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白虎岩寺
2014/9/8   热度:477
重游白虎岩寺 石同勋 白虎岩寺在淇县黄洞乡鲍庄村东侧。那里植被葱郁,松柏竞翠,泉涌泓溢,岩洞幽邃,环境雅静,景色宜人,是人们休闲度假、亲吻自然的好去处。慕其名,笔者曾先后三次到那里浏览,每次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迄今,一说浏览白虎岩,仍然兴致盎然,急不可待。 甲申年九月九日,我们几个结伴,再次浏览了白虎岩寺。 在鲍庄村村委会主任陪同下,沿着山间小道迤逦前行,步步登高。金风送爽,风光旖旎。梯田间,庄稼溢放出浓浓的清香;道路旁,虬枝遒劲的柿树上,列柿垂垂,宛若流丹;草丛中,蝈蝈鼓翅高歌,犹如一曲动听的迎宾交响乐;山坡上,嶙峋的奇石,列队站立,酷似一支仪仗队,迎接远方的来客。人人舒心惬意,个个心旷神怡。谈笑中,我们问起寺院名讳的由来,村主任信口作了介绍。寺院南侧岩洞上方的山势,象一匹猛虎,故称白虎岩,寺院因此而得名。 白虎岩寺三面环山,坐西朝东。山门、正殿、南北陪庑各三楹,皆为灰瓦硬山建筑,构成一个标准的四合院,犹为古朴庄重。寺院四隅松柏林立,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我们无心参谒神佛,先去验证一下村主任的介绍。站在山门南侧,遥望南山,果不其然。高高的岩洞上方,的确象一匹安卧的猛虎,山坡上的簇簇野草,犹如老虎的鬃毛,形象逼真,虎神眈眈,窺望寺院。若有风吹草动,它一定会一跃而起,奋力拼搏。望着村主任,我们会心地笑了。 寺院创于何年,谁也说不清楚。浏览寺中的残碑断碣,皆为明、清两代遗存,而且都是重修、补修的记载。最早的碑刻是明崇祯辛未年(即公元1631年)补修白虎岩三圣堂碑记。碑文记曰:“古有圣井庵,左右有石井三孔,俱系天造不假……遂民心愿,补修三圣堂……”所谓三圣者,按碑文记载,即斯文之宗孔丘(孔子),佛家之主释迦牟尼,道教之师老冉(老子)。当时百姓把儒、佛、道三教合一,作为偶像奉祀,是一种精神寄托。中国是泛神的国度,在封建统治者的残酷统治下,百姓是没有自由的,想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只有仰仗神明的庇护和保佑,这样才感到心里平衡。 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6)重修白虎岩寺的碑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而清道光七年(1827)重修圣井庵佛殿碑记中亦云:“旧有古刹名曰圣井庵,左右有井三孔……人为此,则圣井庵所有名也,前人之述备矣。余观夫庵之威状,坐落巨山之,树林荫翳,鸟声上下,往来骚人远士,每于游览之余,低回留之而不忍去……。” 阅读明清两代碑文,每每提及“圣井庵”,足见当时是何等馳名,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找到寺院住持,追根探源,问个究竟,他把我们带到寺前一口不大的井边。这井很不起眼,口径仅有60公分,水面距地表不足一尺,清沏见底。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许多圣井的故事。有一年这里唱大戏,听唱的、做生意的从四面八方赶来,满山遍野人山人海,足有两三千。就是这口井供应这么多人的饮用。可是有一个妇女到井边洗了一下手井水突然干涸了。会首十分着急,用一张苇席盖住井口,烧香燃炮顿首叩拜,倾刻井水恢复如故。从此,人们把井叫作圣井,圣井庵也由此而得名,时至今日,没人去井中盥洗。这井水是真正的没有污染的天然纯净水。他还特别强调,井水有医疗健身的功能。鲍庄的百姓每到这里都要喝上一碗,长期以来,村里患高血压、食管癌的人很少,而且高寿,目前村里有许多80岁以上的老人。他讲得似乎离奇,给井水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我们却听的津津有味。舀起一碗井水竞相品尝,的确甘冽舒口,回味无穷。 我们兴冲冲来到山门前的古戏椄遗址。戏楼不复存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但楹柱上的一则对联却使我们驻足。联曰:“寓褒贬,别善恶,千年是非若亲目;载治乱,知兴衰,一部春秋全在兹。”对仗工整,寓意深刻。这是一幅集句联。联中“寓褒贬”、“别善恶”、“若亲目”、“载治乱”、“知兴衰”、“全在兹”都是集《三字经》中的精句。仅仅二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古典戏曲的深刻内涵,刻在戏楼的两侧又是何等的贴切! 我们步入寺院,院落不大,却很幽静。住持带我们到大殿前的一棵树边,神秘地告诉我们:“这棵树就是远近驰名的痒痒树。只要用手触摸树皮,其枝叶会微微颤动。”出于好奇,纷纷用手给树干抓痒。那树叶如微风吹拂,颤悠悠不停舞动。“神奇,真乃神奇!”我们互递眼神,交口赞叹,可是谁也道不出其中的原由。 最后,我们游览了白虎岩。白虎岩在寺院南侧,距寺院不足300米,与寺院遥相呼应,浑然一体。这里别有天地,兀突的山体下,是一个17米长、5米高、进深8米的天然岩洞。洞顶遍布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时有晶莹的水珠滴落。从左侧的小洞,可攀上二层洞,谓之“观音楼”。习习冷风,幽幽灵气,别有洞天。岩洞中央,奉祀三尊观音,身着通肩大衣,腰系长裙,螺髻高挽,面目清秀,安恬慈祥,跣足立于莲台须弥座上。中间一尊双手合十,作祈祷状。左侧一尊手托宝瓶,内盛甘露水,右侧一尊手持杨枝,欲把甘露水洒向人间,頗有创意。 目睹这窈窕的泥人观音,回首再看看那些虔诚的善男信女,面朝泥人,顶礼膜拜,不禁让我扪心自问:观音菩萨真的会赐福与人吗?有一则楹联道出了个中的真情:“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汝休妄想,须知那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善良的人们,三思吧!俗话说的好,“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这话不无道理。再录一联,与君共勉。“心存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身扶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游兴未尽,吟小令《踏莎行》记之。 金风送爽,绿树鸣蝉,偕友重游白虎岩。踏访三圣今安在?桃花源里去耕田。 白虎眈眈,圣井仙泉,痒痒奇木誉中原。无心陶醉方外客,风光旖旎却忘返!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