分别叫观音阁和兜率殿。而崖上那块则写着寺院主持僧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 那么这两块碑到底是何时所立呢?记者对照明代的《金陵梵刹图·牛首山卷》发现图中宏觉寺塔侧后悬崖上有一个建筑标明为观音阁,其下不远亦有庙宇一间。这和院中“续宽碑”记载的观音阁和兜率殿方位完全一致。而明代以后这两个建筑就再无记载。因此可以肯定这块残碑是明代古碑。 而悬崖上的那一块呢?记者了解到著名的郑和研究专家、中科院海洋所郑一钧教授在上个月也曾亲自登崖看过此碑,连忙致电请教。郑一钧先生指点记者,碑文说,主持僧必须将凭证交到“应天府”。而“应天府”恰恰是明代南京的称呼。因此此碑同样也为明代所刻。 应是郑和为自己后事所建 一个月前,郑一钧正是为了探寻南京的郑和遗迹而寻访到这两块碑的。从他那里,记者得到了更惊人的解读:记者所到的就是兜率崖,当年郑和也曾亲自前来游玩,并为准备自己后事,而在此出资建造了兜率殿。 郑老告诉记者,明代《非幻庵香火圣像记》中记载,宣德年间,郑和的挚友牧庵谦公主持牛首山寺院事务,郑和前往牛首山看望他时,游览了兜率崖并愕然有感。于是就出资伐木取材在此处盖起一座兜率殿。可是,长期以来兜率殿在哪里一直无从知晓,而这次发现的两块碑揭示了这个谜。事实就是:郑和当年在兜率崖上建了兜率殿,之后因为火灾而被破坏,僧人续宽又在此处重修了兜率殿。 “建这座寺庙是郑和在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郑一钧说。史料记载,明代太监“最信因果,好佛者众,其坟必僧寺也。”宣德年间,郑和已是快60岁的老人了。在兜率崖建庙后不久,明宣宗就命令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这次郑和在途中病逝,再也没有能够回来。巧的是他的衣冠冢如今就在牛首山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