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古老的石刻塔遗存实例
2014/9/8   热度:374
西夏古老的石刻塔遗存实例 宁夏文物管理部门在维修境内地面古代建筑时,发现现存古塔中有多座为西夏原建,如宏佛塔、拜寺沟方塔、拜寺口双塔、康济寺塔、一百零八塔等,另外还有西夏陵园的塔式陵台。这些现存西夏古塔遗存,是宁夏保存至今最早的佛塔实例,比之更早的佛塔仅见传说及文献记载。 20世纪80~90年代,在进行宁夏文物普查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又在贺兰山的山崖上发现多处石刻塔。经过对刻塔的风格、周围沟内岩画以及西夏遗迹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判定这些石刻塔应该属于西夏时期。此后不久,还在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内蒙古鄂托克旗百眼窑石窟中先后发现西夏石刻塔多座。 (一)覆钵式 1.宁夏贺兰山:贺兰山中的石刻塔,集中于石嘴山市境内的几条山沟内的山崖上,均为覆钵式喇嘛塔。计涝坝口2座、大枣沟5座。另外还在贺兰山各沟口的岩画内容中发现各式线刻佛塔26座。 (1)涝坝口:涝坝口,位于石嘴山市西北15公里,在沟口北侧的崖壁上并排雕刻着2座喇嘛式塔。二塔相距约1.50米,塔的造型大体相同,呈三角形,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西边刻塔,三层须弥座上为覆斗形塔身,腹下中间开方龛(0.30x0.34x0.33米);宝珠塔顶上置小三角形塔刹;塔体通高2.15、底宽0.95米。东边刻塔为五层须弥座,塔体通高1.50、底宽0.80米。两塔塔体上原曾涂抹有白灰,因凿刻于沙石崖面上,自然风化严重(彩版六五)。 (2)大枣沟:大枣沟,位于石嘴山市西北6公里,在山沟山崖上刻有5座喇嘛式塔,其中南侧3座,西侧2座,一塔已毁。各塔大小略有差异,造型大体相同,亦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刻塔皆为三层须弥座,塔座第三层的中间开龛,可能原用于供奉佛像或安放骨灰。塔体呈覆斗形,外侧用减地阴刻线勾画出背光。塔顶由刹座、刹身和刹顶三部分组成。宝珠衬托天盘刹座,上置三重宝珠相轮为刹身,刹顶为“十三天”。最大的刻塔通高2.66、底宽1.60米;最小者通高2.00、底宽1.00米。其中5号塔上有白灰层和朱彩痕迹,说明该塔原曾以白灰抹壁,并绘以朱彩图案。石刻塔造型与一百零八塔风格相近;并在刻塔附近发现有西夏遗址。 (3)岩画塔:在贺兰山各沟口总共11个地点的西夏岩画中发现各种刻塔26座。密檐式、楼阁式和覆钵式塔均有,以覆钵式塔最为多见。 2.宁夏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坐落于固原县城西北约55公里处的须弥山东麓,现已编号的洞窟有132个。石窟始凿于北魏末年,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金、明、清曾继续装修或建寺。从第1窟立佛左侧“奢都”(公元1057~1062年)、“拱化”(公元1063~1067年)等西夏第二代皇帝毅宗谅祚的(汉文)年号题记可知,西夏初期可能曾对须弥山石窟作过装修。 根据须弥石窟石刻塔的风格,联系西夏人在这里留下的题记,再参考近年来宁夏西夏佛教考古,尤其在西夏古塔研究方面的成绩,我们有理由推断须弥山石窟中的石刻塔时代可以上推至西夏而不是定在明代。 (二)楼阁式:仅在内蒙古百眼窑石窟发现1座,高1.6米。楼阁分为13层,造型与北宋、西夏时期的楼阁式塔相同。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