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郭寺
2014/9/8   热度:202
游南郭寺 牛艺璇 1000多年前,当杜甫携眷西行而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曾登临南郭寺。他挥毫泼墨,只一瞬,便潇潇洒洒地写下了:“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千百年来,南郭寺一直是游人观光避暑的好去处。苍翠欲滴的树木,争奇斗艳的野花,清澈见底的流水,还有中国文学史上那位苦难而又睿智的诗人,一同构成了南郭寺这座古老寺庙的魂灵。 和朋友一起从天水师院出发,一路上看尽了藉河南岸的优美风光,心底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一会儿,我们便到达了慧音山山麓。 下了车,才发觉天水的空气竟然如此清新,阵阵凉风伴着藉河厚重的泥土气息,一同占据了我的嗅觉,那真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宁静与舒适,让我浑身洋溢着幸福与温暖。抬眼而望,山门巍峨,气宇轩昂,飞檐凌空,鸟兽奔走。“南郭寺”几个镏金大字潇洒飘逸,神气兼备,虽不知是哪朝的遗迹,但观其神韵,想是圣手为之。 真正上山的路其实是柏油马路,是为了方便车辆的通行而新铺的。我和朋友走的却是小路。一来小路是捷径,可以节省体力,早点到达目的地;二来觉得走小路更刺激,更能从攀爬的过程中体会登山的乐趣。因前夜下过一场小雨,所以道路有点滑,但不泥泞。行走在草丛树枝之间,停滞在叶上晶莹的露水不时滴在我的衣襟上。于是,自然便想到了五柳先在的那句诗:“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仿佛看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伴着夕阳,扛着农具,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干净、没有世间浊气的茅屋。 来到南郭寺的广场兼停车场,朋友说,美景将从这里开始。 右手一侧,便是我梦寐中的南郭寺。站在石阶下面仰望,仿佛一座通往天宫的石阶,直插云霄。踩着石阶,一级一级往上走,一次又一次聆听着耳畔传来的袅袅梵音。石阶最高处放置了一块2米多高的大石头,上写“陇上古刹”四个朱红大字,其背景是整个天水市城区,在朦胧的烟雾中给人一种祥和与宁静之美。 石头的对面便是南郭寺所在了。此处的寺门并不高大,但也是画梁雕栋,极尽工巧之能事。入得寺中,正对的是天王殿,原额悬模北宋米芾《第一山》巨匾。其右,原为东禅院,现已改名为“杜少陵祠”。祠堂名为“诗史堂”,左右一副对联,上联是:“陇头圆月吟怀朗”,下联是:“蜀道秋风老泪多”。 出了杜少陵祠,沿着一条幽静的鹅卵石小径,经由一座拱门,便是另一派洞天。院内砖砌勾栏围护着两株南、北欹侧的千年古柏,虬枝揽云,茂叶蔽日。虽然早已倾斜,但着实另有一翻趣味。向北倾斜的一棵更具观赏性,在它枝干的正下方自然生长出一棵树,支撑着这株千年古柏而不使其倒地,后人称之为“孝子树”。在这株古柏的根部又长出了一株树中树,它压制着古柏的根部,使其无法破土而出以至于跌倒。如此,一撑一压,便有了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难怪清人王了望客秦州时,慕名南山古柏而赋诗:“出门有兴便贪山,老柏清苍护酒颜。已是双株看不足,翩翩鹤影又飞还。消沉人代儿何传,欲问佛天谁后先。祗祀少陵称尔老,于今历落又千年。” 忽闻有人在朗诵杜诗,读者声音低沉,但却藏匿着一股随时都可爆发的感情洪流。循声而去,见一块大石碑立于眼前,细细看来,却是“老杜秦州杂诗碑”。上刻杜甫寓居秦州时所作的诗歌,虽然历经风雨侵蚀而模糊不清,但仔细看来还是可以分辨句读的。诗碑侧面是长达几十米的“二妙轩碑”,所筑不久,但却备受游人关注,因为杜甫这个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的诗人。有了杜甫,南郭寺才有了灵魂,杜甫身上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些重要的品质与精神,似乎与南郭寺所反映的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中的寂静与涅槃思想相融合,相互构成了南郭寺的人文之美。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至于泉边,感受水带给山的灵气,我仿佛看到了秦州人民跪拜祈雨的场景,在秦州人民心中,北流泉就是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正吟着流传了千古的名句,忽起了徐徐山风。风铃琤琮,伴着香烛的味道在山间摇曳回荡。木鱼声、钟磬声,清音飘逸,梵音缭绕,使人如临仙境,如聆天籁。 出自: 《丝绸之路 》 2008年10期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