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瑰宝水陆画
2014/9/8   热度:161
凉州瑰宝水陆画 古凉州武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众所周知的就有铜奔马、西夏文献等,更有鲜为人知的艺术瑰宝水陆画。 水陆画是古代寺庙中举行水陆法会时,在水陆道场悬挂供奉的一种宗教人物画。据传,水陆法会很可能起源于印度,而中国最早的水陆法会始于梁武帝萧衍,历经隋、唐、宋,至元明两代才兴盛起来,清代晚期衰落。水陆画分上、中、下三堂,上堂为诸佛、诸菩萨、诸天帝天神,中堂为天王、明王、天龙八部等护法神,下堂则为忠臣烈士、阵亡将士等被超度者。其作用是请来上堂的佛、神及中堂的护法来超度下堂的亡灵、追荐战争中死去的忠臣烈士等,借以安抚民心,祈求太平,后演变为一种寺庙的文化活动。几乎全国著名的大寺庙都举办水陆法会,所绘内容是以佛、儒、道三教诸神为主,如诸佛、菩萨、天仙、圣贤、罗汉、天王、金刚、明王、星君、龙王、河神等,主要表现的手法是中国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法。 水陆画的画法主要传承于敦煌壁画,也是由当时的一些名画家及民间画匠来完成,但主要还是由一些以此为职业的寺庙画师为主绘制,他们都是虔诚的教徒,因此画时不仅融入了浓厚的情感,并且在技法上也不断地改进完善,一丝不苟。他们仍严格参照顾凯之、曹仲达及阎立本、吴道子等前辈大师们的以线为骨的中国人物传统笔法,结合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这些精美的水陆画。因为水陆画属于工笔重彩传统人物画,因此勾线极为关键,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被用以构筑画面的整个框架和以此界定各种色块,而这种用线隔离各纯正色块的方法可使色块在各自的区域内闪现自身本质的色彩效果。线由此显示出了对整幅画的较强的控制力。 在兰州市博物馆我们见到了武威博物馆及庄浪博物馆的一些藏品,主要有四个时期的水陆画;明代嘉靖年间的及清代康熙、雍正、道光三朝的水陆画力作,真可谓构图严谨,取材广泛,画工精美。而这其中又以清康熙、雍正两朝的画工最精美。如清雍正的“十方至真”,皆为帝王形象,其衣纹描绘飘逸灵动,线条流畅且劲健有力;“文关帝”整幅画面中的线条气韵生动、动态十足、气势相承、主次明确、虚实相主,表现手法极为成熟,虽为清代画工绘制,但其技法皆取自唐宋、与敦煌壁画的风格极其相似,同出一脉,所以把水陆画又称之为“可移动的敦煌壁画”。从这些特征不难看出,其实古代画工们的绘画粉本是世代相传的。另外在其道教人物的形象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界画的技法,如太上老君、葛仙翁等,皆正坐,上方为五色祥云伞盖,神态安详。以界画法画座椅及线条,何其严谨,再细至到每一个发丝、每一块地砖的纹饰,皆认真细腻,一丝不苟。最精彩的莫过于武将的形象了,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金吾九风、屯吾卷廉”四神、“十二帅”皆为雍正年间武将画作之上品,其材料使用明代的双丝熟绢,线描用墨、赭、金线等配用,极具神态,表情丰富。再如女性题材的刻画如六河源及帝王侍女等图,皆拟唐人笔趣,体态丰腴,婀娜多姿,头饰俱多变化,形态各异,且面部敷色全为传统白粉三高,无一不严谨,无处不精妙,使观者充分体会到古代传统绘画的古典韵味。 水陆画使用的颜色极为考究,多以矿物颜料及金属颜料为主,有石青、石绿、雄黄、白垩、云母、赭石、金、银箔料、泥金、泥银,凡选材皆为化学性质稳定之物,既使历经千年也不会褪色,能够长期保持住画面色彩的鲜明艳丽。 水陆画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及贡献是十分重要的。它为现代美术家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的服饰、习惯、技法、表现手段及思想感情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美术界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一笔重要的财富,更成为文物界、宗教界研究历史、研究古代佛、儒、道三教难得的遗产。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