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涵江区古塔、寺庙


2014/9/8    热度:724   

  福建莆田涵江区古塔、寺庙

  雁阵塔 古名岩□塔,位于三江口镇鳌山村雁阵山(即岩□山)上。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命门人筹建,受阻停工。后国子监祭酒、左春坊林尧俞再建7层石塔。此塔成为海上船只夜航标志。民国27年(1938年),国民党政府认为塔成为日机轰炸的自然航标,派工兵炸毁。塔刹残体今存雁阵宫内。

  塔屿塔 位于三江口镇近海塔仔屿。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林兆恩命弟子陈绅和林玉峰建塔。塔为石建,仿楼阁式,5级四方形,边长4.6米,高15米,塔刹已毁,空心,底层朝东开门,门高1.48米,宽0.78米。西、南两面置石阶,塔墙3层各有洞眼,可对外瞭望。外墙每面均设佛龛,供佛像,保存完整(今属莆田县北高乡)。

  越浦大师塔 位于白塘镇镇前村吉祥寺内。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纪念龟山寺主持越浦禅师募建宁海桥和创建吉祥寺而在寺旁建塔。30年代倒塌。1992年用原构件重修,上刻:“元甲戌(1334年)造桥封圆明济世,越浦大师塔雍正癸丑年(1733年)整桥董事修”。塔高3.63米,六角形,上部原构件高1.80米,有开山塔字样。

  国欢寺 位于国欢镇塘西村。唐妙应禅师和本寂禅师兄弟于出家后,舍其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奏请朝廷赐匾,适闽王王审知长孙王昶出生,因名国欢寺,寓王孙出世,举国同欢之意。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给谏黄起龙命僧如忍等募修。清康熙八年(1669年),监院赵旻禅师重修。民国7年(1918年),被北洋军队烧毁,后又重修。主殿为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面阔5间。1987年6月,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生寺 位于卓坡村。清乾隆《莆田县志》载:“唐大顺元年(890年)校书郎黄璞舍地为寺”。南唐保大七年(949年)修。元大德二年(1298年),僧道潜重修。明景泰间(1450~1456年),僧敬修重建,僧廷芳、元迪建法堂、山门。弘治间(1488~1505年),僧戒净重修。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毁于倭乱。万历十七年(1589年)僧明聪重建。民国7年(1918年)11月,被北洋军队烧毁。今重建大悲殿。

  浮屿宫 位于白塘镇上梧村白塘湖浮屿上,故名。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兴浮屿天后宫序》记:宋李富率义兵航海赴前线抗金,遇风浪之险,转危为安,乃“建坛于浮屿,永荐藻于白塘。”宋景定四年(1263年),建桥与岸相通。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建。浮屿宫奉祀天后妈祖,为单檐硬山式,面阔3间,1进深,现存为清代建筑。1992年9月,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雁阵宫 又名岩□宫、昭灵祖庙,位于三江口镇鳌山村雁阵山上,奉祀三殿真君和忠祐侯陈应功。唐时所建,“藉以障东方之缺”明重建,清修,面阔7间,2进深,为单檐硬山式。现存为清代建筑。80年代侨胞捐资重修。1992年9月,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 位于紫璜山上。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孔子41世孙孔仲良来莆任县令,家居于紫璜山上阙里(即孔里)。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兴化军知军杨栋和涵江镇官郑雄飞在紫璜山上建孔庙,其后历代都曾修葺或重建。

  孔庙有大成殿、崇圣祠、孔氏宗祠、学厅(孔氏子孙读书处)、大成门、“阙里一脉”大门、明德堂、思圣堂、正学门庭等建筑群。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陷莆田,孔庙被毁。清顺治十年(1653年),郑成功遣大镇王大振率兵攻涵江,又为王大振之兵所毁。康熙元年(1662年),在明代庙址上重建孔庙。1972年冬,大成殿、崇圣祠及大成门和“阙里一脉”大门被全部拆除。今尚存正学门及附属建筑,为清代建筑物。

  陈应功庙 位于紫璜山上。宋理宗赐“灵显庙”额,故名灵显庙,奉祀忠祐侯陈应功。陈淬、文天祥、岳正、柯潜等均曾为庙题联。30年代毁。今陈氏后裔用灵显庙部分原构件在紫璜山东麓易地改建为陈应功纪念馆,面阔5间,2进,悬山造。

  新有社 位于涵西村港头。建于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清乾隆《莆田县志》载:“新有社在涵江龙港,文丞相(即文天祥)过涵江访友郑学士颐吉,会里初建社,公为大书新有社三字”。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重修。“(明)知县雷应龙毁YIN祠时,见公笔迹,委员重修。”新有社由门厅、正堂组成。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面积约20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代。1992年,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津社 位于涵东村铺尾。始建于宋,现存建筑是明代重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修。有南宋抗元英雄、状元陈文龙手书的“龙津”匾。面阔5间,2进深,由大门、正厅组成,两边有厢房,单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现存建筑为清代。1992年7月,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吉祥寺 位于白塘镇镇前村。清乾隆《莆田县志》载:“在宁海桥北岸,元元统二年(1334年),龟洋寺僧越浦驾海为桥,即建寺护桥。”寺面阔5间,抬梁式,悬山造。现存建筑为清代。民国6年(1917年)重修。

  天妃宫 位于霞徐新宫埕。始建于南宋,俗称旧宫,奉祀妈祖。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镇守太监陈道捐金重建。今存大殿,为明建、清修,面阔7间,1进及拜亭基础。

  瑶岛祠 位于青璜山上。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系“三一教”嫡传门人卢文辉(涵江人)创建。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一教”二传陈衷瑜扩建、整修。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秋,“三一教”三传董史增建“五子祠”,占地10余亩,为莆田“三一教”重要活动场所。祠前有数十米长照墙,建有人工池(放生池)、天桥。祠内建有丹墀、天井。大厅宽大,奉祀“三一教”教主林龙江,左右配祀卢文辉、陈衷瑜、董史。后进为“五子祠”,一排中厅,两廊回抱。1939年7月被日机轰炸,后修复。瑶岛祠年久失修,于1994年初拆除。

  功德祠 位于白塘镇集奎村。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硬山造,面阔3间,2进。明代原为奉祀参将戚继光。明慧性僧在此募修新桥。今祠内奉祀“三一教”教主林龙江,也供奉慧性塑像。现存建筑为清代,保存明代部分原构件。

  鲤江庙 位于孝义街鉴前路,即涵江城隍庙。鲤江庙原系莆禧城隍庙的名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防倭患,在莆禧近海建莆禧城,同时建城隍庙,别称鲤江庙。清初截界时,流寓在涵的莆禧士民于康熙五年(1666年)在涵江别建鲤江庙。1984年,涵江“三胞”鸠资修复一新,有门厅、前殿、主殿,占地40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3间,进深11.2米,单檐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现存建筑为清代。1991年9月,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真宫 位于白塘镇南埕村,三江口港西岸,又名潮显宫,奉祀天后妈祖。始建年代无考,清代重建,脊檩上存“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岁次戊子闰三月开山比丘主持深然募缘鼎建”墨迹。宫由正厅、后厅两部分组成,单檐硬山式,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正厅面阔3间,总面积40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代。1992年,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涵江天主堂 位于塘北自然村。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创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神甫楼。民国12年(1923年),改建礼拜堂,为水泥红砖木材混合结构,屋顶有哥特式钟楼,内存“奉旨建堂”石刻一方。1993年6月,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