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志》寺庙宫祠


2014/9/8    热度:6530   

  《闽侯县志》寺庙宫祠

  一、寺 院

  雪峰崇圣禅寺 简称雪峰寺,位于大湖乡雪峰村雪峰山南麓。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僧义存来此传法,里人谢放等为其斩茅结庵于柽洋映凉台北,为建寺之始。乾符二年(875年)赐名应天雪峰禅院。乾宁元年(894年)移寺陈洋(今所)。宋太平兴国年间(978年)改名“崇圣禅寺”。雪峰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殿宇遍布山间,僧众多时达1500余人,是禅宗云门、法眼二派的发源地,为江南五山十刹之一,素有“江南丛林第一”之称。雪峰寺建筑现可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明建清修建筑,俗称旧寺,仅存大雄宝殿和门亭,坐西北朝东南,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二为清光绪年间达本祖师所建,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南到北依次有天王殿、左右钟鼓楼和回廊、大雄宝殿、法堂。东侧为斋堂、客堂等,西侧祖师堂和僧舍等。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天王殿、钟鼓楼于1942年被大风刮倒。1979~1990年,在海内外僧俗的资助下,重建天王殿、钟鼓楼,重修大雄宝殿、回廊、法堂、祖师堂、客堂、僧舍等。三是1992年后的建筑,包括山门、放生池、方丈室、义存祖师仿古八角木构墓亭等。寺西侧有唐代开山祖师义存禅师塔墓,法堂西侧50米,有7座宋到清历代住持墓塔。天王殿前有4株高大古柽。前2株一为闽王王审知手植,一为义存祖师手植;后两株为达本禅师所植。寺内原有一对郑和下西洋时从东南亚带回的陶塔,今已毁,仅存塔座。大雄宝殿内有明代雕塑的达摩造像和木雕观音造像等。寺占地约7.3万平方米。1989年义存祖师塔、大雄宝殿(后扩大为整个寺庙)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枯木庵 位于大湖乡雪峰寺东南百余米处,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系五代闽王王审知建造。庵坐南朝北,成一字排列,中为大殿,左为客堂,右为膳堂。大殿为双层楼阁式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系清代重建。殿前有石砌长方形拜台。庵内有一枯木,高3.32米,围7.13米,树腹中空,中开一窦如洞门,内可容纳十余人,相传为义存大师初入山时栖止之所。枯木内壁有:“维唐天祐乙丑岁,造庵子及……,于时廉主王大王”题刻,誉为“树腹碑”(详见“碑刻”节介绍)。造庵子指建枯木庵,王大王即王审知。庵系为保护枯木而建。

  石松寺 位于南屿镇中溪村西,一名石嵩,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建。初名灵凤,绍兴间,因僧人天石于石上植松而易今名。寺坐北朝南,仅存大雄宝殿、西配殿和东堂,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大雄宝殿为明代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结构,仿宋风格,是闽侯县最古老的大雄宝殿建筑。寺内有宋绍兴四年(1134年)凿造并浮雕松鹤图案的石槽和绍兴十年的植松碑。寺侧有墓塔,寺后有一石室,壁上镌刻五段宋代摩崖诗刻。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峰禅寺 位于荆溪镇关中村鼓响自然村。寺面对三座山峰,故名。因附近有鼓响桥,故又称“鼓响寺”。从寺中石刻推断,寺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寺坐西朝东,依山面溪,顺山坡拾级而建,中轴线上由东到西依次有天王殿、左右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建筑,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三殿阁均面阔五间,悬山顶,外围风火墙。天王殿进深四间,减柱穿斗式木构架;大雄宝殿进深六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结构;观音阁为两层木构建筑。寺内尚有元代石槽和题刻多处。1992年列为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芹岩寺 又名大雄寺。位于洋里乡田垱村西1公里处。寺坐北朝南,傍溪依山而建。沿溪边拾级而上,依次为大雄宝殿、大士殿、马仙殿。马仙殿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柱与梁全部用白石加工构成。殿宽7.8米、深6.7米、高3.9米。殿正门石梁上楷书阴刻“阆苑奇观”,明以降,多次重修。大雄宝殿又称福庆堂,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清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殿为抬梁穿斗式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边木板壁上墨画四大天王。大士殿又称观音阁,建于清康熙壬寅年(1662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结构。殿内遗存造于清道光庚戌年(1850年)的锚式铁扁钟,铸有铭文。芹岩寺保存较好,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宫 庙

  (一)灵济宫

  位于青口镇青圃村金鳌峰。始建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祀二徐真君(即徐知证、徐知谔,是五代南唐开国皇帝徐知诰的弟弟,封为江王、饶王)。传说后晋天福九年(944年),二徐率师入闽,驻兵除寇,秋毫无犯,闽人德之,次年建生祠于金鳌峰下。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里人方珏立祖庙于芝屿,祥符元年(1008年)又立庙于潢溪,政和七年(1117年)迁今所。明嘉熙元年(1237年)金书敕额“灵济宫”。永乐十五年(1417年)奉旨拓而新之,春秋致祭。新建的宫殿坐东朝西,从金鳌峰下一直建到山顶。《徐仙真录》载其规制:“正为玄都紫府,前后两殿,中为穿堂。前为轩,后殿左右为无极、通灵二殿。前后东西列威虚、明阐、显佑,高玄四殿,殿各翼以画廊。前为大阐威门,旁东西辟门二,前列碑亭四、钟鼓楼二、琉璃砖低楼二。又前为天枢总门,旁东西亦辟门一。又前为山门。匾曰:洪恩灵济宫。旁东西亦辟门,门内列云板、钟亭二、旙竿二、井亭二、门房二、神库二、厨一、法堂、道房、方丈东西。以间计总三百五十有奇。周围缭以坚垣。以丈计长八十二又五尺,广五十七又八尺。山门外,蓬莱、阆苑二牌坊东西对峙。南筑高垣,延袤五十七丈许。垣之南为灵济梃源堂。堂庑房舍若干楹,亦缭以垣。凡幢幡、法器供具,所宜有者,莫不完备……”,其规模在福建是没有宫观可与之比拟的。

  清代,灵济宫几经重修,规模逐渐缩小。1988年,海内外集资重修建,建筑面积1900平方余米。中轴线上由西到东计有门楼、前殿、酒楼、中殿、后殿等建筑。门楼后面为石埕,左侧石埕中为明永乐年间建的御碑亭;右侧为清建总管爷府、刁帅府两小殿,外围风火高墙。门楼建于1988年,双层楼阁式石砼混合结构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正面门额青石宫匾上直行楷书阴刻“灵济宫”三字,两边雕以漆金双龙。宫正门上方青石横行楷书阴刻“金鳌门”三字。前、中、后三殿紧相联,前中两殿为清末建筑,面阔七间,抬梁式木构架。前殿为戏台,两边为酒楼,重檐歇山顶。中殿双坡顶。后殿圮于20世纪50年代,1988年重建,混凝土结构,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金黄色硫璃瓦。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新洲将军庙

  位于上街镇新洲村。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重修,是为纪念宋末元初开拓新洲的金氏始祖金履丰(官驾前大将军)而建的祖庙。庙坐东朝西,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前殿、钟鼓楼、前拜亭、中殿、后拜亭、后殿等建筑。庙为全木结构。后殿、后拜亭为明代建筑。前殿、中殿于光绪丙午年(1906年)重建。门楼为叠拱三翘檐建筑,与戏台连为一体。酒楼外向为梁架出挑悬式阳台。中殿、后殿均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前殿、中殿为单檐歇山顶;后殿为悬山顶。中殿有1对青石雕刻的蟠龙柱,高3.6米,径0.7米,是我县唯一1对蟠龙雕刻遗存。门楼戏台、前后拜亭共建有十三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藻井。庙宇雕梁画栋,五彩缤纷,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海内外集资40余万元重修。

  (三)溪源宫

  位于上街镇溪源村龙潭山南麓,祀三相公张礼和张信真人。《福州府志》载:“溪源宫有神名曰三相公,祈雨最灵。”溪源宫依山面溪,始建年代不详。宫内遗有明代石柱基珠,宫左侧有明嘉靖年间游人摩崖题刻,足见明代就建有溪源宫。庙宇坐北朝南,横向排列,从东到西计有宫门、真人殿、三相公殿等建筑,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宫门为三级马头墙,土石结构,开三个拱门。正门上方为白石镌刻“溪源宫”宫匾,直行楷书、字径约40厘米。真人殿右侧有一摩崖刻石,长2.6米,宽0.95米,中间横行楷书阴刻“溪源古迹”字径约50厘米。

  (四)福罏寺

  俗称泰山堂,位于南屿镇西南侧,祀温康都统、天后娘娘。庙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座东朝西,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门楼、戏台、酒楼、钟鼓亭、中殿、后殿等。右侧为明永乐年间建的妈祖殿,面阔三间。中殿面阔五间。后殿圮于20世纪50年代,1990年重建,后殿天井地下建有石构地藏殿。整体建筑为抬梁穿斗式混合木结构,外围风火墙。门楼、戏台等建造有十三个风格迥异、大小不同的藻井。酒楼木栏板上楷书阴刻诗文。中殿石栏望柱雕刻有石兽、石瓜果柱头。石构戏台三面嵌以青石雕刻的花鸟图案。门楼及殿宇梁构架上有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历史人物漆金雕刻,墙幅、墙壁及仰板上雕塑、绘画有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图案,1992年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闽越王庙

  位于洋里乡仙洋村南。庙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至北排列有戏台、酒楼、正殿和阁楼等建筑。戏台单檐歇山顶,抬梁木构架,外为土筑风火墙;酒楼外向建有出挑悬式木走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阁楼两层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酒楼、正殿、阁楼外向下半部为土筑墙壁,上部为木板壁,正殿上方悬有“闽越王庙”匾额。

  戏台两厢灰壁上墨书有自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民国31年(1942年)约70年间在庙内演戏的时间、班名、剧目等文字记录19条。庙保存较好。

  (六)诸天宫

  俗称郎宫庙,位于大湖乡郎宫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庙坐东朝西,面积约9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廊亭、戏台、中殿、拜亭、钟鼓亭、后殿等建筑,四面围墙高耸。庙前左右两侧原建有两个木构长方形廊亭,20世纪50年代圮,1993年按原貌重建,钢筋水泥结构。戏台和中殿相联,后殿面阔四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结构。正面门额青石楷书阴刻“诸天宫”三字。正面庙墙及后殿左右围墙为三层牌楼式高墙,拜亭、钟鼓亭、后殿及牌楼式墙为燕尾翘脊。众多的翘檐翘脊是郎宫庙建筑的一大特色。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祠 堂

  (一)林公祠

  位于南屿镇西北的水西街,为六朝大老林春泽家祠,建于明嘉靖壬戌年(1562年)。林春泽(1480~1583年),正德甲戌(1514年)进士,官南京刑部郎中、贵州程番知府,寿一百有四,人称六朝大老。子应亮、孙如楚,均嘉靖年间进士,分别官户部右侍郎和工部右侍郎。

  祠堂前后三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外围风火墙。建筑面积约230平方米。1993年重修,重塑父子孙3人身着朝服坐像。正殿梁上悬1块明代木匾,长3.1米,宽0.95米,青地,上书“翠旗衍秀”,四个行楷浮雕大金字,落款:“八十三翁旗峰书”,旗峰是春泽自号。林公祠于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荣绣陈氏祠堂

  位于青口镇大义村中,建于明永乐年间,民国甲子年(1924年)里人集资重修扩建,建筑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堂坐西朝东,前后三进,砖木结构。前两进相联,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后殿右侧的文昌阁为明代建筑,双层楼阁式全木结构,面阔三间,九脊顶。阁的前面为明代建的门亭,面阔三间,硬山顶。祠堂正面大门上方为楷书阴刻“荣绣陈氏祠堂”青石祠匾,系林则徐之孙林柄章所书。

  大义陈氏,在明朝从永乐辛丑(1421年)至隆庆戌辰(1568年)约150年间,计有陈叔刚、陈叔绍、陈炜、陈烓、陈墀、陈达、陈暹、陈朝蓥、陈朝铁等9位进士。其中8人官居四品以上,一门显贵,家声冠闽省,誉为“四世九登黄甲、一门八授豸官”。祠堂内两对明代木制覆竹楹联,为楠木制成、底漆金,浮雕黑字,周边框以三国演义人物浮雕。1992年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宏山吴氏宗祠

  位于青口镇宏屿村内,明建清修,原规模较小,坐西朝东。民国元年(1912年)重扩建,改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祠堂前后两进,中为天井、拜亭,前座为戏台,后殿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外围风火墙。祠堂正面大门上方楷书阴刻“宏山吴氏宗祠”青石祠匾。正殿中有1座木制神龛,高2.8米,长2.3米,宽1.8米,前后有三重雕刻:第一重两旁为立雕龙柱,上部横额左右为镂雕亭、台、楼、阁及骑马武士,中间立雕八仙过海人物;第二重前部底层为立雕和镂雕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人物、花卉等,左右又立雕1对龙凤柱;第三重为龛门雕,门正中上方有一木雕匾额,正中篆体阳刻“如在”,四扇龛门上浮雕人物,花鸟及蟹、虾、鱼、鲎等。所有雕刻全部漆金,朱红黑漆,作工精致,为县境内最精美的神龛雕刻遗存。

  (四)江山陈氏支祠

  位于南通镇陈厝村中,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民国14年重扩建。祠堂坐北朝南,三进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回廊、戏台、拜亭、中殿、后殿、后花园等建筑。总深度72余米,宽18余米,为砖木结构建筑。中殿、后殿均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结构,双坡顶。祠堂屋柱、柱础及戏台为青石加工构成,柱础、戏台精雕花草鸟兽图案。祠堂正面祠匾“江山陈氏支祠”系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祠内青石柱,柱柱有楹联,均出名人之手,其中有清代陈宝琛、郑孝胥,民国时期政要杜锡圭、萨镇冰、林森、陈绍宽、刘建绪,书画名家陈衍、沈觐冕、洪亮等的墨迹。1992年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由群众集资重修,除酒楼改为混凝土结构和瓦面改铺琉璃瓦外,保持原貌修复。

  其他寺庙宫祠简介如下:

  表38-3闽侯县部分宫祠简况表

名  称

位  置

朝 代

附  注

枕峰寺

祥谦镇枕峰村

始建宋建隆元年

五灵岩寺

祥谦镇山前村五虎山麓

白鹿寺

青口镇青圃村

圆明院

白沙镇院埕村

圆通院

白沙镇唐举村

又称“圆通阁”,“金钟阁”

康山寺

竹岐乡白龙村

报国寺

上街镇超山村

法云寺

荆溪镇桐口村

定林庵

大湖乡雪峰村

清康熙年间

灵隐寺

南通镇古城村

仙宗寺

南屿镇南井村

1958年殿毁于大火

隆安寺

南屿镇边洲村

灵峰寺

甘蔗镇灵峰山

1993年重建

安源寺

南屿镇南前村

銮峰寺

上街镇岐安村

狮子岩尼庵

大湖乡雪峰村

至诚堂、净业堂、降龙洞3座

安德寺

南通镇古城村

(以上为寺院)

灵通寺

上街镇厚美村

明清

又称“八角楼”

珠岩寺

荆溪镇坛石村

明清

穆岭寺

青口镇前洋村

俗称“穆岭庙”始建于唐

六君殿

大湖乡后井村西

宋清

又称“车山府祀猎神”

佛顶寺

荆溪镇港头村

又称“泰山宫”

大王庙

大湖乡郎宫村

茂峰寺

上街镇都巡村

明清

俗称“泰山庙”

蛇王宫

洋里乡后坑村

东狱庙

青口镇傅筑村

明清

又称“泰山宫”,1994年重修建

玄天宫

南通镇泽苗村

三益观

甘蔗镇叶洋村

神山寺

白沙镇上寨村

又称“伽兰庙”

元帅庙

白沙镇新坡村

祀戏神田元帅

大王庙

廷坪乡马厝村

娘娘庙

大湖乡东姚村

洞广寺

竹岐乡竹西村

又称“五谷仙庙”

城隍庙

上街镇侯官村

太子庙

上街镇蔗洲村

明代建,清代扩建

白马王庙

上街镇岐头村

闽越王庙

上街镇后山村

(以上为宫庙)

六子祠

白沙镇上寨村

清代重修

彭城金氏祠堂

上街镇新州村

民国时期重修

都巡许氏宗祠

上街镇都巡村

凤池张氏宗祠

青口镇傅筑村

民国时期重修并扩建

次峰林公祠

南屿镇南旗村

明清

文山陈氏宗祠

南通镇文山村

清末民初

横山王氏宗祠

祥谦镇山后村

清末民国初

系王审知后裔

玉山杨氏宗祠

青口镇杨厝村

(以上为祠)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