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艺术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2014/9/8    热度:171   

  区域艺术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 王丹玲 田卫戈 《艺术百家》 2006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北民族高校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西北区域艺术资源内容的分析,论证了在西北民族高校艺术教育中充分利用和开发西北区域资源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并对西北区域艺术资源在西北民族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途径提出了建议,为当前的民族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西北民族高校艺术教育;西北区域艺术资源;开发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7.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民族高等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在教学改革方面,突出的变化是对课程设置的不断更新和拓展。但是,在民族院校艺术教育中如何尽快改变课程内容的单一化和非民族教育系列的一致化问题,完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内涵,仍然是当前亟待应对的问题。而作为西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西北地区的艺术资源,其传承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是一个极具潜在价值的教育基点,具备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优越条件,应当在西北民族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把它视为一个具有广阔教育应用前景的领域。

  一、西北区域艺术资源在西北民族高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面向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西北民族高等教育,其教育目的、对象和方式均具有特殊性。它不但要培养民族地区的管理、经济、科技、文化人才,还肩负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提高少数民族的艺术素养。塑造爱国、自尊、开放的人文精神的重任,这对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民族高等院校推广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将是与其它教育形式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西北区域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民族高等教育中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办学的层次。西北民族院校的学生多数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自身本来就具有民族艺术的基因,加上长期的环境熏陶,对西北的艺术都有深厚的感情,如果在艺术教育课程中引入相应的内容,不但能完善民族教育的功能、丰富民族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民族艺术的价值,了解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更能增加艺术教育的吸引力和生动性,使他们在主动、自觉的状态下接受教育,真正构建起民族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品质。

  在深入挖掘西北区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丰富多彩的西北区域艺术资源更多地引入西北民族高等教育体系中,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艺术教育的领域,探索新型的艺术教育形式、方法和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既顺应民族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又符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推进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整个民族教育的水平,改善民族教育的方式,丰富民族教育的内涵,促进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

  二、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区域艺术资源

  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品种多样,曾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桥梁。在民族、地理及文化交流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下。西北地区无论是历史、文化的遗存,还是民间流传的艺术载体,有着比内地、沿海地区更加分布广泛的资源分布,具有地域性、多元性、互补性和原生态性特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不仅为文化艺术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民族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合理利用西北区域艺术这一资源宝库,将其引入民族高等教育的内涵,首先应该了解西北区域艺术资源的基本内容。从总体来看,这些得天独厚的区域艺术资源大体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方面:

  1.民族音乐、舞蹈:以音乐文化为例,西北民族艺术资源内容就非常丰富,如民族歌曲、民间说唱、民间乐与器乐等。西北的民族音乐不仅有各种礼仪音乐、宗教音乐、舞蹈、曲艺音乐,还有各种富有民族、地域特征的民歌,如:陕北的“信天游”,回族、保安族、撒拉族等的“花儿”,裕固族的赶毡歌,东乡族的“落落”;西北的民间舞蹈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流行在藏区的土风舞、拟兽舞,流行在甘川白马藏族中的神兽面具舞,同时,各民族还有各民族自己的乐器与器乐,共同构成了西北“民族音乐歌舞艺术资源群”。

  2.民间美术:西北地区是中国美术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彩陶、壁画、石窟、岩画等均是中国原创艺术的载体和宝库,也是西北各民族在历史、迁徙、民俗形成等方面的宝贵纪录,表达了他们真实的民族情感、历史传说、典故以及信仰和价值观。西北的民间美术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其中彩陶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如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岩画有新疆的阿尔泰山岩画、天山岩画、昆仑山岩画、宁夏的贺兰山岩画等;石窟如著名的南石窟、北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马蹄寺石窟、莫高窟、榆林窟、库木、克孜尔千佛洞等,有从北魏到明清的近千余石窟窟龛造像,壁画达六万多平方米,构成了一条跨越了1000余年的时间,从关中、陇东到河西走廊、新疆绵延数千公里的艺术长廊,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族美术资源群”。

  3.民间工艺:西北地区历来就是手工业先行发展的地区,与音乐、舞蹈、美术侧重于精神范畴不同,民间工艺是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应用性艺术,更重视物质性和实用性,与所在地区人们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审美观念息息相关。西北地区的民间工艺如刺绣、唐卡、香包、雕漆、洮砚、剪纸、砖雕,各类草编、石艺、布艺和毡艺等,风格独特,历史悠久,颇负胜名,许多品种已形成了传统的工艺产业,成为一方文化和经济的象征。如此众多的民间工艺已汇聚成繁花似锦的“民间实用工艺资源群”。

  应当说,由这三个艺术资源群构建的资源系统是西北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西北民族高等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把丰富的区域艺术资源引入西北民族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曾被忽视已久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进入主体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的认知过程,更是一个具有人性发现和梳理民族文化的整合过程。

  三、西北区域艺术资源在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途径

  区域艺术资源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从西北民族高等教育整体的发展看,需要从宏观的领域开展一系列的规划和措施的制定。

  1.整合区域艺术资源体系、构建区域艺术资源库。对西北区域艺术资源布局与结构进行全面、详尽的调研,对三大艺术资源群进行紧密关联的研究,加强不同种类资源之间互动效应的链接,逐步形成主题性的区域艺术资源区间,全方位、立体化的西北区域艺术资源的框架。如西北中部的彩陶艺术圈、甘肃中部、宁夏、新疆、青海的民族风情艺术圈和由南北石窟、麦积山、炳灵寺、马蹄寺、莫高、榆林、克孜尔等著名石窟构成的佛教石窟文化艺术带。要有效地打破地方主义的狭隘观念,改变现有的区域艺术研究孤立、分割的状况,加强资源整合,全方位地运作,形成特点明确、互相之间类别有异、又互相联动的区域艺术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收集西北民族艺术资源现状的原始数据和第一手素材,以真实的文字、数据、图例、影像等建构、编篡一部“西北民族艺术资源库”,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区域艺术资源进入西北民族高等教育的有关环节。

  2.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体系。民族高校教育中引入区域特色的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必须要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体系,编写与之相配套的教材,要坚持统一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选用国家统编教材时,增加一定份量的民族因素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民族音乐舞蹈、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内容纳入课程内容,使少数民族学生既能学到全国统编教材必不可少的知识,又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适应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西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开设“敦煌壁画与油画色彩”的研究方向,探索民族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新的契合点;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将名闻遐迩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热贡艺术”融入到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并聘请著名藏族工艺美术师为教授,进行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些都是对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开拓和有益探索。

  3.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西北的区域艺术资源,大多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广阔的生活基础和空间,传播途径和媒介各不相同,对生活的体验方式也不同,因此,在民族院校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中不能仅以简单的讲解、欣赏方式进行,应当大力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或参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其次是创造学习的氛围,以真实的或模拟的生活环境、艺术环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丰富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4.实施区域民族艺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互动。区域艺术资源是一方水土造就的文化精华,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更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前提。当前,西北的区域艺术资源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在民族建筑及民间工艺美术方面有严重的流失,这也关联到不同民族形态之间和谐与平等的重要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对民族艺术的保护、传承应当从民族教育的高度给予足够的规划和有力的支持,教学亦应改变重西方艺术教育而忽视本土艺术教育的现状,开发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传统工艺的人才,并尝试以现代化的手段对民族传统技术工艺进行改进,形成民族艺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良性互动

  5.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建立健全西北区域艺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体系。开发数据库,建立区域艺术资源的教育网站,利用INTERMET、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区域艺术资源的充分共享,真正让西北的区域资源进入更为普及的教育领域,逐步扩大西北区域艺术资源的影响,使民族院校的艺术教育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