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乐舞初探——森木塞姆石窟壁画
2014/9/8   热度:261
龟兹乐舞初探--森木塞姆石窟壁画 森木塞姆是维吾尔语“滴滴泉水”之意。森木塞姆石窟位于新疆库车县东北约四十公里的地方,现存有编号的洞窟52个。石窟构造的形式,开窟的年代与克孜尔石窟大致相同。废弃的时间大约在回鹘高昌的前一阶段内。森木塞姆石窟壁画中亦存有丰富的龟兹舞蹈形象,这里主要介绍比较有代表性的(26)窟。 (26)窟 天宫伎乐图 根据我国历史学家的划分,(26)窟是属于第二期的洞窟,开凿的时间比较早。窟形为方形平面中心柱窟,中心柱四面开龛。环绕中心石柱的洞窟四壁上绘有天宫伎乐图。现存伎乐三十身,是龟兹石窟壁画中规模较大的天宫伎乐图。图中各种舞蹈姿态非常丰富,有托花盘、吹排箫、弹琵琶、舞花绳等舞蹈类型,其中托花盘和舞花绳的伎乐形象尤为突出。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天宫伎乐图,一般都出现在说法图的上面,用以表现佛说法时,众伎乐菩萨存无限喜悦的心情和对佛的功德的礼赞。这种表现方式除了宗教内容的含义之外,它在整个壁画的构图中又体现了一种装饰性的效果。 (一)花绳舞 (26)窟天宫伎乐图中绘有几身舞花绳的伎乐形象(图22),舞蹈姿态典雅优美,舞蹈者的神情妩媚动人。持花绳舞蹈伎乐是龟兹石窟壁画中又一种比较常见的伎乐形象。一般多出现在天宫伎乐图,佛说法图,以及佛涅盘部分的壁画中,花绳舞蹈姿态变化多端,在所有龟兹石窟壁画的舞蹈伎乐图中尤为引人注目。如克孜尔千佛洞(38)窟的天宫伎乐图,(100)窟的天宫伎乐图所出现的花绳索舞伎乐形象的舞蹈动作都异常俏丽多姿。花绳是舞蹈伎主要道具,花绳的样式有两种:一种是比舞者身长略短的一条缀有各种装饰的花绳;舞者双手持其两端;另一种是一条环形的花绳,舞者双手套在绳环中舞动。这条五彩斑斓的花绳是“佛菩萨摄取众生之象微” 14。也有借花绳喻示愿将自身委系于佛,表达对佛的信奉和虔诚,颂扬佛的法力无边。除了上述伎乐菩萨持花绳的情况之外,在供养人图中也绘有持花绳的龟兹供养人。这表明花绳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是当时龟兹人在宗教仪式活动中,具有一定宗教内容和某种含义象征的用具。据唐代疏勒僧人慧琳记述龟兹国的歌舞活动,有“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且“持羂索,搭钩捉人为戏”的歌舞形式15。羂字本意是用绳索绊取野兽,而在佛经里“羂索是菩提心中等者。四摄是法,羂索是喻,诸佛菩萨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无空过者……又比喻凡夫之心,为我所缚也 16。歌舞活动中所用的羂索就是壁画中的花绳,是用来象征降伏野兽和驱除恶鬼的舞蹈道具。从龟兹石窟壁画和历史文献对花绳舞的描绘记述中,可以看出花绳舞在龟兹国流行甚广,是一种人皆能参加的群众性的传统舞蹈形式。唐代《酉阳杂俎》中记载:“龟兹国有婆罗遮,并服狗头猴面,男女无昼夜歌舞,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为昼。”这里所说的“透索为戏,”即指花绳舞而言。可见花绳舞是一种具有游戏表演性质的舞蹈,表演者带有各种面具,手持花绳捉人为戏。舞蹈诙谐风趣,引人入胜。不仅给人仍带来愉快欢欣,而且又给与人们吉祥的祝福,颇受人们所喜爱。表演花绳舞的舞蹈活动,常通宵达旦、不肯停歇,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花绳舞虽然距今已有千年之远了,可是这种舞蹈的基本形式却延续到了今天。把至今流传在新疆库车县的麦西来甫和麦盖提县的多朗麦西来甫中的绳舞,与古代龟兹的花绳舞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有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中的绳舞是用一条约三尺长的绳子为道具(绳子大多是用腰带拧成)。表演开始时,先一人手持绳子上场,躬身邀请另一舞者。表演者都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对方,并同时灵活机警地左旋右转。按规定持绳人旋转时,对方也必须同时旋转,持绳人停止时,对方也必须立即停止。如果被邀者不能迅速应对,持绳子的舞蹈者即可用绳子抽打对方。如果对方逃跑,可用绳子套住对方将其拉回,一直到对方表示认输为止,然后持绳者再去邀请其他一人。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绳舞以持绳抽打对方和捕捉对方为主要目的,这一点与龟兹舞蹈中的花绳舞“捉人为戏”是极为相似的。只不过维吾尔族麦西来甫中的绳舞,已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宗教色彩,头上戴的各种面具而今也无影无踪了,演变成了一种纯游戏性的民间舞蹈。这当然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但是古代龟兹花绳舞的许多基本特点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可以肯定地说,维吾尔族麦西来甫中的绳舞当是龟兹舞蹈的花绳舞在今天的遗留和演变。绳舞至今依然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麦西来甫中,人们常常为绳舞表演者的机智和风趣,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盘舞 (26)窟天宫伎乐图现存的三十个伎乐形象中,有三分之一是托花盘的舞蹈姿态(图23、24)。托花盘的伎乐形象一般都出现在飞天伎乐图和天宫伎乐图中,伎乐菩萨手中的花盘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变化出各种舞蹈姿态。往往用以表现伎乐菩萨播撒赤、黄、白天雨之花,向佛礼赞,颂扬佛的功德的欢欣。壁画中出现的托花盘撒花的舞蹈姿态,完全是从生活中提取的舞蹈形象。花盘舞的本身即反映出,在笃信佛教的古代龟兹,宗教思想在舞蹈艺术中投下的深刻影响。持盘撒花是当年龟兹国隆重的礼佛仪式,在瞻拜佛像时,即要持盘撒花。据(玄法师传)载述:“入屈支(即龟兹)国界。将近王都,王与群臣大德木叉毱多等来迎。……法师至,诸德起来相慰讫,各还就坐。使一僧擎鲜花一盘,来授法师,法师受已,至佛前撒花礼拜讫,坐已,复行花。”古代龟兹的盘舞就是在这样一个宗教崇拜的社会氛围里创生和发展的。龟兹国每逢节日聚会,或者宗教祭祀活动中的舞乐场面,盘舞都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形式出现,以它绝妙精湛的技艺博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赏。这可以从千年之后还依然在库车等地流行的民间舞蹈“盘舞”中得到证实。盘舞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的古老舞蹈。是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相袭传延而得以保留下来的。解放后仍在新疆南部地区流行的维吾尔族盘舞有以下几种类型(秦尼台合色)(Qintahsa),这种舞蹈用比较大的磁圆盘子作道具,舞蹈表演最精彩的一段是,舞者将盘子顶在头上,双手各持两枚石片(或者铁片)击打出清脆的音响。在不停的旋转中,舞者将头顶的盘子转到背部,腰部,紧接着又复从腰部转回头顶。这是一种技巧性高,难度比较大带有杂技性的舞蹈表演;(派特奴斯)(Patnus),这一盘舞用一大方盘子作道具,大方盘中放若干个小碗,两手又各持一个碗,碗中都盛水。舞蹈动作虽然在不断变化,但碗中的水却始终舞不出来。可以看到,盘舞的确是技艺精湛,别具风格的民间舞蹈。它是古代龟兹的盘舞在今天的遗留和演变。从它身上我们还能看到当年盘舞的风姿。今天,在库车县一带的民间歌舞活动“麦西来甫”中,盘舞依然是精彩绝妙,受人喜爱的舞蹈形式。 本文采用了比较的方法,通过龟兹石窟壁画中的舞蹈图像和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以及和现今新疆少数民间舞蹈的相互比较,来探寻龟兹舞蹈的历史风貌。漫长的历史年代里…龟兹舞蹈历经劫难,历史的变迁,民族的更替,宗教的改变,都不能使它消失殆尽,足以显示了龟兹舞蹈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深厚牢固的社会基础。隋唐时代,龟兹舞蹈之所以能风靡全国,声震亚洲,远播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与龟兹舞蹈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古代龟兹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由于篇幅所限,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无法在这里一一谈及。本文的这一初步的探索对于龟兹舞蹈艺术的研究来说,自然是远远不够的。限于作者的水平,仅以一些不成熟的、粗浅的看法就正于识者。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