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访禅:嵯峨深山藏古寺


2014/9/8    热度:503   

  杨岐访禅:嵯峨深山藏古寺

  段润萍文/图

  杨岐山位于萍乡市上栗县境内,距萍乡城区25公里。杨岐山古称翁陵山、漉山,海拔约1000米。相传战国时期的闻名哲学家杨朱到此,因山大路杂,面临岐途,迷失方向,凄怆泪下,后人因此而将此山命名为杨岐山。

  杨岐一般寺,原名广利禅寺,始建于唐开元(公元713),宋庆历初(公元1041)改为一般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下一大支派―――杨岐宗祖庭。一般寺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7600多平方米,建造面积2500多平方米,寺内现存贵重的唐柏、唐碑、唐塔等,唐柏之后有清末闻名学者文廷式的墓葬,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通禅寺不普通

  笔者很早就听说过杨岐山的大名,知道杨歧山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杨歧宗发祥地,向来很是憧憬,只是苦于工作繁忙未能成行。今年10月的一天,终于看了个空子,邀约几位驴友共同前去。

  我们一行驱车沿320国道从宜春出发,约两小时车程至上栗,在一个叫案山关的隧道口下车,挑选当年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拜访杨岐山的路线前行。这儿之所以叫杨歧,相传战国时期的闻名哲学家杨朱到此,因山大路杂,面临岐途,迷失方向,凄怆泪下,后人因此而将此山名为杨岐山。不过这种说法有无根据,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了。但它以峰峦之旖旎,溪涧之曲折,岩石之凸椋,云雾之缠绕,岚光之掩映,已经成为古今游人的慕游之处。我们顺着水泥路曲折蛇行,大约走了个把小时,转过一处山丘,普通禅寺豁然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从外面来看,普通禅寺不算大,看上去甚至有点简陋,但整座寺庙的地理位置非常有特色,放眼看去,杨岐山云雾缭绕,地势如同一朵青色莲花,而其中一瓣花叶又宛然是一尊弥勒大佛,普通寺即座落于弥勒佛的肚脐之下。但见寺门匾额上赵朴初先生题写有“杨岐普通寺”五个大字,令人肃然起敬,顿有超脱尘世之感。入得寺来,淡淡的檀香布满在空气中,又处处提醒着众人佛门净地的尊严。寺内摆设不多,极其简练随意,倒也暗合普通寺的名称。

  寺里的住持为义广法师,年近不惑,皈依佛门已有16年。据义广法师介绍,杨岐普通寺始建于盛唐时期,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乃是临济宗下一大支派―――杨岐宗的祖庭。杨岐普通寺初名广利禅寺,乘广禅师于唐天宝十二年(753)所创,后甄叔禅师得嗣其法,于唐大历年间新建法堂、僧舍,规模扩大。宋庆历年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将广利禅寺改名为普通寺,兴盛时有和尚上百人。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关圣殿、躲经楼等,现仍存如来佛、观音、关帝等大型塑像,还有护法韦陀、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木雕神像,富有南方古刹的独特风格。

  在义广法师的带领下,笔者蹬参观了普通寺至今还保存的唐柏、唐碑和唐塔。

  众人首先来到前殿,在正门左右墙上,可见用玻璃框着两块碑石,便是我省仅有的全国闻名的唐碑。一块是刘禹锡为杨岐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文,由刘禹锡篆刻,建于唐元和二年,此碑高2.8米,宽0.9米,字数1350个;另一块是《甄叔禅师塔铭》,公元832年唐大和元年建,沙门至闲撰文,僧元幽书写。此碑高2.8米,宽0.9米数字527个。前者为刘禹锡的自得之作,后者书法如行云流水,均属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道光17年(1837年),住持将二块塔铭分别镶嵌起来。1957年,唐碑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绕过大雄宝殿,在后山老遥就观见一棵参天古柏耸立在那里。唐柏,又名倒栽柏,是唐元和时甄叔禅师亲手栽植的一株柏树,亦称“甄叔柏”。此树高31米,围7米,直径2.33米,传说此柏是禅师作法栽成活的,因此叫“倒栽柏”。此柏虽经千年风霜雨雪,仍旧苍劲挺秀,枝繁叶茂,生气盎然。义广说,2000年6月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曾来了几位专家,对唐柏入行了研究考证。

  在参瞅唐柏之余,一座大型墓葬吸引了众人的注重。原来这就是文廷式墓。文廷式是清末闻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他曾为珍、瑾二妃的老师。创立“强学会”,并对“百日维新”产生很大的影响。义广说,过去凡遨游杨岐山的人都要来文廷式墓凭吊一番。这座墓葬座落在古寺唐柏的后面,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00平方米。在墓葬的后座有文廷式墓碑、墓表,还有一对石柱,文廷式《墓表》系其生前好友沈增所撰,碑文、对联清楚可辨,联曰“青简尚新,宿草将列;鸱鹑东徒,松柏成行”,现该墓已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塔有两座,一座是乘广禅师塔,位于普通寺的右侧,高2.35米,呈八角形,由花岗岩石垒成,塔身浮雕古朴雄浑,具有古代建造风格。甄叔禅师塔在普通寺左侧,高1.78米,宽0.88米,形似方亭,又称油盐塔,西塔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义广法师告诉大家,乘广禅师塔身铭文为刘禹锡所撰,而甄叔塔铭则是唐代诗人王观所写。瞅似“简陋”的普通寺,却珍躲着如此丰富的文化珍宝,不由得令人直叹普通禅寺不普通”啊。

  方会禅师与杨岐宗

  杨岐方会禅师(992―――1049年),袁州人,俗姓寒。二十岁时因犯事逃入瑞州九峰山削发出家,每阅经书心神领略。后往长沙参谒石霜楚圆禅师,契悟禅旨。据载,方会到石霜楚圆处时,初为监院,治理一寺的事务,长久未悟。他贸蛭求教,楚圆和尚都说,你要忙的事太多,快去干你的吧!有一天,楚圆和尚外出,天忽降大雨,方会抄小路接到楚圆和尚,他拉着楚圆的手说:“师父今天不给我道明,我将请师父吃顿拳脚!”楚圆说:“你知道这个事就行了。”话未说完,方会忽大悟,遂跪伏于地。后来方会在杨歧山传法,创杨歧宗,他闻名的弟子有白云守端、保宁仁勇、石霜守孙等。

  方会于杨岐山开山传法,风靡天下。一学僧来问:“请问师父,你唱的是哪家曲调?继续哪家门风?”方会答:“有马骑马,无马裁。”又问:“欲免心中闹,应须瞅古教。什么才是古人的教诲?”答:“还不是天地日明,碧海波澄。”再问:“你说的不知该怎样注意才好?”方会淡然说:“不是正在你脚跟下、眼皮前吗?”

  方会说法亲切自然,明白通畅,很能够吸引人,而且他的禅法简洁明快,实事求是,重视实,而玄虚不多,深邃的语句也不多。其所创的杨岐宗,后与黄龙慧南的黄龙宗同为临济宗的两大支派。在唐代中叶中国禅宗有五家:临济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到宋代临济分为黄龙、杨歧二荚冬但黄龙一派仅经数传,至宋代末年即绝传。因而临济宗仅剩下杨岐宗,最终又合二为一了。临济宗(杨岐宗)历经宋、元、明、清,独荣独昌,弘传至盛,法流繁衍,广布南北。不仅如此,杨岐派历代都有和尚去日本传临济宗旨,前后东渡扶桑的高僧就有二十九人,至今其在日本的信徒已进铺到了100多万人。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