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囊谦王历史及其世袭 (共七十一代)
2014/9/8   热度:4181
玉树囊谦王历史及其世袭 (共七十一代) 囊谦家族族姓“治”(异写直、朱、柱等),藏语“母牦牛”之意,系古代藏族六大姓氏之 一。 第一代:当盖玛,家居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折沃雄一带,活动于整个康区。其前妻生有 7个儿子,传说因一次大祸,母子全部丧生。 第二代:尼玛嘎宝、尼玛纳宝、尼玛叉沃。为当盖玛续娶之妻所生三子。 第三代:巴沃索凯、巴沃雅凯、巴沃玛凯。为尼玛嘎宝之三子。 第四代:通切阿班、嘎琼尼玛、吉乎·柯罗松保(亦异写为枯隆荣布)。为巴沃玛凯之三儿 子。通切阿班传为10万户之王,以后迁徙到今四川阿坝和青海果洛地区,嘎琼尼玛传为英 雄,留居甘孜老家,吉乎·柯罗松保传说任某王朝内大相。内大相藏语称之为“囊伦谦宝” 。 第五代:闹布松保; 第六代:逊宝; 第七代:丁巴; 第八代:舟确; 第九代:拉确; 第十代:叶巴; 第十一代:曾巴。均系柯罗松保之单传子孙,共传7代。 第十二代:吉巴、杨巴、泽宝、来宝、勒赞、宁巴、阿青、白杨、代哇。为曾巴之九子。 第十三代:宗更; 第十四代:恰巴; 第十五代:叶桑; 第十六代:章保嘉; 第十七代:斜平 ; 第十八代:嘎玛彰; 第十九代:郑晁; 第二十代:通宝; 第二十一代:丁巴; 第二十二代:芭坝; 第二十三代:邓青; 第二十四代:嘎玛泽; 第二十五代:森柯彰; 第二十六代:玛本活赛; 第二十七代:阿尼郭阳; 第二十八代:赛叶阿彰; 第二十九代:班玛多杰; 第三十代:来巴文措; 第三十一代:洛舟沃赛; 第三十二代:章卜郭京; 第三十三代:玛多载巴; 第三十四代:希哇; 第三十五代:玛拉; 第三十六代:穆当; 第三十七代:杰沃; 第三十八代:秋庞(一说秋冲); 第三十九代:多穆; 第四十代:代阿。均系第十二代泽宝之单传子 孙,共传28代。 第四十一代:阿当、森本、珠赛、格宝巴。为代阿之四子。 第四十二代:曲印次沃赛。为格宝巴之子。 第四十三代:江江拉场。为典印次沃赛之子。 第四十四代:夏嘎宝、达玛。为江江拉扬之二子。 第四十五代:盖同。为夏嘎宝之子。 第四十六代:洁达森格(一说池达森格,盖同之子)娶发岭·郭萨阿朵为妻,生子者哇阿路 。 第四十七代:(第一世囊谦王)者哇阿路,(或为直哇阿鲁,又作贡巴阿吾)。者哇阿路,约公元12世纪前叶人。世居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折沃雄(折多山,又名大 雪山)一带。娶妻妾2人,即佐绕洒和贝萨嘎莫。妻佐绕洒生2子(名字及事 迹待考),妾贝萨嘎莫,生有7子,约公元12世纪中下叶,者哇阿路携贝萨嘎莫母子和部分属民,迁徙至今玉树南部地区。这次迁徙的大背景是公元9世纪中叶后,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在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平民大起义(藏文史籍称作“邦金洛”)中崩溃,各属部相继叛离,一时新兴豪酋各霸一方,形成各地小帮互不统属、独立分治的局面;同时部落间相互侵扰兼并,一些部众不断迁徙,进入其它地区。囊谦家族先祖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迁居至玉树南部囊谦地区。自公元629年(藏历土阴牛年,唐太宗贞观三年),松赞干布即位并在其后征服周边邻国的纷战中,今囊谦地区一直是吐蕃的重要军事基地,为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和发动对唐战争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吐蕃立国的200余年间,囊谦地区一直是吐蕃五如之 一的孙波如,与青海其它藏区相比,玉树,特别是南部的囊谦与吐蕃本土在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上的联系更为密切,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者哇阿路选择这样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 囊谦地区作为迁徒地,充分说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同时,者哇阿路先祖当盖玛虽祖籍在今甘 孜州折多山一带,但活动于包括今玉树藏族自治州在内的整个康巴地区,或许他们早就在这 儿 建立有经常性的物物交易往来关系,甚至某种姻缘亲属关系,限于资料,目前这只是一种推 测。不管怎样说,者哇阿路将囊谦作为新迁徙地,是一种有目的的战略选择。其家族世传到 第四代吉乎·柯罗松保(者哇阿路之第四十三代先祖),传说因其曾任某朝廷内大相职务,该家族一直以先祖的显赫地位为荣,遂以“囊谦”作为家族和部落名称。“囊谦”,藏语“囊伦谦宝”之简称,即内大相,或内务大臣。者哇阿路成为第一代囊谦部落的酋长或土王,藏语称 “囊谦嘉宝”,意为囊谦王。他率族入据玉树南部之时,正值藏传佛教后弘各派相继形成的活跃时期。玉树与西藏毗连,成为各教派创始人及其弟子重要的传教弘法区。在囊谦王的支持下,巴绒噶举派和周巴噶举派在该地传播很广,尤其巴绒噶举派成为囊谦王家族早期信奉的主要教派,特别是巴绒噶举派创始人达玛旺秋弟子直希热巴及其弟子们在囊谦王支持下,在该地和相邻地区先后建立了不少巴绒噶举派有名的寺院,诸如今觉让乡政府所在地的觉让寺(又名觉拉寺,由直希热巴授意创建);香达乡北5公里处杂毛山麓的杂毛寺(传为直希 热 巴创建);着晓乡巴尕村南两公里处的毕日拉庆寺(后改宗为萨迦寺,直希热巴创建);香达乡东南60多公里扎曲(澜沧江)河畔的让直寺(由直希热巴弟子巴若多杰创建);香达乡西北30公里峻雄滩的根蚌寺(直希热巴高徙勒巴嘎布创建);杂多县苏鲁乡政府所在地 普赛卡的邦囊寺(由直希热巴弟子释迦多杰创建)等。其中觉让寺、毕日拉庆寺曾一度成为 玉树巴绒噶举派活动中心,根蚌寺为囊谦王族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政教合一的家寺。 根蚌寺,约公元13世纪30年代在第一代囊谦王者哇阿路支持下由康区巴绒噶举派名僧勒 巴嘎布(1138—1206年,藏历第2绕迥土阳马年至第3绕迥火阳虎年)所创建。勒 巴嘎布,又称热巴嘎布,意为“白裙修士”,因随侍直希热巴左右,故亦称“京俄勒巴嘎布 ”。他是当地巴绒噶举派名僧直希热巴(1128—1201年,藏历第2绕迥土阳猴年至 第 3 绕迥金阴鸡年,西夏国嘎柔察曲地方人)的高徒,深得直希热巴真传,尤善“那若六法 ”,颇有修行成就。直希热巴15岁投师巴绒噶举派创始人达玛旺秋(1127—1198 年,藏历第2绕迥火阴羊年至第3绕迥土阳马年),法名“喜饶僧格”,译言“慧狮子”由于勤奋钻研噶举派法要,成为达玛旺秋的心传弟子,30多岁时已颇有声名。公元1191—1192年(藏历第3绕迥金阴猪年至水阳鼠年),直希热巴两次到今囊谦县讲经传法。均由勒巴嘎布陪同随行,并察看过后来成为根蚌寺寺址的今香达乡峻雄滩。传说当直希热巴看到那里奇异的山势和草滩上两匹尽情嬉戏的野马时,兴高采烈地预言:这里是一块吉祥宝地,将来一定会出现一座佛光普照的大寺院。不久,两匹野马反目为仇,不欢而散,各奔东 西。遂又预言:这里出现的寺院,最终会祸起萧墙,发生内讧。公元1201年(藏历第3 绕迥金阴鸡年,南宋宁宗嘉泰元年),直希热巴圆寂于觉让寺。公元1175年(藏历第3 绕迥水阴羊年,南宋孝宗淳熙二年),者哇阿路与勒巴嘎布携手合作,经多次磋商,“认为 归附南宋政府,对于囊谦的发展意义重大,遂前往四川黎州(今汉源),请求黎州官员颁发 管理领地文书及允准在囊谦境内修建佛教寺院。黎州官员当即颁发文册,承认者哇阿路囊谦 部落的土官,负责管理属民及其部落的行政事务;准许在囊谦境内修建佛教寺院一座,由勒 巴嘎布主持寺务;承认登拉滩(今四川邓柯一带)、达金滩(今西藏昌都一带),劳达秀(西藏 三十九族达查一带)、杰爱虎(今囊谦吉曲一带)、羌柯马(今囊谦香达一带)、当卡佳(今囊谦桑珠一带)等6个部落和一万户百姓为囊谦的领地和属民”。后由宋朝皇帝颁给文册,承认囊谦王的地位和管理范围。这是中央王朝在玉树地区施政的开始,从此囊谦部落与中央王朝确立了领属关系。 直希热巴圆寂后,勒巴嘎布在者哇阿路的支持与参与下,积极宣传直希热巴的遗言,于竣雄 滩上建成著名的根蚌寺。该寺初建时即规模宏大,相传内供释迦牟尼像多达10万尊,故寺院取名“根蚌寺”,意为“具十万佛身寺”。寺院建成后,由勒巴嘎布主持寺院内部的一切 宗教活动。在隶属关系上,根蚌寺为囊谦王家寺,寺院一切生活给养均由王府提供。 第四十八代(第二世囊谦王):阿约哇。者哇阿路与妾贝萨嘎莫生有7子;萨加贝尼、萨叶 哇、阿约哇(异写为阿约路哇或阿由路哇)、者哇求吉坚赞(异写曲吉江才)、丛本同嘎、扎西巴、松嘉哇。其中,第三子阿约哇继承王位。 公元1206年,(藏历第3绕迥火阳虎年,南宋宁宗开禧二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公元1229年(藏历第4绕迥土阴牛年,南宋理宗绍定二年),成吉思汗的第3子窝阔台即汗位后,将青海和原来西夏的属区,作为封地,划给他的次子阔端。公元1239年(藏历第4绕迥土阴猪年,南宋理宗嘉熙三年),阔端(1206—1251年)从凉州(今 武威),派大将多达那波(1207—?即“达尔汗台吉”)率领军队进藏,当兵临扎曲(澜沧江上游)河岸时,囊谦王阿约哇怕遭不测,惊慌不安,急忙与根蚌寺住持鲁美多杰携礼 往迎,表示归顺。蒙古人回赠锦缎、金银等厚礼,接待十分友好,认同原封“六地一万户领地与属民”,另赐大印一颗,让囊谦王阿约哇与鲁美多杰共同主持属地事务,前者主政后者主寺。形成根蚌寺政教合一的雏型。鲁美多杰(1226—1292年)系勒巴嘎布亲传高徒。本名嘎·当巴更嘎,今四川邓柯县人,父亲嘎·杰通拉巴,母亲舟萨拉毛,兄弟3人,长兄为嘎·切参伊坚、二兄为嘎·当巴松杰。传说三兄弟长大后,老大留居原地,老二成为结古(或云称多)的部落酋长,老三即嘎·当巴更嘎到囊谦投师勒巴嘎布。当巴更嘎向勒巴嘎布刻苦求经,并为修建根蚌寺十分卖力,被师父勒巴嘎布亲切地称为“鲁美多杰”,并授名“松却巴”。“鲁美”,意为建寺不辞劳累,“多杰”,即金刚,“松却巴”,即“吉祥菩萨”之意。囊谦王和鲁美多杰回到根蚌寺后,又从西夏请来土木工匠,大兴土 木,修建了背靠石崖可容纳1500名僧人集体诵经、具有120根大柱的三层“龙索切莫 ”大经堂,顶层内供有噶举派各高僧大德的画像,二层供有释迦牟尼铜像,底层供僧众集体 诵经。 公元1268年,八思巴代表元朝中央加委乌思藏十三万户时,囊谦王阿约哇急派其弟曲吉 江才入藏晋见八思巴,请求给囊谦王颁发执照。八思巴以帝师领总制院事的身份加封囊谦王阿约哇,承认其所辖六部落的领地和属民。 第四十九代(第三世囊谦王):更噶本。者哇阿路之第四子者哇求吉坚赞生有2子:更嘎本 (又称更那邦)和纳卡坚赞。由更嘎本继任第三世囊谦王。 正当根蚌寺扩大规模,兴旺发达之时,王子者哇求吉坚赞与鲁美多杰因内部权力之争出裂隙 。鲁美多杰愤然离寺,赴藏求经,一去不返。公元1265年(藏历第4绕迥木阴牛年,南 宋度宗咸淳元年),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大元帝师八思巴回藏途经今玉树州 囊谦县时,寺僧代表数人前往八思巴临时驻地朝拜,一致提出愿将根蚌寺奉献给八思巴,改奉萨迦派,恳求委派一名得力住持。八思巴了解到原住持鲁美多杰离寺赴藏,寺内无得力住持的苦衷后说:我可以委派一个喇嘛,但这仅仅是宗教行为,不太理想,还是从你们弟子中选一个比较好。建议寺院派人和他一同去西藏找鲁美多杰,以平等相待的诚恳态度指出,萨迦派和噶举派同属藏传佛教,虽教法有异,但本源同一,各派仍可信奉各自的教法,遂婉言谢 绝献寺之事。公元1266年(藏历第4绕迥火阳虎年,南宋度宗咸淳二年),鲁美多杰听从八思巴的劝告从西藏贡塘寺(在今西藏吉隆县)返回根蚌寺承袭法嗣。他晚年主持修建了11柱经堂一座。公元1292年(藏历第5绕迥水阳龙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鲁美多 杰圆寂后其舍利塔供放在“龙索切莫”大经堂的第三层供堂中,主要著作有《胜乐修炼法》、《十三大手印法教材》、《金刚道歌》等。 公元1274年,八思巴返回西藏路过囊谦时,驻锡宗达寺(藏语称“宗达文嘎德钦楞”, 意为“宗达妙喜大乐洲”)讲经传法并会见囊谦千户,赐给根蚌寺法螺一对(现存采久寺)。给宗达寺赐赠一尊被称为“托巴色”(意为“除障”)的度母像、吉祥水壶一个,以示关怀。八思巴回到西藏后,又从萨迦寺赐给宗达寺一份法旨。法旨特别指出“该 寺蒂什察喇嘛系囊谦(千户)家的大喇嘛,为噶德钦楞寺、求宗寺和阐布冷赛德隆寺三寺之 主”,“全藏区均应保护之”。第五十代(第四世囊谦王):更嘎本有4个儿子:森格日巴(或写为申更日巴)、郭巴叶丁 嘉措、京俄巴丁嘉措、格西桑珠嘉措。其中由长子森格日巴(申更日巴)任第四世囊谦王。 鲁美多杰生前有松确伊乃、松确公保、求成森、相嘉多杰、者哇求吉坚赞等5位高徒,其中 最 出名的是松确伊乃和者哇求吉坚赞(系者哇阿路之第四子)。遵师遗言,松确伊乃继任根蚌寺住持,松确伊乃,父名松贡,今囊谦县吉曲乡人。在他任期内又修建了一座三层高的大经堂,内供巨型释迦牟尼铜像。正当根蚌寺规模扩大,寺僧增多,香火旺盛之时,囊谦王家族内部产生矛盾,引发松确伊乃与者哇求吉坚赞的不和,在部分僧人的支持下,松确伊乃在寺下另建一座规模相当于“龙索切莫”的丛洒经堂,以示独立,从此,根蚌寺一分为二,者哇求吉坚赞住持根蚌寺,松确伊乃住持丛洒经堂。从者哇求吉坚赞住持根蚌寺起,历任住持皆为王府弟子僧人,根蚌寺正式成为名符其实的政教合一寺院。之后者哇阿路的幼子松嘉哇、森格日巴的三弟京俄巴丁嘉措曾任根蚌寺住持。 公元1408年(藏历年第7绕迥土阳鼠年,明永乐六年),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 得 银协巴(1383—1415年)受明永乐帝委托,封赏藏区各地政教首领时,囊谦王森格日巴之弟格西桑珠嘉措迎请得银协巴到根蚌寺讲经传法。桑珠嘉措向得银协巴呈上南宋王朝和八思巴给土王的执照,恳请颁给明朝的印册。得银协巴沿袭旧例,承认囊谦土王的合法地位,并赐赠金章、象牙章、玛瑙章各一枚, 文册一份。金章和象牙章上的印文为“功德自 在宣抚国师”。文册中规定:凡属囊谦部落僧俗人等,均须服从囊谦王室管理;封桑珠嘉措为国师,有权管理囊谦根蚌寺之宗教活动,同时,又是王室成员,有权管理囊谦部落行政事宜。此文册使根蚌寺地位陡增,权势走向顶峰。 第五十一代(第五世囊谦王):扎巴江才。森格日巴有3个儿子:角巴嘉(角巴日嘉)、扎 巴江才、桑杰扎巴。由扎巴江才任第五世囊谦王。 第五十二代(第六世囊谦王):熊那(来历不清)。 第五十三代(第七世囊谦王):角巴嘉(角巴日嘉)。为森格日巴之长子。 第五十四代(第八世囊谦王):邱君嘉。角巴嘉有2个儿子:格西邱巴扎巴和邱君嘉。次子 邱君嘉任第八世囊谦王,长子格西邱巴扎巴住持根蚌寺。期间,兄弟2人曾迎请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七世活佛曲扎嘉措(1454—1506年)到 根蚌寺讲经弘法,邱君嘉布施牛羊5000头(只),曲扎嘉措向格西邱巴扎巴授“功德自在宣抚国师”称号。 第五十五代(第九世囊谦王):扎西松保。邱君嘉有4个儿子:南卡松保、求君松保、索南 松保、扎西松保。其中,扎西松保(异写扎西荣布)任第九世囊谦王,求君松保住持根蚌寺。 第五十六代(第十世囊谦王):森格坚赞。邱君嘉之长子南卡松保有2个儿子,森格坚赞和 桑吉坚赞,由森格坚赞继任第十世囊谦王。 第五十七代(第十一世囊谦王):仁青宫保。邱君嘉之第四子扎西松保有2个儿子:公贡和仁青宫保。由仁青宫保任第十一世囊谦王。 第五十八代(第十二世囊谦王):桑吉坚赞。邱君嘉之长子南卡松保的次子。 第五十九代(第十三世囊谦王):更嘎扎巴。为第九世囊谦王扎西松保之长孙,其弟格西索 南巴德(1544—1599年)住持根蚌寺,相传生有索南囊嘉和才仁二子。 期间兄弟2人请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九世活佛旺秋多杰到根蚌寺讲经授法,旺秋多杰循例授 给索南巴德“功德自在宣抚国师”封号。 第六十代(第十四世囊谦王):更嘎嘉宝。第十三世囊谦王更嘎扎巴之子,即第九世囊谦王 扎西松保之重孙。 约17世纪初更嘎嘉宝赴藏朝拜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十世活佛却英多杰(1604—1674年),后来在江村白利部落和蒙古阿克坦钦部落冲突中被击毙。 第六十一代(第十五世囊谦王):洛周嘉宝。更嘎嘉宝有2个儿子:洛周嘉宝和格西嘎玛拉 德(1604—1642年),洛周嘉宝任第十五世囊谦王,格西嘎玛拉德住持根蚌寺。期间嘎玛拉德赴西藏拜见噶玛噶举派第十世活佛却英多杰,却英多杰同意其承袭“功德自在 宣抚国师”称号。洛周嘉宝亡故后,由嘎玛拉德摄理王位。 到17世纪30年代,崇信本教并称雄于今四川省甘孜州德格、邓柯、白玉、石渠及西藏昌 都江达县等地区的德格土司顿悦多杰(藏语称“白利嘉宝”,即“白利王”),向周边扩张 势力,出兵占领类乌齐、昌都、察雄、拉多、囊谦等地,焚毁了囊谦境内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根蚌寺,屠杀僧徒300余众。焚毁后的根蚌寺一片狼藉,仅剩一尊释迦牟尼铜像和先 祖者哇阿路的红座台一个。囊谦王府被迫迁往今吉曲乡松宗地方。嘎玛拉德为报毁寺屠僧之 仇,联合从拉多地区逃来的康巴寺大襄佐贡觉·涅里沟玛,在青海和硕特蒙古固始汗(15 8 2—1655年,藏族称“固始丹增却杰”,意为“国师执教法王”)的军队的援助下,于 1639年(藏历第11绕迥土阴兔年,明崇祯12年)5月打败白利土司军队。顿悦多杰 只身逃匿,翌年11月24日擒获,不久被处死。从此囊谦王归和硕特蒙古管辖。嘎玛拉德 在这次战斗中有功,受到固始汗的嘉奖和封赏。公元1640年(藏历第11绕迥金阳龙年 ,明崇祯十三年),固始汗颁给嘎玛拉德的文册中明确规定:“辖区之内,寺院三座,尔为 寺主,妥为经营,以宏佛法;僧俗人等,汝之属民,善行治理,以安秩序;山川土地,尔之 封 疆,邻近各部,不得侵犯;派之内差,索之外利,一切收入,均归汝用。……种种权限,准 其世袭”。溃白利土司后,根蚌寺根据直希热巴生前的一则授记未予复建。 嘎玛拉德率家族迁往今吉曲乡松宗重建王府。此间,其子扎西达玛顶桑(1634—167 2年),年幼贪玩,将麦草拴在猫尾巴上点火追逐取乐,不慎引发大火,烧毁了松宗新建王 府。王府不得不又选址今扎乡囊谦喀地方。囊谦喀,又名“巴吉永钦喀”意为“招徕吉祥 地”,成为囊谦王最后的王府驻地。 第六十二代(第十六世囊谦王):扎西达玛顶桑,又名阿鸟(异写阿牛,1634—167 2年),嘎玛拉德之子。公元1646年(藏历第11绕迥火阳狗年,清顺治三年),扎西达玛顶桑前往拉萨拜见五 世达赖罗桑嘉措(1617—1682年)和固始汗(1582—1654年),贡物求封 ,二者赐给囊谦王“米旺仁青南杰”称号,颁发锦锻文册,承认囊谦王阿鸟统领囊谦部落政 教之大权,准其世袭。1672年(藏历第11绕迥水阳鼠年,清圣祖康熙十一年),王府 内乱,扎西达玛顶桑被属下土官格罗旺扎鸩毙。 根据现有资料,17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中叶,藏传佛教各派在玉树地区广泛传播发展 ,以噶举派为主的寺院在囊谦地区已占有主导地位,除了建立最早的一些巴绒噶举派寺院得 到发展扩大。还出现直属囊谦王府的四大寺院,即乜也寺(亦称“洛哇仓寺”,奉直贡噶举 )、贡下寺(藏语称“嘉贡德钦尼玛鄂赛彭措达杰贴青楞”意为“嘉大乐日光明丽圆满兴旺 大乘洲”,奉噶玛噶举派),桑买寺(藏语称“贤贡囊嘉特庆楞”,意为“慈尊弥勒尊胜大 乘洲”,奉周巴噶举)和池秀寺(奉周巴噶举派)。这四大寺的历任寺主活佛为囊谦王的灌 顶活佛。然而,在此期间囊谦王府尚未建立类似根蚌寺的家寺。 第六十三代(第十七世囊谦王):闹布。第十五世囊谦王洛周嘉宝之子。闹布,又名公却嘉 宝(1651—1697年)。1684年(藏历第11绕迥木阳鼠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赴拉萨朝圣,第巴桑杰嘉措(1653—1705年)以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于1682 年圆寂)名义向他颁发新文册。之后不久,闹布率兵协助和硕特蒙古丹增达赖汗反击云南丽 江木土司的战争,达赖汗赏给闹布铜佛、宝石等珍贵物品,并颁给一份表彰文册。第六十四代(第一世囊谦千户):多杰才旺。闹布娶妻妾2人,妻色洒,生子陈林才旺塔生(1671—1707年):妾丛洒,生子多杰才旺(1680—1734年)。多杰才旺任第一世囊谦千户。其兄陈林才旺塔生曾求经于西藏甘丹寺,精通显密,获密宗格西学位,被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年?)授予“格西洛舟塔荣”称号(洛舟塔荣又写作老荣巴八)。公元1698年,青海蒙古亲王达什巴图尔(?—1714年,固始 汗第十子,和硕亲王)向多杰才旺赐“乌吉台吉”爵位,颁给文册,称他为朵堆地区的“嘉宝”(王)。1699年(藏历第12绕迥土阴兔年,清康熙三十八年),第巴桑杰嘉措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名义,发给陈林才旺塔生执照,“确认囊谦嘉宝之一切利益”,要求“恪守五世达赖执照内之规定,永远不得随意改变。另望与邻部和睦相处,多行善事”。 1709年(藏历第12绕迥土阴牛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多杰才旺赴拉萨晋见拉藏汗(? —1717年),拉藏汗在给他的号纸中再次申明“囊谦领地疆域,邻部不得侵犯,囊谦寺院主权,邻部不得篡夺,更不可以强凌弱,在囊谦属民中派差收税,过境官员,亦不得额外派差,更不准越职理政,凡囊谦仆役属民外逃,邻部不得收容,以免引起衅端。各部宜守旧业,多行善事。慎之凛之,违者重罚”。 清王朝初期的几十年间,包括玉树在内的青海藏区大多数成为向和硕特蒙古缴纳贡赋的属民 ,实际脱离了清中央王朝的管辖,形成“惟知有蒙古,而不知有(清王朝)厅、卫、营、伍官员”的局面。清王朝为加强统治,解除藏区对蒙古的从属关系,罗卜藏丹津(1692—?,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之子)反清事件被平定后,积极处理善后事宜。1724年(藏历第12绕迥木阳龙年,雍正二年)5月,雍正帝采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上奏的“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及“禁约青海十二事”,下令执行。规定青海藏族各部收归清朝中央直接管辖,清查户口,划定地界,对藏族各部的头面人物分别安置为各级土官,如千户、百户等统归清朝的道、厅、卫等衙门管辖。1725年(藏历12绕迥木 阴蛇年,清雍正三年),清廷在西宁正式设立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任命达鼐为首任办事大臣(统称“西宁办事大臣”),直接治理青海各族各部,玉树地区便由西宁办事大臣统管。同年,云南提督郝玉麟率兵万人在察木多(今西藏昌都)招抚囊谦等部落,多杰才旺派首席楞布阿夏百户多杰贡(“楞布”大臣之意,系囊谦王七佐政之首,授有代理土王事务 之大权)前去晋见,向郝玉麟呈述宋、元、明历朝皇帝册封囊谦王详情,表示情愿归诚,希 望继续承认其王位,颁给文册。郝玉麟一一应请,并召集“得尺”25部落、“安冲”7部 落、“加德”3部落和囊谦部落共36个部落的招抚会。会上,在阿夏百户多尔贡的力荐下,诸部落头人一致推举多杰才旺为36个部落的总头人。郝玉麟当即给多杰才旺赏蓝宝石顶戴,给其他头人按部落大小分别赏给白珊瑚或黄珊瑚顶戴,并划定地界,确定归属,加委土官,征收贡赋。 1726年(藏年第12绕迥火阳马年,清雍正四年),西宁办事大臣达鼐会同西宁总兵官 周开捷授予囊谦王多杰才旺(执照中一般写作“即尔策旺”)千户衔。向各大小部落之首领授予百户、百长之头衔(清雍正十二年后,千百户的委任权由兵部执掌),是为囊谦王实行千户制之开始,也是玉树藏区实施千百户制之开始。 公元1731年(藏历第12绕迥金阴猪年,清雍正九年),西宁办事大臣上疏雍正皇帝, 奏请川、陕、西藏共同派员勘定玉树地区巴彦南称(囊谦译音的转音)等各族界址及隶属关系,确定玉树地区“巴彦南称四十族”归西宁管辖。 1732年(藏历第12绕迥水阳鼠年,清雍正十年)9月17日,达鼐再次给囊谦王多杰才旺颁发执照,内规定囊谦千户所辖地界为东至越尔巴、苏尔莽;西至巴尔达苏鲁、隆崩巴(即中坝);南至喀木达之源谢索布拉叉水多;北至甫卡山梁阿拉克硕交界。 第六十五代(第二世囊谦千户):官却班久才丁。多杰才旺有官却班久才丁和索南达杰2个 儿子。1734年(藏历第12绕迥木阳虎年,清雍正十二年)官却班久才丁承袭第二世千 户职。在会盟仪式上,西宁办事大臣派来的主事官员授予官却班久才丁经雍正帝御批、由兵 部颁给的文册,赏给囊谦头人为千户的职衔及顶戴花翎。1742年(藏历第12绕迥水阳 狗年,清乾隆七年)官却班久才丁赴拉萨朝拜七世达赖,达赖再次肯定于1699年(藏历 第12绕迥土阴兔年,清康熙三十八年)第巴桑杰嘉措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名义颁给囊谦王 闹布(公却嘉宝)执照中所规定的权益。1744年再次去西藏请回西藏摄政颇罗鼐颁给的 文册。文册中申明“先后数次照册开明饬知囊谦四至界址在案”后,指出“在此范围之内, 按五世达赖颁给之执照和雍正大臣颁发牌照,历来都属于囊谦辖区,其属民永归囊谦千户管 辖 ,其贡赋永由囊谦千户催缴,今囊谦千户官却班久才丁前来呈明在案。上述地区,确属囊谦 千户,外人不得搀越,滋事生端,各自凛守境域”。 第六十六代(第三世囊谦千户):旦舟才丁。生父母不详,1765年(藏历第13绕迥木 阴鸡年,清乾隆三十年),旦舟才丁(1752—1827年)承袭第三世千户职。179 6年,因前发执照“年久破烂呈请更换”,时任西宁办事大臣的第巴克给旦 舟才丁更换牌照,开明四至辖界,于翌年千百户会盟时,主事官当众宣布颁发,并对旦舟才 丁协助主事官解决阿夏百户与中坝百户之间纠纷表示赞赏。此后,旦舟才丁去西藏朝拜八世 达赖喇嘛强白嘉措(1758—1804年)和摄政功德林济咙呼图克图丹贝贡布,得到二 人颁发的执照。之后,又去朝拜噶玛巴十三世活佛东周多杰,并到止贡寺进香布施。 第六十七代(第四世囊谦千户):索南求培(1789—1830年)。1812年(藏历 第14绕迥水阳猴年,清嘉庆十七年)索南求培之子巴丹晋美才旺赤列(1812—185 1年)出生后,被西藏周巴寺活佛登巴江才、德格八邦寺活佛白玛宁叶和拉多康巴寺活佛祝 久尼玛3人认定为池秀寺活佛赤列嘉措的第五辈转世灵童,于1821年6月迎入池秀寺坐床。之后其母拉毛班藏(1794—1858年)嫌池秀寺太远,平时无法见到儿子,遂于1832年(藏历第14绕迥水阳龙年,清道光十二年)在千户府邸囊谦喀建采久经堂,供儿子习经,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后来的采久寺,成为囊谦千户最后的一座家寺。在这之前的1805年,索南求培赴西藏,得悉八世达赖已圆寂后,觐见摄政功德林呼图克图,求得以摄政名义颁发的一份执照。巴丹晋美才旺赤列成年后学识渊博,誉称“班智达”(大学者),与章嘉国师意希丹贝坚赞(1787—1846年)过从甚密,章嘉亲切地称他为“阿德”,自此“阿德”成为其佛号。他通过章嘉,与达赖喇嘛和蒙古王公建立有广泛的联系。 第六十八代(第五世囊谦千户)官却拉加。索南求培之次子。公元1830年索南求培千户 去世后,巴丹晋美才旺赤列掌管囊谦部落政教事务20多年,之后由其弟官却拉加(183 0 —1871年)继千户位。1842年,巴丹晋美才旺赤列赴拉萨拜会章嘉,章嘉回京后奏封囊谦王室为“布政使”,朝廷还向千户授新王爵位。赐赠蒙古王爷服饰,向巴丹晋美才旺赤列赐赠写有“诺门汗呼图克图”字样的诏书、乌金印章以及写在锻面上的封诰等。1862年(藏历第14绕迥水阳狗年,清同治元年),反清势力首领工布朗杰率兵千余,进攻玉树,致函胁迫千户,令其投降。官却拉加派兵协助清军反攻,击溃工布朗杰。1864年至1868年,两次举兵击退拉卜楞寺僧兵的进犯。 第六十九代(第六世囊谦千户):丹周拉加(1852—1884年)。官却拉 加之子。19岁时赴藏朝圣,次年拜会十二世达赖喇嘛赤列嘉措。其它事绩不详。 第七十代(第七世囊谦千户):旺泽·才旺拉加(1884—1950年)。玉树称多地区 的文 保部落牧民,多从四川德格土司属下的石渠、邓柯等地迁徙而来。该土司时常借此侵扰称多地区,强行将部分称多百姓划归德格土司名下,成为玉树25族内一个特殊的独立部落。更有甚者,该土司往来川藏,取道囊谦,强索支应。囊谦千户多年上诉至西宁办事大臣,终未得 到解决。1914年(藏历第15绕迥木阳虎年,民国三年),四川川边经略使尹昌衡派员至囊谦,胁令归川,并派兵进驻称多。事件发生后,西宁总兵官马麒据报,派帮办马彦虎率兵由西宁驰至玉树结古,会同千百户武装对抗,川军不支,尹昌衡遂向北洋政府申诉。后北洋政府依据所派周学武赴玉树勘查结果,明令玉树仍归西宁管辖,川军遂撤回,玉树归属之争宣告平息。1932年至1933年,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东北全境,国内局势紧张之际,西藏噶厦政府中的亲英集团在英国策动下,乘机发动对青海及西康地区的武装进犯。1932年4月,驻在昌都的藏军北路总管三王前布调集藏军4000名,以克色米代本(团长)为前敌总指挥,占领玉树大、小苏莽和囊谦,包围结古。9月初,玉树防守司令马彪率青兵发起全面进攻,击溃藏兵,收复囊谦。马彪以囊谦千户才旺拉加在藏军进犯时未予抵抗,行同通谋,向囊谦无代价强征炒面一万斤,青稞两万斤,酥油三千多斤,羊四十多只,并迫使千户向马彪、马训(时任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第一旅旅长,1932年4月30日马步 芳请马麟委以“平树宣慰使”,率骑兵住居结古)、喇平福(时任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 直属骑兵第一旅第一团团长,1932年7月23日率部500余抵结古)送鹿茸、麝香、野牲畜皮、马匹、金银等约值白银二千余两。1933年6月15日青藏双方签订“青藏和 约”,冲突结束。 1937年11月,囊谦千户旺泽·才旺拉加之长女降央伯姆(1913—1988年)与 四川德格土司泽旺邓登联姻。1942年土司去世后,降央伯姆承袭第五十一代德格土司职。从此以联姻形式化解了囊谦与西康地区多年的积怨。 1935年,马步芳奉蒋介石之命,为阻击北上抗日的红军,在全省建立15个保安区,任 命囊谦千户才旺拉加为第十五区保安司令,下属八个保安团。 第七十一代(第八世囊谦千户)扎西才旺多杰(1920—1969年)。 囊谦县境内的改加寺是一座宁玛派尼姑寺院,自该寺认定千户扎西才旺多杰之弟囊旺求扎为 该寺活佛后,在千户家族的支持下,改加寺发展很快,成为全省最大的宁玛派尼姑寺院。 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期间,对青海藏区一直采用残酷的高压政策。1940年5月至1942年,马步芳多次派兵大规模血腥镇压玉树百姓,致使玉树地区人心背离,不少人流落他乡 。1943年,马步芳面对西藏亲英集团再次扩张玉树的企图,不得不改变以住的做法,以 收买民心、免为藏方利用为目的,开展招抚工作。时任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的马步銮,依 据马步芳命令召集囊谦千户扎西才旺多杰、扎武百户久迈、布庆百户蔡作祯等讨论并部署招 抚难民工作。在囊谦千户等人协同下,至1944年底,逃亡西藏、西康等地难民大部分被 招回家园。 1945年,囊谦县成立县参议会,扎西才旺多杰任会长,后任国民政府省参议员。 1949年,随蒋家王朝行将灭亡的马步芳,命令玉树行政督查专员马骏在玉树地区推行保 甲制度。马骏考虑到早先准备推行保甲制度时遭到千百户一致抵制的情况和当时极不稳定的 社会治安形势,不敢冒然强制推行,遂召集囊谦千户扎西才旺多杰等各大部落头目,提出以 庆贺马步芳升任西北军政长官为名,献马一千匹,取悦于他,请求缓办。扎西才旺多杰一行 至海南共和县境内,获悉西宁已解放,遂毅然决定率众前去西宁,9月16日将千匹骏马及 100余张珍贵兽皮、10架鹿茸、10枚麝香等礼品献给人民解放军,欢迎解放军进驻玉 树。这与9月上旬通电和平起义的马骏不谋而合,均为玉树和平解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玉树解放后,扎西才旺多杰积极靠拢人民政府,协助党和政府推行新政,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自1951年至1966年先后担任玉树藏族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达15年之久。 扎西才旺多杰长子阿庆(1940—1990年)是囊谦千户最后一座家寺采久寺的寺主活 佛,不仅在佛学、文史、藏医等方面有一定造诣,而且也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宗教上层人士,在青海、四川、西藏等藏区国外藏胞中具有一定影响,曾担任玉树州政协副主席、州佛教协会副会长,省政协常务委员、副秘书长等职。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