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礼佛茶茶艺


2014/9/8    热度:552   

  欢迎访问中国现代农业网--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用户名: 密码: 标题 内容 栏目 全文检索

  返回首页|最新资讯|热点关注|国际资讯|国内资讯|湖南资讯|长沙资讯|产业发展|市场行情|政策信息|部委动态|农业产业化|市场动态|综合报道|科技信息|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粮油产业|茶叶产业|乳业乳品|畜禽肉类|蔬菜产业|食品饮料|新农村建设|渔业水产|干鲜果品|饲料产业|糖酒烟草|食品包装|农业机械|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渔业技术|加工技术|招商展会|农产品贸易|食品安全|饮食科学|休闲农业|名优特产|企业新闻|企业管理|社会娱乐|生活时尚|专业协会|生活频道|求购信息|科技直通车|专家信息|企业展示|产品展示|专题信息|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一号文件 |导演谢晋|新农村|三鹿奶粉|科技对接

  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五台山礼佛茶茶艺

  http://www.csh.gov.cn 2009年7月16日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五台山礼佛茶茶艺 —佛教的茶礼始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陆羽在《茶经》中就有两晋时憎人饮茶的记载。到了唐朝随着佛教禅宗的盛行,佛门尚茶嗜茶之风也更加普及。寺院茶礼包括供养三宝(佛、法、憎)和招待香客两大方面。到了中晚唐百丈怀晦和尚创立了《百丈清规》,使寺院茶礼更加规范化。

  一、用具

  香炉一个、香一札、双层茶盘一个、紫砂壶一把、托盘一个、锡茶叶罐一个、 武夷山工夫茶茶艺 —武夷山是全人类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饮茶在武夷山就是带有文化色彩的艺术。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赞遭,武夷山一带之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大文豪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便是宋代的武夷茶艺的最好写照。

  一、基本理念

  茶艺以艺示道,应当艺术地体现中国茶道的基本思想。另外,工夫茶茶艺属于民俗茶艺。它长期流传于民间,稚俏共赏但以反映民俗为主。本套茶艺编排中贯彻了三大特色:

  一是茶道即人道,茶道最讲人间真情。本套茶艺通过“母手相哺”、“夫妻和合”、“君子之交”等很俗的程序表达了母子之情,夫妻之爱和朋友之谊,很真切地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二是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艺术地再现了武夷山茶师在审评茶叶时“三看、三闻、三晶、三回味”的高超技巧,参与了这套茶艺后就真正懂得了武夷山茶人是如何审评茶叶的。

  其三是重在参与。在本套茶艺中客人与主人围桌而坐.共同候汤、鉴水、赏茶、闻香、观色、品茗。每—个客人都是茶艺的创作者,而不是旁观者,正因为有这三大特点,所以这套茶艺深受欢迎,并已在全国广泛流传。

  二、茶具选择

  木制茶盘—个,宜兴紫砂母子壶—对,龙凤变色杯若干对,茶道具一套,茶巾二条,开水壶一个,酒精炉一套,香炉一个,茶荷一个。

  三、其本程序

  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3.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4.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6.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7.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8.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9.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10.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11.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12.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13.二晶云腴,喉底留甘。

  14.三斟石乳,蔼气回肠。

  15。含英明华,领悟岩韵。

  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17.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四、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到武夷山来品茗赏艺。

  武夷山风景秀甲。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写诗赞美武夷茶说:“年年春白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自古以来,武夷山人不但善于种茶、制茶,而且精于品茶。现在由我来为各位嘉宾表演武夷山的功夫茶茶艺,请大家静下心来,和我共享茶艺的温馨和怡悦。功夫茶茶艺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我来操作表演,后九道则请各位嘉宾和我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肘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恬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们介绍今天抱茶所用的精美的功

  夫茶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荼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颇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诲好像蚊龙人海,所以称之为乌龙人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于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具一套、茶巾一条。

  二、基本程序

  1.莲步入场

  2.焚香顶礼

  3.礼佛三拜

  4.普施甘露

  5.打坐掸定

  6.抽衣净手

  7。烫杯泡茶

  8.敬茶献茶

  9.收杯接碗

  10.问讯退场

  三、解说词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今天为您奉献的是五台山佛学茶艺队演示的“礼佛茶”茶艺,希望您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来领略。

  佛茶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别具风采。佛茶茶艺作为一种物质、精神和文化现象,带有佛教文化的浓厚色彩。

  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佛学茶艺更具特色。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佛教界视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山中寺院林立、殿宇鳞次,松柏苍翠,清流潺潺,构成了五台山美妙神奇的独特风格。早在隋文帝时就诏令始建,隋唐时代已名播四方,中唐时期五台山图就传至日本。千百年来,无数佛教信徒登临朝拜,中外游客旅游观光。惜尼的佛事活动渗透于诸多方面。佛学茶艺在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应运而生。

  佛门僧院,常常是佛乐声声,隐隐传出诵经声,香烟袅袅,不时飘来茶香味。在幽静、雅致、清寂、古朴的禅堂里,寺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佛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形成了“茶禅一体”的“茶礼规范”。“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寺院僧尼用茶敬佛、敬师、献宾客,供自己与善友品饮。谈佛论经,修心养性,形成了庄严肃穆的“茶礼”,“礼佛茶”便是五台山佛学礼茶的其中之一。

  “礼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师的特殊礼仪,也是调茶礼佛茶在禅房中进行,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十道程序,谓之功德圆满。

  (一)莲步入场

  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幔衣,轻移莲步,步步生莲,鱼贯而入,进入禅房。为何叫莲步:莲也叫荷,古称其为花君子,名列众花之首,其花未开时包着花蕾的叶片为青绿色,称为青莲,与清正廉明的清廉同音,含内心清廉之意,与中国茶德廉字居首心心相印。禅堂中的观音菩萨是佛国众菩萨的首席,也是端坐于莲花白上,可见莲字有其特别含意。众尼拐弯走的是直角,佛家认为无方不圆,也即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修到功德圆满,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礼,行走坐卧,皆是佛理。

  (二)焚香顶礼

  第二道程序叫焚香顶礼,进人禅房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抽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持香在油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憎,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小圈代表十方法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间,三世是佛教中的时间,佛、法、僧是佛教“三宝”,表达恭敬供养,皈依“三宝”虔诚之意。

  (三)礼佛三拜

  焚香之后再拜佛,这是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两足呈八字形站好,曲膝弯腰,右手按于拜垫中央代表佛,左手按于拜垫车上方代表法,右手从中央移至右上方与左手并齐,两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莲花掌,五体投地,头磕于拜垫上,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左手接福,右手接寿,收掌虚握,手心向下,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多福多寿,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共同心理,古时的五福,是长命、富贵、健康、道德、平和的寿终。五福寿为首,礼佛三拜,为众生祈求的是福寿双全,福寿万代。这与中国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一脉相承,意蕴相通。

  (四)普施甘露

  住持师到供桌前,合十行礼,取净杯上一炷香点燃,摆放于供桌。右手持净杯绕香三匝,左手仰竖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于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于杯上,竖二指靠杯边,走到拜垫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写佛字,在左手腕处写佛字,并用柳枝蘸水点洒。然后长跪拜垫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右、中点洒甘露。佛教教义含普施甘露,昔渡众生。住持师绕四周向四方昔洒甘露。古人云: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悟的诸佛,而迷与悟,惑与觉只在吾人方寸之间,佛法是使人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法门。而茶古称甘露,先苦而后甘,其滋味在于自我品尝,而难以明示,再加以品饮者的精神寄托,似乎就很容易进入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这也正符合佛教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之说,可见佛茶一理,佛茶一味很有道理。住持师回到拜垫前,展具铺于拜垫上,礼佛三拜。具即僧尼护身护衣之坐具,后取作礼拜之用具。

  (五)打坐禅定

  礼佛三拜后,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禅定是佛教的基本修持方法,禅是“静虑”之意,“定”是指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坐禅要做到半廓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且又“过午不食”。而茶叶性淡,醒脑提神,利于佛教修练“禅定”,即适应憎尼坐禅时消除疲劳,激励精神,阻止瞳睡,从而达到止息杂虑,安静沉思,“静心”、“自悟”,所以佛家把茶叶称为“神物”,历来倡导饮茶,这便是佛茶的功效。

  (六)抽衣净手

  在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掸定之时,沙弥尼即做泡茶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准备于活,就要脱去幔衣、海青,只留小衣,便于操作。而她们的脱衣动作也完全是按佛教习俗整齐而有序地折叠起来,放于拜垫上,心中默念:阿弥陀佛。显得多么虔诚、多么认真。然后净手,将手洗净,这不仅是讲卫生,而且也是讲礼貌。有的寺院内还专门设有“茶堂”,有专门煮茶的“茶头”和负责布施茶水的“施茶僧”,唐朝就有“百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的记载。

  (七)烫杯泡茶

  两沙弥尼摆放茶几,二师兄为主泡茶,两沙弥尼将茶具放在二师兄茶几上,然后生火烧水。泡茶与水质关系极大。陆羽《茶经》云:“山溪泉水为上,江上之水为中,井中之水为下”,而五台山佛茶用的是佛地圣水——般若泉泉水。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的功效,是稀有的难得的珍贵矿泉水,是泡茶的水中佳品。学者曾有“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称。煮水用的五台山千百年来传统的粘土火炉和无烟硬木木炭,所谓“活火煮水”,并有“圣火煮圣水”之说。壶是用山西传统的泥砂壶,保留有泥土的自然本色,有良好的保味和保鲜作用。二师兄沮壶烫杯,注入茶海,静心分茶,以虔诚的心境,将荼三次分拨,置于壶内,同时心中默念阿弥陀佛,接着以“银河落天”的手法注水人壶,然后,以“菩萨点化”和“普渡众生”的妙法冲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了“佛”的含意。

  (八)敬茶献茶

  敬茶的顺序是先敬佛、再敬师.然后献宾客。第一杯茶敬佛、敬法,第二杯、第三杯茶敬师、敬兄。佛教讲究功德圆满,主张清心寡欲,明心见性,品茶悟道。在苦涩而又甘醇的茶味里感受悠然怡神,百虑不生。心如圣水的境界,去体会清静幽雅、平心静气、沉凝养性、和平友好的意境,这种精神正是茶性与佛性融为一体的升华,在敬佛敬师后,沙弥尼恭恭敬敬地奉茶献给各位宾客。宾客接受献茶时,端坐平视,双手合十,行合十礼,而不用手去接茶,荣放在桌上要等住持师举杯向宾客示意举杯品饮时才端杯品尝。这时,心境要平和,慢慢细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领略情趣。佛茶品茶讲究的是宁静清逸的情趣,不仅仅是感观上的享受,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建树。

  (九)收杯接碗

  在细心品茶过程中还可行谈佛论经、畅叙缘谊之事,在品茶之后,沙弥尼按顺序收杯。陆羽《茶经》中说,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而佛教则规定“五戒”、“六度”,这种推崇精神的修养和生活的简朴,贯穿在茶文化和佛文化之中,对于中华民族勤劳、质朴的美德和精神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十)问讯退场

  在我们欣赏、享受完礼佛茶的意境和甘苦之后,住持师和众沙弥尼要向佛问讯、向宾客问讯,以顺序退场。希望礼佛茶以独特的魅力与您结缘,给您带来好运,使您受到佛的保佑,给您留下回味无穷的吸引力。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