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西寺庙群
2014/9/8   热度:589
中宁西寺庙群 牛首山上始建寺庙,年代久远。汉书《地理志》记载: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此筑长成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里,收复河南地”。并就地取石,筑起烽火台。因山上有泉名曰“神泉”,故叫“神泉障”,成为军事屏障。书中有载:“神泉障,蒙恬所筑。”后战乱平息,佛、道、儒三教信徒便在这里军事要塞上筑盖寺庙,以后逐年修建。 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三圣寺碑记》记载:“牛首乃西夏名山古刹故址也,自汉唐宋以来,盖多历年所于兹矣。”清光绪年间《重修滴水寺碑记。说是“创建于唐代贞观,重修于明代万历”。吉祥寺碑文记载:“自汉、唐宋以来,历代修筑。”西夏以前的牛首山寺庙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说,“牛首山寺创建于汉唐”。从以上记载右知,牛首山寺庙的历史相当久远了。 说起牛首山西寺庙群,首先要谈牛首寺。它历史悠久,名扬八方。在现存的明清碑文中,都认为牛首寺是西夏古刹。明万历年间,广武游击石栋重修佛阁的碑记标题是《重修西夏牛首山寺佛阁记》。清初湖广提督、广武人俞益谟重修牛首山正顶说法台的碑记称“牛首山为西夏名胜”。《重建三圣寺碑记》载:“牛首乃西夏名山古刹故址也……” 明代的牛首寺规模相当宏大,建有12座佛殿,两座宝塔。后来佛殿发展到20多座。寺内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铸造的一尊铁牛。当时住寺的人相当多,山下黄河岸边种寺田400余亩,南面山顶上的大寺坪也是由牛首寺耕种。明嘉靖以后到清康熙年间,曾经受过两次7.25级地震的破坏,后都经过重修,维持采用砖拱结构,荟集宁夏砖雕之精粹,同时,把两个主峰顶上的寺庙分别命名。原来的小西天改名大西天,把原来在文华峰顶的小寺进行扩建,命名为小西天,建筑规模也极宏伟。 牛首山上的寺庙众多,以群坐落。如今以所属县份不同习惯上分为东寺和西寺。位于中宁县境内的西寺庙群现有25处之多,以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四个群组:第一个群组在牛首山主峰顶部及其周围。以大西天,小西天为主寺,另有清凉寺,净西门寺、地藏寺、三圣寺、倒座观音台、三圣宫、药王庙等。这个群组又是整个牛首山寺庙群的主体部分。从山脚沿大寺沟盘旋而上,一般跋涉3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若走捷径,可走“尖刀岭”,也叫“莲花梗”。此路山陡涧深,崎岖难行,只能独人攀登,需小心谨慎。第二个群组在牛首山主峰西南,有极乐寺、观音台、大弘庵、小弘庵等。第三个群组在牛首山西山坡。有万佛阁、睡佛寺、百子观音洞、滴水寺、金牛寺、净土寺等。第四个群组在牛首山西北的黄河边上,有地涌塔寺、龙王庙、孙家寺、和尚塔寺、姑姑塔寺等。古寺大部分依山势开凿庙台,或建在山顶悬崖上,或建在山腰险峻处,或建在山脚下,或“深山藏古寺”建在幽谷之中。它们枕山面河,前临深沟,背靠青峰。若站在远处仰视,则见云镇青峦,峭壁嶙峋,寺庙隐现于悠悠白云之中,神秘色彩颇浓。若站在山顶鸟瞰沟内,则古寺庙宇参差,草木葱茏,景致十分壮观。 寺庙“构木成殿,垒石为垣”,建筑用料多半就地取石为基,以砖为墙。然而在海拔1200至17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建寺庙,所用砖木能少吗?怎样运上去呢?有民谣说:“清凉寺有个和尚仙,能叫六畜上高山。猪背瓦,羊驮砖,牛马在槽也出汗。“智慧无穷的人类,就是利用羊能爬山的本领和佛教善男信女的虔诚,把砖瓦木石运上山去,建成美观的寺庙的。民国年间,重修牛首山寺时,采用了砖拱结构、砖雕贴面的建筑形式。飞檐漫砖,雕梁画柱,以及栩栩如生的泥塑金身,其建筑”殿宇崔嵬,金碧辉煌“,确有独特风格。特别是西寺的砖雕,堪称宁夏砖瓦建筑艺术的精粹。 清代中卫知县黄恩锡曾有《登牛首山寺》诗曰: 文华武英翠相连,并峙兰峰壮九边。 法藏经储千佛阁,禅宗名擅小西天。 池留幻迹金牛隐,地涌灵光宝塔悬。 览胜不辞登绝献,欲凭愿力洗尘缘。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