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吐纳历史的建筑——大同华严寺


2014/9/8    热度:183   


  《世界商业评论
  多历史建筑只剩下标本意义,独存一份形体在世上,已失去了建造它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两种,一是后人大修或改建破坏了原有结构,二是在当初建造时它就是一栋低劣建筑。时间不会仅仅保留各代的建筑精品,恰恰相反,现存的古建大多应该并非杰作。而大同华严寺大殿却显然是个例外,特殊的“出身”和相对完好的后世保护,让它成为现存古建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华严寺大雄宝殿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被金兵所毁。到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又在旧址上重建。不论是辽还是金,大同都是西京,而华严寺大殿其实是辽太庙的正殿。依循契丹族“拜日”的习俗,大殿坐西面东,这给它盛唐气质的身姿平添了几分异族色彩。金重建时依旧使用了原来的平面柱网,至于前后两座大殿的异同则已无从考证。不过金时的重建是几名和尚自筹资金,想来其规模应该不如辽代原作。
  华严寺现分为上下两寺,大雄宝殿在上寺,下寺在上寺东侧,其主殿为薄伽教藏殿,是建于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的辽代原构。依上、下华严寺的布局推测,大雄宝殿北侧应该还有一与薄伽教藏殿规模相似的配殿。三殿东西一字排开,成一组完整建筑群。这种东西向一字排开的格局显然又是契丹人对汉人传统的一次颠覆。
  薄伽教藏殿连同台明在内面积为838平方米,殿体端秀挺拔、古味浓郁。“薄伽”是印度梵文的译音,是佛的意思,“薄伽”教便是佛教,“薄伽教藏”便是佛教的经藏,而薄伽教藏殿就是专门存放佛经的殿堂。此殿内完整保存着31躯辽代塑像,其中有一尊胁侍菩萨上身微裸,头饰华丽,长辫垂肩,面如满月,体态丰满,光脚立于莲台之上。最关键的是她合掌露齿,在汉人寺庙之中恐怕是不能允许这种塑像出现,因为即使轻浮算不上,多少还是有点傻气的。
  如果说薄伽教藏殿是端秀挺拔,那么大雄宝殿就是雄浑霸气了。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净面积1559平方米,连同四檐台明在内为2400余平方米。其坐落在4米多高的月台之上,由于上月台的台阶陡峭,登台之时无暇抬头观看。等到上得月台,大殿已在眼前,其雄伟身姿带来的逼人气势会不由得让你心头一紧,并对此建筑平生出几分敬佩之情来。想来在几百年前,此殿对于那些看惯低矮平房的古人会具有更大“杀伤力”吧。而不论是作为辽之太庙彰显祖宗威仪,还是一座寺庙大殿教化民众,此种“杀伤力”无疑都是对建筑本身的一种褒奖和认证。
  华严寺大殿在继承盛唐遗风的基础上,糅合了契丹人的豪气和血性,让自己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深深烙上了时代印记。而与它同时期的北宋建筑,如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则已经有了几分南宋建筑的秀雅之气。其实就在这血性和秀雅之间已经标示出了中国其后几百年的历史走向。
  自大同向东,沿高速公路只要4个小时就可抵达北京。北京有着大量明清建筑,但在这些建筑之上看不到豪气、血性,也没有秀雅,有的只是僵直与呆板。不过数百年时光,这些建筑就都不知道精神为何物了。有人说,中国建筑是凤凰。我要说对于明清两代建筑,凤凰都去乡下避难了,只有在山水间的民宅上才能看到一些光彩,而官府和宫廷建筑只有坟墓的气息。
  时光冉冉,又是几百年过去,故宫的南面有了一枚蛋,北面有了一座鸟巢。
  (宁亦)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