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佛教造像(中)


2014/9/8    热度:22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北魏 大魏武定八年铭白石造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东魏 灰岩立式造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北魏 灰岩造像

  漫话佛教造像(中)

  文/小眠斋主人 图/蕙蘭之室典藏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由于对佛教含义并不十分了解,将佛陀和黄帝、老子同等看待,于是"黄老与浮屠并祠" ,佛像与神仙类似。这种揉杂了仙人与佛陀特征的造像,直到四世纪前后,犍陀罗美术传来之后,才脱离了黄老的造形,而模仿犍陀罗,创出西洋人面目的中国佛像。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造像:现藏美国福格美术馆的金铜佛坐像,高三二点七公分,结跏趺坐,肉髻很大,头发中分,发纹清晰可见、眉间白毫、眼眶深凹、鼻梁高挺、仁中胡须密集、耳朵比常人大、但不如后世佛像之长耳垂肩。双手置于腹前,坐禅定印,袍服通肩,肩上围巾右窄左宽、习文清晰而有规则、以右肩为中心,向下作弧形缠绕。台座下有二狮子、张口露牙,甚生动,正中央有净瓶供养莲花,左右侧有持燃灯及持莲枝的比丘供养像。

  就造形而言,这是现存最古的犍陀罗式中国佛像,相传此像出土于河北石家庄,在四世纪初期,河北曾处于后赵石勒的势力范围之下,这尊铜像极可能是佛图澄化导下的作品。日本水野清一氏曾断定此像为西元三百年初头,甚或可能追溯到二百年代。

  又如出土于陕西三原县清河的砂中,现存日本藤井有邻馆的金铜弥勒菩萨立像,高四十点六公分,双足分开站立姿势、上身裸露、下著裙裳、外衣自右腕环上,向外伸张,而使全身形成下宽上窄的三角形式。此像面貌呈西方样式、顶有发髻、长发披肩、双眼大、有胡子。颈饰、胸饰、腕饰均大,两足所穿近似凉鞋,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持净瓶,这是古代犍陀罗式样中,弥勒菩萨的造形特征。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造像,由犍陀罗式的西方面目的影响之下,造像的风格,在因袭、锐变,而走向形式化中,代表的作品,有现藏美国三藩市杨格纪念美术馆的建武四年(西元三三八年)铭金铜佛像,是中国现存最早有铭记的佛教造像。百年之后又有刘宋元嘉十四年(西元四三七年)铭的金铜佛坐像,这已是由犍陀罗式,注入了正统的汉族文化,而脱离了西洋人的面貌,穿上了汉人的服饰,而竖立起中国独特的造像风格。

  北魏时代的造像:北魏时代的佛教造像为中国石雕创作带来盛大的成果,从敦煌、炳灵寺、麦秸山、云岗、龙门,到河南巩县石窟寺,或泥雕或石雕,均遍满了华北地方。兹以较著名的云岗、敦煌为例,追溯其受西方式样的影响。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 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