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寂梵音远 集云景色佳——记千年古刹本寂寺


2014/9/8    热度:371   

  本寂梵音远 集云景色佳——记千年古刹本寂寺

  ■李秉钧

  在编纂《千年古刹本寂寺》一书的过程中,笔者惊奇地发现寺藏的弘一法师和蒲华的书法真迹,赵朴初题写寺匾的和苏渊雷对联的手迹。2009年初,笔者又与黄裕智、端木镐等三人再访本寂寺,对文物进行考证。发现一掬泉的原泉眼犹在;原址扩建的藤萝古井,在挖淤泥时,其井旁还出土十六罗汉石刻头像念珠和石烛台;还发现传一师请人运回的原置于村内路旁的路亭柱石刻联。文物资料可谓相当丰富,将此情况向文物部门报告后,引起极大关注。

  据《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有白乌栖于集云山岩,事闻,改安固为瑞安。”“集云山在县治正北,本县主山也。其巅景趣平远,为一邑冠,山跨帆游、崇泰、清泉、集善四乡,万松山即集云支山。”而主山中段南麓,有座古刹本寂寺,是温州垟著名古寺之一,始建于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迄今已有1320年的历史。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改名为护国报恩禅寺;大中八年(公元854年)改名为集云院;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因藤萝尊者卓锡本院,修葺后改名为本寂禅院。尽历岁月沧桑,经宋、元、明多次重修。

  据民国《瑞安县志》记载:清顺治年间重建,道光年间,里人陈焕章又建,民国初部分寺舍被李漱梅之子李墨西租作罐头厂厂房。民国六年火毁;在该次火灾中,大殿等焚毁,但藏经楼却完整无损。七年,焕章之孙麟书改向重建正殿五楹。二十二年僧显默增建僧房十余间,住僧人八人,田四十余亩。由寺僧自力躬耕。至今仍然香烟缭绕,梵音不断,钟磬和鸣,暮鼓声遥,一直来为瑞安北郊一大景观,也是不可忽视的文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除了藤萝尊者之外,历代高僧曾卓锡本寂寺颇多,在县志和大藏经中查到有宋·灵光文观禅师、清·云荫德禅师、双贞尼禅师等。明末进士林增志(后出家为行帜和尚、法幢禅师、念庵法师)生平曾两度涉足本寂寺。在他28岁时,即庚申年(公元1620年)春,为母卜葬北湖,求三日晴,请诸禅师在本寂寺念佛超度。之后,于本寂寺读书,以便随时省墓。出家后,遭清廷捕捉入狱,在王元启医生的帮助下逃出监牢后,曾隐居本寂寺疗伤。南门一远亲姑娘每日为其送饭,经林增志的弘法影响,后也居家修行,将住家改为尼庵。后来人们将尼庵所在的路巷称之为“师姑娘巷”(即原“绳心巷”)。

  根据当地老人回忆,晚清至民国,本寂寺住持经显、了、达、则、安,几代僧人的延续,今已到安字辈。在抗日战争瑞安沦陷时,本寂寺一度成为郊区避难所,瑞安的育婴堂迁至寺中,则轮禅师收留无依靠儿童200多人。在土改时大规模禁止迷信运动中,则圆和尚在寺院被迫关闭、僧尼还俗时,曾将部分寺中文物埋在地下。今部分已出土,如:石烛台、石刻罗汉念珠,圣堂古钟(今暂存放于瑞安文物馆)。

  本寂寺风光秀丽,北倚青山,面临锦湖水色,寺左有“一掬泉”泉水清洌,源流不息,曲折漩入寺后的“藤萝古井”,与古井底岩缝流出的泉水汇以此清泉,煮泡香茗,甘洌幽香,沁人肺腑。又是清代以来著名的集云八景胜景之一:“寂寺晚钟”。晚清金味斋咏此景诗曰:“僧么钟韵出松寮,日暮樵归景寂寥。静听一声消俗虑,归桡忘却路迢迢。”

  本寂寺是历代文人雅士云集游览,吟诗唱和之所,留下了不少墨宝。宋代叶槐留下的“为爱莲塘水石幽,画桥斜日任迟留”。写出本寂寺当年的风光。清代胡璜 《元日同友人登第一山度朱溪饮一掬泉》诗中写道:“石磐无声僧自定,夕阳初下鸟知还。朱溪不减桃源路,爱逐渔郎到此间。”曾炳奎有“闲游吾有句,留待碧纱围。”曹应枢的“绿萝径转僧庐出,丹树秋高霜气浓。”和项霁的“藤萝入定今已无,跼城市思清娱。”等诗句,描绘出对藤萝尊者的敬佩和缅怀。

  本寂寺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作畜牧场,后又改为“河埭桥西岙联办村小”的教学点。在历史的沧桑中,寺院破旧不堪。1985年,传一尼师(安照师)萌发重兴本寂寺的宏愿,在众人协助下,历时5年,将本寂寺重修,正殿前殿依次于1989年和1992年两次上梁,并建山门及两厢宿舍、厨房,又筑围墙。2008年底,集云八景之一——“寂寺晚钟”石碑已立于寺前,使瑞安集云八景之一“寂寺晚钟”的老景点,重放光彩。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为本寂寺题写寺名。乡贤髦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苏渊雷题写楹联:“本固根宁,入相如来;寂静圆明,应无所住。”乡邑期颐老翁何励生,在厦门大学退休后,居校园中国光楼,应颜锦川公之约为本寂寺撰联云:“邻结云山,好景长留歌啸地;寺名本寂,重光深见古今情。”2000年仲夏,温州市诗词学会在瑞安诗词学会陪同下,参观了本寂寺,并举行了笔会。张桂生、吴军、陈麟振、黄杰甫等吟诗作对,挥毫泼墨,对本寂寺的历史人文资源作了高度评价。

  其中,老诗人吴军的《西江月·本寂寺问禅》别具特色。词曰:“天持疏星皎月,寺传暮鼓晨钟。香烟袅袅上遥空,泉水涓涓微涌。深悟大音清韵,细收秋爽春融。暖风着意醉娇容,允否心旌摇动?”现代的文人墨迹瑰宝云集于本寂寺,为寺院文化又丰富了内涵。

  法国现代研究中心瓯江协会秘书薇洛尼女士曾考察本寂寺,对寺院的历史文化给予肯定,作出“本寂梵音远,集云景色佳”的评语。香港同胞徐剑雄,率子徐森梁、媳谢慧仙特铸造铜钟捐赠给本寂寺,使“寂寺晚钟”名符其实,弘法钟声,重新荡漾于云山云水之间。由陈永炎奉酬,黄裕智书的集云八景之一——“寂寺晚钟”的青石碑,今已立于寺前路旁,为瑞安城市后花园锦上添花。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