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 灵台寺的沧桑变迁
2014/9/8   热度:376
从灵台寺发掘出的文物。 重建后的灵台寺。 谷崇华老人介绍重建后的灵台寺。 灵台寺又称龙台寺,位于梁园区周集乡苑庄村西。有关灵台寺的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灵台寺所在地是一个“土山”,诸侯病薨,大夫卒亡,多葬于此。据《商丘县志》记载:“灵台寺在城东灵台之上,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建,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女皇武则天拨银万两,扩建后的寺院占地285.5亩,殿堂楼阁金碧辉煌,蔚为壮观。至宋朝年间开始衰败,毁于元朝年间,明清时期均重修过。” 新中国成立后,灵台寺又先后经历了拆除和民间自发重建,而有关这座千年古刹在历史更迭中的沧桑变迁也为她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历史悠久的灵台寺 灵台寺遗址位于梁园区周集乡苑庄村西,为一圆形土堆,南北约32米,东西约31米,高约2米,由夯土筑成。 民间,有关灵台寺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当年灵台寺所在地是一个“土山”,有人认为此处是个风水宝地,于是诸侯病薨,大夫卒亡,往往选择土山四周作为墓地。有关这一传说也得到了一定的印证:1998年灵台寺重建的时候,发掘出来一些文物,现收藏于市文物局的夜明灯、铜镜和几件陶器都是当时出土的。后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刚好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经调查考证,遗址上部为战国至汉的墓群,下部为古文化遗址。 而有关灵台的文字记载可见于《史记》,据《史记》记载:“公元前一五四年,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室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始建灵台,名曰:百灵山。” 晋葛洪《西京杂记》中也“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和“苑中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雁池、鹤洲等。梁惠王六年取名为宋仪台。郭象曰:仪台,即灵台也”的记载。 也即从那时起,灵台进入了皇家园林时代,当时灵台所在的村庄称为“苑庄”。所谓“苑庄”者,即“东苑”也。而东苑又称为兔园、梁园、睢园、竹园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尊”中的“睢园”大致就在灵台一带。当年一些文人骚客经常被邀游于园中,枚乘和司马相如也是梁孝王的座上客,在一次游园后枚乘写下了著名的《梁王兔园赋》。 灵台最早与佛结缘始于1400多年前。据《商丘县志》记载:“灵台寺在城东灵台之上,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建,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女皇武则天拨银万两,扩建后的寺院占地285.5亩,殿堂楼阁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正所谓:千年古刹始于隋,晨钟暮鼓响唐音。 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大都与战争密不可分。因兵灾,历经沧桑的灵台寺在宋朝年间开始逐渐走向衰败,元朝时期被毁。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和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均重建过,但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寺院就被扒掉了。 香火鼎盛的灵台寺 现今,尽管灵台寺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但我们仍能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灵台寺古庙会和附近村庄人们的记忆中,找寻到当年香火鼎盛时期的灵台寺的影子…… 灵台寺古庙会由来已久,从灵台寺建立时就开始了。至今,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都会有5至10天的庙会。 谷崇华,现年70岁,家住梁园区周集乡叶楼村,和灵台寺相邻。 谷崇华曾听已经90多岁的老父亲讲起过灵台寺古庙会当年的盛况:每逢庙会期间,来自豫鲁苏皖等省的商人、艺人等三教九流齐聚灵台寺,商品贸易繁荣,会上有戏曲演出、杂技表演等各种民间娱乐活动。灵台寺附近的村庄都挤满了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鼓乐喧天,处处洋溢着热闹的景象。前来赶庙会的人们也通常会到灵台寺磕头烧香、顶礼膜拜。 谷崇华说,他父亲小时候逢庙会期间经常刚出家门就被前来赶会的人挤得两只脚不着地,然后不知不觉间就被“抬”到了灵台寺附近。人最多的时候,站在高处一眼望不到头,因为人实在太多,经常出现灵台寺周围几个村庄的井水被喝干的情况。当然,娱乐活动也十分丰富,“对戏到天明”的盛况让很多人兴奋得通宵不睡觉。 在谷崇华十三四岁的记忆中,灵台寺仍是十分古朴的。 “当时整个寺院占地不到20亩,里面的东西保存得比较完好。”谷崇华说。灵台寺坐北朝南,当时的大门门头上挂着一块上写“灵台寺”的古色古香的匾额,一进寺院门迎面可以看到一尊弥勒佛像,天王殿内按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摆放着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的塑像。天王殿的两侧大梁上盘旋着两条泥塑的巨龙,一条龙抓着一个男子,一条龙抓着一个女子,这对男女被世人称为“不肖男女”。除此之外,还有雷公、闪将的塑像。 最为宏伟的建筑要数天王殿后的大雄宝殿了。一进大雄宝殿就可以看到3尊面容慈祥的大佛佛像,其中中间一尊手托一只钵的释迦牟尼像为纯铜铸造,高近4米 ,释迦牟尼像西侧的阿弥陀佛像和东侧的药师佛像是泥塑的,分别手托莲花和琉璃塔。3尊佛像的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的塑像。 谷崇华回忆说,当年灵台寺还有一个高2米 、直径1.5米的铁钟和两个碑体,十分引人注目。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灵台寺就被扒掉了,用扒掉的墙砖和部分建筑用料建起了当时的张阁大礼堂。至于其他一些石材和碑体有的被掩埋地下,有的被村民搬回家中建屋,而那尊纯铜铸造的释迦牟尼像和大钟却不知去向。如今,昔日香火鼎盛的灵台寺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土堆供人膜拜。 但已经有千余年历史的灵台寺古庙会并没有因为灵台寺被扒掉而让人们遗忘,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仍然有不少人自发到灵台寺所在地聚集,昔日庙会上周集的踩高跷和跑旱船、范庙的舞狮子和曹楼的排叉至今还能看到。经常是两三台戏同时唱,一般还是5到10天,人多的时候有上万人。 再次重建的灵台寺 居住在灵台寺周围几个村庄的人们,像谷崇华一样大多有灵台寺情结。毕竟祖祖辈辈的记忆和灵台寺有关,自幼也听了太多有关灵台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对灵台寺的敬畏。 1997年2月的一天,年近60岁的谷崇华将儿时的伙伴王万祥、周厚恩、屈传江和闫明勋叫到灵台寺遗址附近,他说出了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想法:重建灵台寺。几个人一拍即合,而当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得知他们的想法后,也自发组织起来,出钱出力前来帮忙。 10年前重建灵台寺的景象也可谓壮观:上百辆农用车帮忙拉土,重新垫起以前的土台,男女老少两三千人齐动手。半个月的时间,在灵台寺遗址上一座100余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和东西两间厢房便建成了。其中,大雄宝殿门口两旁的6个石质柱头,在最初被扒掉时让一些村民搬回了家中,重建时,这些刻有“明正德十一年重建”等字样的柱头又被村民自发地送了回来。 “当时建大雄宝殿用的是沙灰口,比较结实,而东西两侧的厢房用的是泥土口。”谷崇华说,1998年,东西厢房再次被扒掉重建。 昨日上午,记者见到了重建后初具规模的灵台寺,迎面可以看到一尊弥勒佛像。寺院门头外侧挂着一块上写“灵台寺”的匾牌,而门头内侧的匾额上写着“龙台寺”。 现今灵台寺主持昌慧法师是2001年从江西一个寺院前来修行的,他说,重建的灵台寺共占地16亩,寺院的匾牌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寺院挂着两块匾额,也即是通常所说的“一寺两匾”,这种情况在全国的寺院内都不多见。 重建后的灵台寺院内新植了柏树和梧桐,幽静中透着一种厚重。大雄宝殿内的3尊大佛佛像又重现金身;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在3尊大佛两旁护法。寺院又铸造了一个与先前大小一样的铁钟,药师殿、地藏殿、念佛堂和钟鼓楼也重建完毕。 昌慧法师说,现在寺院内的鼓直径为2米,为豫东寺院最大;高5米的弥勒佛像也是豫东寺院之最;13尊铜佛像的数量也在豫东寺院中位于首位。除此之外,灵台寺的大雄宝殿还是豫东唯一一个净宗专修道场。 但有些遗憾的是,灵台寺的天王殿和东厢房及其他一些当年的建筑至今仍没有得到重建,若重现千年古刹灵台寺的原貌需要更多爱心人士的资助。昌慧法师也寄望于四方的善男信女施善心,重建天王殿和东厢房,让千年古刹灵台寺的风貌再现人间。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