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祖庭宜丰洞山
2014/9/8   热度:323
洞山,又名新丰山。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城北约36公里洞山村的一个山坑处。这里是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的发祥地,所以名扬中外。洞山不但是佛教曹洞宗祖庭,且是一处集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茂林修竹,流泉飞瀑,奇花异草,古刹掩荫。春天,溪水湍急,杜鹃满山;盛夏,浓荫蔽日,清风习习;深秋,丹桂飘香,红枫似火;隆冬,古塔映雪,梅花竞开。四时景色,十分迷人,有“九岭山脉的一颗明珠”之称。 景点20余处,有普利寺、价祖塔、苏辙诗石刻、木鱼石、七仙桥、千年罗汉松、石上楠、逢渠桥及夜舍山、红木埚、牛头山、经坑等多处佛塔林,雄伟的山门有已故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扑初老先生亲题“洞山禅林”四个金字,洞山山清水美,代代出佳人,画壁娘娘沐洞山溪泉,如芙蓉出水,深得皇帝宠幸,因此,洞山溪泉被誉为美容之神水。君到洞山来,看佛光、沐洞山之灵气,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吉祥,事业发达,事事顺遂。 唐大中丁丑(公元857年)浙江诸暨人氏良价禅师来到洞山,创建了普利寺。开堂讲经,宣讲他的禅学新义,四方僧众纷纷前来听经问法。其中有一高徒,法名本寂,学成后回到杭州宜黄曹山,又建禅寺,广招弟子,阐扬良价禅师旨义,于是创立了曹洞宗。良价禅师被尊为“洞正宗匠”,洞山普利寺也改称为“普利禅寺”。至宋朝,佛教隆盛,佛法普传,曹洞宗僧徒广布全国,因而名声大震。不久曹洞宗又传入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洞山也就成了国内外闻名的一大禅林了。宋真宗亲赐御匾“隆报禅寺”,宋仁宗又赐“功德禅寺”御匾。洞山,钟鼓更响,香火更旺了。 咸通己丑三月(公元862年),良价禅师圆寂于洞山。懿宗皇帝赐“悟本禅师”谥号。并赐建墓塔——慧觉宝塔,俗称“价祖塔”。众弟子为纪念良价禅师,又建造了“逢渠桥”,这石桥至今还坚实完好。桥侧石雕武士形象魁伟、精雕细刻。“逢渠桥”三字是当时县令鍪根据良价禅师初来洞山时,在此涉水相逢,留下身影所作的《逢渠偈》而题写的,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洞山山口,有一块木鱼石,形似木鱼,叩击顶端会发出“多多”之声。人们还传说此石能昼开夜合。明代道僧禅师曾有诗《题夜合石》:“山城无锁日东西,开合邈同乌兔飞。曙色未分人未度,是谁敢作假鸡啼。”石下还有一口盐井,所出咸盐恰够寺僧食用。后因奸徒贪心,将盐出卖图利,盐井就不再出盐了。 在夜合石旁的山涧,有一泓清流,微波漾漾,这就是当地人说的“考功泉”。据《宜丰县志》载,此泉能考邑宰之功过。历届县官来洞山朝佛、随喜时,走过泉边,如影像清晰,便知是有功于民的清官;如影像模糊,便是有负于民的昏官、贪官。考功泉水漫过池沿,跌落直立的陡壁之下,形成银瀑飞练。若当正午,阳光直射瀑面,能映出一道七色彩虹,佛众称为“佛光”,乃山中胜景,美丽壮观。 山头上还有上百座历代寺僧墓塔,百态千姿,造型各异。 山门侧,有一棵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罗汉松,乃良价禅师亲手所栽。树龄已有一千多年了。据说禅师在植树时,曾赋诗一首,:“长长三尺余,郁郁覆芳草。不知何代人,得见此松老。”现在,此松又成了山中一宝,对研究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佛教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