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历史上的宗教文化建筑
2014/9/8   热度:803
兴城历史上的宗教文化建筑 郭纯水 兴城是座历史文化古城,早在明清时期,在这片地域上就有庙宇、寺院、道观、祠堂等宗教场所280多座。主要教派有佛教、道教、回教、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从菊花岛上的大龙宫寺、白塔峪塔、磨石沟塔等辽代建筑来看,兴城地区的宗教文化发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兴城宗教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传播甚广。 宗教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兴城历史上的宗教文化发展也是经历了由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以至引进世界宗教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各种教派、教义、神学、礼仪和典章制度等日趋复杂并完善的多元性。据史料记载,辽金时期菊花岛(当时称觉华岛)就已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佛教文化传教中心,出家修行者达二、三千众。加上周边信徒已有上万人之多。明清两代的宁远州(今兴城市)中后期和民国初期,释、道、儒三教合一,成为地区宗教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建造的许多庙宇寺院等宗教场所遗迹至今犹存。 “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的宁远卫城(今兴城古城),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历代在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中,除建设官府衙门、兵营宅院、商业贸易外,还在古城里的一些重要地段布建了多座庙宇等宗教场所,用以满足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需求。据初步统计:古城区原有庙宇寺院达54座(其中古城办事处辖区有30座、城东办事处辖区有10座、宁远办事处辖区有14座)。一座城市有无孔庙和学宫,这是体现这座城市(古城)文化品位的重要标志。自元代以后对于孔子的尊崇已达到至高无上的程度,孔子被统治者封为文宣王,其庙宇可以享受与帝王宫殿同样的规制待遇。兴城的孔庙与学宫在一起,最初占地面积就达7500平方米(现扩建为15000平方米),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占地约3400平方米的城隍庙和文庙等均属官庙,在宣扬儒家学术文化和民俗文化中承载着重要作用。 兴城地区的宗教建筑与我国其他地区基本一致,且更具有北方特色。其选址一是根据官府要求施建。二是自选自筹自建。建筑选向一般多是坐北朝南,也有坐东面西的,多选在有山有水、朝阳避风之处。在色彩运用、数字等安排上都有一定讲究:多以黄为贵,以东为大。在建筑风水上讲究阴阳平衡,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并多用单数以示吉利。从建筑规模布局上看:大多依中轴线进行对称式布置。多为照壁→山门→钟鼓楼→主殿→配殿→后殿等。主体建筑均是采用三段式构成:即台基、墙身、屋顶。有关庙体规模的大小,建筑结构的选用,由依经济状况来确定的。坐落在兴城古城区的庙宇寺院多为独门独院,也有两跨院、三进或五进院。建筑材料开始由石砌土垛→外砖内坯→全部青砖灰瓦→发展到琉璃粉饰贴金。建筑材料的选用,制作工艺的雕琢,对于庙宇建筑的使用寿命、宗教文化的延续有直接关系。古城寺庙的屋顶建造型有庑殿、卷棚、歇山、悬山、硬山和囤顶等形式。 这些宗教建筑,包括佛寺、道观、家祠都属于宣扬传播宗教文化的场所,深入到广大人民的生活领域在社会发展、人员交往上是有很深根基的。庙宇寺院有的一年一度举行庙会,如每年农历4月18娘娘庙会,4月28的药王庙会,5月13的关帝庙会和清明、7月15、10月初1的城隍爷出巡等。有定期举行的传教集市,一些场所还成为了市民主要日常生活的活动中心。人们祈求佛祖、上苍、神灵保佑风调雨顺、驱鬼降妖、求子消灾、功德圆满、安居乐业、多子多福。这些庙宇寺院的建设,一是便利了善男信女们的祷告和乞求美好的愿望、祝福;二是满足修行者对佛经、道藏、儒学的求知渴望;三是丰富了市民对生产和生活及物资文化交流,起到了极积的作用。如孔庙、天宁寺、城隍庙、地藏寺、娘娘庙、马神庙等庙宇是古城区最突出的建筑群,较比其他寺庙的建筑规模大,标准高,采用较好的建筑材料,精良制造工艺。再一就是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保护,在多次战乱中只有官府民居被烧,像文庙等这类建筑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成为现在重要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资源,成为古城区城市建筑艺术的重要标本。 兴城的宗教文化发展除宣扬各种教派的经典外(佛经、道藏、儒学、圣经),同时兼有反映着一个时期内人们的一种意识愿望,对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带有很丰富的民族和地方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古城外的西北角原有座马神庙,又称福兴寺,建于清代。庙址在今西关小学位置,东西宽66米,南北长70米,分为东西两个院落。总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至今还流传建庙时的一段动人故事:相传守将祖大寿降清后的那天中午,袁崇焕赠予他的那匹战马——赛赤兔挣脱了缰绳,跳出马圈,沿着宁远卫的东西大街,向着北京方向跑去。但一出西门,就被祖大寿的家丁发现了,于是又截、又堵、又围,一直闹到城西北角才被缚住。但赛赤兔又踢又咬,就是不回祖宅。家丁们只好把马用铁链拴在一棵大树下,后去报知祖大寿。祖家一听也没招,就派马夫前去喂养。谁知赛赤兔不吃不喝,眼望北京一直悲鸣了三天三宿,最后口眼鼻耳出血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匹忠贞的马,就在赛赤兔死去的地方修建了这座马神庙。当时民间还传有:人不如兽,官不如马,人已绝情,官却降清,兽尚知义,马能尽忠。另外建于永宁门(西门)外的关帝庙,曾是山陕会馆。对于繁荣古城的集市交易和商贸往来起到了巨大作用。 兴城古城经历了明、清、伪满、民国及新中国等多个朝代更替,经受了多次战乱兵燹、天灾人祸,使宗教建筑和宗教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兴城地区的宗教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现象,有它自身发展的过程。它的存在不仅延续了古代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也是兴城古城的魅力之所在,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集聚,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加大,交通车辆的增多和城市中心的转移,一些宗教场所、宗教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问题。有关部门在制定兴城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指出了宗教建筑和宗教文化在城市基础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建设中要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适应兴城历史文化城市的发展需要,应有选择的修缮和复建一些庙宇寺院。条件成熟时,要修复古城区的马神庙、关帝庙、白衣庵等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庙宇、寺院和家祠;要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进一步搞好宗教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不断丰富古城的文化内涵;要切实加大力度,搞好菊花岛佛教文化中心的开发与建设,开辟更多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 随着我市整体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区宗教文化的不断发展,体现古老民族和民俗传统的宗教文化定为构建兴城的历史文化产业和旅游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智力支撑。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