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志——古建篇:寺庙、石坊、石塔
2014/9/8   热度:277
屏南县志——古建篇:寺庙、石坊、石塔 城隍庙 坐落原县城(双溪)东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乾隆二年(1737年)增建寝殿于后山。乾隆四十三年、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道光二年(1822年)重建后殿,道光九年续修。该庙占地120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穿斗式梁架,戏台面向正殿,背朝门厅,因年久失修今破损严重。 学宫 位于原县城北,有大成殿,东西两庑、灵星门、泮池、崇圣祠、明伦堂、训导宅、名宦祠、乡贤祠、奎光阁等建筑群。清乾隆元年(1736年)始建,至民国9年(1920年),历经17次重建、修建、扩建,现仅存大成殿、崇圣祠,其左右建筑物在“大跃进”时多被拆作他用。 华岩寺 又叫九仙庙,位于县西鹫峰山脉主峰九仙岩岭头村境内,始建年无考,年久失修,残存无几。大门内左有佛像,右有仙像。1986年村民募捐重建。 天宝寺 坐落于长桥村后山南向的屏琴山,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后三遭火灾。明洪武九年(1376年)重建。民国27年又焚毁。1985年,群众集资再建,大雄宝殿、观音堂、地藏王殿、天宝殿、斋房膳厅、僧房宿舍等先后落成,占地4861.44平方米,并重塑诸佛像。 宝庆寺 坐落长村西向约2华里,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建。几经起落,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文化大革命”中拆毁。1983年重建,并逐年修膳。占地约1100平方米,佛像重塑一新。 宝兴寺 坐落于王林村北向约2华里,坐西朝东,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占地1251平方米。清顺治四年(1647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先后两次重修。1979年大整修后,里外焕然一新。1990年住持释开心建造华志墓塔。 资福寺 坐落于玉斌村北,山门朝东。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由忠洋村韦姓、玉东村邱姓、北昺村吴姓募资建造,故又称“三姓寺”。有大雄宝殿、观音楼、法堂、经堂、花厅、斋堂、三姓祠、雨亭、回廊、门楼等建筑群,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油漆考究。大雄宝殿正面屏风的《三国演义》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大小佛像百余尊。如来佛高6米,观音佛高0.3米。1964年寺院被拆毁,材料搬运大坪山建茶场。现存祠堂一座。 北岩寺 坐落于原县城东向约1.5公里,坐北朝南。宋雍熙元年(984年)建,后焚于火。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建,光绪三十年(1904年)续修。1982年整修,佛身重塑。同年10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手书“北岩寺”匾额悬挂大殿门首。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楼、斋堂、厢房、客厅等建筑物,占地1188平方米。 九峰寺 位于熙岭村天平山东端南麓,山门朝东南,因寺前有九座山峰而得名,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崇祯二年(1629年),宰相叶台山题匾额“九峰碑林”。清乾隆五十七年毁,嘉庆二年重建,道光五年重修。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堂、魁星楼、祖师殿、伽蓝殿、祖祠堂、斋堂、门亭等建筑群,占地2194.4平方米。1966年8月,大部分堂厅改作茶场宿舍、工场,佛像几经破坏、残存寥寥。 长福寺 又叫长坝院,位于康里村南向约3华里,始建于清乾隆元年,翌年扩建。道光十五年重建,占地40.15平方米。迄今建筑物基本无损。 石坊 石塔 全县原有兴贤育才坊1座、百岁坊5座、御史坊1座、孝子坊1座、节孝坊39座。现仅存两座石坊和1座石塔。 升平人端坊 位于城关花亭街尾。清嘉庆十年(1805年),为长百岁老人叶仙卿立。 玉星祥坊 位于城关花亭街。清道光六年(1826年),为故儒士叶陈芳发妻张氏孀守立。 瑞光塔 位于双溪村的钟岭山顶。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倡建,光绪十八年动工,光绪二十三年落成,石构楼阁式,八角,七层,底层高2.5米,二层1.9米,三层至七层均为1.6米。底座边长2.3米,塔身高14.3米。50年代前塔刹破损。1983年修复。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