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的历史记载与梳理


2014/9/8    热度:1149   

  附件《大佛寺的历史记载与梳理》:

  一、历史的记载

  有多少人可以清楚,这块虽定为市级文保单位,但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更别谈珍惜爱护的大石头,竟然是杭州最古老的声名卓著的地面文物及现存最早的建筑遗迹呢?!对杭州如此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却这样漫不经心地给淡化了给忽视了!然而翻开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

  唐代陆羽《武林山记》云:“自钱塘门至秦王缆船石,俗呼西石头。”(见南宋《淳祐临安志》中)。也就是说,这是一块唐代就已有记载的,可以联系到《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来杭历史;并见证了西湖由大海而湖泊,杭州城沧海桑田几千年历史的“杭州城历史文化之祖”的宝贝石头!这石头曾为历代文人所重视,不乏名人诗文相传,非常有名。如北宋有杨蟠(1089年)《秦皇缆船石》诗:“色阴常带雨,疑是白云根。欲问东巡事.今犹不敢言。”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则记:“父老相传云,此乃秦始皇系缆石。其时皆浙江耳,初无西湖之名。始皇将登会稽,为风浪所阻,故泊舟此处。”

  此石之历史文化深矣!历代还有不少详述!南宋施谔《淳祐临安志》(淳祐1241-1252)中是这样记载的:“卷第九,诸石:秦王缆船石,在钱塘门外,昔秦始皇东游泛海,舣舟于此。陆羽《武林山记》云:‘自钱塘门至秦王缆船石,俗呼西石头。’北关僧思净,刻大石佛于此。旧传西湖本通海,东至沙河塘,向南一岸皆大江也。故始皇缆舟于此。”“卷第六,楼观: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今为相严院,在大佛头缆船石山后……园馆:水月园,在大佛头之西。”

  南宋《梦梁录》(咸淳十年 1274年 吴自牧撰):“卷十一,诸山岩:大佛寺名大佛石山。”“卷十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南宋《武林旧事》(周密撰):“兜率院;十三间楼相严院,旧名‘十三间楼石佛院’。东坡守杭日,每治事于此。有冠胜轩,雨亦奇轩;大石佛院,(院中大石佛)旧传为秦始皇缆船石。俗名‘西石头’。宣和中,僧思净就石镌成大佛半身。或云:下通海眼。”

  史载:思净镌成大石佛后,作偈曰:“咄哉顽石头,全凭巧匠修。只今弥勒佛,莫待下生求。”释克勤则作《思净律师于西湖多宝墺区剜石作弥勒百尺像述偈赠之》:“百万斋才了正因,大缘倏举只逡巡。凿将玛瑙千方石,镌作龙华百尺身。三竺江山增秀丽,两湖风月愈清新。色声不动掭能事,可是僧中英特人。”如此可知,北宋僧人思净所镌成的大石佛,是弥勒佛半身石像。

  南宋张舆诗赞曰:“葛仙岭西大石头,祖龙东来曾系舟。不闻登仙入蓬岛,徒见作佛如嘉州(指乐山大佛)。地涌半身云水绕,山开一面金碧浮。几回劫火烧不尽,空对湖山飞白鸥。” 元吴莱《大佛寺问秦皇系缆石》诗:“手抚一片石,昔为沧海屑。始皇或系缆,万里浩无津……经营大屋覆,刻斫青莲身……”元末张昱《西湖大佛寺》:“佛身满法界,金色从地起。若人加庄严,其福亦如是。”元《南村辍耕录》中载:“宋高宗朝,钱唐喻氏出家为沙门,建妙行院于北关……画阿弥陀佛入于神妙,杨侍郎杰赞为‘喻弥陀’,人从而称之。喻又于西湖之北,镌石为大佛头。”

  明杭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嘉靖二十六年,即1547年):“大石佛,旧传为秦始皇缆船石。宋宣和中,僧思净者,当儿时见之,作念曰:‘异日出家,当镌此石为佛。’及长,为僧妙行寺,遂镌此石为佛像。饰以黄金,构殿覆之,遂名为大石佛院。元至元间,院毁,佛像亦剥落。皇明永乐间,僧志琳重建,敕赐大佛禅寺。弘治四年,僧永安重修。寺畔有塔,俗称壶瓶塔,乃元时西河僧所建。沁雪泉,在佛身右壁,(明)棠陵方思道题。寺畔旧有相严院、冠胜轩。西有水月园、大吴园、小吴园、嘉泽庙、孙花翁墓,并废。相严院,晋天福二年(937)钱氏建,有十三间楼,楼上贮三才佛一尊。苏子瞻治郡时.常判事于此。”

  清初张岱《西湖梦寻》:“ 卷一,大佛头:大石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后因贾平章住里湖葛岭,宋大内在凤凰山,相去二十余里,平章闻朝钟响,即下湖船,不用篙楫,用大锦缆绞动盘车,则舟去如驶,大佛头,其系缆石桩也。平章败,后人镌为半身佛像,饰以黄金,构殿覆之,名大石佛院。至元末毁。明永乐间,僧志琳重建,敕赐大佛禅寺(此记载可知,清初“秦皇缆船石”已讹传为“贾平章缆船石”,由“秦皇”而换成“宋皇室”,属民间传说屡见不鲜的“失忆后附会”现象)。张岱《大石佛院》诗:余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泰岳既峗峨,补陀复杳渺。天竺放光明,齐云集百鸟。活佛与灵神,金身皆藐小。自到南明山,石佛出云表。食指及拇指,七尺犹未了。宝石更特殊,当年石工巧。岩石数丈高,止塑一头脑。量其半截腰,丈六犹嫌少。问佛凡许长,人天不能晓。但见往来人,盘旋如虱蚤。而我独不然,参禅已到老。入地而摩天,何在非佛道。色相求如来,巨细皆心造。我视大佛头,仍然一茎草。

  清翟灏等辑《湖山便览》:“秦皇缆船石,在宝石山麓。陆羽《武林山记》云:‘自钱塘门至秦皇缆船石,为西石头。’相传秦始皇帝东游泛海舣舟于此。西湖旧通江海,故有舣舟之事。《武林旧事》云:‘或言其石下通海眼。’宋僧思净就石镌佛。今亦呼石佛山。大佛寺,缆船石旁。旧有僧院,系周显德三年(956)钱氏建。琢二石佛,曰二尊殿。宋宣和初毁,以其地为副将廨舍。六年,有妙行寺僧思净,就石镌大佛半身.饰以黄金,重构殿覆之,移请兜率寺旧额为寺。净善画佛,画家所称喻弥陀是也。儿时过山下,作念曰:‘异日出家,当镌此石为佛。’垂老,偿此夙愿。或曰弥陀在天,何用凿此顽石?净作偈曰:“咄哉顽石头,全凭巧匠修。只今弥勒佛,莫待下生求。南宋甄龙友亦尝为大佛偈云:‘色如黄金,面如满月;尽大地人,只是一橛。’元至元间,寺毁。明永乐重建,改额大佛禅寺。寺右壁有沁雪泉,明棠陵方豪题。门外有塔,俗称壶瓶塔,国朝康熙初圮。

  清代诗人张云璈诗:“钱塘门外好停舟,士女争看大佛头。”可见直到清代,“大佛头”依然知名度很高。清乾隆曾三顾大佛头,留下这样的赞美“昔图黄龙佛,已谓大无比。今游石佛山,大佛实在是,面露堂堂满月光……”(1765年2月)、“黄龙洞及此,皆镌石佛像。彼乃慧开修,此实思净创。言迹固已古,面相直逾丈,在此不在彼……”(1780年暮春)。说明当时大佛头还依然完好,面如满月,仪态丰盛。

  二、梳理与总结

  梳理以上记载,可知古大佛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并且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其一是大石佛造像及大石佛院。此大石在唐代就广为人知,相传是秦王缆船石,俗呼西石头;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僧思净将该石镌作弥勒佛半身像,饰以黄金;并在其上构殿覆之,名“大石佛院”。其佛,仅为巨大的佛头,“色如黄金,面如满月,尽大地人,只是一橛”,故南宋杭人称之为“大佛头”。如此,此石由传说的“秦王缆船石”——著名的历史文化之石,又转变成为“北宋大佛像”,并盖“大石佛院”护之。

  其二是大佛寺。在大石佛院造像西面,即今北山路27号等民居。据清《湖山便览》记,大佛寺在缆船石旁,其地原是周显德三年(956)吴越国所建僧院,当时曾琢二石佛于此,故曰“二尊殿”,宋宣和初毁。宣和六年,有妙行寺僧思净,就石镌大佛像后,重新构殿。并移请“兜率寺旧额”为寺额。也即在大石佛院旁还建了一座寺庙,名为“兜率寺”。这是因为根据佛经的说法,弥勒佛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修成正果后住兜率天内院,他将在兜率院继释迦牟尼佛后在未来世成佛度众生,故名“未来佛”。

  考南宋杨万里有《晚出兜率寺送许耀卿》诗:“兜率山深露气清,柳阴暗处藕花明。无端拾得闲烦恼,背却西湖又入城。”《武林旧事》中此处则记有“兜率院”。可知如今所称的大佛寺,是北宋思净镌弥勒大佛后才有,故初名“兜率寺”。至南宋时,民间已称其为“大佛寺”。元代至元年间,大佛寺毁。明永乐重建,皇帝敕赐“大佛禅寺”额。值得注意的是,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会场全图》,标此处为“兜率寺”。

  另外还有不可忽视的十三间楼相严院。原名“十三间楼石佛院”,明《西湖游览志》载:“相严院,晋天福二年(937)钱氏建,有十三间楼,楼上贮三才佛(‘才’或‘寸’之误)一尊。苏子瞻治郡时,常判事于此。” 清《湖山便览》记载:“十三间楼在大佛寺右,晋天福七年(942)钱氏建,名十三间楼石佛院。上贮三寸佛一尊。(南宋)白珽《西湖赋》云:‘佛三寸不为小,楼十三以龛其像;佛百丈不为大,舟万斛以维之踪。’谓此及大石佛也。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相严院。苏公治郡日尝就判事于此,旁有冠胜轩、雨亦奇轩。”这又是一个石佛院!据南宋诸书记载其“在大佛头缆船石山后”,那么应该在今“大佛头缆船石”北面的平顶处。

  苏东坡有《南歌子?杭州端午》词:“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此当作于元祐五年(1090)端午,在写杭州端午风俗人情时,不经意记下了“游人都上十三楼”去“烧午香”的杭端午盛景。而与苏东坡同时的郭祥正《十三间楼》诗曰:“高楼插湖脚,绀碧十三间。待月客无寐,看山僧自闲。”证明了十三间楼为北宋时的杭州游览胜地,僧院名楼。南宋初陈渊《题临安阁》:“昔年曾到十三楼,一色西湖十顷秋。寒碧轩中最宜暑,只缘修竹近清流。”可见十三间楼之美名远播,不由想起“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句来,此“楼外楼”之中当有“十三间楼”的显著身影!

  需要思考的是,此名楼与名石近在咫尺,又同为“石佛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十三间楼的石佛在何处?“十三间楼石佛院”是“大石佛院”的前身吗?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探究的。明黄省曾《寓大石佛院绿竹北轩》诗:“矫仲偃崖至,禽庆谒名岳。刺事澹无役,行泥何不乐。暖春振霁褐,岧境蹑云鞒。性冲驾奥林,神夷选清壑。于此绿篁阴,乃有金园阁。南湖晃萦湙,北岭迤绵络。霁怀对禅解,元心美鸟雀。万物览参此,一得观并作。息宴顿游辔,琴书聊尔托。”题目中“绿竹北轩”与宋诗“寒碧轩中最宜暑,只缘修竹近清流”相印合,似乎就是今日之平顶处。今平顶处,在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会场全图》上,标此处为“留余草堂”。

  还有许多记载,这里就不一一罗列,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上“中国记忆网?浙江论坛”,看《关于吁请政府妥善保护并加快整修杭州宝石山古大佛寺文物遗迹群的民间报告》帖子,此贴中有大量图片、老照片及有关文字资料等。

  以上资料由陈珲提供

  2009年4月19日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