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翁与仙迹庵
2014/9/8   热度:279
葛仙翁与仙迹庵 葛仙翁,俗名葛玄,字孝先。东汉末年,诸侯抢夺地盘,天下大乱。 葛玄为避战祸,从茅山逃到舟山。当时舟山人烟稀少,他就在今临城街道的翁山住了下来。葛玄是修道的,故人们把他的住处称为“道湾”,后人改称为“桃湾”。一年之后,内陆来避难的人越来越多,葛玄在这里除了炼丹、采药之外,就是为人治病。他的草药很灵,治好了许多疑难病,故人们称他为“神仙”。大约又过了一年,他就移驻在黄杨尖山修道,81岁那年失踪,人们说他是得道成仙了。 他的族孙葛洪,是西晋有名的道教理论家。他说,葛玄不仅是他族祖,而且还是他师父的师父,称葛玄为“自然之始祖”,列入《神仙传》,称葛玄为仙公、太极仙公。宋代时,葛玄又先后被封为冲应真人,冲应孚佑真君。后来,葛玄创建的葛氏道还传到日本、朝鲜等国。明代时兴行崇拜,葛玄与梅福合称“梅葛仙翁”,为染匠业崇拜神。 宋宝庆《昌国县志》载,“翁山,一名翁洲山,县东三十里,乾道年间(1165~1173),耕者于其下得铜鼎一,无足而有耳,耳亦不穿中,可容斗余,而底之埃墨犹在。以归隐进士陈节谓炼丹之遗物。”葛仙翁在人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当地的人都说,这是仙人留下的东西,是宝贝,要好好保护。于是,大家集资,在翁山北面的山脚下,搭建了一间很坚固的小屋,称“仙迹堂”。塑葛仙翁神像于正中,把铜鼎置于神像前案上。每年四月初十(葛玄生日)、八月十七日(葛玄得道日),有不少人到“仙迹堂”前来朝拜葛仙翁。 明洪武十九年(1386),舟山大批居民被强行内迁。今临城一带已荒无人烟,仙迹堂自然被废弃。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舟山建定海县,今临城一带的居民渐渐多了起来。雍正元年(1723),当地居民发起重建仙迹堂,因为铜鼎已失,专供葛仙翁神像,不久就更名为仙迹庵。20世纪90年代,人们把民房改为仙迹庵,供西方三圣,不供葛仙翁。 葛仙翁因在舟山很有名气,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舟山建县时,因葛仙翁在翁山修道,故县名为翁山县。清康熙年间定海知县缪隧作《翁浦山》诗曰: 耕者得铜鼎,无足而有耳。 知是还丹具,葛翁炼于此。 置县名翁山,浦亦以为氏。 自古荒僻地,多容隐君子。 五斗讵不荣,视之如脱屣。 予宦且十年,道远未尝至。 何时芦花湾,涉江采兰芷。 可见,仙迹堂(庵)是舟山的重要古迹,应该保留。但要改变现状,应改为供葛仙翁为主。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