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记》湖北侯官胜迹
2014/9/8   热度:688
《闽都记》湖北侯官胜迹 出北门,为遗爱桥、湖北尼庵、刘巡检庙、吴伯璋墓、铜盘山、王佐墓、王抟墓、太平地藏院、陆藻墓、林泮墓、闽山院、王希旦墓、兴圣坑、陈景著墓、王俊墓、马鞍山、张觷墓、杜坞岭、车宁墓、王介墓、王蓥墓、林廷玉墓、郑璋墓、西室山、拜郊山。 遗爱桥 在北门外,有亭,今废。宋元绛数游升山,郡人名北门曰“遗爱”,桥因之。桥以东为北园。 湖头尼庵 在遗爱桥之东。国朝嘉靖初建。 刘巡检庙 在北门外。巡检名濬,河南人,元至正间为连江县宁善巡检。江西贼王善寇闽,濬妻史氏悉散奁物募兵,贼既破罗源,分道寇福州。濬中箭坠马,其子健下马掖之,俱被执。濬戟手大骂,贼怒断其舌,死。贼义之,乃舍健。归散家资,结死士百余人,诈降于贼。夜半火发大噪,贼营自相屠戮。健手斩王善等。帅府上其事,赠健福建行省检校,授古田尹。诏为濬立祠郡北门外,有司致祭,今废为里社。 吴伯璋墓 在白水塘。天顺乡荐,三为教官,有司雅重之。 铜盘山 在二都太平乡,有大、小铜盘山,皆奇胜。郡志以三都鹏搏易其名,非是。 王佐墓 在铜盘山。佐,景泰辛未进士,广东参政。事具郡志。 王抟墓 在太平里。抟,唐人,与崔允并相。允素忌抟,诬搏,贬珠厓郡参军,死之,丧还兹山葬焉。 太平地藏院 在铜盘山,后唐同光四年建,今废。 陆藻墓 在敦业乡太平里。藻,官龙图学士,南渡时与其兄蕴连典乡郡,人以为荣。 林泮墓 在大铜盘山。泮,官南户部尚书,有司营葬,事具郡志。 闽山院 在溪头。宋乾德四年建,今废为丛塚。 王希旦墓 在竹柄山。希旦,官礼部郎中,事具郡志。 兴圣坑 在螺峰山南。宋庆历三年建院。又螺峰有石院,宋嘉祐二年建,今并废。 陈景著墓 在螺峰。景著名从,以字行。永乐进士第三,翰林编修,预编纂,书成,丐禄便养,改本府学教授。迨父没,以母老,不愿仕,终于家。 王俊墓 在螺峰山。俊,成化进士,会试第三,改翰林庶吉士,广东参政。事具郡志。 马鞍山 在三都。以形似名。宋开宝三年建地藏院。今废,三都又有大鹏山,翩联高耸,如飞鹏展翼,其东则方山之巅也。 张觷墓 在马鞍山。翁仲、石獸犹存,事具郡志。 杜坞岭 在三都。又名大夫。相传有大夫墓在焉。俗呼荳腐。其山连亘峻拔,回视西湖,如瀑布在地。 车宁墓 在杜坞岭。宁,正统进士,广西布政使。 王介墓 在杜坞。介,弘治乡荐,历官知府。 王蓥墓 在杜坞。蓥,介之侄也。官刑部郎中,事具郡志。 林廷玉墓 在杜坞。廷玉,官佥都御史,事具郡志。 郑漳墓 在三都程田山。漳,正德丁丑进士,积官刑部侍郎,卒赐祭葬。 西室山 在十三都。西室、沙溪,二山联络,秀拔千仞,与一都桃源山并峙。 拜郊山 在杜坞西,闽粤王燔柴处也。其上有坛址。 自遗爱桥迤东,为北园、苔泉、洗心亭、石泉院、龙腰山、郑珞墓、林真墓、社稷坛、廖云翔墓、五峰山、王昺墓、林誌墓、谢瑀墓、义井、廖贞女墓、元沙寺、升山寺、凤池山、蓝光墓、长箕岭、黄瑀墓、黄幹墓、石牌庵、坫坂桥、马仙庙、林洋寺、九峰山、刘若虚墓、北庙、龙迹石、广施庙、石塔桥、五县寨、灵云庵、飞桥、林门桥。 北 园 延亘数十里,有曲池通于西湖。国朝初,权珰镇守兹土,饬为行游处。堂、庑、亭、榭森列。嘉靖中,罢内臣镇守,亭台多圯。籍于臬司,收其园池税。今豪右主之,薄输于官。 明张时徹《与陈良谟、江以达二宪伯同游北园》:“城隅曲沼枕元冥,窈窕松门惯不扃。碧树鲜飚时下榻,青山白石坐谈经。鸳鸯对出芙蓉渚,鸑鷟斜分锦绣屏。牢落相看俱病骨,高怀真拟卧云坰。” 苔 泉 名龙舌泉,在越王山之北。石刻“苔泉”二大字,泉甘而冽。 洗心亭 在苔泉之侧。有二亭,达于北园,皆中贵所治,今渐倾圯。 石泉院 在越王山北,石壁峭立,泉出其下,即苔泉也。唐元和中建院泉侧,今废。 龙腰山 即越王山半蟠城外者。闽时尝议浚凿,通城外壕。有言此龙脉不可断,遂止。 郑珞墓 在龙腰山。督学使姚镆立石,刻“循良二千石”数字。珞,旭仲子也,永乐五年进士,守宁波。御赐《招隐歌》宠之。 林真墓 在龙腰山。真,永乐中乡荐,令三邑,有循良迹,事具郡志。 社稷坛 在郡城北,大鹏山之南。先时,坛在城南七里许,唐迁于南涧寺东,闽时迁乌石山之阴,宋守柯述为社稷坛铭,刻于石,元初迁法海寺。国朝洪武六年移今所。 廖云翔墓 在社稷山。云翔,弘治乡荐,令奉化,卒年九十有三。 五峰山 在社稷坛之西,山由大鹏搏而来,五峰秀耸,亘数里。 王昺墓 在五峰山。昺,官户部主事,事具郡志。 林誌墓 在二都赵府山。誌,永乐中廷试第二人,历官侍读学士。事具郡志。 谢瑀墓 在二都印石山。瑀,景泰进士,历广东布政使,事具郡志。 义 井 在社稷坛东。有石栏刻“义井”二字。 廖贞女墓 在苦参山。贞女名璧,事详南门外。 元沙寺 在三都升山下,即飞来峰也。五代梁开平元年建,绍兴间,丞相朱倬请为功德院,赐额“敦忠崇报寺”,有熙春台、不溢泉、鬼磨石、仙升岩、龟池、揽秀亭诸胜,有宗一禅师塔院、静游亭。国朝永乐七年重建,今废。 宋曾巩《元沙寺》:“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尘毛。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台。” 观察使安积《游元沙》:“升山游罢到元沙,松桧阴中一径赊。自愧簪缨趋仕路,翻怜泉石属僧家。寻穷越国真山迹,见尽闽都好物华。幸接画熊拥千骑,红旌归去照残霞。” 叶棣《游元沙》:“乱山深处款禅扃,十里松阴步障行。翠竹黄花几开发,南星北斗自高明。楼台日转天边影,钟磬风回地底声。为问闲江钓船客,谢家谁更未知名。” 程师孟《静游亭》:“石磴高轩榜静游,度年红叶少惊秋。使君会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头。” 李纲《游元沙》:“招提高拥碧崔嵬,携客登临在此回。寺比道林多掩抱,峰如灵隐解飞来。薜萝深处钟声响,杉桂香中殿阁开。莫道钓鱼人已寂,至今说法尚如雷。” 李弥逊次韻:“骑鲸破晓上崔嵬,人识仙翁第一回。杖履不应尘外去,旌麾早自日边来。黑头半为忧时改,青眼惟逢胜地开。怪底尺书频寄雁,向来交味比陈雷。” 元贡师泰:“十里青山马上看,东风拂面尚微寒。偶随芳草来僧寺,却笑飞花落客鞍。东野先生方载酒,西方博士亦弹冠。莫怜白发江湖远,且为诸公一尽欢。” 明刘大夏《游元沙》:“清时作宦得闲游,更喜祗园景物幽。山色连云迷晓径,松声绕涧接喧流。僧台翘首诸天近,午日凭栏百感休。薄暮归来心更乐,盈畴禾黍万家秋。” 许天锡:“芙蓉面面拥飞峰,地布金沙一万松。鸟语隔窗呼醉梦,山光入座盗吟胸。云缄贝叶函函润,苔蚀碑文字字封。瘦马东西十年事,几回来此益疏慵。” 王文旭《飞来寺》:“古寺藤萝外,秋山落叶纷。水流双树暝,花寂半楼云。载酒思渔友,留题忆雁群。明当采黄菊,谁与共幽芬。” 陈椿《经元沙废寺》:“琳宫何处觅,一迳望中迷。古洞喧猿语,前蹊印虎蹄。桥经流水断,岸带夕阳低。别欲寻僧去,空门试共栖。” 徐《经元沙废寺》:“欲问前朝帝释家,村童遥指古元沙。田间掘土铜钟出,路口铺桥石阙斜。说法台空秋啸虎,放生池涸夜鸣蛙。半龛残火金身剥,墙角西风鼓子花。” 谢肇淛《经元沙废寺》:“断钟古瓦掩颓垣,百亩檀林尽蔗园。人向乱芦寻野径,僧同病叶卧山门。香烟夜烬金猊冻,禾黍秋高石虎蹲。布地开坛消息断,一溪霜月照啼猿。” 升山灵岩寺 升山,去郡十里而遥。陈天嘉三年创寺,旧号飞山。世传越王勾践时,此山自会稽飞来。元沙寺即其址也。以其西岩石间时闻鼓磬声,故称灵岩。唐天宝中,任放升举于此。乃号升山。兴元初,僧雅操居之。观察使孟皞请于朝,移今所。立寺额“升山”。操尝与皞谈经,今寑堂版曰“紫云”,其遗趾也。山巅有任公台故址。又按《陶隐居登真注》:“玉溜山在海中,赤须子谓之地肺。晋太康中,任敦即放自茅山往居之十余年,来住此山。又往玉笥,既,复来闽,于王霸宅得金版仙诀。丹成,上升。今台及洗药池尚存。”寺后圯废。国朝嘉靖间重建。 唐周朴诗:“升山自古道飞来,此是神功莫浪猜。气色虽然离禹穴,峰峦犹自接天台。岩边古树泉冲落,顶上浮云日照开。南望闽城尘世界,千秋万古捲浮埃。” 宋钱昱《紫云台》:“杉松匝寺堂,栏槛倚高冈。郡国晓云灿,禅阶春草长。涧青连竹色,山静带茶香。更有名僧在,茅庵住上方。” 程师孟《游升山》:“行处松萝深似幄,望中城郭细如旗。清泉可惜藏岩下,不作先生洗药池。” 运使石赓诗:“衰年脚力倦跻攀,今日凭高一解颜。驱得江山来目下,化将楼殿出云间。真人炼药仙都近,释子焚香佛界间。尘事数来宁易得,高歌尽此夕阳还。” 通判陈铸:“任公何代此升仙?万仞仙台倚翠巅。石径层层封绿藓,松萝步步拂青烟。海中岛屿分诸国,野外云霞萃一川。贤守乘春纵登赏,不妨吟到夕阳天。” 陈襄《和程大卿游升山》:“相逢正及荔枝期,况值千岩雪洒时。南国小棠偏去近,北山逋客独来迟。云中直有三清路,尘外都如一局棋。闲欲引泉添洗药,未应夺我凤凰池。“ 曾巩《游升山》:“修竹长松十里阴,任敦烧药洞门深。独窥金版惊人语,能到青霞出世心。鸡犬亦随云外去,蓬瀛何必海中寻。丹楼碧阁唐朝寺,钟呗香花满旧林。” 李纲《登升山》:“飞来耸秀一峰孤,凤沼幽深若画图。钓艇谢亡难复契,弹琴颖在且相娱。心闲自与亲泉石,车稳何妨载酒壶。万壑千岩争竞处,不须惆怅误东吴。” 明陈亮《游升山简初上人》:“出自北郭门,村村好林薮。我行访精庵,百折渡溪口。篮舆方跻胜,挂杖还入手。幽深足探诗,十步停八九。飞甍近可观,尚觉登顿久。乃知地位高,上可挹星斗。灵岩下窥瞰,众峰皆培塿。千村绕城郭,百木争奔走。茫茫浩劫中,万象俱摧朽。名山自千古,半为空门有。吾师智力大,叱咤龙象吼。经行閟幽绝,为我开户牖。未论清净理,且进醍醐酒。居然物外心,解脱超尘垢。明晨下烟阁,怅望空回首。” 袁表《春日登升山经元沙故寺》:“探奇望碧岑,选胜到双林。野烧千山暮,樵歌一径深。春回祗树绿,云带石堂阴。归路缘溪水,泠泠清我心。” 王湛《游升山寺》:“踏遍峰头万壑烟,日斜才到寺门前。山僧惯识云霞侣,笑指松间半榻眠。”又《宿升山寺》:“松桧阴阴昼掩扉,深山古寺到人稀。花飘碧涧孤莺啭,烟锁深林独鹤归。松下月华清客梦,竹间云气湿禅衣。明朝又与幽僧别,遥听钟声恋翠微。” 陈椿《宿升山寺》:“叠嶂丛林不可梯,奇葩双树隐招提。江门日落潮初长,洞口风鸣鸟乱栖。挥尘坐贪香界净,传灯应照下方迷。僧房阗寂无人到,惟有空廊过虎蹄。”徐《游升山》:“云端石磴万峰回,松竹阴中觉路开。江汇都从闽海去,山飞曾自会稽来。香灯供佛销初地,丹药升仙没古台。独有昔贤遗刻在,年年秋雨长青苔。” 谢肇淛《登升山》:“翠微高控大江回,寂寂僧寮昼不开。古寺尚传陈建置,孤峰疑自越飞来。龙蛇石上留残篆,鸡犬云中有旧台。紫竹碧桃零落尽,玉田无主鹤声哀。” 郑邦祥《宿升山寺》:“竹阴深掩翠微房,寂寂诸天夜色凉。百尺苍藤挂月,半林红叶鸟啼霜。斋前风度云堂磬,定后烟消石室香。万籁不鸣心地静,下窥尘界还茫茫。” 林光宇《游升山寺》:“蓑衣防乍雨,蓐食趁残更。关远听鸡度,岐多信马行。瀑声喧应谷,雾气暝吞城。静境身才到,山僧问姓名。” “危峰回嶂隐招提,松径参差隔小溪。一片夕阳行欲尽,寻僧人在板桥西。” 凤池山 在升山之西,相传有五色文鸟浴此,故名。山椒有池,广可三、四亩,有泉曰“水簾”。五代汉乾祐元年,忠懿王易升山僧田为尚贤任夫人茔,建塔于此。宋绍兴八年,为颜岐功德院。改显忠祠。其地初隶闽县,析属怀安,今并侯官。宋初有擢秀亭。提刑喻陟赋诗,倅幕皆属和。有翠微亭。建炎二年,进士题名于此。又有贤辉亭、凤池轩、华池阁。陈瓘被放后,蒙恩自便居此,今废。 宋曾巩《游凤池山》:“经年闻说凤池山,蜡屐方偷半日闲。笑语客随朱阁上,醉醒身在白云间。溪桥野水清犹急,海岸轻寒去却还。为郡天涯亦潇洒,莫嗟流落鬓毛斑。” 元绛《游凤池山》:“州人未识凤池山,朱毂时来此往还。四座杯盘在天上,满轩风雨落人间。千围古树排旌盖,百道飞泉响佩环。谁为霜绡图景象,翠微高处一衰颜。” 温益:“水廉竹,生石上。琼瑶碧泉落,簾间组带垂。” 陈赐:“地喷飞泉成雨露,根蟠乔木列旌麾。” 李纲《游凤池》:“凤去空馀旧浴池,竹梧交阴翠参差。云随屐齿生松磴,泉合琴心泻石陂。幽讨平生如此少,清闲今日许谁知。道人为筑紬书室,杖屦来游更卜期。” 李弥逊次韵:“几日公来浴凤池,蹇驴陪乘偶参差。羁栖自笑卧盘谷,健句争先诵渼陂。世路吹虀无念到,山游啖蔗不言知。紬书欲遂云根筑,肯与酸寒郑老期。” 陈襄《游凤池院》:“白云深处一轩开,凤去池空折野梅。山接九龙争夭矫,路盘千骑久徘徊。烟岚翠入樽前滴,水石清从涧底来。谁与忘机此栖息,笑看林鸟下空台。” 明徐《登凤池山》:“万山斜日照松楸,千古英雄土一邱。池水半湮无浴凤,墓田初垦有耕牛。黄昏野魅吹燐火,白日妖狐戴髑髅。樵父斸薪经废冢,草间犹拾玉兜鍪。” 蓝光墓 在二都元沙山。光,江西人,元末为闽行省都事。元亡,隐居教授,年九十余卒。闽人祀之城隍庙,子孙居闽,遂世其家。 明王偁《吊蓝仲晦诗》:“曾将孤愤负当时,老判南荒众岂知?王气已随陵谷变,剑歌空对海天悲。秋风白发惊残梦,落日穷泉有所思。欲吊怀沙双鹤远,不堪惆怅泪如丝。” 长箕岭 一名长机,在四都。通古田、罗源二县,又名桃枝。 宋黄幹《九日桃枝岭》:“儿童岂不乐,属此风露清。排檐夜雨滴,诘旦天空明。欢然金石交,要我林泉盟。支筇趁汗漫,勇往不计程。一水何萦纡,千峰郁峥嵘。仰视流云驰,俯听幽壑鸣。班荆得所适,斗酒聊共倾。人生会有累,聚散如浮萍。今朝谐胜游,异日难忘情。意惬各赋诗,庶以纪此行。” 又《复归桃枝岭》:“大溪章溪溪水清,上寮下寮山路平。三山几立相犄角,百里连亘如长城。仰干云霄不盈尺,俯视天高浮寸碧。闲云吞吐溢涧谷,飞泉喷洒下石壁。中有一山名芙蓉。端冕正色群山空。望之可敬不可慢,僧言直与衡岳同。坡陀突兀作云洞,虎豹蹲踞栖鸾凤。闻道前朝开辟日,曾住浮屠几千众。我来已作五日行,皇天一雨复一晴。穹林杳霭非人世,手接群仙朝玉京。晓来更向山前去,忽到山翁栖隐处。却忆桃源洞里人,日出烟销忘旧路。” 陈藻《桃枝岭》:“儿童嬉戏向比邻,长见桃枝出郭人。七十五翁方过岭,回头万事总成尘。” 明徐《度桃枝岭》:“野花无数岭头开,怪石如林扑面来。云厌乱峰俄变雨,水奔幽壑尽成雷。插秧田妇携儿出,斸笋畲人遂队回。道左古碑年代远,欲寻名姓拭苍苔。” 谢肇淛《桃枝岭》:“不识桃枝路,聊为出郭行。山陲迷远近,岚霭互阴晴。碑蚀苔间字,泉添雨后声。乱峰青似簇,一半不知名。” “两岸束溪声,崎岖十里程。却从山口望,遥见下方城。斸笋时来市,烧荒不为耕。老僧知客至,飞锡远相迎。” 黄瑀墓 在长机山。瑀,绍兴进士,为监察御史,官终朝散郎。子幹,从朱子学,以子妻之。历官知溪阳军、安庆府,皆有惠政,称勉斋先生,卒谥文肃,葬父茔之侧。国朝嘉靖初,知府汪文盛修葺二墓,为创饷堂于元沙,望祭之。 傅汝舟《陪汪郡公谒勉斋先生墓祠》:“先生坟在庖牺谷,异代虚无草木间。俎豆自今开特庙,衣冠终古閟空山。峰高元气长回合,地迥精灵定往还。浅薄叨陪堂下拜,几瞻遗像愧尘颜。” 徐《拜黄勉斋墓》:“幽坟荆棘里,传是宋名贤。古柏摧荒垅,丰碑立野田。西风谁下马,夜月自啼鹃。冷落清明雨,无人挂纸钱。” 谢肇淛《拜黄勉斋墓》:“典刑犹在望,异代更谁论。马鬣孤坟在,鸡碑十字存。野田侵墓道,寒烧燎松门。蘋藻何人荐,伤心问九原。” 陈鸣鹤《拜黄勉斋墓》:“三尺残碑立水田,姓名犹识宋先贤。松楸有谱传遐胄,蘋藻无人荐九泉。石马嘶风林下卧,野狐吹火雨中燃。隔林薄暮闻钟鼓,知是林僧礼法筵。” 石牌庵 在怀安四都。去府城北三十里,与黄勉斋墓道石牌相近,因以名庵,万历初建。 徐诗:“路出先贤古石牌,小庵高处竹阴埋。木横略彴通危涧,草结团瓢倚断崖。五沸瓦铛春后茗,数声云板午前斋。从来幽僻无邻近,风扫藤花落满阶。” 陈鸣鹤次:“雨细风斜过石牌,精庐犹隔数重崖。云中客路高于鸟,竹里僧寮小似蜗。行道共持诸品咒,随堂同赴八关斋。夜阑露坐心如水,落尽松花月满阶。” 谢肇淛次:“小寮低对远山佳,犹记先贤旧石牌。五尺团瓢依绿荫,半林方竹俯丹崖。木鱼夜动闻僧课,蔬甲春肥供客斋。漏转莲花心地寂,一天霜月满苔阶。” 坫板桥 在三十都。国朝永乐十五年,建宁府人刘道同等建。 马仙庙 在三十都,坫板桥。国朝洪武二十八年建。供神马氏,大罗仙女也,旱乾水溢,有祷辄应。 林洋寺 在四都。晋天福元年创。国朝废,万历壬子僧大渊重建佛堂。 明陈鸣鹤《过林洋寺》:“绝磴崎岖雨气凉,桃枝岭外访林洋。山围法界遗基在,路绕平田故业荒。忍草入簾新卓锡,昙花满地旧开堂。空庭尽日无人过,卧数千峰到夕阳。” 徐《过林洋寺》:“故院犹存旧日名,茅茨重结两三楹。鸡碑折断摩无字,鸱瓦颓残踏有声。地僻久虚游客到,山荒都属老农耕。林间留得迦陵在,飞去飞来吊月明。” 谢肇淛《过林洋寺》:“丛林一片掩垂藤,败铁生衣石阙崩。夜雨孤村闻断磬,春畦隔水见归僧。山荒荆棘无邻近,岭隔桃枝少客登。寂寞茅茨余四壁,霜风时打佛前灯。” 九峰山 在府北七十里而遥,邻于龙迹石,其山峰头九出,圆尖不一,峭拔若笔然,与芙蓉、寿山共号三山。唐咸通中,改号九峰镇国神院,后废。万历中僧真灿重建。 宋黄幹《宿九峰寺》:“暝逐归云入远山,九山环立似人间。摩挲石刻元和体,矍铄僧谭宣政间。往古来今浑作梦,只鸡斗酒强开颜。明朝酌取龙湫水,直上层霄不复还。” 明陈鸣鹤《宿九峰寺》:“入山便觉意欣然,定与山灵有宿缘。断续九峰都绕寺,住持几众尽耕田。树围绝巘莺声外,水咽危桥鸟道边。行遍空廊闻击竹,何人参破祖师禅。” “空濛山色雨中奇,百里看山策杖迟。苔径烟花唐宝刹,石坛香火慧禅师。云边坐看长流水,松下闲抄半折碑。萝磬数声功课后,观心最是倚栏时。” 徐《宿九峰寺》:“遥望危峰九点苍,寺门名额自残唐。庄严佛相新兰若,慈惠禅师古道场。风送茗花香半岭,雾蒸松翠染空廊。东山月晓声闻寂,卧听钟鱼出上方。” “法祖开堂七百年,古坛元不断炉烟。金钱岁久销初地,宝磬风高咽暮天。野衲躬耕青嶂外,游人梦绕白云边。沧桑几变空门劫,没尽先朝供佛田。” 谢肇淛《宿九峰寺》:“历遍崎岖翠万重,夕阳已挂寺门松。窗前平楚诸天界,云里青莲九叠峰。宝地半区谁布席,残僧数口尽为农。开山尚有宗风在,淒断斋堂五夜钟。” “千盘鸟道数重溪,昏黑藤萝路欲迷。门旁尚题前甲子,山云犹护古招提。松翻暝雨当空落,瀑捲晴虹绕寺低。隔尽万峰谁得到,平林一片鹧鸪啼。” 刘若虚墓 在越城里。若虚,莆田人,宋咸平进士,官屯田员外郎,知邵武军,蔡襄铭其墓。 北 庙 在遗爱门外,去郡城十里许。神姓刘名行全,唐末为王绪将。绪为秦宗权所迫,拔其军南徙,以行全为前锋,至漳,忌而杀之。王审知为立庙州北。出师捍敌,多著灵应。唐乾宁四年,奏封武宁侯。梁贞明五年,进封崇顺王。宋政和二年,知县吴与新其庙,自为记。 龙迹石 在十四都。宋初属闽县兴城里龙岭溪旁。唐广德中,白昼风雨,龙从石上飞起,著四足,深可数寸,林諝为记。 广施庙 在龙迹石旁,宋太平兴国中立庙。嘉祐四年知县樊纪、绍圣间郡守王祖道、叶伸,祷祠获应。大观三年、知县吴与新其庙,建亭名“沛然”。与及西湖陈文伯皆为记。政和五年,以转运司奏,赐额。 梧桐岭 在十四、五都。五代晋天福四年,闽王昶出奔于此。 五县寨 在十七都。以其地接闽、侯官、闽清、古田县界,故名。元至正三年设巡检司,国朝因之。 石塔桥 在十九都。旧名灵峰,国朝嘉靖间重建。唐咸通中创寺,志勤禅师见桃花悟道处也。寺田乃宋咸平张长者所施。迩年,为豪强侵没。万历丙午,推官阮自华追田还寺,仍加修葺。 飞坑桥 在二十一都。国朝永乐十五年,古田民孟贤建,构亭其上。 林门桥 在二十二都。宋庆历间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