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的查玛舞
2014/9/8   热度:415
通辽市的查玛舞 “查玛”,俗称“跳鬼”或“找鬼”,是喇嘛教寺庙为驱鬼酬神、庆祝战胜异教而举行的一种宗教庆典仪式舞蹈。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喇嘛饰戴各种面具,在鼓、钹、号等吹打乐器伴奏中表演宗教故事的广场舞蹈。西藏称之为“羌姆”(意为寺院里的跳神),蒙古喇嘛教沿袭了藏语的发音称为“查玛”。 清代,哲里木盟先后建立240多座寺庙,其中大多数是喇嘛庙。在这些喇嘛庙中,流传着约七种有别于内蒙古其他地区的“查玛”舞蹈。 (一)伊和查玛(大型查玛) 主要流传于政教合一的库伦旗兴源寺和奈曼旗大沁庙、科尔沁左翼中旗玛拉沁庙、科尔沁区莫力庙等。这是科尔沁地区规模最大、角色最多、流传最广的“查玛”。每年正月初八、六月初八开始排练6天,正月十四、十五日和六月十四、十五日正式跳这种大型查玛。 参加“伊和查玛”表演的喇嘛有120名,分为“大查玛”、“小查玛”、“里查玛”、“外查玛”。在18人的鼓乐队和千名喇嘛的诵经伴奏声中,“格博贵”喇嘛(掌堂师)4人分别带领120人由左右两侧依次上场。“查玛”开始后,众神在鼓乐的伴奏声和“翁斯德”喇嘛的诵经声中绕场一周,表演一段缓慢而刚健的舞蹈,然后按“斩鬼”、“送祟”等仪式分段表演“骷髅”、“蝴蝶”、“凤凰”、“牛神”、“天师”等舞蹈,并穿插“查玛”老头、老婆的赞祝词,唤天求福,“莱青”(喇嘛博)下神和4个孩子讲笑话、插科打诨等表演。 “大查玛”节奏慢动作庄重徐缓、沉稳有力,“小查玛”节奏快,动作乖巧灵敏。“查玛”的典型动作为双手向外甩,抬腿跳转等,有的动作模拟性和技艺性很强。 正月十四、六月十四日举行扔“骚日”仪式。“骚日”,是用木棒和纸制作的5尺长的棍,顶端有骷髅,代表鬼怪。由2名喇嘛抬着“骚日”,在众喇嘛的簇拥下走出寺庙,再由一个最好的喇嘛将“骚日”扔进场中的火堆里烧掉,以驱邪祈福。正月十五、六月十五日举行“迈达尔额歌合”(绕寺)仪式。所有的喇嘛和前来观看的俗人跟随背着“迈达尔佛”的喇嘛顺向绕寺一周,然后自然进行洗礼。这是“查玛”舞的尾声,最后诵经结束。 (二)米拉查玛 流传于扎鲁特旗和奈曼旗。每年七月初三至十四日预演,七月十五正式跳“米拉查玛”。“阿力牙”(野兽类)、“米拉”、“格博贵”、吹鼓手各2人,“阿力牙”为其开道,两个“阿力牙”扶持“米拉”就座后,“米拉”摇“达木如”一下,“阿力牙”翻斤头下场。接下来表演“白老头”、“黑老头”带领“鹿”、“狗”、“阿力牙”、“阿哲日”(天师)于七月十五日归顺“米拉”,“米拉”念经将他们带到寺庙,令他们献艺庆贺。 此外,通辽地区流传色力布却金查玛、伊顺查玛、如布珠乌兰查玛、朝德白拉姆查玛、丁哈日查玛。这些查玛的表演也都戴面具,各种角色穿藏传固定服饰,手持法器或降魔宝剑,从服饰到动作形象塑造人格化了的鸟兽神灵,具有原始性、模拟性、表演性和宗教性。 源自:通辽之窗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