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摩尼殿壁画初探(上)
2014/9/8   热度:378
隆兴寺摩尼殿壁画初探(上) 刘友恒 郭玲娣 樊瑞平 【关键词】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壁画;内容;现状 【摘要】正定隆兴寺的中心建筑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四年(1052年),殿内所有墙体除内槽背通塑五彩悬山外,俱绘壁画,内容有佛教尊像画、经变画、佛传故事、吉祥云纹等。近日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壁画原面积应为388.64 平方米,现存335.06 平方米。本文对该壁画的分布、内容及保存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画面内容进行了简单考证和研究。 正定隆兴寺的中心建筑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四年(1052年),其内槽九间全为佛坛,坛上供释迦牟尼、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及梵王、帝释(梵王、帝释于“文革”中被毁)等佛像,为宋代遗物。殿内所有墙体除内槽背通塑五彩悬山外,俱绘壁画,内容有佛教尊像画、经变画、佛传故事、吉祥云纹等。尊像画绘于四抱厦及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经变画绘于扇面墙外壁,佛传故事绘于檐墙,云纹绘于内槽北壁。按祁英涛等先生《摩尼殿壁画揭取、修复的技术操作》一文记载,壁画原面积为528平方米,1984年时尚存422平方米[1]。近日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原面积应为388.64 平方米,现存335.06 平方米(见附表)。虽因种种原因一些画面已毁,但在一座单体建筑内保存有如此大面积的壁画在全国仍属少有,故本文对该壁画的分布、内容及保存现状作详细介绍,并对画面内容做简单的考证和研究。 一、壁画的分布、内容与面积 1、四抱厦壁画 四抱厦尺寸各有不同。南抱厦面宽8.65米,进深5.45米;北抱厦面宽4.8米,进深3.6米;东、西抱厦各面宽4.25米,进深3.1米。四抱厦各壁周边均于线框内绘画,壁画原面积60.24 平方米,其中南抱厦19.73平方米,北抱厦13.85 平方米,东抱厦13.32平方米,西抱厦13.34平方米。因南抱厦两壁及北抱厦东壁的画面已无存,现抱厦部分存留壁画33.54平方米。 关于四抱厦壁画的内容,清乾隆十三年的《隆兴寺志》记:“四门墙彩绘二十四尊天。”“天”乃神之异名,《金光明经疏》称:“外国呼神亦名为天。”印度古神话中罚恶护善的20位天神原本为二十天,佛教采用其说,用作护持佛法的神。依《金光明经·鬼神品》等所记,二十天为大梵天王、帝释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密迹金刚、摩醯首罗、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陀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王、阎摩罗王等,明代又增加紧那罗、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和雷神,成为二十四诸天。此数量与寺志所记彩绘内容相吻合。二十四尊天分别绘饰于四抱厦之八面墙壁上,现东抱厦两壁及西抱厦南壁保存较好,西抱厦北壁、北抱厦西壁多漫漶不清,南抱厦两壁及北抱厦东壁已荡然无存。所存部分榜题大多可辨,自外而内,东抱厦南壁绘金刚尊天、鬼子母天、大悲尊天,北壁绘大力尊天、兜率陀天、□□□□,西抱厦南壁绘韦陀尊天、功德尊天、辩才尊天,北壁为□□□□、准提尊天、月宫尊天,北抱厦西壁为□□□□、韦陀尊天、罗■尊天。榜题中的天神名称与经文所记的有所不同。每壁所绘的三位尊天均为独立画面,天神饰圆形头光,均有随身侍从撑举伞盖,在通贯全壁的祥云衬托下,各自不同的形象特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1)东抱厦南壁 金刚尊天:又称金刚密迹或密迹金刚。据《太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记,密迹金刚出身显贵,本是法意太子,曾发誓皈依后作金刚力士,手持金刚杵护持佛法,常亲近佛,以便“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画师们赋予了金刚威武凛然的雄姿:体态魁伟,肌肤黑红,欹侧而立,身稍后仰,双肩高耸,头戴冠,大口张启,双目圆睁,昂首怒视前上方,身饰璎珞,飘带绕肩后向外侧飘起,左手斜置金刚杵于肩上,大有咄咄逼人之势,而飘带的动势越发增添了画面的感染力和金刚威严的气度(图一)。 鬼子母天:鬼子母梵文音译为摩呵帝母,意译为暴恶,一般译为鬼子母、欢喜母。据经书记,往昔王舍城中有五百人赴独觉佛大会,一位怀孕的牧女应邀,因舞蹈中堕胎,便在独觉佛前发一恶愿:我欲来世生于王舍城中,尽食人子。后生于王舍城,婚嫁后生五百子,并日日食城中男女小儿。一日,佛匿其一子,使她无限悲哀,遂受五戒,皈依佛法而生慈爱之心,发誓保护儿童,并作了护法神。《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称:“先于白■上或素绢上随其大小画我欢喜母,作天女像,极令珠丽,身白红色,天缯宝衣,头冠耳■,白螺为钏,种种璎珞,庄严其身。膝旁各画二孩子,其母左手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极令端正。”此画大致如是,只是膝旁和所抱孩子变化为一鬼一子,而在人物形象上更具柔美慈善的神韵。鬼子母为天女形立像,头戴珠翠花冠,肌肤粉白润泽,面颊丰腴,翠眉弯长,樱桃小口,身稍向内侧前倾,着阔袖华丽衣裙,左手执莲,右手抚摸左下部幼童毕哩孕迦的头部。毕哩孕迦面相端正,天真可爱,身穿红衣,骑在一鬼子的肩上,左臂上举伸向鬼子母,右手置于鬼子头上。鬼子作站立状,头光秃,圆目、尖鼻、鸟喙,张口吐舌,双翼张开,身着短裤,肌肉突起,周身施冷色调。因肩驮孩童,腰背略弯,双手向上捉扶孩童膝腕,其造型、设色上与鬼子母、幼童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反衬出鬼子母的富丽和幼童的可爱。而画面中尽显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此画在同类内容壁画中应属上乘之作(封二,1)。 大悲尊天:为三首六臂,作三折腰跣足立式。三面中,正面为端严温柔的菩萨脸,头戴花冠;右面是靓丽童女像;左面为青色猪容,獠牙外露。身着绿色天衣,胸臂袒露,肌肤润泽白皙。红色帔帛飘扬,璎珞严身,衣带重稠曳地。六臂中,前面双手当胸合十;后面两臂上举,手横置,掌心向上,拇指与食指相拈;中间两臂分执钺、矩。《金光明经·鬼神品》中没有大悲尊天,从画面形象看与摩利支天相近。摩利支为梵文音译,意为“阳焰”,即光焰,是一位神通广大、能救人脱离一切灾厄的女性天神,“以隐形法为其至极”。《摩利支天经》曰:“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行日前,日不见彼,彼能见日。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害,无人欺诳,无人能缚,无人能债其财物,无人能罚。不畏怨家,能得其便。”(封二,2) 此壁上所绘三尊天神的圆形头光依次为蓝色、绿色、橙色,大悲尊天上方显露后飘的幡盖下半部,其余仅露幡杆,三侍从分别为侍童、红发绿身的鬼童、清秀的侍女。 (2)东抱厦北壁 大力尊天:此尊天身躯雄健,斜身向内侧挺胸而立。赤面虬髯,蹙眉瞠目,宝箍束发于耳际后飘立。双肩微耸,不显颈项。身着乌色宽袖战袍,外着红绿色布面罩甲,帔帛绵长,于肩后飘拂呈环状,搭肩后绕臂于身侧与膝前衣带同垂于地。双手置于胸前,拇指翘起,余指弯曲相对,兵器带柄钺横置腕上。向后劲飘的袍袖、衣裾衬托出大力尊天降妖镇魔的威武雄劲。经文所记天神中无大力尊天之名。 兜率陀天:此天面庞秀美,昂首向内侧直立,形象典雅。头戴额子花冠,饰耳■,上着广袖衫,下身长裙曳地,帛带重稠后飘,足蹬云头靴,双手于胸前执斜向左肩的谷穗,象征主管大地和一切植物生长。佛经20位天神中无兜率陀天。兜率陀天即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兜率天,兜率陀天王为其上首。但从壁画中其女性形象和所执谷穗分析,似应为二十天中的坚牢地神。坚牢地神又叫地天,梵名比里底毗,意为此神如大地之坚牢,职掌保护土地及地上一切植物免受灾害。《地藏本愿经·地神护法品》记,佛曾对地天说:“汝大神力,诸神莫及,阎浮(即佛教所称世人居住的南赡部洲)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谷米从地有,皆有汝力。若未来世中依《地藏本愿经》修行者,依汝神力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闻于耳。” 日宫尊天:此尊天榜题已失,但根据其形象和西抱厦与之相对应的位置绘月宫尊天分析,应为日宫尊天。日宫尊天源于印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名苏利耶,他能倾泄光明,照亮世界,驱逐黑暗、疾病和敌人,被吸收为佛教护法神后,称作日天、日天子、日宫天子。此天作中年帝王立像,头戴通天冠,冠正中饰一轮红日,身穿宽袖红袍,足着莲花履,双手捧圭,一副老成深沉的神态。 此壁三尊天均面向内侧,衣带、幡盖向后作大的飘动,给人以行进中的动感。兜率陀天的执幡者为一侍女,余皆为侍童。 (3)西抱厦南壁 韦陀尊天:韦陀是佛教四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的八个将领之一,也为四天王手下三十二将之首,他亲授释迦法旨,要在南赡部洲保护出家的人,护持佛法。此壁画中的韦陀天同通常寺庙中的形象一样,被画成一位年轻英俊、威风凛凛的武将。他身着戎装,双足开立,肩宽平,不显颈项。头戴红缨兜鍪,身穿战袍,下着腿裙,衣带于兽形腹甲下打结长垂于地,饰臂甲和胫甲,足着战靴。双手于胸前合十,腕上横置一金刚杵。绿色帛带缠绕飘拂,作为佛教护法神身上的装饰,不仅增添了艺术色彩,时代特点也较为明显。可惜画面局部漫漶不清。 功德尊天:功德尊天即吉祥天女,本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吉祥女神、幸福女神,因其功德圆满且施财散布吉祥有功德于大众,故称功德天。其体态丰腴,形象端庄美丽,为后妃装束,显得雍容华贵,双手于胸前托扶卷轴(封二,3)。 辩才尊天:辨才是梵文的音译,是一位主管智慧福德的天神,聪明而有辩才,具有善于巧说法义的才能,因嗓音甜美、歌声嘹亮,又称“美音天”、“妙音天”,佛教宣称供养此天可获得福运与智慧。其形象有男有女,但以女性为多,此画中即以女性形象出现:头戴额子花冠,身着华丽的菩萨装,胯侧扭,肌肤丰润靓丽,面如满月,弯眉细目,樱口朱唇,饰耳■、■钏,璎珞遍体,服饰华丽,帔帛轻盈缠绕飘拂,充分表现出女性绰约柔媚的风姿和娴雅典丽的神韵。此天为三面六臂,左右两面同样为美丽的女子面庞。六臂中的前侧双手于胸前合十,上举之臂两手分别托举日、月,中间两臂一手执弓、一手拿箭(封二,4)。 此壁三尊天的头光依次为橙色、蓝色、绿色,执幡侍从中两身为侍女,韦陀身后侍从现已不存。 (4)西抱厦北壁 此壁最外侧的天神已残损模糊,榜题亦不存。 准提尊天:按《佛学大辞典》:“准提菩萨,又作准月氏、尊提。称为天人、丈夫观音。人道之能化也。禅宗以准提为观音部之一尊,深尊崇之。日本东密以准提为六观音之一……。准提译曰清净,赞叹心性清净之称。”其功德无量,能消除一切苦厄,增进福德智慧,使众生延年益寿。此像因漫漶残损甚重,下半部已不存。从现存部分可见,像作菩萨状,正面立姿,头戴宝冠,着天衣,袒胸饰璎珞,双手于胸前合十。其身后右侧立一身着蓝衣,立眉■目、蓄短须的男性。佛教护法的二十天中无此尊天。 月宫尊天:亦称月天,住在月宫中。此天面向殿内,与东抱厦北壁的日宫尊天相对。为英俊青年男像,面呈肉白色,五官清秀。头戴高冠,冠正中饰满月,月中绘玉兔。身着绿色宽袖袍衫,衣带和下摆向后飘起,双手于胸前捧圭。其头光颜色与绿色衣袍相一致。一侍女于身后执幡。 (5)北抱厦西壁 此壁内侧之尊天的榜题缺失,故不知其确切名号。此像头戴冕旒,面相端严肃穆,须髯长垂,身着帝服,双手于胸前捧圭,俨然一幅帝王像。据此分析,此当为二十四天中的帝释天。 韦陀尊天:此像斑驳甚重,依稀可辨其为一头戴盔、身罩甲的武士,左手执金刚杵,似比西抱厦南壁的韦陀显得老成,风格也更为粗犷。 罗■尊天:亦称罗■罗,意思是“覆障”、“障月”。罗■罗是释迦牟尼在俗时生的儿子,据说其母生产时正逢朔日,云彩遮住了月亮,故名罗■罗。释迦牟尼成佛后,罗■罗跟从父亲出家,而后“不毁禁戒,诵读不懈”,被称为“密行第一”,成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此像面部色彩全部脱落,形象也已模糊,仅可看出其腹部突起,腰系带,衣带宽大飘起,似一武士形象。 2、内槽壁画 (1)东扇面墙外壁 《隆兴寺志》记此壁绘“西方胜景”。壁边框线内画面高6.6 米,宽8.67 米。整铺壁画场面宏大,人物多达400余身,画师以基本对称的布局,把画面处理得意境深远,主题突出,主次分明,排列有序。整幅画可分左、中、右三部分。中部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画的主题,约占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画面中央为高而华美的须弥台,阿弥陀佛结跏趺端坐于莲座上,面容饱满,肉髻,身着红色袈裟,显露心胸,双手叠置膝上,作法界定印,背后有火焰纹身光和头光,上设宝盖。自髻顶而出的慧光呈带状飘曳于宝盖两侧,无数小坐式化佛布列其间。观音、大势至两位菩萨侍坐于两旁的须弥座上,均头戴宝冠,身披大衣,下着红裙,璎珞、耳■、腕钏装饰其身,帔帛长垂至座,身光、头光与弥陀佛同。观音左手屈于胸前,右手置于膝上,双手共执一枝青莲,莲茎细长,莲花内饰一净瓶。大势至右手上屈,左手置于腹前,双手托扶青莲一枝,莲花内饰一经箧。弥陀佛与左胁侍观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并称为“西方三圣”,位于画面中心,位置异常突显。阿弥陀佛佛坛前两侧分别站立一头戴花冠、衣饰华美的胁侍菩萨,帔帛轻盈,绕臂后垂于地上,一手置于胸前,一手中指、食指并拢伸直指地。观音、大势至坛座外侧各立一托盘的女供养人,一盘内置山石,一盘内放莲花。“西方三圣”前面正中为三弟子跪拜,仙鹤、孔雀、迦陵频伽、共命鸟飞舞。10位菩萨分两组侍立两边,十八罗汉和由24名乐伎组成的乐队分侍旁侧,这样就形成菩萨、罗汉、乐伎环绕于“西方三圣”左、右、前三面的布局(封三,1)。再前为宝池重栏,池中莲花盛开。栏杆中间和左右两旁均设踏跺,正面踏跺处一弟子虔诚跪拜,左右踏跺处有一群行进中的佛弟子,后有侍从执幡前往赴会。在弥陀、观音、大势至身后,七重宝树散发着光芒。虚空中,绘有雕梁画栋的宫苑楼阁。中心画面顶部两旁各有佛像分两排结跏趺而坐,其下均为以小故事情节出现的画面,似为“未生怨”和“十六观”,与中心画面以祥云相隔。《佛学大辞典》中“未生怨”条释:阿■世王之梵名。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涅■经》曰:“提婆达多语善见太子,言国人骂汝为未生怨。善见言,何故名我为未生怨,谁作此名。达多言,汝未生时,一切相师,占言是儿生巳,必杀其父,是故外人悉号汝为未生怨。一切内人护汝心,故为善见。”阿■世即长,近恶友提婆达多,幽囚父母,即位后,并吞诸小国,威振四邻,建一统印度之基,后因害父频婆娑罗王之罪遍体生疮,至佛所忏悔,即平愈,遂皈依释迦。《观无量寿经》云,韦提希夫人原生西方极乐世界,并欲求世人往生,请世尊说修佛之法,佛说此十六观门:一日想观、二水想观、三地想观、四宝树观、五功德水观、六宝楼观、七华座观、八像观、九真身观、十观音观、十一势至观、十二普观、十三杂想观、十四上辈生想观、十五中辈生想观、十六下辈生想观。《佛学大辞典》释: “十六观者,往生西方极乐之门户,故曰十六观门。”此壁画中部绘西方极乐世界胜景,两旁绘“未生怨”、“十六观”,应是依据《观无量寿经》(图二、三、四)。 在整铺壁画的四角各有一小块单体裁内容。左下角为一长1.4米、宽0.9米的小画面,内分4块,分别表现生、老、病、死四个内容。画面均以青绿色为基调,色彩暗淡,与主题画面的绚丽形成极大的反差。生:小院内古树参天,树下草屋低矮,一少妇躺在炕上,另有一人怀抱一婴儿坐在炕边,旁边或站或蹲两人,似在问候,门外一老妇人手牵一顽皮孩童。老:一位满脸皱纹、目光呆滞的白发老妪抄手坐在炕上,炕前地下放一水盆,左侧一怀抱婴儿的中年妇女正与站在对面的小姑娘对话,似在指点她如何服侍老人。病:屋内灯光微弱,一位头扎巾、脸色暗黄、袒上身的中年男子坐在炕上,旁边一妇人手端白色小碗,半蹲坐着喂男子喝药。表现死亡的画面由于剥落严重已很难分辨,仅存两人在漫步前行。此幅画面在表现主要故事情节之余,还穿插着民间的生活情况,其中有正在打架的两位男子,一人右手高举握拳,左手按住另一人的颈部,被按者弯腰欲倒,后有两妇人旁若无人地交谈。另有一男子扶犁前行,拉犁的牛作回顾状。右下角以沥粉贴金的花卉纹框将一高1.15米、宽0.88米的竖长方形画面分为两块。上块高0.23米,宽0.76米,内绘图案不清。下块仅存上部。左上角祥云缭绕,帛带飞扬,佛端坐于祥云之上,袒胸,身披帛,双目微闭,结手印。蓝色身光,绿色头光。右上角于一团五彩祥云之中有一坐佛,举身蓝色背光,与左上角佛像神态、坐姿近似,只是比例缩小。 (2)西扇面墙外壁 此铺壁画高6.46米,宽8.68米。依《隆兴寺志》记,此壁所绘内容应为“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为阿弥陀佛在因位为法藏菩萨时所发的48种誓愿,但通壁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画面。占据中心大部画面的是并称为“东方三圣”的药师佛及胁侍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均结跏趺坐于华美的须弥座上,身后饰火焰纹身光、头光。药师佛居中,面相方圆,身着红色袈裟,左手置于膝上,手托一钵表示甘露,右手上举,拇指与食指相拈,余指竖起。两旁的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均头戴花冠,面庞丰腴,饰耳■腕钏,璎珞遍体,内侧掌心向上,自掌心飘起的云朵上升起日轮、满月。日轮红色,置日光菩萨头光内侧,内绘金鸡报晓。白色满月饰于月光菩萨项光内侧,中似绘玉兔。三圣之间分侍二比丘,一年长、一年轻。身后有四大天王对侍,日光、月光菩萨之外侧布列十八罗汉和执幡前往听经的菩萨,顶端横列一排坐式佛像。三圣前有十二神将分居两旁,皆为顶盔贯甲的武将姿态,手持杵、剑、叉、锤等不同兵器。十二神将传到中国后,逐渐与十二地支配伍,成为十二时辰护法神,因此,此壁画中有的神将头戴与之相对应的动物形冠饰。主题画面上端为7尊结跏趺坐式佛像。左、右上角各绘独立的佛法故事画面。整壁画面共绘各类神像约120身,慈祥的佛、温秀的菩萨、虔诚的罗汉与威严的天王、神将,构成了一幅无病无灾、唯有安乐的东方净琉璃世界(封三,2)。 (3)东扇面墙内壁 此壁绘十二圆觉菩萨像,画面高6.32米,宽 4.2米。菩萨均为坐式,分上下两列排布,每列绘六菩萨,前四后二,以祥云衬托。右上角绘一飞天、二天神,下部约四分之一处绘云纹和一穿云腾雾的行龙。菩萨面庞秀美,有圆形头光,皆戴花冠,宝缯垂肩,胸佩饰物,肩披各色帛巾,分别有红、蓝、黄、白、绿等色,下身着裙,双手合十,结跏趺坐于八角形或花瓣式束腰须弥座的莲台上。画面采用沥粉贴金,显得层次清楚,色彩绚丽。按壁画榜题所示,上列自左而右为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下列自左至右为威德自在菩萨、辩言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与《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记载的十二圆觉菩萨的名目次第完全吻合(图五)。 (4)西扇面墙内壁 此壁画面高6.46米,宽4.11米。分三列绘八大菩萨像。菩萨均头戴花冠,衣裙艳丽,身披帛巾,佩项饰,娴雅自若,结跏趺坐于八角形须弥座上的莲台内,所执法器有如意、鲜桃、莲花、葫芦、执扇等。据榜题,下列三尊,中为药上菩萨,右为弥勒菩萨,左尊榜题不存;中列四尊,中间两尊左为药王菩萨,右为观世音菩萨,左右侧两尊榜题不清;最上列为一尊,位于中间较突出位置,不见榜题。下、中二列两侧的菩萨均为蓝色头光,余为绿色。菩萨身后祥云缭绕,上部左、右角为二护法天神。画面最下部为一行龙,■目张口,奔腾跳跃,鬣毛飞扬。佛教八大菩萨因经名不同各异,此壁画中的八大菩萨仅存榜题四,对照各经,唯义净译《七佛药师经》中的八大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中有四尊与此壁画中现存的四榜题相合(图六)。 东西扇面墙的壁画在构图布局、人物造型、色彩搭配、辅助纹饰等方面基本相同,从总体风格看应晚于其他壁的画面。 (5)内槽北壁 殿内佛坛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像,其身后的内槽北壁两侧有面积约9.74平方米的壁画,画面全部为以红、绿、白三种颜色绘制的如意云纹,用以衬托佛坛上供奉的佛像,烘托气氛。 ———————— [1]祁英涛、李士莲、聂连顺:《摩尼殿壁画揭取、修复的技术操作》,《古建园林技术》1984年1期。 〔责任编辑:成彩虹〕 出自: 《文物春秋 》 2009年5期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