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山佛教造像、碑刻拾遗


2014/9/8    热度:826   

  万福山佛教造像、碑刻拾遗

  本刊特约记者 李仕严

  冠山,莱之名山也,俗称万福山、望夫山,在城东北廿里处。主峰下有僧院一座,中心建筑曰:石佛洞。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有僧人觉安供养汉白玉石佛三尊于内而得名。此石乃甲申夏发现于洞外乱石中者,双面刻,有图有文,而年代残缺。

  山之阴亦有佛庵一区,名圣水庵,境幽谧,多石刻。中有“圣水庵记”碑一方,额线刻佛像三躯,只是精整未逮,乃明正德七年(1512年)章丘石工马得峪所为。而此石亦有“章丘县马得……”字样,故当为一人同时所刻。现存正德间修庙碑,多线刻神像,盖时尚也。余洗石精拓并铭曰:古嬴大地,冠山之坳,石佛洞前,明刻彰昭,残石有灵,片纸为宝,长生供养,既佳且好。

  丙戌之夏介之吕建中沐手敬识于望云草堂

  这是吕建中老师识读一拓片的题跋,此碑“双面刻,有图有文”,吕建中老师、吕福永老师于“甲申年”即2004年发现于万福山。那么这个双面线刻图文并茂的碑刻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它又与万福山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2008年2月14日下午,记者与“嬴牟文化探索之旅”专家团董玮老师、吕福永老师专门再次去寻访万福山。

  万福山——石佛洞里五百年的佛像

  万福山在莱城东北10公里处磨山村东,海拔539米,沙石山。此山除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外,草木葱葱,山势险峻,风光秀丽,有望夫石、百丈崖等景观。山顶原建有宋代万福祠,现已废,仅存明代建筑的遗迹和碑记。

  我们在看山老人尚大爷的带领下,一行人委蛇而行。到达山顶要经过三道寨,山寨由花岗岩石砌成,氛围大寨、二寨和三寨——分别又叫外罗层、里罗层和石佛洞院。其中里罗层南门现保存较好,它雄踞在半山腰,掌管着上山的唯一小道。山寨的建筑年代,据碑文载:“咸丰年间,南匪入境。周围三十余庄避难山中,赖以生活。”随后村民在此建修山寨。经过二寨门,很快我们过了三寨门,进了一个大院落,这就是石佛洞院了。

  石佛洞院的历史可比前面的山寨要久远多了。这里分上下两个院,里面庙宇众多,碑石林立。只是今人多不知此处古典,却多以碧霞元君殿、月老殿等道教内容填充,让人略感遗憾。跨越这些当代的障碍,我们仔细寻访那些历史的陈迹。在月台东原有一钟楼,现尚存石方柱架,南北长2.85米,宽2.5米,高3.2米。庙窟石佛洞在上院北部的巨石下。巨石直径约13米,洞门面南,高1.44米,宽1.05米。上方用双阴线刻“石佛洞”三个楷书大字。据吕福永和董玮老师说,这三个大字为明代所刻,当时“石”字“口”字部上面尚且有一点,今人误以为错讹,故磨去了。

  进入石佛洞,洞门仅容一人进入,里面光线很暗,过了一会我们才看清洞中景象。里面倒开阔,高约3米,大约5米见方,正面供奉着的如来佛、弥勒佛和药师佛三尊佛像,为后来所作。东边三个坐式石刻佛像那才是“真身”,三尊佛像高约1.2米,乃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僧人觉安所供养,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虽然遭到认为破坏,但是佛像主体尚存,非常珍贵。五百年,世事沧桑,山下沧海桑田,可这三位佛像依然静修着清净的岁月,安守着内心的一份安宁。

  石佛洞和月台前立有八块明清时期的石碑,落款分别有“嘉靖四十五年”、“大明万历四十一年”“康熙三年”、“康熙四十一年”、“雍正八年”等。多为重修庙宇记。从中也能看出,此处历经明清,香火不断。还有多块残碑,吕福永老师就拣到一块残碑,上有“波若般罗蜜”字样,董老师拣到一块残碑,上面则有“湮没”字样。记者一时无限感慨,有一些东西让岁月掩埋了,有一些东西让风尘风化了,有一些东西残缺不全了,但我们不希望,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湮没。

  “圣水庵记”碑:全国罕见

  谈到万福山佛教文化,不能不提“圣水庵”。此庵位于万福山北的鹰窝崖山坳里,有北南向上下两院,上院存庙房三间,下院有多处房基。院内存有11块石碑,其中有一块万历丙午年(1606年)题记碑。院内和旁边石头上有“过此者圣”、“圣水岩”、“壁立万仞”等题刻。关于圣水庵,吕建中老师认为:一、此庵不是尼姑庵,而是僧侣庙宇。二、此处是莱芜山林中最“幽”的地方。三、此处是莱芜三大古代石刻集中地之一(另两处为苍龙峡和仙人山)。

  圣水庵遗址中最具有价值的一个石碑是“圣水庵记”碑。此碑高96厘米,宽74厘米,厚10厘米,是研究莱芜佛教文化最重要的一通碑。

  其全文如下:

  稽首皈依

  十方慈父,广大能仁,顾垂五眼之光,证明一毫之恳。自从无始来,至于今日,迷贞触妄,皆觉合尘。故杀、误伤、破斋、犯戒、 愁、冤语、疾 ,悭贪,恶业恶因,无量重罪,一切过惩,今日虔诚礼佛,忏悔顾讫消灭。忏悔十恶冤亲,回向无上菩提,眷属仍以道心坚固,福慧双修,圆明六根清净,利他自利,具真实地。大限到来,七日以前预先之时,智心不颠倒,随佛往生极乐世界,圣众同居,常亲佛会。倘若因缘未尽,愿生十善之家。十善父母同证入道,得遇明师,亲善知识,才向指引,便悟正宗。初会龙华,早蒙受记,然后四思普报,三宥均资,法界有情,同顾种智蒲如上,顾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佛说大藏颂经目录

  西天佛骨大乘经目录,南西天佛国大唐总经目录。涅pan经,一部,四千八百卷,四十卷在唐。 菩萨经,一部,二千五百卷,三十六卷在唐。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一卷在唐。首楞严经,一部,一百卷,四卷在唐。思意在集经,一部,五百卷,四卷在唐。决定经,一部,四十五卷,四卷在唐。宝藏经,一部,一百四十二卷,十卷在唐。华严经,一部,二万三千卷,八十一卷在唐。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三卷在唐。大般若经,一部,一千六百卷,六百卷在唐。金光明经,一部,一千卷,十卷在唐。末僧友经,一部,一千五百卷,五卷在唐。 维摩经,一部,一千五百卷,三卷在唐。三轮别经,一部,三百七十卷,十二卷在唐。金刚经,一部,一百卷,一卷在唐。正□□□经,一部一千八百卷,一卷在唐。佛本行经,一部,三百五十卷,四十卷在唐。五龙经,一部,三千二百卷,二卷在唐。菩萨戒经,一部,一十六卷,一卷在唐。大集经,一部, 一千三百卷, 三卷在唐。摩竭显经,一部, 三百五十卷, 四十卷在唐。法华经,一部, 一百卷, 七卷在唐。瑜伽经,一部, 一百卷, 三十卷在唐。宝常经,一部, 一千卷,七十卷在唐。西天论经,一部,三千三百卷, 三卷在唐。僧祗经,一部, 五百七十卷,十卷在唐。西国杂经,一部, 一千卷,五十卷在唐。起信论经,一部,二千卷,五十卷在唐。大智度经,一部,一百八十卷, 十卷在唐。维宝藏经,一部,四千五百卷, 四十卷在唐。本开经,一部,八百五十卷, 二十卷在唐。正律文经,一部, 二千卷, 二十卷在唐。因名论经,一部, 一千卷, 五十卷在唐。唯识论经,一部, 一百卷, 十卷在唐。俱舍论经,一部, 二千卷, 十卷在唐。西大经计算得四万七千二百六十九卷,大唐经计算得一千二百五十八卷,二项上计数四万八千六百二十七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此经题目录,若能志心读诵一遍,如看大藏经一遍,若书写十卷,所集功德无量无边,常得圣贤护佑,每日顶戴一遍,如看大藏经一遍。尔时,西国大藏经总计八万四亿四百卷,有三千八百三十三卷译在唐土。自唐到西天佛国,九万七千八百里。西天僧寺二百四十万九千二百所,尼僧寺二十五万八千所,道观一百十五万三百三十所,馆驿一百三十万九千三百一十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心得闻藏经题目,以是因缘生中善根,始遇真诠,定在住佛国。若人志心得闻藏经题目,看阅目录一遍,如看藏经一遍,功德无量无边,常得诸佛密加护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知得此经大题目之人,累生男子之身。断绝诸恶心意,志心书写一本,每日常诵,若不读诵之人,每日顶礼一遍,得藏经之力无量,功德不可思议。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病重天数至日,告请一部,用针线缝一布袋,当胸带定。命终归于地府,冥司阎罗王合掌顶礼,便交此人免罪,便得西方净土弥陀佛所,托生人身。此大藏经目录,勿得请示,每日顶礼一遍,福利延年。一瞻一礼,逸三途之殃,可谓九十九亿诸佛同共言说,各作善福利者。

  颂曰:

  晋宋齐梁唐大问,高僧求法别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没辈争知前者难。云岭逼天侵骨冷,流沙波浪 心东。时人未委经来处,往往将经容易看。

  舍利灵牙宝塔礼敬供养,南京开宝塔,金陵长干塔,青州临绣塔,河南普设塔,凤翔法门塔,洛阳白马塔,瓜州城东塔,泗州大圣塔,凉州沽洗塔,并州万寿塔,平阳广胜塔,代州圆果塔,益州福岁塔,郑州超化塔,魏州归黄塔,蜀州龙兴塔,怀州敬乐塔。阿育王建塔,天上、人间、龙宫、海藏八万四千无量宝塔。

  龙天八部, 吉祥方隅,龙神生福界,今辰施 增福寿,回向无上佛、菩提、护法伽蓝,总回向 伽 地娑婆诃。

  大明正德七年壬申九月二十四日立

  望夫山圣水庵建修 僧人德成

  地主 善人 邵增 李玉 杨花 男杨英

  塑匠 汤唤祥

  章丘县石匠 马得峪 男马隆 马云 镌

  本县作头 白花

  此碑文由吕建中、马文刚、吕福永等人供稿,记者花了大概三个小时打成电子稿,更加理解了文中所录“晋宋齐梁唐大问,高僧求法别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没辈争知前者难”,理解了当年高僧求法的艰辛。所以,也望大家不要“将经容易看”。诵读了解以上碑文所录佛家经典,也是为自己积累“无量功德”。

  据“嬴牟文化探索之旅”专家团成员马文刚、吕福永说,这个碑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全面登录了佛经目录以及舍利子寺院,具有非常重要的佛教文献价值。这样的碑刻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明线刻说法造像碑:莱芜仅存

  然后我们再回到文首吕建中所写“明刻说法图”。2月14日,在吕福永、董玮老师的帮助下,记者见到了这块图文并茂的佛教内容碑刻。此碑碑阳为说法图,只见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打着佛语手势在讲法,下面两菩萨在闻法。为明代典型的“一佛二菩萨”说法图。也即吕建中老师前面所谓“现存正德间修庙碑,多线刻神像,盖时尚也。”碑阴为文字,最上为“皇图永故(固),帝造遐昌,佛日增辉,□□□常转”中间为大字“莱芜县盈(嬴)城郡”,最下面为捐资与工匠人员。其中“周林”,据吕建中老师说,此人是当时的大善人,曾在这一时期的修庙碑上多次见到他的名字,他还曾捐资修建过“圣井寺”。

  此碑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典型代表了明代正德年间佛教题刻的内容与形式,这样的碑刻在莱芜也是不多见的。

  (作者单位:莱芜市文物办)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 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