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传统建筑
2014/9/8   热度:582
藏式传统建筑 藏式传统建筑是西藏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雪域高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汉团结和文化交流的见证。在崇尚自然,适应自然,艰苦劳作,奋斗不息的长期建筑实践中,西藏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断吸取多民族文化,发明和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建造技术和建筑经验,并创造了独特而鲜明的建筑艺术形式和风格。 藏式传统建筑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在发掘卡诺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建筑遗存,表明当时的高原人已经懂得建造半地穴石墙平顶房屋,其建筑选址、构造做法、室内防潮、砌筑技术等都达到了相当水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不断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步创造了独特实用的柱网结构,收分墙体,梯形窗套,松格门框等建造技术和建筑文化。矗立在高山之巅、河谷之上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雄伟壮丽的藏式传统建筑,成为镶嵌在雪域高原的一朵朵建筑艺术的奇葩。 一、藏式传统建筑的基本特点 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鲜明的基本特点。 (一)坚固稳定 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由于自然和历史等条件限制,藏式传统建筑使用的木梁较短,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一个斗拱,再用柱子支起斗拱,连续使用几个柱拱梁构架,形成了柱网结构。藏式传统建筑使用柱网结构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墙体的砌筑采用了三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一是收分墙体。墙体下面宽、上面窄,墙体收分角度一般在5度左右,建筑物重心下移,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二是加厚墙体。由于历史上砌筑材料主要以生土和毛石为主,为增加建筑高度,采用了加厚墙体的作法,如楚布寺主殿的墙厚有3米,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墙厚有4米,使得建筑物十分坚固。三是做边玛墙。即在墙的上部用一种当地生长的边玛草做一段墙,既减轻了墙体荷截,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这些都对藏式传统建筑起到了很好的坚固和稳定的作用,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形式多样 藏式传统建筑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虽然藏式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门窗套型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共性,但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每一栋建筑,又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从空间上划分,有依山建筑、平川建筑等;从结构形式划分,有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等;从建筑类型划分,有一层平房、多层楼房等;从屋面形式划分,有平顶房屋、坡面房屋等;从平面形式划分,有矩形、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等。由于各地民俗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西藏七地市的不同区域,形成了各自特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如民居,拉萨有石墙围成的碉房,林芝有圆木做墙的木屋,昌都有实木筑起的土楼,那曲有生土夯垒的平房。窗是建筑立面的主要部分。窗的大小和窗在墙面的位置,主要根据房间的功能而定。居室的窗比较大,而附属用房的窗就比较小,而且窗的排列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建筑立面上窗的大小和排列的高低所具有的不规则性和随意性,突出表现了藏式传统建筑形式多样的特点。 (三)装饰华丽 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西藏地区宗教艺术、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运用了平衡、对比、韵律、和谐和统一等构图规律和审美思想,艺术造诣深厚,工艺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在藏式传统建筑装饰中使用的主要艺术形式和手法,有铜雕、泥塑、石刻、木雕和绘画等。室内柱头的装饰、室外屋顶的装饰和室内墙壁的装饰,是藏式传统建筑装饰的主要精华部分。室内柱头多采用雕刻和彩绘。室外屋顶多挂置经幡、法轮、经幢、宝伞等布块和铜雕。室内墙壁多装饰宗教题材的绘画。檐口装饰中的石材、刺草、粘土等不同用材装饰;门饰中的如意头、角云子、铜门环和松格门框等装饰;窗饰中的窗格、窗套和窗楣等装饰,都是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集中表现。藏式传统建筑既有坚固粗犷的一面,也有精雕细刻,流光溢彩,富丽堂皇的一面,置身其中仿佛走进建筑艺术的殿堂。 (四)色彩丰富 藏式传统建筑的色彩运用,手法大胆细腻,构图以大色块为主,表现效果简洁明快。通常使用的色彩有白、黑、黄、红等。每一种色彩和不同的使用方法都被赋予某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白色有吉祥之意,黑色有驱邪之意,黄色有脱俗之意,红色有护法之意,等等。外墙的色彩,民居、庄园、宫殿以白色为主,寺院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而民居、庄园、宫殿、寺院的窗户一般都使用黑色窗套。门框、门楣、窗框、窗楣、墙面、屋顶、过梁、柱头等则同时调绘多种色彩,使色彩的运用表现得十分细腻和艳丽。在西藏七地市,由于宗教和民俗的影响,对建筑墙面和建筑构件细部的色彩运用和处理,各地有着不同的作法,但都表现出艳丽明快和光彩夺目的色彩效果。 (五)宗教氛围 藏式传统建筑不同程度地融合和渗透着藏传佛教文化和宗教思想。建筑布局方向的随意性反映出佛佗无处不在;居室中的木柱代表着人们对世界中心的敬仰;屋顶上的五色经幡代表着人们对宇宙万物的崇拜;墙壁上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壁画,更明确表达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多层建筑的最高一层和一层建筑的静谧房间,多设为经堂或设有佛龛,这反映出建筑空间的安排也是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服务的。从建筑布局到建筑功能;从建筑结构到建筑装饰,都渗透和反映着宗教思想和理念。在被称为佛教圣地的特殊历史时期,建筑语言表达着宗教思想,使得藏式传统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具有比较强烈的宗教氛围。 (六)文化交融 勤劳智慧的西藏人民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不同地区和多民族文化,创造了适合当地情况的建造法式和灿烂的建筑文化。早在吐蕃时期,松赞干布与唐朝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曾带来耕种、纺织、建筑等一大批内地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增进了吐蕃与南亚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和建筑技艺的发展。大昭寺主殿檐口上的物动造型的木雕是吸收克什米尔地区木雕艺术的代表之作。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建造,更是吸收和融合了多民族建筑文化的杰作,其大殿的上部、中部和底部做法,具有明显的尼婆罗(现尼泊尔王国)、汉地和藏地三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一些大型和重要建筑使用的金顶和歇山构架等建筑构件和建造技艺也是借鉴和吸收汉地建造工艺技术的具体表现。柱网结构是藏式传统建筑最主要和使用最普遍的结构形式,其中的柱和梁之间使用斗拱,形成的柱拱梁形式是藏汉建筑文化结合的最巧妙和最完美的典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