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士奇与潮汕古寺的奇缘


2014/9/8    热度:795   

  惠士奇与潮汕古寺的奇缘

  最近,记者来到普宁市南溪镇登峰村飞凤山的南岩古寺。“南岩远眺”为普宁古八景之一。古寺已历经380余年沧桑。此地山环水绕,记者在感受这里钟灵毓秀、含光蕴辉的同时,还了解到清康熙年间著名经学家惠士奇与古寺结下的一段奇缘。

  惠士奇(1671年至1741年)是江苏吴县(现属苏州市区)人,清康熙年间进士出身,官至侍读学士。著有《易说》、《礼说》、《春秋说》、《琴笛数理考》《红豆斋诗草》等书。当年,惠士奇与他父亲惠周惕、儿子惠栋三代同为经济学名家,家学渊深,名动天下,史称“名士过吴门者必停舟访焉”。吴县东郊的禅寺中有红豆树,惠周惕移一枝植阶前,生机郁然,因自号红豆主人,乡人则称为老红豆先生。惠士奇将家中书房名为“红豆斋”,文坛称他为红豆先生,他的一本诗集就题为《红豆斋诗草》。后来,惠栋成名,学界称为小红豆先生。惠氏一家三代与红豆树结下深厚情缘,历代传为佳话,惠门红豆树成为文脉象征。惠士奇当年辞乡入仕,四海为家,身上总带着一包家里红豆树结出的红豆子,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惠士奇任湖广乡试正考官,兼任广东学政,为期三年。惠士奇在地方主持科举考试“一文不取”,这在当时的考官中实在是难以找到的,因此他以清廉著名于岭南。在广东期间,他曾四处云游,寻所隐居。有一天至南岩寺,夜宿寺内,与主持洽谈甚欢。因见其地山势奇特,毓秀钟灵,惠士奇于是就此隐居。隐居南岩期间,惠士奇开馆讲学,培育人才,于村野之间吹送文明气息,传承文化气脉,至今附近村民皆尊称为“惠宗师”。有关他的种种传说,在民间代代相传。其中“十六弟子省试中举”和“红豆呈吉祥”最为出名,说的是惠士奇在此设馆讲学三年后,门下弟子17人,16人省试中举。一时轰动朝野,康熙帝方知惠士奇隐居南岩古寺,即颁圣旨,召惠士奇入京。此时惠宗师在南岩静心深研经学,不愿重入宦海,但君命难违。归与否?实难定夺。惠宗师乃煮红豆,当天祷祝:若煮熟之红豆能发芽,则可回京,否则辞官永居南岩。结果奇妙发生,翌日红豆居然长出嫩芽,惠宗师感到天意不可逆,遂奉旨进京。关于“红豆呈吉祥”的传说,据当地老人讲述,惠宗师所植红豆树,或三年、五年、或十二年才开花结实,每荚有豆果1至2粒,籽实坚韧,形似仙丹,色胜朱砂,百年不变色。人们以之馈赠嘉宾、海外侨胞,表达深情。当地人认为,红豆乃吉祥之物,携带身上,可保平安,此可验证,当你气运壮旺,身体健康时,身上佩带之红豆光泽红润;运程欠佳时,则豆色转暗淡。母豆树籽所生的子树,一年开花一次或数年才开花不等,豆果比母豆略小,形色相同。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当地群众对惠士奇的敬仰之情,也感受到潮汕崇文尊贤的风尚。至于惠士奇在南岩隐居多久,一时无从考究。有的资料认为时间不是很长,有的认为隐居时间达三年多。登峰村民相传,雍正年间惠宗师又一次回到南岩古寺,看望老朋友、古寺主持超一闻大师,并且向大师透露,他被雍正皇帝处分了。这个传说与《清史稿》“雍正初,复命留任。召还,入对不称旨,罚修镇江城,以产尽停工削籍”的记载相符。这使人联想到,雍正初年他隐居南岩,是否为一种政治避难?这些目前缺乏实证,但有时真实的历史并不明载于官方的正史,却隐藏在乡野的口口相传之间。

  现在南岩古寺后岩石留有惠士奇的手书阴刻“万载云封”,依然俊迈高远,富于山林逸趣,若凝神静观,可想见其人光风霁月的襟怀。古寺内存有他的题匾“岭南禅宗”。我们从这两幅题字的内容,可知他对南岩古寺的深情与厚寄。他手植的红豆树,于1968年“7.28”强台风中折倒夭亡,殊为惋惜。幸喜近几年当地村民用当年采集的红豆进行培植,终于又长出子红豆树,惠宗师的红豆树其后有继。本报记者许似亮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