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记》郡东南福清胜迹


2014/9/8    热度:942   

  《闽都记》郡东南福清胜迹

  大田驿东而为福清县。环县治为儒学、袭庆坊、圣迹寺、陈大参生祠、城隍庙、玉峰道院、林烈妇宅、元明王庙、都巡感应庙、鹫峰山、康王行祠、玉融山、薛廷宠墓、社稷坛、郑介夫祠、龙首桥、林同宅、小孤山、芳林道院、网山、林亦之宅、元符陂、福山寺、水南观、龙江桥、海口民城、龙山、龙江书院、福真观、海口场、税课局、镇东卫、烽火山、鹿角山、小练山、敖陶孙墓、大姨山、瑞岩寺、洞溪桥、刘砥墓、延庆寺、拱辰山、陈廉墓、林安宅、林正华墓、螺岭、天王寺、孚应庙、石尤岭、七仙岩、五周岩、傀儡岭、常思公岭、金翅山、天竺寺、仙举岩、石塍桥、宏路驿、陈仕贤墓、古屯、石竺山、无患溪、许良朋墓、灵石寺、应峰寺、黄蘗寺、安福寺、翁陂山、迳江、蹑云桥、渔溪桥、闻读山、沙塘民城、鼓楼、祭苗墩、牛田场、灵隐寺、拜井、化北里、大湖洋、嘉福寺、泽朗山、黄蘗山、郑渚、化南民城、福兴寺、苏溪、昭应庙、虞雄墓、云峰、重兴寺、新兴寺、蒜岭驿、昭灵庙、卢焦石、迎仙港、江阴里、白屿山、双屿、壁头山、万安所城、三十六脚湖、牛头石、海坛山、南日屿。

  福清县 在鹫峰山之麓,去郡城百二十里。唐嗣圣十六年,析长乐郡八乡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福唐。唐五代伪闽改永昌。后唐长兴四年始称福清。吴越有闽土,属两浙。宋太平兴国二年,改属太平军。八年复改隶福州。元升为州。国初复为县。古名万安、福唐、永昌。广一百二十里,袤一百四十五里。东抵海五十里,西抵兴化府六十里。西南抵莆田一百二十里。南抵海一百二十里。北抵长乐二十里。西北抵闽县六十五里。宋设十乡,领三十六里。元改六隅,里如之。国朝初,编户三十六里。今为六隅、七乡、领四十四里,统图一百一十有三。初未有城。正德八年,令朱褒始为四门,东曰文兴、北曰玉屏、南曰龙江、西曰双旌。嘉靖三十三年,因倭患,更筑垣,周九百九十三丈、高一丈八尺、厚一尺四寸、女墙一千三百、警铺二十四、建门楼四、水关二。三十七年,筑二敌台、城增高四尺、环垣上为堞、楼,表里间夹道、浚濠深广各二丈,县治历唐宋间、屡有兴废。国朝洪武初、因元州治。弘治十五年,辟而新之,嘉靖三十七年为倭所焚。四十五年,知县叶梦熊重建。布政分司在县治东,按察分司、府馆并县治西,阴阳学、医学并南隅坊前,养济院在后洪山。

  儒 学 在县治东。宋元丰间,邑人游冠卿捐地,宋元间屡有建置。至正九年,知州林泉生更正其制。国朝洪武初,因元之旧,重修明伦堂。嘉靖三十七年,毁于倭。知县督应元、叶梦熊相继新之。万历间,知县徐师张改泮池于二门外。名宦祠在庙门东,祀唐令贾郁、尉林攒,宋令方偕、郎简、庄柔正、颜思曾、方栻、刘朔而下、国朝知县江仁而下、教谕周南、何公溥,凡三十七人。乡贤祠在庙门西,祀宋郑侠而下,凡二十一人。

  袭庆坊 在谯楼东。宋政和间,为林高一门科第立。绍兴,更名“丛桂”,后改“承宣”。高积官屯田员外郎。子概积官集贤校里。概子四人,希、颜、邵、旦同登甲第。旦在台纠弹,悉协公论,终河东转运,子肤亦有时名。惟希、颜二人阿附憸壬,陨其家声。

  圣迹寺 在县北隅。五代唐天成五年建。有灵源洞、放生池。国朝弘治间重修。

  陈大参祠 为陈贵谊立。宋绍定二年,诏罢福清税,贵谊力也。邑人德而祀之。

  城隍庙 在县治东。宋康定元年,令郑孟宾建。相传县城隍庙,万安里土神也。乾道末,刘朔为令,一夕睡未熟。梦一老人,白髯道袍,语之曰:“省元来早所服药,姑止之,服恐增病”。朔素刚,不之信。至晚果倦懑。又梦此翁云:“不信吾言,自贻伊戚。可药肆中市某散,服之即愈”。朔如其言,遂愈。不知其何神也。后朔以宫祠改官,又梦翁来别曰:“吾乃邑之土地,疆域有限,不得远送,前途愿自爱”。

  玉峰道院 在县治西塘边。元至正二十五年建。国朝永乐八年重修。

  林烈妇宅 烈妇名懋细,适郑若舟。舟从父官邸,以秋试还闽,疾卒。林闻讣恸绝,奔丧至家,积十七日死之。万历间,诏旌其门。

  元明王庙 在县治西。神姓陈,名讳无考。伪闽封王爵,宋嘉祐中知县王某迁祠为庐,灵怪屡现,寝者不宁。元祐三年,知县方叔完复为庙,其怪遂息。四年复创行祠于县之东。

  都巡感应庙 在县治西隅,神姓许名忠,建安人。唐末为威武军都巡检使,屯兵备寇。乾符五年,黄巢陷福州,神梦天使唐、葛、周三将军助已,明日大交战,大破之,巢退。闽中获安,明年卒。人思其功,为立祠。请于朝,赐号“感应”。阛阓中尝火,人见其旗旌森列屋上,须臾,风定火息,灵异多类此。

  鹫峰山 在北隅,县治主山也。五代汉乾祐三年,有异禽来集,五色炳焕,或以为灵鹫也,故名。 宋令张伯昌诗:“灵鹫峰寒碧玉堆。红尘隔断小轩开。忘言更觉诸缘尽,中有桃花点翠苔。”

  东岳行祠 在覆釜山下。宋嘉定八年创,庙貌甲于诸处。国朝洪武间重修。

  康王行祠 在东岳祠旁。宋咸平建,神姓康名保裔,洛阳人也。为彭国军节度使,与契丹力战,死之。甚著灵异,宇内通祀之。

  玉融山 县之对山也。第二峰有石,莹然如玉,故名。左有双旌山,两峰峭立,石旌幢然。又有五马山,五峰蜚腾。

  薛廷宠墓 在玉融山,廷宠,嘉靖壬辰进士,吏科给事中,详郡志。

  社稷坛 在南隅,龙江门之右。

  山川坛 在北隅玉屏山之北。

  郑介夫祠 在青湖旁,祀宋郑侠。国朝正德十一年建。侠,字介夫,治平中进士,以忤王安石,又请罢吕惠卿,夺官。卒赠朝奉郎。里人表其闾曰:“郑公坊”。 明王应山《谒郑公祠》:“汗青久矣怀高谊,此日萧然吊古祠。户外松筠标劲操,里中苹藻荐遐思。下僚有疏频优国,新法非宜最忤时。安得监门图草在,玉融无麦一凄其。” 叶向高诗:“上相宣麻出禁城,纷纷新法尽逢迎。苍生几下监门泪,青史长留抗疏名。啼尽杜鹃应有恨,歌残红雁不胜情。只今多少流民在,犹向清朝望太平。” “乍传封事到银台,折槛朱云亦壮哉。十日真堪霖雨遍,九天惊见画图开。长余正气千年在,犹有清风隔代来。一自名卿题咏后,春风苹藻共徘徊。” 赵参鲁诗:“郑公慷慨屹长城,千载神来伏腊迎。荆国旧知空引类,监门抗志讵沽名。夕飞马报惊宸览,晓下天言洞物情。向使鲠臣能毕用,熙宁何事不清平。” “小臣肝胆烈霜台,誓死回天叱伟哉。计日甘霖言果验,应时霾雾力期开。清风绝世为神去,英爽凌空挟拂来。瑞阁千秋今祀处,读书孤影恍徘徊。”参鲁,鄞人,福建巡抚。 郭造卿诗:“宋室百僚士,郑公千古人。一图匡社稷,两轴系经纶。衮阙谁堪补,疮痍岂尽陈。丹心悬北极,白首偃南闽。日月名俱耀,风霜貌独神。当年怜逐客,异代吊孤臣。座拱双旌屹,祠环五马峋。英魂伤寇盗,遗骨哭烽尘。滨海多新垒,残城少旧邻。高山多仰止,肝胆倍酸辛。”

  龙首桥 在南门外。初为木梁,宋天圣五年,灵石僧洞然募建。长四十寻,广二丈五尺,名曰通海。元祐二年灵石僧显光及乡人林日进复募缘,为梁三十,长二十二丈,更名“坦履”。绍兴二十年,知县黄童、邑人刘允恭又募缘,为梁八,长一十六丈,构亭其间,合前后三桥,为梁二十有五,长七十余丈,始更今名。元至治二年,僧洪深重修,知州吴涛为记。

  小孤山 在文兴里,有高士坊。宋宝祐四年建文隐坊,为林公遇也。公遇祖遹,龙图阁学士;父瑑,直宝章阁。公遇荫官不就,以孝义闻。

  芳林道院 在小孤山下。宋咸淳间,里之林氏建于北梅亭南畔,匾曰“三教堂”,即寒斋高士宅也。内有和靖、寒斋二先生祠。

  林同宅 在文兴里。同,字子真,公遇之子。其女弟适刘仝祖。恥为元臣,协谋复兴。即宅开局募兵,已取福州。元兵至,遇害。其女弟为有司所执,亦不屈而死。

  网 山 自海口西行三里许,民皆业渔,故名。邑宰范处义尝问亦之网山隹处。亦之云:“最好是此山,但无读书家耳。” 宋林亦之诗:“风涛生长处,土地属东隅。树树悬渔网,村村叫鹧鸪。酒旗孤屿见,书卷一山无。欲趁鸡豚社,深惭身业儒。” “屋舍高低住。比邻活计同。笭箵嫌月白,螃蟹要霜红。吠犬随村落,卖书成老翁。地咸耕种少,海熟抵年丰。”

  林亦之宅 在网山。尝作亭,读书其上。扁曰“海渔”,学者称网山先生。

  元符陂 在新丰里。初名天宝陂,唐天宝间置。宋元符中,令庄柔正修之,镕铜汁以固其基,溉田甚广。

  福山寺 在新丰里,唐时建,郑侠读书处。

  水南观 一名朝元,在新丰里。

  龙江桥 跨方民、仁寿二里。始,太平寺僧守思叠石为基。宋政和二年,里人林迁与僧妙觉募缘成之,为梁四十有二,广二丈、长一百八十余丈、名曰螺江。提刑刘清更名永平。后邑人林栗改名为龙江。与海口江相连,深五尺、广五里,源出龙首山,通渤澥。海口江源出兴化界,流为百丈溪,至今应铺,为无患溪,东流二十里,合石塍溪,至水陆寺合东经县之河头,渚为琵琶洋,十八里入海,深广叵测。

  海口民城 在方民里。初,宋时海口为镇,聚民市,未有城也。国朝嘉靖三十四年,倭犯海口镇,民死者半,巡按御史吉澄请发帑金七千余赈恤之。镇民愿以所颁筑城。周八百十四丈。其后倭夷屡犯,此镇有城可守,设官统驭之。 明陈荐夫《海口晚望》:“蒹葭霭霭树苍苍,平野闲看益渺茫。驿路绕山多落木,孤城临水易斜阳。潮回近浦寒生雨,雁度遥天夜带霜。暂息征鞍溟海上,烟波千里断人肠。”

  龙 山 在海口城东北,又名瑞峰。有寺在山巅,石浮屠七级,可观海日出处。有井在塔旁,岁久堙没。永乐中建佛殿,乃得井,其冽异常。西麓有红莲楼、绿野堂,宋里人章氏所建也。其下有粔籹潭,南麓有林氏草堂,宋时建。林光朝命以“绿野”,今并废。新创天妃宫、三官堂,皆钜丽。 明王应山《登瑞峰》:“海国名山拥梵宫,塔林瑞色郁葱葱。振衣直上三千尺,笑指蓬瀛在日东。” “堂开绿野是谁家,瑞气腾腾映彩霞。更借红莲窥色相,山中何处觅奇葩。” “龙山雁塔总岿岿,佛日慈云相蔽亏。抠衣直欲窥蓬岛,皂帽临风幸不吹。” “凭高不放东山屐,对景能忘九日杯。遥忆楼头吹觱篥,黄花肯待主人开。”

  龙江书院 在龙山西南。宋末建。中为殿,祀孔子。旁为三贤堂,祀宋儒林光朝、林亦之、陈藻。

  福真观 在海口城。宋元祐七年建,政和赐额。中有丹井,为道士林知源修炼处,其水清冽,病者饮之辄愈。

  海口场 在方民里。盐课隶郡者,惟福清海口、牛田二场。设盐课司。

  税课局 在海口。旧有南门、迳江二局,今废。又有河泊所,在镇榷渔利。

  镇东卫 在海口镇之东,有指挥使司。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督造,城垣周八百八十余丈,军器局在卫城北山上,兵马司六,今并废。福清仓在卫之南,教场在东门外里许,城隍庙在卫东北,旗纛庙在卫北,戚公祠在卫西,镇山庵在卫西南,朱文公庙在卫东南,其余祠宇环列,不悉载。 傅汝舟《镇东城楼观海》:“飞楼尽意观沧海,目断山河气自雄。斜日龙回波影乱,清霄雁掠地形空。六鳌信有连芳饵,猛士难忘歌大风。独倚危栏不窮思,羡门鸡犬满云中。” 王应山《镇山台观海》:“山寺凭虚镇海陬,层台夏日足消忧,身依法界龙为阙,目极沧溟蜃作楼。酒罄百壶人倚玉,笔凌万顷气横秋。灵槎肯与乘高兴,宁似慈航得自由。” “神州环海浩无窮,潮满清秋处处同。盈缩百川常应月,去来万斛总因风。银山雪屋弥天际,员峤方壶控日东。安得溟鹏能借翼,与君同访羽仙宫。”

  烽火山 在镇东城外。海道有警,燔燧于此。山顶有嵌如屋状,幽邃掩瞬,凡三十六间,名曰虎屋。 宋林亦之诗:“兴来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风寒。四边黄茅滑如雨,低头一看毛发竖。几年要到紫菜乡,大练小练并东墙。如今一时在眼旁,白云浮水天茫茫。酒阑更欲吊虎屋,无端日脚相催促。一双椎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

  鹿角山 在新安里。有石如鹿角,故名。山中巨石有仙篆数字,人莫能识,旁有仙井,广仅尺五,其深叵测。

  小练山 在永宾里。五代时,卢林二姓卜居于此。宋时益盛,常构义塾,以教子姓,其后科第相踵。山当要冲,商船咸集,号小杨州,后与海坛民同徙连山居焉。

  敖陶孙墓 在东皋山。陶孙,字器之。韩侂胄用事,赵汝愚贬死。陶孙哭以诗。韩捕之急,变姓名、亡命得免。后登庆元进士,终温陵佥判。

  大姨山 在县东大海中,每风色定、日未出之先,东望一山如空青,微浮海面,小琉球也。俗言“望见则三日中必有怒风”。水深碧色,东流不返,有浮莎错织水上。舟能转柁,必刳木为盂,乃能旋开浮莎以行。或海风暴作,渔舟漂泊,必至此而止。人为其国所获,则以藤串其足,令田间耕作。故此山夜忌举火,恐其国人望之而至也。

  瑞岩寺 在新安里。宋宣和四年建,洪武二十三年重建。山中岩洞泉池,可胜处不可指数。又通海井,绝顶石岩中有窍,大如箕,水满其中,春夏不涸。人言,脉通海,潮汐验盈虚,小以觇其大。 宋林诚仲《香山洞诗》:“瑞气拥岩峦,中有神仙宅。世代几销沉,溪山自今昔。” 又《游瑞岩诗》:“岩半松门敞不关,芒鞋竹杖重跻攀。天涵鉴水澄清里,人入披云杳霭间。烧药炉寒烟草碧,镌诗石古雨苔斑。干戈满目何从适,日日青山共往还。” 徐师仁诗:“携筇登绝巘,朝爽薄危栏。乘胜移杯爵,凭高忆羽翰。泉声穿石响,树色入秋寒。对酒频长望,心同渤澥宽”。 林希逸诗:“春朝新雨霁,适意过东林。远翠长凝目,清流欲洗心。道存人已去,物在迹堪寻。数里还家近,何妨到夕阴。” 刘克庄《天台洞诗》:“崭崭岩石畔,别有一天台。不见桃花水,刘晨莫妄来。” 陈曾《鉴池诗》:“波极涵远碧,云净见天光。欲问源头水,令人忆紫阳。” 陈宗鲁《一滴泉诗》:“龙沫凝露珠,清泠响涧淙。谁携余滴去,云里振风鬃。” 元林泉生《题瑞岩寺诗》:“危亭跨石出层虚,咫尺阑干玩月余。春入冈原分斥卤,烟生林樾认村虚。江流浩瀚潮来去,山色空濛云卷舒。安得一瓢供我醉,风吟月啸度居诸。” “绝磴磐纡路百回,祗林深处有楼台。千年松色山中满,万岛烟光海上开。野鸟呼风穿树入。洞云带雨出溪来。何时崖畔镌诗去,今日寒萝掩碧苔。” 又《玉虚洞诗》:“空谷结层云,寒泉落空沼。中有太古灵,悠然隔深窅”。 李抅《八卦亭诗》:“外阔分奇偶,中虚涵太极。默以见天心,画前本无易。”又《紫霄亭诗》:“晴岚烘曙光,朝霞乱秋色。何必问蓬莱,此即神仙宅。” 郑烜诗:“玉融古名邦,山川总奇丽。瑞石郁高岩,卉木杂佳艺。琦秀固自如,于人有真契。久矣松溪君,牧民有宽惠。长挹江左风,宾朋集良缔。遥遥巾车临,渺渺孤舟逝。于焉结胜游,赓歌采新制。忆昔团栾翁,于兹得仙蜕。元秘不可知,台墠上芳荠。遗构上有名,披寻托来裔。依彼贤哲人,馀风若兰蕙。志土有旷怀,同心不同世。聚散固有时,永期千百岁。” 陈英诗:“草径通幽僻,禅房隐寂寥。开窗山色入,欹枕树声饶。槛竹藏春雨,林花落晚飚。余生不谐世,应欲寄渔樵。” 江晖《休休庐诗》:“风吹松花香,雾霁岚光湿。老僧不出门,闲卧看山色。” 明林鸿《游瑞岩》:“海国横秀色,兹山何郁盘。黄金亘楼观,积翠开峰峦。登高恍神游,注目穷遐观。地迥云物古,天秋松桂寒。于时灏景清,东溟净波澜。尝闻有灵草,可以驻秀颜。因思营丹邱,回飚生羽翰。” 陈亮《游瑞岩》:“古磴入虚洞,危亭俯层巅。昔闻魑魅居,幻作兜率天。生平爱奇观,双屐劳攀缘。安知穷海陬,有此佳山川。凉秋天宇晶,四野无浮烟。凭高送远目,海色清无边。开筵荐方樽,拂石看名镌。登临惬素赏,感慨伤华颠。一邱志未酬,百虑纷相牵。日夕返吾策,高怀徒怅然。” 傅汝舟《瑞岩夜怀》:“灵岩不受炎天暑,折磴宵穿星汉连。亭上就云眠乱石,竹间乘月煮清泉。幽栖转见风尘若,僻性犹烦猿鹤怜。人避此身行脱屣,肯抛龙剑负飞仙。” 陈经邦诗:“海上有名岩。灵异夙所仰。偶然作薄游,遂尔惬遐赏。云林散清影,风泉递微响。怪石耸虎豹,净土绝魍魉。危亭与飞阁,仙圣负来往。投寺日已晦,我马暂解鞅。侵晨蹑丹梯,渐陟崖以上。海窍澄而深,一酌万虑爽。石门多险邃,洞室半幽敞。振衣千仞台,益觉心目广。江山相映带,百里豁如掌。遥天接汗漫,薄暮穷苍莽。蓬瀛如可求,濠濮焉足想。悠然物外情,能不愧尘网。” 沈明臣诗:“高眺瑞岩冈,海风吹日黄。千峰分翡翠,万石卧牛羊。秦洞桃花闭,闽江春水长。登临在天末,白发感年芳。” 戚继光《瑞岩望阙台》:“万里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乘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屠隆《宿瑞岩寺诗》:“偶向名山宿,岩空不掩扉。风鸣黄叶落,江冷白云飞。潮满鱼初上,芦深雁到稀。扬帆望浦口,乡思正依依。” 叶向高诗:“自爱名山好,频来问远公。危峰幻窈窕,怪石削玲珑。蹑磴方疑坠,穿云路忽通。苔深科斗字,塔隐蕊珠宫。波静江如镜,林开月似弓。飞觞临水洞,移榻就松风。棋响疏钟外,歌声别院中。长怜诗作癖,谁识色来空。多病尘缘薄,奇探胜地穷。平原情不浅,河朔意偏雄。转忆曾游者,今朝若个同。” 郭造卿《重登瑞岩诗》:“不厌频登眺,江山胜概饶。晴岚浮远屿,落日渡横桥。丹鼎诠谁秘,元关路不遥。临风乘逸兴,缥缈接松乔。”余翔《同蔡伯华题瑞岩》:“海上孤峰削不成,春来延眺薜萝清。杯倾竹叶青山醉,石扫莲花彩笔横。飞盖低松云欲坠,行歌出谷鸟初鸣。孤臣莫洒中原泪。一谪长沙万古名。” 施德政《游瑞岩诗》:“最爱名山洞壑多,招寻不为佞维摩。红飘法雨诸天近,白跨长虹夹岸过。喷雪飞泉成鼓吹,干云古木挂藤萝。翛然似隔人间世,徙倚层台只浩歌。” “丹楼绀殿并崔嵬,眼底烟霞四望开。江树半含春雨后,海潮遥带夕阳来。数声野鸟和清磬,百丈苍虬卧绿苔。为问灵源谁第一,玉融咫尺即蓬莱。”德政,太仓,福建都督。 黄用中《瑞岩寺诗》:“海滨候早寒,朔风劲如射。缭绕灵洞深,淅沥寒泉泻。地主虔行庖,林僧肃延迓。阳岩险莫跻,阴壑暝如夜。落景从归骖,疏烟起田舍。” 徐《题瑞岩寺》:“云际诸峰列翠屏,振衣台上俯沧溟。龙鳞老树摩天碧,螺髻浮山隔海青。怪石何年镌佛相,幽岩从古集仙灵。到来便欲迷归路,流水桃花洞不扃。” 陈价夫《题瑞岩寺》:“上方宫殿陟崔嵬,高阁凭虚倚石开。岁久藤花侵讲席,春深榕叶暗香台。半林倒影墟烟合,几点浮空海舶来。自是登临人不乏,姓名无限翳苍苔。” 又《海窍诗》:“石崖有一窍,下将沧海通。贮水久不涸,录源窅难穷。儿童戏提掷,瓦砾盈其中。大如半斛匏,外狭而中空。中涵不测渊,乃与溟渤同。尾闾泄不尽,息壤堙无功。夏革未可问,齐谐竟谁逢。吾闻三神山,乃在瀛海东。试从此窍入,远达蓬莱宫。愿作费长房,委身逐壶公。鹏鸠只自笑,蛮触徒相攻。神奇倘不没,请附漆园翁。” 又《登振衣台望海诗》:“高台一望俯溟濛,略指方隅认海东。远树半分鼇背雨,危帆低接蜃楼风。云涛浩渺腾青气,烟岛微茫映碧空。最爱川原残照后,落霞孤鹜有无中。” 又《登望阙台读戚大将军诗》:“沧海鲸波一旦平,将军曾此拜神京。高牙已落降王胆,片石犹存望阙名。旗鼓说坛应号召,龙蛇笔阵尚纵横。燕然旧勒皆陈迹,蔓草寒烟感慨生。” 又《石弥勒佛》:“自脱阎浮不记年,何因更向此安禅。金刚妙相元非石。兜率高居尚有天。阁外尘埃悲浊世,门前沧海见迷川。也知后劫应难遍,早结三生礼定缘。” 陈荐夫《夜投瑞岩寺》:“海色苍苍白露寒,征途初倦叩禅关。似闻僧语青冥上,乍见窗开黄叶间。清梵听来山月晓,荷衣湿尽岭云还。心知净境谁留滞,坐向松间一夕闲”。 曹学佺《游瑞岩》:“海气凝奇状,山形建瑞标。虚中能不断,古色未曾消。云去时穿石,泉来每应潮。与君行复赏,人境正堪遥。”

  洞溪桥 在修仁里。宋绍圣间僧契慈建。绍兴中里人林昭显募缘续建,凡十门,广八尺、长二十四丈。元季圯于水。

  刘砥墓 在修仁里应乾寺之西。砥,初葬长乐金鸡山,改葬今所。

  延庆寺 在新安里。五代唐长兴间建,初名灵曜,宋天圣中锡今额,山泉甘冽,所产茶亦异常品。

  拱辰山 在方成里。与龙卧山皆负海。山有三峰,山峰状如牛角而北拱,故名。俗呼牛角山。下有石洞叵测,风从之出,舟人避之。一石如鼓,方广丈余,一指推之则动,两手尽力则不动。又有仙人迹、炼丹灶、石盆。其在龙卧山有马石五,龙潭一,宋乾道九年,令刘敦祷雨有应,为立龙堂。淳熙二年,令范处义刻像祀之,其下有寺。

  陈廉墓 在堑柄山。廉,字平叔,草书得张旭笔法,时称黄山翁。

  林安宅 在方成里。安事母至孝,母死,庐墓旁有石裂,涌泉甚甘。闽王异之,以其庐为涌泉寺。

  林正华墓 在古龙拱振山。宋尚书郎邱与龄篆“林孝子石”。正华,安之六代孙也,母卒,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已而,庐墓侧有甘露之瑞,世称涌泉大小孝子。

  螺 岭 在县北六十里。势高峻如青螺,登其颠,北瞰方山若咫尺间,半隶闽县。

  天王寺 在县北遵义里。梁大通二年建,初名“法建”,唐咸通三年更今名,有湖亭之胜。

  浮应庙 在义泉岭下。神陈姓,能禁虎暴。宋淳祐中赐额,今废。

  石龙岭 在遵义里。山之巅有义泉云,岭下有作枋桥。

  七仙岩 在遵义里。相传七仙居此。其洞犹存,洞口甚狭,内通长乐县界。

  五周岩 在方兴里。接闽县界,相传兄弟五人,岩栖于此,后俱得道升解。有棋盘仙迹之类。

  傀儡岭 在方兴里。以形似名。下有应石,在岭北驿路旁,过者有呼,其应如响。

  常思公岭 在常思岭之南。有铺十里,达于磨石。又十里为太平铺。

  金翅山 在永福里。从大义白鹿山中越二十里,矗起数百丈,形如大鸟展翅,故名。

  天竺寺 在方兴里。唐咸通间建。相传仙汲泉碾茶处,又灵石寺,亦唐时建,国朝隆庆中重建。

  仙举岩 在新宁里。与永福县接壤,峭拔千仞,无阶可升。其下有石,有穴,泉源不竭,可饮数十人。旁又一石鼓,叩之则鸣,与灵石九叠峰并峙,相传有仙人升举于此,遗迹犹存。

  石堘桥 在太平桥之北,从桥以南十里至高车铺,又十里为宏路驿,舍桥而东,有径路,入福清稍近。

  宏路驿 在善福里。有铺,十里达于金印,为周道,从驿而东,抵县二十里而近。

  陈仕贤墓 在善福里。仕贤,嘉靖壬辰进士,积官都御史。

  古 屯 在善化里。邑人屯兵处。又里中有军寨,在石竹山下。宋初宿重兵御盗于此,其旁村犹曰虎屋。

  石竺山 在永寿里。山形峭拔,有石巍然。山颠汉何氏九仙所游之地,祷梦辄应。相传有林元光者,修炼兹山,丹成骑虎上升。今虎溪岩石上有井,虽旱不涸。宋乾道六年,有大石自移,声如雷。山有紫云洞、罗汉台、普陀岩、灵宝观、半山亭、紫磨、狮子、象王诸峰之胜。 宋林亦之《石竺山》:“半载空拳把疏头,新成楼阁石山幽。未忘嘱付樗居士,送紫云师紫帽游。师知缘熟向温陵,骑虎如翁现化身。袖有先容应得力,阳岩佛地位中人。” 林希逸《石室诗》:“苔入紫岩隙,藤枯半壁花。山灵不敢住,分付与僧家。”又《双鲤石》:“日炙岂曝腮,雷惊不烧尾。真人上升去,留得琴高鲤。”《冼耳泉》:“是非不须闻,好恶不须听。若要心源清。无如耳根净。” 陈遂《升仙坛诗》:“仙乐寂无响,云旗悄不翻。晓云生石罅,夜雨长苔痕。” 又《朝斗岩》:“片石平如砥,朝真仰太空。星移琼简露,月落羽衣风。” 又《无尽泉》:“高山有泉脉,井石半瓢如。汲之应不尽,不汲亦无余。” 李丑父《朝斗石诗》:“身立魁杓近,月明星露寒。云中几声磬,谁信是人间。” 元林泉生《鹤影石诗》:“鹤来仙已去,谁料虎能飞。怒入青山骨,千年永不归。” 明林鸿《游石兰山紫云洞》:“群山际沧海,一峰凌紫云。昔人炼丹处,石室莓苔纹。飘飘龙虎车。即此上丹阙。惟馀白鹤影,宛在青松月。下有静者庐,其人颇淳庞。一木落天镜,万花明石窗。药物有时暇,还来扣岩关。心与鱼鸟亲,身随天地间。伊余汩流俗,十载未应还。长歌赋招隐,梦绕天涯山。 王恭《游紫云洞诗》:“仙源迢递紫云间,逸兴逢秋偶独攀。辽海鹤归空夜月,瑶台人去但荒山。苔边积水流天镜,鸟外遥峰点紫鬟。石竹房中孤磬晚,此身那得野僧闲。” 林敏《晓登石竺山卧龙潭》:“飞轩窅洞碧,溪口寒流深。溪南一峰峻,众壑波上阴。杉松乱天影,水月乃予心。时节开兰书,寂寂空中音。集花逗秋思,鸣瀑弦素琴。愿乘白鹤影,永矣谐幽寻。” 郑善夫《宿石竺山》:“寝疴坐情累,削迹离故家。妙兹中秋景,气候清且嘉。迢迢紫云洞,渺渺天一涯。寻壑听泉流,攀岑悟灵芽。千峰递生态,百草互吐葩。周览荡节物,况乃凌紫霞。神仙如彷拂,道我入幽遐。丹砂未易营,缁鬓早已华。神理寓隐赜,时变增感嗟。至人有逸念,存形非所多。” 傅汝舟《宿石竺》:“扁舟百里寻仙去,细雨千林兴不迟。岩侧尽联钟磬下,路疑全仗鹿麋知。丹房日暮生光怪,碧海年深费梦思。便拟离群从此地,攀云采药任吾之。“顾大典《游石竺山》:”亦是栖真地,云房终日扃。竹侵幽涧绿,石绣古苔青。飞阁悬疑坠,孤筇振复停。入林依宿莽,抱叶见寒。伏磴窥潜鲤,层台仰摘星。紫云时拂洞,丹灶尚留亭。旅馆宵无寐,尘心梦未醒。还栖归隐处,一为叩仙灵。” 王世懋《同刘司理登石竺山》:“云里孤筇陡自扶,千岩万壑锦模糊。滩声下界常朝暮,雨态中峰乍有无。洞冷不教清梦境,山幽真拟作仙都。天台幸结刘郎伴,敢问登高是大夫。” 陈朝璇《登石竺探花峰》:“览胜欲穷三岛秀,蹑奇仍上探花峰。东瞻溟渤数千里,南望云山几万重。青鸟碧桃春寂寂,玉芝瑞草晚茸茸。我来一发苏门啸,声落寒潭起卧龙。” 王湛《游石竺山》:“仙子遨游地,高秋试一寻。坛空青鸟下,洞古紫云深。月色清人梦,泉声浣客心。竹风鸣永夜,彷拂凤笙音。” 又《重游石竺紫云洞》:“叶落与啼猿,山空处处闻。攀萝入古洞,扫石宿秋云。涧影摇空翠,松阴下鹤群。丹房夜幽寂,倘得遇茅君。” 陈椿《石竺岩》:“仙源何缥缈,壑宅几纵横。树挂晴霞影,崖通瀑水声。丹房思炼药,石洞忆吹笙。安得枕元叟,同来顶上行。” 陈价夫《宿紫云洞》:“古洞閟清晖,林香转翠微。犬迎松影吠,猿度石潭归。落日空丹灶,秋风上客衣。坐看猴岭鹤,长绕白云飞。” 徐熥《游石竺山》:“一迳费攀跻,群峰尽觉低。千层环碧嶂,百级挂丹梯。山峻天疑近,林深路转迷。空中飞鸟绝,树杪乱猿啼。跳浪多山鬼,盘旋半虎蹄。解衣穿草树,挥手抉虹霓。鲤去仙留迹,丹成灶有泥。看碑寻篆录,炼药乞刀圭。吟眺意俱适,徘徊日渐西。扶筇下山去,月色印前溪。” 施德政《游石竺山》:“胜地联尘磕,当年策短筇。狙驯僧共狎,石怪树偏浓。仙去丹炉在,人过碧藓封。望中青一点,恍惚妙高峰。” 徐《游石竺山》:“不到兹山已十年,重携双屐紫云边。青峰尽入啼猿树,丹壑曾飞跨鲤仙。竹杖策残萝径月,薜衣穿破石门烟。刘郎愧作寻真伴,忽见桃花忆旧缘。” 马欻诗:“古洞凌虚鸟道危,风篁萧瑟薜萝垂。拟随白鹿探灵境,故向名山觅紫芝。坛静鹤窥行客迹,松枯云护挂猿枝。尘心洗尽疏钟杳,清梦长宵落月迟。” 袁敬烈《晚至石竺》:“玉洞千年古,都消物外情。暝烟孤鹤返,微月夜钟清。石磴盘猿穴,松风杂鸟声。神仙如可问,同此学长生。

  许良朋墓 距石竺二里许,良朋,积官都督佥事,钦赐祭葬。

  无患溪 有桥,在宏路驿东南。源出石竺山天宝石,入于交溪。相传林真人以此水饮病者,辄愈,故名。

  灵石寺 在清源里。其山磅礴百里,峻拔千仞,层林积翠,飞泉漱玉。山颠有石,久晴鸣则必雨,久雨鸣则必晴。有三峰九叠,其势插天,层级可数。曰留云,云留或经旬不散;曰报雨,久旱欲雨,其峰震撼有声,亦一奇也。又有通天石、仙人崖、戏龙潭、碧仙洞诸胜。唐武宗时始建庵,宣宗时创精舍,名翠石院。懿宗赐“灵石俱眡寺”额。宋天圣初,复广寺宇,有十胜。亭榭尽废。独“苍霞寺”,朱文公书扁;“蟠桃坞”石刻尚存。 唐元结《赠灵石俱眡诗》:“万卷千编总不真,虚将文字役精神。俱眡只念三行咒,自得名超一世人。” 明叶向高诗:“灵源幽径隐珠林,曲曲溪光抱远岑。路转层崖天欲尽,云归深树昼常阴。芒鞋好趁中山约,尊酒能忘物外心。此去武陵应咫尺,桃花流水许相寻。”

  应峰寺 在清源里。唐大中间建。 明叶向高诗:“芳溪沿尽出层阿,古寺经行感慨多。云冷法堂喧鸟雀,春归幽径长藤萝。空花零落无僧住,暮雨凄凉几客过。乘兴欲穷天际路,数声钟磬隔烟波。”

  黄蘗寺 在西南清远里。沙门正干从六祖,得其传,唐贞元五年建院,名般若堂。今十二祖师堂,其地也。德宗赐“建福禅寺”额。国初重建,嘉靖间倭变经毁,其山多蘗木,有峰十二,瀑布澎湃泻岩石间,止而为潭,龙居之,祷雨辄应。寺之西有嵩头崖,乳香出石罅间。 梁江淹《游黄蘗山》:“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南川饶奇怪,赤县多灵仙。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皆负雄豪威,弃官为名山。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唐宣宗《与黄蘗禅师观瀑布联句》:“千崖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宣宗宣宗微时,遯迹为僧,后登宝位。诵其诗,气象迥别。 宋陈确《报雨峰》:“峭拔藏苍龙,烟去掩晴昊。天际雨欲来,山灵已先报。” 运使熊彻《塔诗》:“月塔影来山店北,暮钟声落海门西。” 丁公言诗:“莫言尘世人来少,几许游方僧到稀。” 李弥逊《黄蘗寺诗》:“苦为扪萝行,正坐爱山僻。振衣云中树,洗耳泉上石。稍寻优钵林,偶傍瞿昙宅。溪横走羊肠,山转回龙脊。两难伴支筇,二老共飞锡。望迷落叶秋,坐断蒲团夕。云归绕窗明,香尽出檐碧。希声发崖窦,妙观生墙壁。尘缘苦推攀,胜事成今昔。离家月垂钩,归路月挂壁。师今一帆轻,我向百里役。船子罢持桡,赵州行蓦直。” 林希逸诗:“黄蘗山前古梵宫,早年屡宿此山中。猿啼十二峰前月,鹏送三千里外风。日者共游因朔老,期而不至有樗翁。骑鲸人去相如病,更欲跻攀谁与同。” 陈藻《黄蘗香炉峰诗》:“黄蘗寺前犹突兀,祖师塔外别安排。香炉好是中尖小,无数峰峦拱揖来。” 元刘弇《题黄蘗寺息老堂诗》:“顷来法席如师少,老去生涯似此无。直寄天年谩龟鹤,却收化日到桑榆。苍环作抱三台壮,缟带明空一水纡。时拂东齐坏云衲,更开南越隐居图。买山支遁无初费,示疾维摩本不徒。夜雨龙腥飞别涧,昼烟禽哢落高梧。斋余短捉清生麈,坐久柔团暖称蒲。三乐荣期犹俗物,二毛潘岳信拘儒。禅林彪虎新眡熟,觉海乌藤旧搅枯,不学昔人悲唾远,已将兹世脱鱼濡。” 明叶向高《黄蘗山观龙潭诗四首》:“黄蘗安禅地,青莲选佛场。金绳开翠碧,银汉挂雕梁。路转空香杳,阶侵定水凉。何因长洗钵,且得共飞觞。” “灵迹何年著,鲛宫此地开。湍泉争喷雾,激响欲奔雷。不辨摩崖字,空余翳石苔。谁云弱水隔,峰顶即蓬莱。” “宝地围青嶂,龙湫落翠微。晴虹低饮涧,寒雨乱侵衣。溅石惊珠坠,因风误雪飞。临流欣濯足,心赏莫言归。” “入谷山如削,蒙茸手自披。澄潭含树碧,高岫与云疑。波动龙初戏,人来鸟共窥。不缘避暑饮,安得此探奇。” 徐《宿黄蘗寺》:“青峰十二削芙蓉,黄蘗开山第一宗。阴洞有灵蟠巨蟒,古潭无际蛰神龙。门通数亩林间竹,路指千年涧底松。觅得云房聊借宿,半天残月上方钟。” 曹学佺《龙潭诗》:“虽云七潭水,定有几龙蟠。不涧因辞绕,无梯亦辍盘。冥冥乘气下,冉冉自空抟。璀璨日成幔,嵬峨云作冠。按音非一部,取象亦千端。为雨俄为雪,似雷复似滩。簾垂不可尽,珠碎更能完。周姬耽裂缯,班女恨裁纨。蓄素仍舒采,看碧漫成丹。上古终无霁,四序但知寒。猿啼频失响,禽翔屡落翰。盛徒喧笑入,犹然觉旅单。”

  香城寺 去黄蘗二里许。 明徐诗:“邻僧遥引路,岭度百盘苍。高处见溟海,空中闻妙香。暮云孤刹冷,秋草古坛荒。十里披蓁入,下山无夕阳。” “众香元有国,此处独名城。古篆旧留迹,暮钟遥送声。树多猿叫啸,路有虎经行。一片铺金地,西风禾黍生。”

  安福寺 在清远里。唐大中间建。宋嘉祐中重建。有熟梅轩。 宋林希逸诗:“梅子黄时四月秋,小轩流水最清幽。山僧坐到禅机熟,不挂眉头一点愁。”

  翁陂山 在清远里。有林公遇墓。

  迳 江 在南灵得里。其源一出旧兴化县金支大潭,与渔溪合流为迳港,南至绵亭,东抵乌屿门,又南至双屿、头岐,而为二,东出白屿,西出后屿。复合于昭应庙,会迎仙港,入海。

  蹑云桥 在迳江翠林。宋元丰中,僧守思及其甥李诚募造,长三十丈,政和五年,复筑室于桥亭之西。国朝嘉靖间重修,参将戚继光大破倭于此。

  渔溪里 在万安里。

  闻读山 在福唐里。旧名小隐岩,唐水部陈灿读书于此。樵者蹑山麓,闻弦诵声,疑为神,不知其灿也。后改今名,上有遏云碣、潜公室、讲读台、狮子迹。

  沙塘民城 在县南五十里。隆庆间筑。

  鼓 楼 在县南隆仁里。闽王审知调兵筑海堤,建楼于此,鸣鼓角警夜,故名。

  祭苗墩 在鼓楼之东,闽王祈谷于此,其墓犹存。

  牛田场 在时和里。有盐课司,民居鳞次,多著姓。嘉靖季,参将戚继光大破贼于此。

  灵隐寺 在龙仁里。宋政和五年建,有不溢泉、平步台、小龙潭、海月庵。 明陈亮诗:“世路多喧嚣,春山自幽静。偶从淡荡人,共陟招提境。沙明日在野,林暝云起岭。憩石歌且吟,倾瓢醉还醒。方欣灵府旷,渐觉尘虑屏。预恐解携归,愁襟复难整。”

  拜 井 在井得里。相传闽王筑占计塘,凿井无泉,拜而得之,故名。

  化北里 在县东南六十里。民居鳞次,亦多大姓。隋时掠琉球五千户居此。

  大湖洋 跨浔洋、隆仁、福唐三里,溉田甚广。

  嘉福寺 在化北里。宋建。

  泽朗山 在化北里。有巡检司。

  黄蘗郑渚 在万安里。宋天禧间,僧履元筑堤其上,望若长坂,外捍内防,日与风涛为敌。

  化南民城 在县东南六十里。嘉靖间筑。

  福兴寺 在化南里。宋庆历四年建。国朝洪武二年重建。

  苏 溪 在西南安香里。源出莆田县界,西通横山潭,汇流于此,故谶云:“苏溪不用船,此时出状元。”

  昭应庙 在苏田里渔溪上。虞雄者,闽王牙将也,与海寇力战渔溪,死,民为立庙。甚著灵异。宋绍兴二十六年赐今额。

  虞雄墓 在苏田渔溪之南。

  云 峰 在安香里。峰之绝顶为白泽崖,有大石,巍然下覆,中有石门,可容数十人。又有双髻峰,顶有仙坛,宛若天成,高二丈余,四面如削。有石为级,亦皆自然,宋乾道二年,雷震为二。

  重兴寺 在西南光贤里。五代周显德二年建,初为庵,名“大悲”至是拓之,乃更今名。旁有石高峰、石马泉。

  新兴寺 在光贤里。宋太平兴国中建,本崇福院旧址。孝子翁仁凯庐墓所。

  蒜岭驿 在光贤里,上接宏路,下通莆阳。山石间多产蒜苗,故名。或云山形如蒜瓣也。又名草堂山,东望涨海,氵弥漫无际,岭头旧有照海亭。东有翁承赞诗、并昼锦亭,俱废。 宋刘克庄诗:“松气满山凉似雨,海声长夜近如雷。”

  昭灵庙 在光贤里余坑。汉时有赵升者,归事张道陵,常乘铁舟抵浮山。舍舟而陆,憩于盘石。留筠篮、履、杖迹于石上。宋天禧元年,邑人高斌倡众立庙。皇祐中陈良为记,熙宁十年封“禧真人”。绍兴八年赐额,元时废。国朝洪武三十年重建。

  卢焦石 在昭灵庙前海中,高广数丈,风涛漱激,为龛岩玲珑之状,采玩者必获神谴。

  迎仙港 源出旧兴化县,合桃源之水为大溪,至迎仙寺市,为子鱼潭,又历县境黄茅墩,合蒜溪出江口入海,江口有桥,旧名上洋,桥之南为莆田县界。

  江阴里 在县南九十里海中,统图六。

  白屿山 在江阴里。又名陈田。山之绝顶有鸿休崖,崖窦天成,下瞰沧溟,浩无际涯。昔尝有僧鸿休居此,故名。又鸟窠岩,在鸿休岩之西,累石为之。初,鸟窠游杭,巢木杪而居。守白居易往访之曰:“得无危乎?”答曰:“如公所处,则危甚。”诘之,乃言:“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白点头道“是”,以诗赠之。后居此山,故名其岩。

  双 屿 在江阴时。二山海中突兀相对,又名仙屿。上有鱼户百家,蔡道者所居。石岩可居十余人,有石井,亢旱不竭,其水甘洌。东又数岩,及百年洞。乡人立神祠洞中。又有草屿堂、与宿霞岛,乾道二年,徙其居民于连山。

  壁头山 在江阴里,距县五十里。有巡检司,洪武十二年建。

  万安所城 在平南里。去县百二十里而遥,有百户、千户,置戍焉。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督造城垣,周回二百二十五丈八尺,高一丈八尺,广如之。建楼其上。

  牛头山 在县西南。有巡检司,洪武十二年建,海渔成市。

  海坛山 在东南大海中。又名东岚,唐牧马地。泰清中,始有寺宇。宋初置牧监,寻罢。南北长,东西狭,周遭七十里。故元户满四万升州,以海坛诸里佐之。居民市散,村落不一,山势远望如坛,故名。国朝洪武二十年,以倭寇猝至,难于备御,转徙其民。有遗畜,自相孕育。其山旧产马鬣,有异文,盖龙种云。海坛之支,为水独清而甘,有石井通海,深不可测。初,海坛有田甚广,居民耕种焉,后圯于水。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