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日本建筑艺术(一)


2014/9/8    热度:205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日本建筑艺术(一)

  ——禅宗思想与日本枯山水庭园

  肖 艺 吴隽宇

  1 禅宗哲学思想的特点

  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渐,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如一的整体。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一切都是人心所生[1]。

  禅宗思想可归纳为如下特点:

  (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

  (2)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通过渐悟或顿悟发现本心;

  (3)“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省体验、直觉感情的独创精神等的作用,提升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2]。公元12世纪,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将曹洞一派带回日本,经过镰仓、室町、德川幕府时期,深深地渗入到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并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

  2 禅宗思想与日本枯山水庭园

  到了室町时代,禅宗思想开始影响园林艺术的创作。禅宗所主张的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将日本园林的创作,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神僧们运用非常单纯的材料、极为简练的手法,营建禅寺园林——一种观照式的庭园,表现广大无垠的自然世界和内心幽幻的宗教世界。让人们通过静坐、观照和内省,达到对宗教境界的感悟,把日本的枯山水庭园推向纯净、抽象的极致[3]。

  枯山水,顾名思义,庭园内不用水,表现的山水是干枯的。它以各种形态的天然块石代表山岩、岛屿,地上铺设白砂(一种从河滩中采来的石英砂),砂面上耙出水波纹的图形,以象征江河湖海。通过块石的排列组合,白砂的铺衬,形成山峰、岛屿、涧谷、溪流、湖海、瀑布等多种山水景观。园中有时也点缀一些常绿的树木和灌木花卉,或苔藓、薇蕨(微小的蕨类),或者根本没有花木。在枯山水中,庭园中所使用的石头不同于中国的湖石,它不求瘦、皱、漏、透,而求气势浑厚;理石方法也不是叠掇,而是利用石头本身的特点,单独或成组地点布。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线,犹如万重波澜,石块根部的砂石耙成环形,似惊涛拍岸。花木疏简而矮小,精心控制树形而又尽力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以求与整个枯山水的风格协调一致。这种以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典型地表现了禅宗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日本特有的民族审美意向。由于造园材料很单纯,天然块石的尺度不可能很大,耙出纹样的白砂也不能固定,所造的景观只能供人坐在屋内静观,犹如一个大盆。

  枯山水的规模一般都不大,严格说,只能算是庭园。如京都大德寺的大仙院,便是一个面积只有99m2的枯山水庭园。它被一个廊分划成南北两个部分。北部是主景所在,东北墙角有一组块石,形成山峰,其间铺砂石,层叠而下,形成瀑布。瀑布出水口汇成溪流,有一石板跨溪而渡,即为桥。溪流经廊子下面,呈跌水落下。到了南部,溪流中排列数组块石,以其形状,比喻为舟、岛,组成一幅涧谷溪流的图画,幽静而恬美。可见,大仙院庭园是一座受水墨画影响的、极为典型的枯山水庭园。它以具象的手法,表现无水的山水、溪流和小桥,直观地反映大自然的动感和情趣。

  而另一类纯净达到极致的枯山水庭园,仅采用块石和石英砂,既无动态的水面,也不种植树木、花卉。它摒弃了水的盈竭、树木的枯荣和花卉四时色相的变化,几乎排除了一切生命和运动,表现出对自然美执著的追求。京都龙安寺方丈前庭便是这类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这个庭园呈规则的长方形,铺满了白砂,砂中排列五组块石,以五、二、三、二、三的块数组合,布局错落有致,块石和附近的地面上,长着斑驳的苔藓,没有花木,只以庭园之外苍翠的松树作为背景。其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予人们无限遐想的天地。

  可见,日本枯山水庭园能够在极小的范围内,运用极少的造园要素,幻化为高山大壑,万顷海洋的壮阔景观,把中国园林对大自然写意化的缩移、模拟的创作方法,发展到了极致,也抽象到了极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形之虚处,得山水之真趣,是禅宗文化在造园艺术上的凝聚,开拓了日本园林的新领域,把日本造园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洪修平,吴永和.玄学与禅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刘托.园林艺术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章俊华.内心的庭园——日本传统园林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