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佛塔的建筑特色


2014/9/8    热度:2928   

  我国佛塔的建筑特色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殷威恒 20042603054

  摘要:我国佛塔在继承外来文化营养、精髓的同时,增添了本土文化,并与我国传统建筑融为一体,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建筑类型。

  关键词:佛塔;中国化;建筑特色

  塔是佛教建筑的一种,中国本无塔,它和寺都是由印度传入的外来建筑形式。然而,有趣的是,印度式的精舍式寺院不久就演变成传统的、有序排列的木构建筑群,而塔却向上发展,成为我国建筑中很突出的高耸类型,它那直插云天的艺术形象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成为中国人喜欢的传统建筑艺术品。

  一、我国佛塔的由来及其演变

  “塔”字是梵文stupa(窣堵波)的音译略写,有时又借Buddha(佛)的译音浮屠、浮图为塔。窣堵波原义为坟墓。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后,遗骨分葬于多处窣堵波中。塔最初是作埋藏释迦牟尼的舍利之用,后来演变成除了埋藏舍利,还有佛经、高僧遗物等。窣堵波的外形是半球状,上面以方箱形的祭坛和层层伞盖组成坟顶。

  佛教传人我国内地后,窣堵波的形式与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派生出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佛塔。并且佛塔的内容还被延伸,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一般来说,不论佛塔的形态、大小如何,它基本是由塔基、塔身、塔刹这三部分组成的。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逐渐收拢。在中国,若论塔的数量和它们形式的多样,风格的丰富,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佛教传入以前,我国已有自己的宗教和哲学理论。在秦汉时期,人们崇拜和信仰天帝和祖先神,而“仙人好楼居”的提出促使当时统治者好兴建高台楼馆,以招神仙之用。在佛教传入之初,当时我国人们对佛教的认识浮浅,将其与神仙并列等观。故我国佛塔大多数都是高高耸立的,具有一定的高度。

  我国佛塔的种类繁多,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圆形的;有单檐单层、单檐双层;有木造、砖造、石造、玻璃造、金造、银造、铜造、砖石混合造和砖木混合造的等。其类型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金刚宝座式等。以高耸的形象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在形制上显然较多地接受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之亭台楼阁的深刻影响。许多佛塔塔檐出挑和起翘,形象轻盈俏丽,是对中国传统大屋顶屋檐形制的借鉴运用。与基本汉化了的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相对比,喇嘛式和金刚宝座式塔基本保持了外来形式,表现出较强的异国情调。

  二、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它出现较早,历代沿用之数量最多,是中国佛塔中的主流。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建立了大量的以木楼阁为主的佛塔。但木塔不易保存,有的在朝代的更替中毁于战火,有的经不住风雨的侵蚀而坍塌,因此现在所能见到的古塔中绝大多数是砖石结构或是砖身木檐的混合结构,而高层木塔只留存了这一座,它虽经日月风雨的侵袭,却依然稳如泰山,巍然屹立于北方大地。它就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即著名的应县木塔。佛宫寺的布置格式尚沿用南北朝寺院的遗规。全寺以木塔为中心,大殿在塔后面,属“前塔后殿”布局。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2层砖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其外表5层6檐“高9层,外观5层,暗层4层”,从台基到顶部塔刹总高67.13米,内部构架巧妙,这得益于我国数千年来形成的一整套梁柱榫卯、斗拱飞檐、重楼台阁技术。

  由于木塔易起火,其高耸形体又常遭雷击,所以隋唐以来,砖石仿木塔渐渐多了起来。大雁塔是我国古代砖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的典型。大雁塔总高64米,是7层塔。各层墙面上均砌有稍微凸出在外的隐柱、砖雕成的斗栱和塔檐。隐柱将墙面分划成一个个开间,自下而上,开间逐渐减少,塔身也向里收进。在楼层四面的正中,各辟一砖砌券形窗,以供眺望。

  三、密檐式塔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高度内增加佛塔的层级,各层塔身高度减少,塔檐相互紧连的密檐式塔也就应运而生。

  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是密檐式佛塔中最古老、最别致的一座,其平面形式为正十二边形,直径约10.6米,很接近圆形。此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属于早起佛教建筑,因而其形姿和细部装饰还保留有较多的异国风格。和其他密檐塔一样,此塔第一层特别高,上面便是密密匝匝用叠涩砖挑出的檐口,一共有15层,总高约40米,密檐层层向内收进,形成刚劲有力的抛物线轮廓。顶檐上部,以缩小了的印度式窣堵波作为塔刹基座,高耸的塔刹上缀有七层相轮和圆形宝珠,它们与塔身的整体轮廓线配合得很协调。

  四、喇嘛塔

  喇嘛塔保留了印度古代高僧墓塔的遗韵,只是将半球形的塔身拉得很高,并在四面加了假门,顶上的宝盒和伞盒也更加高耸。这一形制其实是从尼泊尔的佛教墓塔变化而来的。

  元朝皇帝忽必烈定喇嘛教为国教,于是这种喇嘛塔便随着统治者的好尚走遍中原各地。北京妙应寺白塔是这种喇嘛塔的代表,此塔出自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之手,因此造型上更接近于印度。塔基是一座两层“亚”字型须弥座,塔身是一个上大下小的瓶形覆钵,钵体下有一圈粗大的莲瓣。塔顶有十三相轮,装饰着华美的流苏和鎏金小铜塔。整体洁白,外形粗犷壮美,充满印度风情。

  五、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是明代初年传入中国的印度古式佛塔。它供奉的是金刚界五部的主佛,故塔基上列中央大、四隅小的五座塔,并且象征着须弥山五形,塔的座子上还布满了五方佛各自座骑的浮雕。北京大正觉寺的金刚宝座塔是一代表作。

  印度佛塔在中国化进程中与传统中国文化之间的不断冲突与融合,最终演化成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中国佛塔。它成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同时也是绚丽灿烂、美不胜收的佛教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谢 春,论佛塔的演变,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刘天华,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艺术比较,上海古籍出版社

  3、刘旭红,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4、崇秀全,汉式佛塔,宗教知识

  5、刘 晨,独具特色的中国佛塔,学海拾贝

  6、伍国正,中国佛塔建筑的文化特征,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