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遍布合水


2014/9/8    热度:716   

  古建筑遍布合水

  根据《县志》记载和文物普查资料得知,合水境内古建筑遍布于各个乡镇,形成了一定特色。这些古建筑囊括了石窟寺、石塔、砖塔、寺庙、民宅、城堡、古道路、烽燧、牌坊、桥梁等。其中规模较大,品位较高,影响较大的有西华池镇宁庆古道、千佛寺、南庄寺、无量祖师庙、药王庙及药王洞;板桥乡宁庆古道、庆延古道、清凉寺、刘家寺、三圣殿和锦坪古建民宅;老城镇有庆延古道、文庙、县衙、城隍庙、大成殿、文殊院、华严寺、三清宫、东岳庙、关帝庙、导众寺、葫芦城和银子桥;蒿嘴铺有显神庙、泰山庙、罗汉堂、佛祖庙和三佛殿;太白乡有保全寺石窟、莲花寺石窟、安定寺石窟、秦直道、庆延古道、清凉禅院、石宫寺、三官殿、老君庙、平戎寨、八卦寺砖塔、平定川砖塔、老虎寺和沿路烽燧;何家畔有麻姑寺、二郎庙、观音堂、元君庙、薛家堡和八家堡;吉岘有佛洞寺、洞仙寺、达摩祖师庙、观音殿、凤凰城和张家堡;肖嘴有翠峰寺、关帝庙、普救大王庙、三清殿、石家老庄古堡群;固城有玉皇阁、红岔寺、王昌寺、董家寺、丈八寺、香水寺、富合古道、午云寨、宏州城、巷口城和丈八寺城;店子有福缘寺、关帝庙、长崇寺、长寿佛寺和双柳树岘子;太莪有凤凰寺、老庄寺、太乙寺、关帝庙、北掌堡、安集堡和太莪堡;段家集有关帝庙、王庄寺、三清殿等。

  境内石窟已发现18处,主要有北魏的张家沟门石窟、保全寺石窟、马勺场石窟,北宋的安平寺石窟、杨华寺石窟和窑庄背石窟,金代的安定寺石窟和李家庄佛龛,明清的店沟口石窟、黑石沟石窟、东关石窟、菩萨崖石窟、阳坡石窟、药王洞石窟等。

  这些石窟官办的不多,主要以民办为主,修造时间一般较长,如莲花寺石窟前后421年。

  张家沟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是目前陇东地区已知的最早石窟。8个拱形龛、均为一佛二菩萨。面部方圆,两颊丰满,肩宽耳大,颈项短粗,下鄂肥厚,高鼻深目。佛着右袒袈裟,裙摆绕膝搭于平台,手做禅定印,结跏跌坐。菩萨均戴花蔓冠,宽肩细腰,披天衣,袒胸,佩戴璎珞串珠,衣裙平行密集,跣足而立。所雕供养人均着长袍,腰系宽带,足穿长筒皮靴,袖手恭立。服装完全是北魏孝文帝拓披宏改革前鲜卑族的普遍着装,与云岗石窟太和年间所造的供养人相同。2号、3号佛龛之间,阴刻纪念铭文1方:“太和十五年太岁在未癸已朔三月十五日/佛弟程弘庆供养佛时造石龛像一躯”。太和十五年(491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当时魏孝文帝拓拔宏正在力图汉化,造像开始出现“褒衣博带”的某些特征。

  境内保全寺石窟规模最大,在长60米,高12米的红砂岩崖面上,雕造着35个大小佛龛,156尊造像。佛龛多为拱形浅龛,内造一佛二菩萨、二佛并坐和交脚弥勒。其中3、4、6号窟龛较大,内容丰富。3号龛楣二龙缠绕。内造一菩萨,头戴花蔓冠,面相方圆,五官集中,身披天衣,袒胸露脐,佩璎珞,衣褶密集,手施禅定印,交脚跌坐,该像与龙门石窟古阳洞太和十九年丘穆夫人所造的弥勒菩萨十分接近。4号内造二佛并坐和交脚菩萨各一铺,南北二壁均造千佛。6号顶部呈穹窿形,内造一佛二菩萨。5号龛内造佛像一尊,面相饱满,长眉细目,嘴角露出微笑,手施智拳印。雕造得活灵活现(图四十六①、②)。

  境内石窟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是莲花寺石窟,位于平定川口西山麓。在长20米,高6米的红岩上,弯弯曲曲雕造着28个拱形浅龛和4组佛传群雕,造像1029尊。该窟从唐咸亨五年(674年)到北宋绍圣二年(1094年),雕造历史达421年之久,是雕造历史最长的石窟。唐龛,内造一佛、一佛二菩萨,这些造像具有盛唐时期丰腴多姿,以胖为美的特征。3号龛右侧,阴书纪年题记1方:“维咸亨五年岁次甲戌八月戌寅/八日乙酉打造……”。除此之外,还有上元、建中、元和、天祐等纪年铭文5方(图四十七)。

  最成功的作品是该窟上部密如蜂窝的4组佛传故事群雕。1号2号龛之间留有纪念题记一方:“庆州合水县五里惠家庄弟子惠文/发心于绍圣二年□月拾日癸亥/发心向面前石门(窟)内修造石素(塑)像/五百罗汉毕三教请佛毕终/施主惠文妻高氏男惠惟玉惠瑞玉/地主惠方/石匠史俊/行者似道能”。纪年题记说明,该窟上部群雕和1、2号龛,是北宋绍圣二年的作品。在打造造像中,艺术大师史俊充分利用凹凸不平,伸缩弯曲,极不规则的石壁自然走势,独出心裁,巧妙构思,精心布局,成功地雕造出八亿八千万众生和五百罗汉集结围成的4个中心,即“初轮法轮”、“横卧涅槃 ”、“ 金棺涅槃”和“建塔供养”四个佛传故事,达到了弘扬佛法的造像目的。释迦牟尼的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太子。他前世多行善事,乘六牙白象投胎。他母亲摩耶夫人回娘家生他时,刚走到蓝毗尼花园就感到腹疼,便在一棵毕钵罗树下右肋生下了他。他出生后步步生莲,经九龙灌顶回到皇宫。7岁一箭射穿七鼓,9岁广读史书,10岁出四门遇见人生四种痛苦。经阿私陀占像,车匿还宫,一心出家。父王净饭王很想让他继承王位,便命宫女施乐,为他纳妃,但始终未能改变他的志向。29岁时,四天王托起白马将他送出城外出了家。6年苦行亳无成果,于是一人走到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吉祥草,接受牧羊女献乳后,面向东方,盘腿而坐,发下重誓。经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战胜一切烦恼和魔障,获得彻底觉悟而成佛。他是释迦族人,被尊为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成佛后,他到鹿野菀初转法轮(说法),并沿着恒河游说。经阿育王施土,四天王献糜,降伏阿修罗等一系列活动,壮大了佛教阵容。80岁来到拘尸那伽城婆罗双树街花园,在毕钵罗树上挽好吊床,铺上吉祥草右卧而涅槃。佛涅槃后装入金棺祭奠,七七四十九天后火化变成舍利子,由摩揭陀等8国分取建塔供养。

  莲花寺石窟群雕就反映了上述佛传故事中:“初转法轮”、“横卧涅槃”、“金棺涅槃”、“建塔供养”四个主要部分(图四十八①、②)。

  安定寺石窟是合水境内唯一官办的石窟。该窟位于平定川内的龙王庙沟,由前廊和内窟组成。前廊高3.61米,宽6.12米,深2.31米,东西二壁和南壁门两侧,雕造坐佛、菩萨、并立罗汉463尊。二方柱,四面雕造舒相观音3层24尊。内窟平面正方形,边长3.71米,高3.32米。四壁雕造拱形浅龛3排30余个,内造坐佛,二佛并坐,三佛并坐、一佛二菩萨等63尊。南壁正中上部造一太子纳妃图,这种题材石窟中十分罕见(图四十九)。

  内窟窟门东壁,留有纪念题记1方:

  “华池寨主汉藩本门人马巡检李大夫先于阜昌口内

  自发虔心请到延长县青石匠王志并女夫冯渊杨棋

  打造石空(窟)佛像一堂内有菩萨南壁罗汉未了有

  李大夫男李世雄等请到僧德忍良朋住持本院僧事请

  到王志女孙冯祐等打造菩萨罗汉于并原各人生身父母速生佛界见存者增添福寿

  大金大定戊戌十八年八月初三日

  住持僧德忍良朋子谓

  敦武校尉主管华池寨本门汉藩人马巡检李世雄弟敦武校尉李世能敦武校尉李世杰李世升李世泉

  次弟敦武校尉李世盛李世用李世乾李世渊

  主司石匠冯祐李琮

  童行德德留住马僧韩僧

  四官人并彦氏管菩萨原合众”。

  题记的珍贵之处有三:一是留有准确的修造纪年;二是留有主持修建石窟的武官姓名和身份;三是留有造像主司工匠姓名和籍贯。

  大定时期,华池寨主李世雄在主持修建华池县双塔寺后,在龙王庙沟根据父亲遗愿。又主持修建了安定寺石窟。作为基层官员,李世雄为子午岭山区留下了双塔寺、安定寺两处灿烂多彩的佛教造像艺术,堪称两颗明珠(图五十)。

  合水的18处石窟,共有窟龛103个,造像2875尊。其特点有三:一是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史,从北魏到明清,没有断线;二是形成了不同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不同特征;三是反映出不同时期石窟寺造像工艺的不同风貌。

  寺庙建筑中,太白清凉禅院,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堪称子午岭山区的少林寺。这所大定四年(1164年)由金廷礼部批准修建的官办寺院,绿树成荫,殿堂深沉,松竹茂盛,钟鼓长鸣。院内供奉60余尊石像,香火延续到清末。这里留有大定四年刊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泰和四年刊的《凉禅院》碑和正德十五年刊的《海公禅师》墓幢及罗汉、菩萨石坐像19尊,成为合水古石刻中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藏品。

  塔儿湾石雕造像塔是全国最细的石塔,犹如经幢,“应列为稀有的古建筑和珍奇的名胜类之中”。该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和宝珠组成,11层,高18米,平面八角形,密檐式高层建筑。(图五十一)

  塔基,黄土孱白灰,糯米汁夯筑,上铺互参合缝的基石2块。塔座由8块单面雕像(力士)的石块合缝组成。塔身9层,层层缩小缩短,塔檐仿木密檐式,雕有檐椽和瓦栊。

  塔身第一层高2.24米,直径1.41米,8面共雕造像600余尊。画面各异,姿态不同,穿插布局,构思严谨。内容以佛说法为主,即一佛居中,或结跏,或善跏,或交脚,坐于束腰莲座,或须弥山座,或金刚座上;身披通肩大衣,或右袒袈裟;手施说法印,或禅定印,或施于印,或降魔印。雕刻力细腻、生动、不拘细节。五百罗汉,或侧立,或对坐交谈,或行走沉思,或前呼后拥,或匍匐跪拜,或静坐冥思,或簇拥佛四周,表现出对佛的无限虔诚。并雕造普贤出行、文殊出行、达摩祖师等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画面。

  2002年5月,犯罪分子采用打眼爆破的手段,将石塔基部北侧炸了一个深达12米的深坑,致使石塔1至5层严重受损,造成粉碎性伤痕。经主管部门、专家会诊,为使该塔不再受损,决定拆卸后运回县馆修复,竖立在县城之中。

  拆卸过程中,在第一层塔身的上部,出土石函1件,内置石卧佛1尊。从函内宋代钱币分析,这座石雕造像塔建于北宋中期。寺院待发掘,情况不详。

  翠峰寺是合水境内保留建筑最多的一个寺院。这处由关帝殿、观音堂、三佛殿和万宝洞等组成的寺院,修在肖嘴翠峰山的山顶上,占地3亩,座北向南,云烟笼罩,颇有“古柏掩梵宇,秋叶迎客仙”的玄虚情趣(图五十二)。

  关帝庙位于院内中轴线之北,硬山两面坡砖木古建筑结构3间,二栿五檩两塔椽安架排山造。青灰瓦顶,流水内侧和中心部位施筒瓦5行。中脊上置一二层歇山顶仿木楼阁式陶质老君楼。五脊施二层雕莲脊筒子,端部置啄头,脊上施白象、瑞鸽、天马圆雕陶质装饰。前墙以木件结构为主,墙柱二明二暗,圆形,柱头和补间铺作均为一斗三升,横木、横坊、斗拱均施青绿彩,古朴典雅。当心间安装四扇六抹格子门,腰华板、障水板浮雕古柏博物图,格眼为菱形交叉四碗毯纹式,两侧为假门。屋内泥像已毁,正壁彩绘火焰背光,两侧为4屏风博古图。东西二壁墨线打格,彩绘关帝生平故事图。

  观音堂1间,位于关帝殿之后,为抱厦龟头屋,前墙正中安装双扇六抹格子门,柱头置一斗三升斗拱。庙内壁画完整,泥像已毁。

  三佛殿位于观音堂之北,座北向南3间,基本结构与关帝殿相同,唯不同之处有四:一是正脊置一镂雕法轮;二是椽柱及补间铺作为一斗五升出一跳;三是庙内中梁施一斗三升攀间斗拱;四是二次间隔间座,上置六抹四扇格子窗(图五十三)。

  万宝洞位于山顶下正东第一层俭畔,由前廊、洞窟组成。前廊硬山单面坡砖木结构。屋面正脊中部置镂雕法珠,四脊均施镂孔莲花筒子,上置瑞鸟神兽,端置吻头,小瓦复盖筒瓦。檐柱二暗二明,上置一斗五升出一跳斗拱,承托双层镂花梁、枋等木构件,安四扇六抹格子门。洞窟深16米,前墙砖封,正中安双扇木板门,壁画泥封,泥像已毁。

  翠峰寺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迁至该山至今。从公元1751年至2004年,已有453年历史(图五十四)。

  福缘寺是合水境内保存古建档次最高的寺庙建筑,虽不是福缘寺建筑群中的皎皎者,却是目前建有封墙楼的唯一建筑。它位于店子双柳树村小学之南,为硬山两面坡附加歇山封墙楼砖木结构古建筑3间(图五十五)。

  显神庙的木骨架为二栿七檩四塔椽立柱排山式,坚固耐用。青灰板瓦盖筒瓦,檐施三角滴水,兽面瓦档。正脊中心置一三层歇山式陶质老君楼,两侧为二龙腾飞。四垂脊置瑞鸟神兽,五脊由二层镂孔莲花脊筒子砌成。山墙南端起歇山仿木封墙楼,斗拱、横木、横枋等构件齐全。四角翘起,中脊上置二圆雕陶质骆驼,昂首向南眺望。檐柱为四明柱,柱头上置以一斗五升出昂出一跳斗拱,每间3朵,承托檐檩、横木和镂雕横枋,形成双层木件装饰,色彩艳丽,十分优美。前墙柱亦为明柱,柱头上置一斗五升垂莲花出昂斗拱,横钤较高,当心间阳刻“显神庙”。三间均安四扇六抹格子门,两侧为假门。所有木构件均以搭 相连,成为整体,五彩遍装,色彩协调,古色浓厚。庙内正壁绘制火焰背光,两侧为四屏博古图。东西二壁墨线分格,彩绘东周列国故事图,色调古朴典雅(图五十六)。

  何家畔塔底元君庙,是合水境内唯一保存古建戏楼的寺庙建筑群。由大门、古建戏楼,前殿和后殿组成,占地2亩,座北面南(戏楼座南向北)。遗憾的是,塔底元君庙所有建筑的屋面均已更新,只保留了一斗三升斗拱和彩绘木构件,给人似新非新的感受。3间古建戏楼不但在我县,在庆阳全市也十分罕见,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同时,肖嘴梅家寨子关帝庙也出现了类似问题,虽然关帝庙为两层建筑,显神庙和观音堂也保存了所有的木构件,但屋面瓦件全部更新。破坏了古建原貌。值得一提的是,梅家寨子关帝庙为二层楼阁式建筑,使用了一斗七升出昂出一跳复杂的斗拱,这无疑是合水境内建筑等级最高的古建筑。

  古城堡遍布各乡各镇,其中宏州城、丈八寺城、巷口城、午云寨是战国时期修建,在全省也属最早的古城堡。春秋末到战国时期,合水古地域属义渠戎国地,修城建堡是常有的事。

  合水境内曾置三县一州。县有除道县(西汉置)、乐蟠县(隋置)和蟠交县(唐置),州为宏州(隋置)。公元前21世纪夏末,周祖不 失官迁居西北,建不 城,属北 。春秋战国时期,合水古地域属义渠戎国。秦灭义渠戎国后,实行郡、县制,合水一带归北地郡辖。西汉时期,设除道县,县治在今固城乡午亭子。

  隋义宁元年(617年),设乐蟠县,治在今西华池镇,属庆州。唐武德元年(618年),增设蟠交县,治在今老城镇。公元 742年,蟠交县更名合水县。后周时,合水改县为镇,地归乐蟠县。宋熙宁四年(1071年),恢复合水县,治在今老城镇,乐蟠改县为镇,归属合水县辖。从此,合水属望县,1949年全国解放后,合水县城迁到今西华池镇。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合水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古代城堡。

  蟠交城,位于县城东北24公里处的老城镇。建于公元618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城廓酷似葫芦,俗称“葫芦城”。清乾隆年间的《合水县志》载:“其城扩修于宋仁宗辛巳之年(公元1041年),范仲淹戍边时领兵监修。”,葫芦城历代虽有修缮,但元、明以来屡遭兵燹及自然灾害的破坏,早已破败不堪。顺治十四年(1657年),庆阳知府杨藻凤、合水知县刘源澄主持并完成了县城修复工程。竣工后,杨藻凤撰写了《修复合水县城碑记》,并写《合水复修县城偶和》七言诗一首,大加赞赏。合水知县刘源澄亦赋诗一首。建国初期,古城尚存东西两门,为砖拱门洞,皆有楣额。东门镌刻“绥安”,出东门穿越子午岭可达富县、延安;西门镌刻“庆宁”,出西门过板桥可达庆阳、宁县。1968年在旧城改造中,拆除了西垣及东西城门。

  葫芦城北凭高山之险,南托坎山之障,左擎子午山脉,右抱珊瑚之水,整个城池横断川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该城是由一个大葫芦变的。很久以前,陕西韩城有个叫宋雄的农民,善种葫芦,人称“宋葫芦”,受官府迫害致死。一双儿女死里逃生来到子午岭西麓,靠种葫芦为生。消息传到韩城后,官府又派兵前来追杀,女儿翠鹿摘了颗大葫芦背上逃命。正在危急之时,天空飞来一朵白云,把翠鹿托起,葫芦落下,化成一座山城,把追杀的官兵压死,翠鹿随后也化成山城的顶峰。后人便将这座山城叫“葫芦城”,山城的顶峰叫“翠女峰”。

  宏州城,位于固城北川河东岸。义渠戎国时设镇。秦时,亦为边关要塞,北周天和四年(569年),设长城镇,始修城池,后改为长川镇。隋朝废镇立宏州,唐初废弃。明代修复城池,规模较大。民国前叶,尚有砖砌街面和众多的寺庙。很有名气的古城寺依山而建,分上中下3层,规模壮观,香火极盛。(图五十七)

  自春秋纷争,明清更迭,到民国战乱,发生在合水境内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数百次。特殊的地域位置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当地独具一格的古寨堡。遍布境内各村镇的古寨堡不失为当地一景,也是研究合水历史的最好资料。全县目前尚存的古寨堡100余座。多是旧时官府、民众出资所筑,以避兵灾、匪患。(图一二三)

  凤凰堡,位于吉岘乡北1公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由宁州派员所筑。212国道穿堡而过,南北城墙残垣尚存。整个土堡形如凤凰,腹东首南,颈项为桥,狭窄而弯曲,仿佛1只引颈展翅迎接朝阳的美丽凤鸟,寄托了古代民众希望和平,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

  午云寨,位于固城乡午亭子。建于西周,由东、西、中3个小寨和4个烽燧组成。秦直道从寨中穿过,为直道沿线重要的兵寨之一。西汉因战略、交通需要,设除道县。唐、宋改县为寨,人称“午云寨”或“午云镇”。

  古道路除秦直道外,合水境内还有庆(庆阳)延(延安)古道、庆(庆阳)宁(宁县)古道等。这些古道,原面上形成胡同,川路桥洞密布,一千多年来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当时川路沿途有板桥、银子桥、卷头沟桥、五里桥、柳沟桥、华严桥、圈沟桥、北川桥、湫沟桥、孟家桥、通商桥等,现在仅存银子桥一座。

  古建民宅曾遍布全境,多数为窑庄,修窑盖房组成一进、二进、三进的四合院。著名的有杜氏故居、张氏故居、李氏故居、唐氏故居、杨氏故居、薛氏故居、吕氏故居、徐氏故居、郭氏故居等。现存的仅有板桥太白崤唐氏故居和锦坪郭贵元故居二处。郭贵元故居属房舍建筑群,现存正房五间,脊兽瓦件和斗拱木构件均保存完整。屋内木刻板隔墙是清同治年间的作品,雕刻细腻,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窑庙建筑更为普及,差不多几个相邻的村庄便有1处。现存窑庙多数位于子午岭山区,如二峁子二郎庙,五圣庙,大南沟菩萨堂,张举塬佛祖殿,小原子五圣庙,全巷子佛祖庙等。这些窑庙多则5孔,少则1孔,泥像完整,壁画齐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寇正勤 傅瑜莉)。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