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夏艺术史之宋、辽、金的建筑艺术


2014/9/8    热度:423   

  宋辽金夏艺术史之宋、辽、金的建筑艺术

  宋、辽、金的建筑艺术

  (一)城市与宫殿建筑

  由于宋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在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存在若干消极因素,但同时,又由于民族间的交往及文化发展的要求,在建筑上不能不反映出来,一方面不能毫无节制地大兴土木,一方面又要精雕细琢尽其所能,因此宋代的建筑就有了其独特风格。

  首先,在城市布局上,打破了汉、唐以来的里坊制度,出现了灯火辉煌的夜市及草市。北宋的首都东京在五代后周改建汴州为都城时就已临街设店,并取消了里坊和夜禁制度,形成了按行业成街的情况;一些邸店、酒楼和娱乐性建筑大量沿街兴建起来。某些城市的大寺观还附有园林,或有集市,成为当时市民活动场所之一。

  其次,宋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无论组群与单体建筑都没有唐朝那种宏伟刚健风格,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在装饰和装修、色彩方面,灿烂的琉璃瓦和精致的雕刻花纹及彩画,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效果。同时,建筑材料的多样化,提高了建筑技术的细致精巧水平。

  到了南宋时,由于统治地域大大缩小,因此宫室的规模比北宋更小,甚至宫殿使用悬山顶,但精巧秀丽的建筑风格却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园林建筑,经北宋到南宋,更密切地和江南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创造了一些新的手法,一直影响到明清。

  辽统治地区的建筑,主要以仿汉族建筑为主,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在此间很少受中原地区的影响。因此,其建筑多保持唐代风格,仅少数宫殿、佛寺和某些民居采取东向,保有契丹族原来的习惯。

  金代的建筑,由于工匠都是汉人,所以形成了宋、辽掺杂的情况。在装修的细致与纤巧、造型柔和方面则更多地接近宋朝建筑。

  宋朝东京的前身是唐朝汴州,早在晋、周时就在此建都,因其 屋宇交连,街衢狭隘 ,因而加筑外城,开拓街坊,展宽道路,疏浚河道,北宋建都于此,又进行了多次建设。

  据文献记载,东京有三重城,每重城墙之处都有护城壕环绕。每座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敌楼。内城主要建筑除宫殿外,是衙署、寺观、王公宅第以及民居、商店、作坊等。

  宫城位于内城中央而稍偏西北,每面各有一座城门。城的四角建有角楼。

  南面中央的丹凤门有五个门洞,门楼两侧有朵楼,自朵楼向南出行廊连阙楼。

  出丹凤门往南是御街,街的两侧建有御廊。丹凤门以内,在宫城南北轴线的南部排列着外朝的主要宫殿。最前面为大庆殿,是皇帝大朝的地方;其次是常朝紫宸殿。在这轴线的西面,又有与之平行的文德、垂拱二殿,作日朝和饮宴之用。外朝诸殿以北是皇帝的寝宫与内苑,宫城内还有若干官署。内城东北隅有一座大型园林——艮岳,外城西效有金明池,均为皇帝游乐的御苑。

  据文献载,北宋宫殿的主要殿堂有些是工字殿形式。整个规模虽不如隋唐两朝宏大,但扩建时曾参照西京(洛阳)唐朝宫殿,所以组群布局既规整,又具有灵活华丽和精巧的特点。

  北宋中朝以后,东京已经取消用围墙包绕的里坊和市场,但为了便于统治,把若干街巷组为一厢,每厢又分若干坊。东京的主要街道是通向城门的各条大街,很宽阔,但其他街道则比较狭窄。住宅和店铺、作坊等都面临街道建造。

  从以上东京的情况,就可见当时宋代城市、宫殿建筑之一斑。

  (二)住宅建筑

  宋朝农村住宅大都比较简陋,有些是墙身很矮的茅屋,有些以茅屋和瓦屋相结合,构成一组房屋。而城市的小型住宅多使用长方形平面,梁架、栏杆、棂格、悬鱼、惹草等,具有朴素而灵活的形体。屋顶多用悬山或歇山顶,除草葺与瓦葺外,山面的两厦和正面的庇檐则多用竹篷或在屋顶上加建天窗。而转角屋顶往往将两面正脊延长,构成十字相交的两个气窗。

  稍大的住宅,外建门屋,内部采取四合院形式。

  贵族官僚的宅第外部建乌头门或门屋,而后者中央一间往往用 断砌造 ,以便车马出入。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因而四合院的功能与形象发生了变化。这种住宅的布局仍然沿用汉以来前堂后寝的传统形式,但在接待宾客和日常起居的厅堂与后部卧室之间,用穿廊连成丁字形、工字形或王字形平面,而堂、寝的两侧,并有耳房或偏院。除宅第外,宋官署的居住部分也采取同样布局方式。房屋多是悬山式,饰以脊兽和走兽。虽然当时政府规定除官僚宅邸和寺观宫殿外,不得用斗栱、藻井、门屋及彩绘梁枋,但事实上有些地主、富商并不完全遵守。

  南宋时期,有些宅第充分利用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这种住宅的设计,有些采用规整对称的形式,有些则采取参差错落的形式,或临水筑台,或水中建亭,或依山起廊,都极富雅趣,这是那一时期的特点。

  宅第园林在当时随着地区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风格。北宋园林,大都规模较大,具有别墅性质,引水凿池,盛植花草竹木,或垒土叠石点缀在园林中,使整个园林富于自然情调。如洛阳丛春园中有丛春亭,可北望洛水,环溪有多景楼,可南眺嵩山、龙门,风月台可北览宫殿楼阁,都选地极佳。而这时江南园林有不少文人画家参预园林的设计,因而园林与文学、山水画的结合更加密切,形成了中国园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江南一带的园林很重对景,如苏州南园的布局已是 值景而造.同时,园林中建筑较多,盛植牡丹芍药,并叠石造山,引水开池,竞为奇峰、峭壁、涧谷、阴洞等。寺观中也多营建园林,供人游玩。但有些园林人为的成分居多,于是产生了生硬堆砌的缺点。

  从东汉末年起,经魏晋南北朝陆续传入的垂足而坐的起坐方式,和适应这种方式的桌、椅、凳等,到两宋时期终于改变了商周以来的跪坐习惯及其有关家具等。这时期的桌椅等日用家具在民间已十分普遍,同时还衍化出很多新品种,像圆形和方形的高几、琴桌与床上小炕桌等。

  在家具的造型和结构方面,这时期出现一些突出的变化,首先是梁柱式的框架结构,代替了隋唐时期沿用的箱形壶门结构。其次,大量应用了装饰性的线脚,丰富了家具的造型。如桌面下开始用束腰,枭混曲线的应用也十分普遍;桌椅四足的断面除了方形和圆形外,往往做成马蹄形。这些造型与结构的特征,都为后来明清家具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起坐方式的改变,家具尺度都相应增高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建筑室内的高度。家具在室内的布置也有一定格局,大体上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方式。一般厅堂在屏风前面正中置椅,两侧又各有四椅相对,或仅在屏风前置二圆凳,供宾主对坐。但书房与卧室的家具布局采取不对称方式,没有固定的格局。

  (三)寺庙建筑

  两宋时期,宗教建筑可分为祠庙、佛教和道教建筑三大类。由于佛教从其传入到发展,至两宋时已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佛教建筑就有了其独特意义,并颇具代表性,所以我们只大略介绍一下宋代的佛教建筑,以使读者能对当时的宗教建筑窥得一斑。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代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例。山门内为一长方形院子,钟楼鼓楼分列左右,中间大觉六师殿已毁。北进为摩尼殿,有左右配殿,构成另一个纵长形的院落。再向北进入第二个道门内,这就是隆兴寺的主要建筑群落。这组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左右有两个配殿,以及其他次要的楼、阁、殿、亭等构成的形式瑰伟的空间组合,也是整座佛寺建筑群的高潮。最后还有一座弥陀殿位于寺后。全寺建筑依中轴线作纵深的布置,自内而外,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现存的佛香阁高33米,三层,歇山顶。上两层都用重檐,并有平座,是民国年间重建的。而阁内所供四十二手观音铜像,是留存至今的中国古代最大的铜像,高24米,除手部已残缺外,座身比例匀称,衣纹流畅。

  隆兴寺的建筑布局艺术,可以看出:唐中叶以后供奉高大佛像,主要建筑不得不向多层发展,陪衬的次要建筑也随着增高,反映了唐末至北宋期间高型佛寺建筑的特点。

  河北蓟县独乐寺重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都是辽代原物。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由于台基低矮,斗拱雄大,出檐深远,而脊端鸱尾形制成遒劲,给人以庄严稳固的感觉。内部不用天花,斗拱、梁、檩等构件全部显露可见,因而它们的装饰效果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山门后部的明间,恰可以把观音阁全部收入人的视线范围之内,既无遮挡,也无多大空隙,这种空间关系的处理,显然是建造者有意设计的。

  观音阁高三层,但外观则为两层,中间一层为暗层。阁中供奉高16米的辽塑十一面观音像,造型精美。观音像直通三层,所以阁内开有空井以纳佛身。观音阁的外形,因台基较低矮,各层柱子略向内倾侧,下檐上面四周建平座,上层复以坡度和缓的歇山式屋顶,从而在造型上兼有唐朝雄健和宋朝柔和的特色,是辽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实例。

  这个时期还留存若干重要的佛教建筑,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和善化寺都有几座辽金建筑的重要作品。这些建筑的平面、结构、造型各具特点,是研究辽金建筑嬗递变化的重要资料。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