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寺和姚广孝
2014/9/8   热度:690
香光寺和姚广孝 赵润东 古刹香光寺位于太行山余脉大房山东南麓的大韩继村。该村西邻新街、辛庄,东南是石楼镇支楼村,南通南韩继,北与周口村隔河相望。距西北龙骨山只有3公里。大韩继历史悠久,是个古老的村庄。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韩砦,俗称韩继村”。曾朝节建香光寺碑略,大都之西百余里,房山之界,有山名荷罗顶,祖龙自花陀而来,至是特然孤出,南下为伏龙冈,冈前万家聚落,村曰韩姞。这里西北部群山横亘,莽莽苍苍,东南部一派平川肥田沃野。周口河从村边流过,河谷与平原相依托,风光秀丽,是一处园境相宜的理想之地。 由于大韩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而被高僧择定建造一座相当规模的寺院。据《房山县志》记载:“韩继村有香光寺。寺右有唐宝积禅师塔。”建香光寺碑记:“韩吉村之北有古刹荒基,俗呼为少师园。抚残碑乃唐宝积禅师所建香光佛刹也。”香光寺建于唐,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从现存遗址来看,该寺当年院落宽阔,殿宇庄严,建筑宏伟壮观。由此可见,寺内僧侣诵经念佛之虔诚,香光寺成盛之景象。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成祖谋臣姚广孝因功绩卓著,拜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少师辞归山林,隐于太湖之华严寺。朝廷恩赐香光园为其别业,所以香光寺又称少师园。据《房山县志》记载:“广孝姚公,国初功臣,爵至少师,辞归山林,隐于太湖之华严寺。朝廷恩赐香光花园为其别业。久而荒废。万历奉命重修,始事于二十六年春,告成于二十八年秋九月”。大明王朝为何如此恩赐姚广孝呢?姚广孝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据《续藏书·靖难功臣》记,姚广孝是江苏长州人,幼名天僖。祖父姚菊山、父亲姚心都是积德行善之人。其父为医生,本想让他学医治病,但他不乐意此道,愿意读书作官或者学佛。于是在元末至正年间,剃发于家乡妙智庵为僧,法号道衍,字斯道。广孝虽然出家为僧,但又不学佛,喜好兵书谋略,兼学诗书,由于他对“诸子百家无不贯穿”,到了洪武十五年,由镇江北固山和尚法泐推荐至南京。当时,“高皇帝封秦晋燕等十五,成祖(朱棣)封燕王”。姚广孝求见燕王说:“大王骨相非常,英武冠世。今皇图草昧,东宫仁柔,愿厚自爱。大王若能用臣,当奉一白帽与王戴。”燕王朱棣领会其意,王字之上加白即为皇字。此时,正遇上朱元璋的皇后马氏驾崩。朱元璋的太子早亡,长孙仁柔,图谋大事时机正好。这时,高帝命各位大王与一高僧“诵经念佛修斋”,以示超度。燕王朱棣便乘机请广孝来北平,居住于庆寿寺,与朱棣日夜图谋。高帝驾崩,建文即位。广孝又策谋于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南征取代建文皇帝,此后步入辅佐朝廷的政治生涯。 姚广孝在辅佐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业当中,“推忠辅国,协谋宣力”论功第一。“明成祖御制姚少师神道碑记:广孝于时识进退存亡之理,明安危福祸之机,先机效谋,言无不合。出入左右帷幄之间,启沃良多,虽古之明智莫过也。”这里即指“靖难之役”时,广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靖难之役”,广孝未尝临阵,然皇帝用兵天下,他出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因为广孝功盖群臣,明成祖拜为资善大夫,恢复姚姓,“赐名广孝,立东宫,升太子少师。辅太子南京”,尔后,皇上再三劝广孝蓄发还俗,并赐与两宫人。而他始终不肯蓄发、娶妻。明永乐十六年来朝北京,“寓庆寿寺”。广孝时至耄耋之年,不能朝政,一日对同僚“告以去朝,即敛趺坐而逝”,终年84岁。噩耗传来,永乐皇帝“哀悼不胜,辍朝二日”,而文武百官前来吊唁者“肩摩接踵,填郭塞街。虽武夫悍卒,闾巷夫妇莫不赞叹嗟咨,瞻拜敬礼”。隆重的丧仪达七日之久。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成祖皇帝特进封荣禄大夫勋柱国。追封荣国公,谥号恭靖,加赠少师,并亲自撰写御制推忠报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姚广孝神道碑文。在房山的崇各庄乡择地建九级墓塔。作为僧人加官晋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据史书记载,姚广孝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曾和解缙等人负责编纂巨著《永乐大典》、《太祖实录》,且著有《逃虚子集》十一卷。他文武兼备,精于诗律,其“文章闳丽,诗律高尚,皆超绝尘俗,文人魁士心服其能每以为不及。《顺天府志》记曰:“重修太祖实录,广孝为监修,身自校阅,克勤其事”,其生平乐善好施,天性然也,尝归吴中,以所赐金帛悉散之宗族乡人。 在房山境内,姚公有不少撰文赋诗,现存咏诗有《拒马河》、《观石经洞》等,现录《观石经洞》诗如下: 峨峨石经山,连峰吐金碧。秀气钟芯题,胜概拟西域。竺坟五千卷,华言百师译。琬公惧变灭,铁笔写苍石,片片青瑶光,字字太古色。功非一代就,用藉万人力,流传鄙简篇,坚固陋板刻。深由地穴藏,高耸岩洞积,初疑鬼神工,乃著造化迹。延洪胜汲琢,防虞独孔壁。不畏野火燎,拒愁苔藓蚀。此山既无尽,是法宁有极?如何大业间,得此至人出。幽明获尔功,乾坤配其德。大哉弘法心,吾徒可为则。 成祖以后,香光寺因年深日久,风雨剥蚀,累经浩劫,久为荒废,又经百余年后,寺院破瓦残垣,倾颓殆尽,“夜见火光,或闻虎鸣,丰草满园,毒蛇交横”,村民多不敢入内。直到万历年间,御马监太监张公其奉命重修,其间募化中外官僚各捐俸金而助,于二十八年秋九月重建,其寺五进为六层。第一座为山门,供佛门弟子及众香客出入。第二进院内是天王殿,用以安护佛法,第三进院内有大雄宝殿,(也叫如来殿或万佛阁,尊奉如来佛像;第四进院内是方丈居住的禅房),第五进院内有重阁也称大悲堂或后殿,以奉大悲容。第六层有围楼,“以屏障乾艮之地”。此外,还有东西厢房,以供僧侣起居斋馔库储之用。同时在寺东重建一宝塔以壮奇观。于寺后开僻园田以供寺僧蔬品。园田当中筑以虚亭用来避暑观望,寺院南面建一座延寿堂,用以驱病养老。距寺院里许设有普同寿塔,“凡僧物故化而藏之”(《房山县志》)。此后,香光寺又香火复燃,然而,从明万历至现在近500年间,该寺几经兴衰劫难,最终未能完整的保存下来。 (《房山文史资料》第8辑)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