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之地百塔寺
2014/9/8   热度:234
弹丸之地百塔寺 解维汉 从终南山北麓天子峪口往南走不远,就来到一个村子里,在一大片农家院包围中间,有一座小小的袖珍寺院,这便是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的百塔寺了。 百塔寺很小。门楼矮矮的,跟相邻的农舍一般高低,老远压根看不出是一座寺院。走近了,要不是门前那两个形体较小的石狮子,要不是藏在房檐下的一块门匾,谁也想不到这里竟会是一座佛寺。它可不是一般的荒村小庙,它是有来历的,也是有年头的,说出来怕吓着你,庙龄1729岁,华严宗至相道场,三阶教祖庭!进了门,院子也很小,方方正正一块子,不比农家院大多少,却栽着两棵落叶松,还有木槿花树、棕树,浓荫蔽地,凉凉爽爽的。院子北侧是一座大雄宝殿,也不大,门上有对联:“梵刹庄严荣显功德讲天;道场成就妙含寂光真境。”里面供奉的三世佛,也朴朴素素,不是金碧辉煌。 绕过殿旁,来到后院,照旧很小。可是你很快就发现小寺的另一处不同凡响了。后院院心一圈铁栅栏中有一棵很粗很高的古银杏树。看旁边的铜牌,为隋代栽植,距今1500余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时值仲秋,枝上挂满白果,随风摇曳,窸窸窣窣。它高约30米,树冠面积100平方米,树围18余米,得十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合围,被称为“千年活化石”、“中国第一银杏树”。 我仰树叹息,别看百塔寺小,却小得实在,小得有特色,小得有内容。地儿小,精华浓缩着,让人一看,一辈子也忘不了。 问过寺中僧人,方知百塔寺当初并不小。它原名淳化寺,盛于隋唐,衰于宋明,毁于民国。原来规模很大,殿宇雄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向有“骑马关山门”之誉传。唐代华严宗二祖智俨法师,曾随杜顺大师居住此寺。后来智正法师在此寺居住28年,著《华严疏》十卷。 游完整个寺院,未见一座小塔,便问寺僧“百塔何在”?寺僧回答,到寺里来的游人多半都会问到这个问题。“百塔”并非子虚乌有,绝对是有来历的。隋初信行法师创立三阶教,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召其入京,先后在真寂、光明、慈门、慧日、弘善等建立三阶道场,以后又在长安五十五寺相继建立了别院。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信行法师圆寂于真寂寺,葬于楩梓谷口,也就是现在的天子峪口,其弟子数百人圆寂后皆葬于信行墓塔后及两侧,形成以信行墓塔为中心的数百塔院,远远望去,十分壮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淳化寺改为百塔寺。 那么现在那些百塔怎么就无影无踪了呢?明代赵崡《游城南记》中曾有诗句:“遥望百塔寺,寺边塔累累。”说明当时寺旁塔还是很多的。到清朝时毁于兵燹便荒凉凋敝了,有王弘度《游百塔寺》诗证:“谷口逶迤百塔深,望中烟雾费招寻。荒芜蒙蔽千年迹,新碣又留一代新。”进入民国,百塔寺尚余僧舍、唐槐、古钟、铁锅和数十座大小石塔。后来驻扎在王曲的国民党军队为修营房,将百塔寺拆毁洗劫一空。寺僧指着前院墙边散置的几件残存石塔说,这些就是千年塔林的最后遗存了。 从院里简介看,许多名人到过百塔寺。东晋王羲之曾在此写过《心经》石碑,存于西安碑林;唐代李世民到至相寺上香,到楩梓谷避暑,路过百塔寺歇息,随行的尉迟敬德曾在百塔寺内古银杏树拴马;北宋苏轼游南五台诸寺及草堂寺,曾住宿于百塔寺,草堂寺有碑记载。俱往矣,风流人物都化为过眼云烟,只有永恒的古银杏树还在顽强生存,以它的伟岸身躯印证着朝代更替的沧桑岁月。 (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