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塔
2014/9/8   热度:231
中国的佛塔 文:王红军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中国的佛塔源于印度,中文解释作浮屠、浮图、塔婆。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后,尸体火化后变成各色晶莹的珠子(舍利子),葬在一种被称为Stupa的圆形坟墓中,成为佛教徒尊崇的对象。印度的Stupa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而“佛塔”是古代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写的《 字苑》书。 和中国人一样,古印度人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半圆形的Stupa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 传入中国后的佛塔,中国人把原来坐落在地上的“天”高高举到了天上,下面便以方形平面的楼阁来支撑,这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所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 中国有句俗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千姿百态的中国佛塔中,不论是密檐塔,还是楼阁塔,风水塔还是文峰塔,常见的佛塔层数一般为五级、七级、九级、十一级、十三级,偶数层的塔极罕见。在中国,数字有奇有偶,有阴有阳。天在上,是圆的,向高发展要用天奇数;地在下,是方的,平面展开要用地偶数,这是中国人对数的讲究。而塔的奇数层在佛教中表示清白与崇高。 佛塔的中国化是基于中国人的哲学观与人生观。汉魏时,中国已有了造塔的制度。汉明帝敕建的白马寺塔为中国最早的佛塔,其塔九层,高二百尺,四方式,是一座阿育王塔。据称白马寺塔是“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魏书》),已显露了中印建筑融合的迹象。从此,白马寺的佛塔就作为神州第一塔的范本样式,对于周边地区及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造塔时有等级之不同,唯佛的舍利塔是十三级,辟支佛是五级,四果阿罗汉是四级,三果阿那含是三级,二果斯陀含是二级,初果须陀洹是一级。 佛塔起初乃为收藏佛之舍利而建,后来逐渐变为多种目的,如西安的大雁塔乃是为了存放玄奘自印度带回的梵文佛经而建。扬州的文峰塔乃为振兴文风而建。杭州的六和塔乃为镇住钱塘江大潮而建。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乃是为了瞭 望监视敌情而建。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后,为了报他生身母亲的恩,在南京建造了报恩寺琉璃砖塔。除了上述目的外,有的后来还成了导航标志。 北方的佛塔大多雄伟稳重,南方的佛塔通常玲珑精美。一座座古朴端庄、典雅精美的中国佛塔,汲收了丰富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上最突出的标志和特征。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