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承德藏传佛教皇家寺庙的建筑风格


2014/9/8    热度:708   

  浅谈承德藏传佛教皇家寺庙的建筑风格

  王晖

  摘 要:因清帝尊崇喇嘛教,所以在藏区以外的地区也兴建了大批喇嘛寺庙,承德是清代佛教两大重心之一,拥有11座敕建寺庙,它们将汉藏结合式寺庙的建筑艺术水平推向了顶峰。本文试图从叙述承德敕建寺庙建筑风格的角度,彰显清代皇家寺庙的无穷魅力和建造艺术的精湛。

  关键词:喇嘛教 藏式建筑 外八庙 敕建 因俗而治

  自康熙五十二(1713)年乾隆四十五(1780)年,承德陆续兴建了12座寺庙,分别为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殊像寺、罗汉堂、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除广缘寺外,均属皇家敕建寺庙,其中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为藏传佛教寺庙。承德的藏传佛教皇家寺庙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及其富丽堂皇闻名于世,这不仅仅在彰显皇家的威严和国力,也蕴含了当朝统治者的政治意图。

  一、藏传佛教寺庙的分类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寺庙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藏式建筑、汉式建筑、汉藏混合式建筑。

  藏式建筑是西藏佛教建筑的主要形式,它的外形一般呈平顶梯形,多半是石头垒砌而成的,墙体非常厚,而窗子又很小,因此建筑外形给人以非常浑厚稳重的感觉。由于它一般都依傍山坡台地而建,所以建筑物显得很高大。为了消除建筑本身外形单纯的倾向,在墙身上又增加了许多条横向的饰带,使建筑物显得层数很多,有的外表还开设了许多盲窗(假窗)来增加变化。藏式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即建筑群不受汉式建筑讲究在中轴线上安排主体建筑,两侧有附属建筑的手法限制。

  汉藏结合式的寺庙在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北等地分布较多。其建筑最主要的特点是它主体结构基本采用汉族地区传统的木结构梁架,顶部也是歇山顶式的大屋顶,但是它常将数个殿宇组合为一座相连的建筑,俗称“勾连搭”,在组合过程中又结合了许多藏式特点,以适应宗教活动的需要。还有些汉藏结合的寺庙,主体建筑按照宗教仪轨建成,如承德普乐寺、普宁寺。

  纯粹的汉式寺庙也不少,像青海的瞿县寺、五台山的罗喉寺、沈阳的实胜寺、北京的雍和宫等等。这些寺庙虽然全部采用汉式木结构,但在细部装饰、彩画和屋顶的鸱吻兽头等部分,仍要突出喇嘛庙的特点。

  二、承德敕建藏传佛教寺庙的风格

  承德的12座寺庙,因其中8座隶属于理藩院管辖而又称作“口外八庙”,俗称“外八庙”。在外八庙中,汉藏风格特点突出的有2座,即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主体建筑按照佛教仪轨设计建造的有普宁寺和普乐寺。

  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普陀宗乘之庙的建筑形式是按西藏布达拉宫的形制建造的;须弥福寿之庙是六世班禅从日喀则专程到承德为乾隆帝祝贺70寿辰时,乾隆帝下令“肖其所居”而营建的。由于历代班禅居住于扎什伦布寺,故仍以扎什伦布为名,汉译为“须弥福寿”。

  普宁寺模仿西藏的三摩耶庙的布局而建,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代表须弥山,是按照曼荼罗仪轨修建的一组建筑,座落在一座九米高的台基上。佛经上说,须弥山两侧有日月环绕佛身升降,所以在大乘之阁两侧修建有两座长方形小殿叫日殿和月殿。大乘之阁的南面建有梯形殿,代表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分布在须弥山四方的咸海之中,也称为“四天下”)之一的南瞻部洲;北面假山上有方形殿代表北俱卢洲;东面月牙形城台上的殿代表东胜神洲;西面椭圆形城台上的殿为西牛货洲.总称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左右建有四种形状的八个小台,代表八小部洲。大乘之阁的四角又有四座喇嘛塔,代表“四智",东南角的是红色,塔身镶琉璃莲花,象征着释迦牟尼诞生;东北角的黑色塔,镶琉璃降魔杵,代表释迦降魔得道;西北角的白塔,镶琉璃法轮,代表释迦成佛初转法轮;西南角的绿塔,镶琉璃佛龛,象征释迦佛涅檠。

  普乐寺的旭光阁,也是按宗教仪轨建造的,是个坛形,建在一个方形台座上,它有双层圆形的攒尖顶,与北京天坛祈年殿有些相似。经坛第二层平台上,并列着八座琉璃塔,四角的四座为白色,西面为紫色,东面为黑色,南面是黄色,北面是蓝色。八座塔形状相同,均为复钵式宽肩圆腹的喇嘛塔。第三层方台的四面各有一门。这座建筑称为阇城,即坛城,就是一座大曼荼罗,据史料记载,其平面布局是章嘉国师依据佛教密宗曼荼罗仪轨而设计的。

  这些汉藏结合的敕建寺庙,在局部方面都体现了藏式建筑的明显特征,如金顶、盲窗、鎏金技术及彩画、壁画等。

  1.金顶:金顶是藏地寺院建筑主要殿堂的标志,它采取梁架式结构,檐四周饰有斗拱,内部立柱支承长额,其上构成梁架,用横梁柱托檩,构成金顶的坡度。?普陀宗乘之庙的双重鎏金顶金碧辉煌,用金达1万5千4百多两;须弥福寿之庙不但拥有辉煌的金顶,还配有8条栩栩如生的金龙,堪称金顶中的绝佳设计。

  2.盲窗:藏式建筑中,为了避免体积庞大,外表单调的特点,常开许多盲窗(假窗)来增加变化。普陀宗乘之庙的大红台就有大量的盲窗,它们有的只为点缀,有的具有通风透光功能,真真假假,变化无穷。

  3.鎏金技术:藏族的鎏金技术是驰名国内外的特种工艺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承德皇家寺庙的金顶,完全采用汞鎏金的传统工艺,是藏族鎏金技术与汉族工匠工艺完美的结合。

  4.彩画、壁画:藏族彩画技术运用较广,一类多用于内装修木部,一类用于壁画。承德喇嘛庙的壁画和木部装饰都非常丰富,如安远庙的壁画、殊像寺的木部彩画大部分保存完好,是研究清代壁画彩画难得的实物资料。

  从宏观上看这些敕建寺庙,它们融合了我国汉、藏等民族的建筑艺术,独创了一种集我国汉式传统建筑和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建筑有机结合的新的格调,并成为承德避暑山庄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八庙在建筑艺术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汉、藏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的特点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建筑布局上充分利用地形特点。从总体来看,外八庙与山庄构成众星捧月之势,并与山庄交相辉映;从局部来分析,各寺庙中的每一建筑物都充分利用建筑物高低起伏的变化,以显示出建筑物的强烈的节奏感和时空感,特别是各寺庙的主体建筑物,一般都依山就势建在最高处,以突出其主体位置,给人以崇高、神圣之感;二是大部分寺庙的建筑物都采用了中轴线对称或局部对称的手法;三是采用了融入园林建筑的手法于寺庙之中,故园林气氛较浓;四是在建筑材料上除使用砖、木、石等大众建材外,还大量使用了琉璃瓦和鎏金铜瓦,增强了寺庙的华丽感;五是在建筑造型上极其丰富多彩,殿、阁、楼、亭、廊、塔、台等,琳琅满目;六是各寺庙的主体建筑造型独特,艺术感染力特别强;七是在建筑色彩上,大面积使用红、黄、绿、白、黑等单色或间色,不仅对比度十分强烈,而且从强烈对比中又寻求和谐与统一。

  三、皇家寺庙背后的政治含义

  从外八庙数量上看,号称皇家寺庙群,有11座敕建寺庙。承德紧邻北京,在蒙藏以外地区建造如此庞大的寺庙群,是独一无二的;从体量上讲,也是除蒙藏地区外,较大的寺庙,如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占地22万平方米;从用料看,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每个寺庙的金顶都超过一万五千四百两黄金;从建筑规格看,每个寺庙都用了黄、绿色琉璃,尤其是主殿全部采用最高等级的、黄家规格的黄琉璃覆顶。由这几方面不难看出,清帝非常重视承德寺庙的修建,既投入了财力,也提升了规格。为什么清帝如此重视寺庙的修建?从碑文中不难发现乾隆帝“因其教不易其俗”的民族政策,这也是建造一座庙胜过十万兵的思想体现。从秦汉修长城抵御匈奴,到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修建寺庙,采取顺应蒙藏民众心愿的“因俗而治”政策,不能不说至此封建帝王的民族政策已达到了一个成熟阶段,这种“因俗而治”的怀柔政策对解决今天的民族问题也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王晖(1971——),女,满族,河北唐山人,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文物科副科长、文博馆员。

  出自: 《管理观察 》 2010年9期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