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千秋誉 独步古与今
2014/9/8   热度:248
吴道子线描人物——《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画圣千秋誉 独步古与今 本报记者 孙钦良 吴道子,是盛唐孕育的艺术巨匠和一代宗师。画史上,他开辟了写意人物画的全新之路,创造了书写性线描和淡彩着色法;在民间,画工们奉他为“祖师”。他一生创作了300多幅壁画和92幅卷轴画,精妙绝伦,独步古今。 揣摩古代艺术史,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在唐代绘画领域,仅吴道子有“画圣”之称,而诗歌领域,却荣称多多,且各有归属——诗圣是杜甫,诗仙是李白,诗魔是白居易,诗豪是刘禹锡,诗佛是王维,诗鬼是李贺,诗囚是贾岛和孟郊等等,这说明什么呢? 这只能说明:吴道子绘画艺术不可类比,他是一个高峰。 一 吴道子的绘画技法被称为“吴家样”,就是“样式”和“范本”的意思,你要学他吗?尽管照着“吴家样”画吧,保准没错,就这么简单! 但凡对中国画有些了解的人,大概对“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不陌生。这是说在吴道子之前,北齐有个画家曹仲达,发明了一种刚劲稠叠的笔法,所画人物的衣衫,都紧贴在人身上,就像人刚刚出水一样;而吴道子发明的是一种圆转飘逸的笔法,所绘的人物衣带,都迎风飘曳,犹如当风舞动。 宋初黄休复的《益州名画记》记载:五代时期,后蜀君王孟昶,夜里梦见一神人,戴着破帽子,穿着旧衣裳,站在大殿的台阶上,跷起一只脚说:“请修理修理。”蜀王惊醒,知是一梦,感到蹊跷,次日一早就登上大殿台阶,到殿内寻找,结果发现殿内有一幅古画,画上人物正是梦中神人。仔细一看,原来是画绢损坏了,破了一个洞,那洞正好在神人的右足处。 蜀王很惊奇,问这是谁画的,画上的人物竟有生命?查后得知是吴道子的亲笔,于是命人重修了此足。几天后,他又梦见画中的神人,对他说:“吾已经穿上鞋子了。”《野人闲话》也记载:吴道子画的《钟馗捉鬼图》,钟馗身穿蓝衫,一足用皮裹着,一只眼眯缝着,腰上挂着一个笏板,头发上系一头巾,蓬乱的头发一直垂到鬓角。他左手捉一鬼,正用右手第二指挖鬼的眼睛。 此画笔力遒劲,收藏人将它献给孟昶,孟昶很喜爱,将它挂在寝宫内。一天,孟昶召来画家黄筌,让他欣赏这幅杰作。黄筌看后,连称妙绝。孟昶说:“此画确实精妙,但如果钟馗用拇指挖鬼的眼睛,会更有力一些!请你试着为我修改一下吧。”黄筌把画带回家琢磨了好几天,觉得没法改,于是重新画了一幅《钟馗捉鬼图》,连同原画一并献给孟昶。 孟昶看后问:“朕只令卿改画,为何另画一幅?”黄筌说:“吴道子画的钟馗,一身之力、气色和眼神,都在第二指,不在拇指上。因此,我不敢轻易改动。而臣所画的这幅画,虽然赶不上他,但人物的全身力气和心思都集聚在拇指上,符合您的要求。”孟昶听了,非常高兴,在赞扬黄筌诚实的同时,更加佩服吴画的功力,说:“吴道子的画,真是一笔都不能改动呀!” 唐代以后的无数画家,有人穷尽毕生精力想要超过他,却无人如愿。后世的绘画洋洋大观,只是增加了画的种类或是改进了绘画工具,若论画品的气血和精魂,还得看吴道子的画。 当年诗圣杜甫,在洛阳玄元皇帝庙(洛阳上清宫)看到吴道子所作壁画《五圣千官图》(又名《五圣朝元图》),非常感慨,以诗赞扬:“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吴道子的宗教人物画,与李白那些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同具夸张、想象之魅力;吴道子的泼墨山水画,与张旭那豪气干云、痛快淋漓的书法,同具疏朗、自由之精神! 二 但学习吴道子,似乎是非常费力的。他的许多弟子,都努力地去学他,但都没能超越他。天才之才情与生俱来,别人是无法学到的,哪怕你费尽移山心力。 吴道子的弟子中,比较有名的有卢稜伽、韩虬、张藏、李生、朱繇、翟琰。《历代名画记》记载:“吴生(道子)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琰(翟琰)与张藏布色。”这大概是他名满长安和带了徒弟之后的做法,而当初创业时,即使其他画匠帮他画,他都不答应。而到后来他画壁画,只描一个大概,其余便让弟子来画。正像如今一些画家画牡丹,只画几个花头,枝枝叶叶都交给徒弟了。吴道子在洛阳敬爱寺所画的“日藏月藏经变”,就是画出轮廓后,由弟子翟琰完成的。 卢稜伽是这些徒弟中最用功的一个,他发誓要学到真本事,无论白天黑夜,都在揣摩老师的技法。一天,吴道子见卢稜伽在绘画,觉得他大有长进,笔法酷似自己,于是说:“此子笔力,当时不及我,今乃类我也!”不料这句表扬的话却害了这个好徒弟,卢稜伽从此更加用功,竭尽全力学习老师,呕心沥血,终日不辍,结果过了一个多月就累死了,还不到40岁。 吴画不好掌握,他是一个高峰,比若珠穆朗玛峰,不是轻易就可以登临的。他画的线条非常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苏轼赞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敢于求新出新。《历代名画记》说他“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他不落俗套,独步古今。 就拿他的《八十七神仙卷》为例,它是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描手法表现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仙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有无限生命力。若再仔细看,那线条的组合犹如行云流水,有节奏有动感,使你觉得在仙乐声中,众神仙脚踏祥云,御风而来,飒飒有声,你会顿生虔敬之意。画面构图繁复,却又显得空灵,达到了以线条替代渲染的高妙境地,代表了我国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 还有那幅《天王送子图》(又名《送子天王图》),描绘的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抱他去拜谒天神的情景。画面的人物衣饰迎风飘举,体现了“吴带当风”的用线及造型特色,而且敷彩简淡,只用流畅圆转的墨线和少许淡彩,便把一个重大的佛教题材表现得生动感人。 他的画到北宋时尚能看到,开封大相国寺佛殿内就有他的画。他的传世作品中,纸本《天王送子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美术馆,《释迦图》现藏日本京都东福寺,墨笔白描《八十七神仙卷》、绢本设色《六尊者像》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些作品俱为后人托名摹本,不是原作。 但在2008年3月,在距吴道子家乡禹州不远的新密市,人们发现了一座宋代庙宇,内藏28幅完整壁画,经考证,疑为吴道子传世粉本壁画。另据报道最近几年中,经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努力,已找到了多幅画圣真迹,其中有北京白云观所藏《墨龙》,还有北岳庙的壁画《启跸图》、《万国咸宁》、《云行雨施》。这些“吴画”到底是真是假,不在此文的议论范围,我想说的是:吴道子永远走不出人们的视野,人们还在研究他的艺术,寻找他的真迹。 三 有趣的是自唐以降,民间画工都奉他为“祖师”,在民间画业的行会里,都设立吴道子的“神位”,一代代画匠都对他顶礼膜拜,并通过这种习俗传承和神奇传说,拉近画圣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譬如说他早年有个女儿,名叫玉妹,善良美丽,长到18岁,要出嫁了,但吴道子这时还很穷困,没钱给女儿办嫁妆。玉妹为不让父亲作难,婚期临近,不停纺花,想出嫁时穿上自己做的新衣,以减轻爹爹的负担。 这晚吴道子见女儿在灯下织布,说:“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你要出阁了,当爹的总得表表心意。这样吧,爹给你画几张画吧。”玉妹一听,高兴地说:“爹!这比啥嫁妆都好呢!我把画挂起来,想您时,就看看,就和看见您一样!” 吴道子就为女儿画画,画桌子、箱子、衣衫、帐子……画好一幅,玉妹就放在一个箱子里。不管画什么,玉妹都很喜欢。就这样白天画,晚上也画,晴天画,阴天也画,玉妹出嫁那天,满满一箱子画随着花轿抬到了婆家。 可玉妹的丈夫是个贪财人。他见岳父只送一个箱子,里面装满了画稿,非常生气,趁玉妹到厨房做饭,一张一张烧起画来。 玉妹回房来,见丈夫正在烧画,赶紧上去抢,可是晚了,只抢过来一张,上面画着花绸被。她气坏了,哭着责问丈夫:为什么烧画!丈夫说:“这些画,不当吃,不当穿,几张破纸,有啥用?”说完还赌气,裹紧新被子独自睡去。 玉妹见被子全被丈夫占去了,伤心地哭了,哭累了,就抱着那张画和衣睡去。第二天早上,丈夫醒来看见玉妹盖着一条新被子,与画上的花绸被一模一样,恍然大悟,非常后悔——原来这些画都会变成实物呀!可惜他已经把宝贝烧掉了。 实际上不独在中国民间,就是在世界画史上,吴道子都是一代宗师。他的画成为中古时代东方艺术的瑰宝。他以巨大的创作热情,一生画了300多幅壁画和92幅卷轴画,数量之大,世界罕见。 他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线描上。中国画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描绘同样的物体,使用不同的线条,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吴道子曾拜草书大师张旭为师,他把草书急速奔驰、龙飞凤舞的线条,借鉴到绘画中去,使线条由单纯的匀细,变为一头粗一头细而尖的“兰叶型”,变成两头尖细中间粗的“莼菜叶型”,既有韵律,又富动感。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如梦逝去,画家也各自流亡去了。75岁的吴道子逃到蜀地,东躲西藏,开始还有一点消息,后来就销声匿迹了。或许,画圣有感于民生多艰,满目疮痍,毅然放弃了画笔?而据《资阳县志》记载:吴道子晚景凄凉,生命摧折,欲返中原无望,只好修道于该县昆仑山麓李家沟。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吴道子79岁,感染风寒,病死于此。如今资阳县城北郊的李家沟尚有他的墓冢,当地人称之为“真人墓”…… (画圣吴道子系列完)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