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乐搬上舞台的几个有关问题


2014/9/8    热度:233   

  佛乐搬上舞台的几个有关问题

  中国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陈天国 苏妙筝

  一、宗旨问题

  佛乐搬上舞台,宗旨是为了净化社会人心,移风易俗,教育人,不是为了名闻利养,争强斗胜。

  (一)音乐是社会教育的善巧法门。音乐是除了聋者,凡人皆能听赏从而接受调摄的声音能量,它直人人心,不需要语言、文字的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中国佛教音乐虽然多数吸收民族民间音乐,而它的吸收是包含着良性选择的,再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佛化,融汇了佛理佛法及高僧大德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德性,所以是社会教育的良方妙药,应该在当前发挥其良好的作用。

  (三)净化社会人心,是去除人们过激的私心杂念,提高觉悟,避免人们因私心杂念无限膨胀而损人利己、走向犯罪。避免人类因私利,从竞争至斗争进而爆发战争。把佛乐搬上舞台,是使社会人心佛化、净化,而不是把佛乐世俗化、污染而毁灭。

  保护、保存绿色音乐是音乐工作者神圣的职责,做得好则是功德无量,破坏绿色音乐则罪业深重,这是把佛乐搬上舞台后首先应明确的宗旨。

  二、统一唱腔问题

  佛乐向来靠僧尼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它没有乐谱,用文字经书来传唱,所以唱颂佛乐的人,他脑子里没有明确的音调高低及节奏长短的音符概念,唱起来比较自由。我们曾试过,请来20多位僧人,让每个人独自唱《炉香赞(外江板)》的第一句,“炉香乍热”4字,结果20多人之中,竟没有两个人唱得一样的。平时寺院里唱颂,选请一位音乐素质和声音较好的僧人为维那师,由他起音领唱,大家都跟着他来唱,维那师起什么调门,怎么唱,大家都跟着。谁也不能因为自己有一套唱法,就不跟维那师唱,自行其是。所以教内有句行话:“能唱是刺,能跟是宝。”这也是佛弟子修持“万事随缘”的一法。但毕竟不是任何人都能跟得好。

  把这样一种演唱方式搬到舞台,当然不可能得到满意的舞台效果,尤其更不能录制音像。

  为了让众人的唱腔音调、节奏能统一,我们只能记谱整理。统一曲谱之后,教演唱人员识谱,严格按谱来演唱。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大家的曲调,取得较理想的舞台效果。

  三、关于定调门与加过门问题

  佛乐的乐曲没有定调门,没有定速度,也没有前奏或过门之类。它是由维那师或主持经师先起音开唱,然后大众跟着和唱,如果有乐器伴奏,乐师也要在维那师起音开唱之后,再依声找到什么乐曲(所用的乐曲,有许多也是灵活变化的)、什么调门,然后加进来伴奏,这叫“依声寻调伴奏法”。民间乐师有这种本领,但现代正规的乐团却没有这种本事,如果请正规乐团来伴奏,就要解决将乐曲定调门、定速度及加前奏或过门之类的问题。

  这种临时前奏、过门及加定调门、定速度,只是为了把佛乐搬上舞台而采取的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人以此为“提高”或“发展”了佛乐,这是一种错误观念。这是临时按西乐的形式来处理而已,根本不存在“提高”和“发展”的问题,中乐和西乐形式不同,逻辑思维及价值观都不同,各有短长,决不能以谁为高。更不能把这种形式作为对佛乐的“提高”而固定下来,使佛乐改变那种灵活思维逻辑和随缘和合的德性,否则将使佛乐变质。

  四、关于佛乐的法器使用问题

  佛教的大磬、木鱼、引磬、丹钟、介钹、堂鼓等法器,有人不懂其在佛教法事中的性能,把它统统当成乐器,在配器时不顾佛教对这些法器的用法,随意编配,致使佛教人士听后,极其难受。应该明白,法器不是乐器,它的性能是主法,在法事中指挥法事的进程,如法事的起始、转折及结束等,以及调控速度和节奏的快慢等。佛教人士对这些法器的使用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已经形成一种“神圣”的观念,如果把这些法器当乐器来使用,那就会使人产生亵渎感,这是应该注意避免的。

  五、关于配器问题

  请正规乐团伴奏佛乐,必然也要请指挥及对乐曲伴奏的器乐进行配器,一般不采用明显的和声色彩,多用接近民族音乐的复调形式。但配器的人一定还要了解佛教理法的基本精神,避免剧烈过激的偏阳或偏阴的情绪和色彩;还要熟悉地方唱腔的音乐特点,以免搞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使人听后莫名其妙。如有人在配器中,为了突出色彩对比,用强烈的定音鼓,把本来祥和慈悲的乐曲,推向接近战争的气氛,使人听了啼笑皆非。

  以上几点,是我们2004年在广东组织一台佛乐公演中所碰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和研究。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