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佛教文化
2014/9/8   热度:260
天台山佛教文化主要包括佛教天台宗仪轨和佛教音乐、佛教造像工艺、民间信仰及其传播和交流等内容,打包整合为一个项目申报。 天台山在东汉时传入佛教,三国时建有多处寺庙,东晋时成为五百罗汉道场。陈隋之际,智岂页(智者大师)在此开创天台宗,国清讲寺成为中国、韩国、日本天台宗的祖庭,至今已传承47代。唐中叶以来,牛头禅佛窟学发祥于此,万年禅寺成为日本临济、曹洞两宗的礼祖圣地,华顶寺成为法眼宗的重要道场。这里还是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夙有“佛国”之誉。 天台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有其独特的止观修持和宗教仪轨,智者撰创法华三昧忏、金光明忏等多种忏仪流传后世。宋代天台宗学者加以发扬光大,《千手千眼大悲新咒行法》、《金光明忏法补助仪》、《水陆道场仪轨》大行于世。诸寺盂兰盆会规模盛大,礼祖仪式别具一格,农禅一体贯串古今。佛教音乐富有特色,佛教造像工艺名闻遐迩。伽蓝(王子晋)信仰深入人心,罗汉信仰多姿多彩,济公传说世代相传,并在境外形成文化热。 天台山佛教文化历史积淀丰厚,文化空间宽广,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优秀代表。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港台地区都有很大影响,每年来国清寺和万年寺礼拜者络绎不绝。但由于自然、历史和人为的多方面原因,已处于濒危状态,须大力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工作。 佛教自东汉传入天台后。三国吴赤乌初年(238-240)建有资福、翠屏、兴教诸寺,佛教梵呗和造像工艺随之而兴起。东晋戴逵在天台山一带总结民间“干漆夹苎”工艺用于木雕佛像的制作。陈隋之际,智岂页(智者大师)在此创立天台宗,以性具实相说指导止观修持和各种忏仪(法),实行农禅一体和大规模放生。伽蓝信仰亦随之确立。智者引进梵剧《沙恭达罗》的贝叶写本,促进天台山佛教音乐的发展。唐代颜真卿撰《天台山智者大师画像赞》配乐唱诵。至五代宋初,东晋时出现的五百罗汉道场由于帝王的支持得以确立,由此衍生出肉身罗汉崇拜、用罗汉钱和数罗汉习俗。北宋时,天台宗第十七祖知礼、遵式继承智者遗风,广著忏法,各种忏仪大行于世。南宋时,有关天台籍禅僧道济(济公)的民间传说在其生前身后流传,不断丰富,口耳相传至今。当代国清、高明诸寺和天台山佛学院僧人坚持讲经修忏和止观实修,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水陆道场和参拜祖师及放生、农禅合一的活动。国清寺和文化馆专业音乐人员发掘抢救音乐遗产,组织演奏。台州传统工艺美术院组织艺术家和艺匠对濒临失传的干漆夹苎工艺进行发掘、整理和创新。 天台山佛教文化的主涵是: 一、天台宗止观修持和仪轨 1、止观修持: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二十五种方便”)的基础上,正修“十乘观法”和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坐半行三昧、非行非坐三昧。虽有经典(《摩诃止观》)依据,还须业师口传心授。 2、忏仪,指依诸经之说而忏悔罪愆之仪则。隋智者《法华三昧仪》有严净道场、净身、三业供奉、奉请三宝、赞叹三宝、礼佛、忏悔、行道旋绕、诵法华经、实相正视等十科,以20日为一期。宋知礼编集的《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亦分十科;遵式所撰智者《金光明忏法》的补助仪,更突出观心法门对忏法的介入,与智者《方等三昧行法》均以7日为一期;智者《请观音忏法》以49日为一期。宋天台宗志磐撰《水陆道场仪轨》并绘像26轴普行于世,称为“南水陆”,可谓集忏法之大成,时间由7日至49日不等,立坛七处而以内坛为总要,又分作法等13门。 3、盂兰盆会,为佛教施食与中国祭祀相结合之典型。国清讲寺及其他大寺每年盂兰盆节(七月十五前后)都要举行水陆法会、放焰口等佛事。 4、祖师礼拜仪式,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智岂页忌日在智者塔院举行,由维那领众诵经、唱赞、礼拜、绕佛、供养。 5、农禅一体,智岂页首创,寓非行非坐三昧的止观修持于劳动之中。唐文举主持国清寺时置庄田10顷,南宋时开垦千亩海涂,建神运庄,当时有田3461亩,地420亩,山3902亩,总数达几万亩,寺僧参与耕作。今国清寺有田地120亩,农禅合一奉行不辍。 6、放生,浴佛节(四月初八)举行放生法会和放生活动。水陆忏仪作法一门的第一天下午就有放生一项。 二、佛教音乐 以颜真卿《天台山智者大师画像赞》为配器而成的《智者大师礼赞》叙述智岂页从出生、出家到得法、弘法的事迹;配曲的句式为长短句,段式以四句、八句为主。首段以羽调式呈示,接着反复六次,为宫调式,最后以离调的商和羽交替散板结束。在纪念智者诞辰1465周年暨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50周年法会音乐会上演出。 佛教科仪早晚课诵、瑜伽焰口、水陆法会以及其他经忏,多采用南派佛教音乐“海潮腔”唱诵。词有四种形式:长短句的赞、齐言体的偈、四六言骈体的文和长短不等的咒。曲调有歌唱型、吟咏型、念诵型三种。在各种打击乐的伴奏下,由主持者和僧众采取独唱、领唱和齐唱、齐唱、轮唱的形式表现。 现国清寺可唱诵经文约计95篇,内赞偈类22篇,朝暮课诵39篇,忏类9篇,瑜珈焰口9篇,水陆法会16篇(含法器曲牌)。 天台山佛教音乐对南戏唱法和日本古代戏剧“能乐”的形成均有影响,南戏“清讴”的干唱方法即来自天台的佛乐,日本有能乐《天台山之事》演出。 三、佛教造像工艺 “干漆夹苎”工艺,以天台本地特有的各种原料,进行上百次的探索试验,研制出的13种材料,制作成各种佛、菩萨、罗汉以及神仙名人像,总结出选料、烘干、雕刻、供香、水磨、夹苎、贴金、罩漆等48道工序。所制造像具有不蛀不霉、不变形、不开裂的优点。 此外还有石雕、砖雕、铜铸等各种不同材质的造像工艺,表现了天台山佛教造像工艺的多元化。 四、民间信仰和济公传说 伽蓝信仰,天台宗的护法神是道教右弼真人王乔(周灵王太子),天台山释道共奉的“山神”,由智者授戒嘱任国清寺、白云庵(今慈恩寺)护法伽蓝。善男信女在伽蓝殿宿夜祈梦求签夜夜人满。传至日本为“山王一实神道”,明治维新前在僧俗中极具权威。 五百罗汉信仰,天台山石桥方广寺是五百罗汉总道场,寺僧以茶供养。元代铸有“天台名山五百罗汉钱”,作为佛脏钱或香资。民间将高僧看作罗汉转世,大旱时在烈日下烤炙“肉身罗汉”以求雨。到罗汉堂按自己的年岁数罗汉也成为一种习俗。 济公传说,济公“活佛”是人们对天台籍禅宗高僧道济(1130-1209)的尊称。周恩来说:“人民很喜欢济公,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 天台流行有关济公出生、童年生活、出家和戏佞降魔、佯狂济世以及民俗风物的传说,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充满睿智,富有艺术魅力。 五、对外传播和交流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成功,从国清寺带去教典和天台乌药,治愈皇太后疾病,被奉为日本“神农”。其徒思托所制干漆夹苎造像,被奉为国宝。804年,日僧最澄来山求法,归创日本天台宗,所建比睿山延历寺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1072年,成寻来山,撰《参天台五台山记》,传去寒山事迹与罗汉供茶。1168、1178,荣西两度来天台万年寺求法,著《吃茶养生记》,被誉为日本陆羽。另有日莲上人私淑智者大师,创立日莲宗,盛传至今。元代时,日僧参访华顶寺摩肩接踵。明清以降,不绝如缕。 与朝鲜半岛的佛教文化交流早在南朝末年就已经开始。盛唐时,悟空在国清寺前建新罗院,作为研习弘传法华经教的场所。五代吴越王接受高僧德韶和羲寂的建议,遣使高丽、日本,求取本土散佚了的教籍,成为复兴天台宗的契机。1085年,高丽王子义天来山求法,归创高丽天台宗,所建高丽国清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当代随着邦交正常化,日本、韩国僧人多次组团前来参拜祖庭,巡礼佛迹,并在天台山建立祖师纪念堂和碑亭、经幢、纳经塔,举行报恩法会,并拍摄《茶叶之路》、《友谊之门》等专题片。 天台宗还弘传台湾、香港和东南亚,远至美国洛杉矶也成立了国清寺海外护法团。台湾又有数以千计的济公堂,出版各种济公书刊;港台都拍摄了依据济公传说和小说增饰的影视,这些地方的信徒每年有多批团队来山参拜祖庭。美国圣诞节时,观众要求加映电视连续剧《济公》。高级工艺美术师汤春甫创办的台州传统工艺美术院所制佛像,为4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宝馆和宗教部门收藏。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