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保护与研究
2014/9/8   热度:289
石窟保护与研究 龙门石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开凿至今的1500多年来遭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围岩崩塌、洞窟漏水、雕刻品风化等病害不断加剧。目前对于龙门石窟的岩体位移、洞窟漏水、雕刻品表面风化等复杂现象,尚未找到可持久保存与管理的具体办法。开展石窟的保护与研究工作至关重要,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是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宝贵的文化资源。 一、龙门石窟文物保护机构的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龙门石窟的保护管理工作。1951年,洛阳县政府成立“龙门森林古迹保护委员会”。1953年,龙门文物保管所成立,龙门石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工作。1990年,成立“龙门石窟研究所”。为了改变龙门石窟周边管理不善的状况,结束多头管理的局面,进一步提高龙门石窟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水平,2002年3月洛阳市政府决定在龙门石窟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龙门石窟研究院)”,对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实施统一保护、统一管理,从而大大加强了龙门石窟的保护与管理力度。 二、龙门石窟文物保护成绩显著 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始终遵循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探索石窟寺文物保护的规律,逐步走上科学保护的轨道,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各级政府有计划进行保护、修复、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石窟的保护、研究工作正步入国际合作的新阶段。 1、抢险加固工程 20世纪50年代开始,龙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成立,使石窟得到了妥善保护。70年代龙门石窟开始了以科学技术手段保护的新时期。1971年到1985年,针对行将崩塌的洞窟、雕刻品及危岩,采用化学灌浆和钢筋铆杆加固等现代工程技术,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抢险加固工程,实施了奉先寺九尊大佛、奉先寺排水沟、伊阙佛龛之碑等维修加固,使洞窟、雕刻转危为安。 2、综合治理工程 为有效解决石窟雕刻品的安全问题,根据石窟病害调查和维修实践,决定进行有计划的综合治理工程。1986年制定了“龙门石窟保护维修规划”。1987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龙门石窟综合治理工程”。自1987年至1992年,历时5年, 5年内主要进行:岩体及洞窟加固、修建窟檐、围墙、台阶栈道、防水设施,洞窟漏水治理试验等工程,龙门石窟安全得到了基本保障,综合治理达到预期目的。 通过这些维修工程的实施,龙门石窟东西两山的岩体和主要洞窟得到加固,岩体稳定性问题基本解决,洞窟渗漏状况得到改善,游览道路通达各主要洞窟,龙门石窟的面貌为之改观。 3、加强龙门石窟周边环境整治 为减少火车震动对石窟文物的影响,1995年焦枝铁路龙门隧道废弃,东迁700米另辟新隧道;1997年~2000年先后投资2亿多元整治龙门石窟区内外大量违章和不协调建(构)筑物,拆除中华龙宫等93处不协调建筑及附属物3.4万平方米,关闭伊河上游污染企业91家,取缔采石厂、石英砂厂、砖瓦厂和石灰窑等645家;搬迁16家国有单位和716户居民;建成1.4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1座,1万平方米的青石广场1个,新增绿地520亩。大规模的拆迁治理彻底改善了龙门石窟的环境面貌,使得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次成功。此后,洛阳市人民政府把世界遗产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大投入,进行环境整治。在保护区之外南北各修建两座伊河公路桥,彻底解决了保护区汽车过境造成的震动和污染问题。2003年4月,龙门石窟保护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提前实现申报时对教科文组织的承诺。2004年关闭水泥厂3个、石灰窑140多处。2002年~2003年在龙门东山退耕还林500余亩,使龙门山清水秀,人文与自然和谐一致,景区整洁有秩,龙门石窟的环境面貌和质量发生了巨大改变。 4、加强国际合作与保护研究 2002年龙门石窟研究院成立以来,不断加大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注重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分别进行了UNESCO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双窑洞修复工程等大型工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开创了龙门石窟保护研究的新局面。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利用“遗产保存日本信托基金”实施的“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于2001年11月正式签字,并于2002年元月开始实施。工程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3年,第二阶段为2年。在第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是进行地形、地质调查、测绘,石窟环境和石窟病害观测,风化劣化、浸水对策等试验研究,第二阶段重点是以试验洞窟为对象的保护修复施工。目前第一阶段已经圆满结束,第二阶段正在进行中。 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丰富了龙门石窟的基础研究资料,为试验洞窟治理方案的确定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洞窟内外的气象观测系统与大气污染物连续监测自动站共同构成了龙门石窟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框架,使龙门石窟保护的基础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龙门石窟双窑修复工程” 2002年2月22日中意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项目谅解备忘议定书。中国文物研究所、意大利非洲和东方研究院与图思雅大学负责项目的执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2004年8月25日-11月30日学员们在中意双方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在龙门石窟“双窑洞”开展了前期调查、测绘、病害分析与样品检测、保护研究和修复工程等实践,主要进行了清洗表面黑色污染物、局部粘结加固、出露裂隙的封堵、表面封护等环节措施,双窑洞的多种病害得到有效治理与控制,修复后整体色调一致协调,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是我国整体洞窟修复的第一次有益尝试,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认同。11月25日在龙门石窟正式成立了龙门石窟修复实验室。 5、龙门石窟保护研讨会 为深入研究解决龙门石窟洞窟渗漏水和雕刻品风化等病害问题, 2003年7月龙门石窟研究院在洛阳召开“龙门石窟保护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官员,国家、省市文物局领导,国内外知名的保护专家参加了会议。围绕龙门石窟以往的保护工作、保护规划制定、环境与病害监测、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等内容展开研讨。会议认为:龙门石窟过去三十年的保护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积累了丰富经验;水是龙门石窟病害防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治理洞窟渗漏应选用适宜的材料、工艺、方法,采取排、导、堵等综合手段加以治理;石窟的防风化应提到议事日程。这是一次多学科、高水平的保护专题会议,必将对龙门石窟的保护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6、基础研究与课题申报 1993以来的十多年时间,随着石窟雕刻品的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龙门石窟文物保护的重点工作转移到基础研究与保护课题研究。主要进行了龙门石窟洞窟病害调查、环境与病害监测、石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等工作,完善了龙门石窟保护资料与档案。1996年同西北大学合作研究雕刻品表面黑色油烟的清洗工作。1998年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制定“龙门石窟区规划”。2000年龙门石窟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将石窟病害监测和保护工程纳入保护区环境管理整体框架。2001年进行洞窟雕刻品表面石灰岩凝浆清洗研究。 2002年研究院成立以来,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加大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努力提高龙门石窟的保护水平。整合洛阳科研力量,充分发挥洛阳地区的科技优势,同时与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合作研究龙门石窟有关保护事宜。2005年我院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文物局保护课题4项,包括东西两山地质灾害调查、露天雕刻品防风化、生物病害的清除方法研究与防治、碳酸盐岩地区石窟风化层特性分析研究等,这在龙门石窟保护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突破。最近,我院还与总参科研三所合作研究制定了栈道稳定性评估、万佛洞顶防渗铺盖等研究方案,为龙门石窟进行大规模的保护工程积累经验。同时采取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等方式,与一些单位合作进行了石质文物防风化材料研究、治理漏水的改良灌浆材料、石质文物清洗修复等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当前存在的保护问题 龙门石窟的保护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例如,岩体位移、洞窟漏水以及雕刻品表面风化等复杂病害尚未找到理想的保护办法;对以往的裂隙灌浆、钢筋铆杆加固、铺设防渗层等保护修复措施的耐久性调查和再处理等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龙门石窟文物保护的重视和支持,国内外对龙门石窟保护日益关注,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国内一些研究单位正在同龙门石窟进行和商讨合作研究保护事宜,相信随着龙门石窟研究院和广大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龙门石窟的保护工作必将得到更大的推动和提高。 三、龙门石窟研究成果丰硕 龙门文物保护机构,重视石窟的研究工作,加强基础研究和专题研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1、50年代至60年代末,为基础研究、专题研究起步阶段 50年代国内专家、学者撰写龙门造像内容的文章,解决了部分造像题材的定名问题。60年代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文儒先生带领北大师生,对重要洞窟进行科学调查。丁明夷的《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分期与类型》、温玉成《洛阳龙门双窑》、《古阳洞研究》,运用考古学方法对窟龛造像进行分期、分类、排年,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阎文儒先生《龙门石窟研究》,精于佛教题材、历史人物、事件的考释,对龙门造像详加考证,引经据典,在研究龙门众多著述中,占有重要地位。60年代中期文化部文物研究所派人配合龙门调查洞窟破坏情况,查清龙门被盗石刻780多处。《龙门流散雕像集》中王振国撰写的《龙门石窟破坏残迹调查》,进一步核查得出破坏最严重的96个窟龛,盗走佛、菩萨、弟子等头像262尊,毁坏1063尊。用图版形式,对流出境外的完整造像,与现存残迹对照,为以后文物复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70年代至80年代,考古调查、碑刻题记、佛教考古、石窟艺术、佛教史等专题研究全面展开阶段 70年代龙门进行东西两山碑刻题记打拓、抄录、整理,统计造像题记2870余品,有纪年题记702品。《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汇录》中李玉昆撰写的《龙门碑刻及其史料价值》10万字,对碑刻的数量、形制、书法、内容、史料价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佛教考古提供了丰富的史料。1985年4月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联合举办“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讨论会”,收到论文60余篇。出版了《中原文物》特刊号《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论文集》,任继愈作序。这些研究成果的发表,展示了龙门石窟的研究水平,引起了学术界对龙门石窟的关注。 3、90年代至21世纪初,为专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学术著作相继问世阶段 《中国石窟·龙门石窟》第一卷、第二卷的出版,为龙门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3年举办“龙门石窟1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印度和港澳台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提交70余篇论文,涵盖石窟考古、石窟艺术、石窟保护等方面,出版了《龙门石窟一千五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温玉成《中国石窟与文化艺术》、李文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龙门石窟雕刻粹编·佛》、《古阳洞——龙门第1443窟》、《莲花洞—龙门石窟第712窟》等著作出版。《龙门石窟总录》12卷、36册,2345个窟龛、109500余尊造像、7608幅图版、5762张实测图、126万的文字着录,为研究龙门石窟艺术、佛教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这批学术论著的面世,进一步推动了龙门石窟的专题研究向高层次发展,展示了龙门石窟研究院的综合学术实力。 4、龙门石窟研究院建院50周年暨2004’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年8月8日—12日龙门石窟研究院在龙门隆重举行“龙门石窟研究院建院50周年大会暨2004’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家文物局、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等的领导及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文物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全国文物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160人参加会议。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柏在龙门讲话呼吁加强我国石窟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全国相关科研部门和各个石窟单位要建立有效保护机制,发挥群体优势,切实改善与加强石窟文物的保护与研究。 2004’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甘肃等地的国内专家120人和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新加坡、港台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学术交流。收到学术论文及提要110多篇,内容涉及石窟考古、石窟艺术、石窟保护、中外文化交流等,其中不乏新见解、新理念。这次研讨会交流活跃、气氛热烈、内容充实、富有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学术交流活动,是龙门石窟近10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国外代表最多、研讨内容最广泛的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对今后我国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这次会议的论文集《相约龙门——龙门石窟研究院建院50周年暨2004’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正在编辑出版,共收入论文70多篇,分龙门石窟研究、综合研究、外省石窟研究、石窟保护,全面展示学术交流取得的丰硕成果。 会议期间,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全国十五家较大石窟单位,召开了“全国石窟单位联谊会”,“全国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会议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张柏副局长亲自参加,就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指出加强交流合作,全面提高石窟文物保护水平。 5、正在开展的石窟研究工作 近年主要开展的石窟研究工作有:中国、意大利合作进行的奉先寺遗址考古调查、保护、资料整理工作,河南省“十五”社科重点项目《中原文物大典》中“龙门石窟”卷的编纂工作,《龙门石窟论文集》及2004《中原文物》“龙门石窟特刊”的出版工作,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开展的《龙门擂鼓台三洞考古报告》的编写项目,使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完成擂鼓台三洞的三维测绘。建国以来龙门石窟研究成果的汇编,历代龙门石窟文献资料的整理,龙门石窟研究院院藏碑刻拓片、画像等资料的整理编目,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数字化复原研究,《相约龙门——龙门石窟研究院建院50周年暨2004’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编辑出版等。 龙门石窟的基础研究、专题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揭示了石窟寺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研究工作正在完成由分散、孤立、单纯的研究向全面、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转变,为多学科研究的龙门石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门石窟的保护、研究工作,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龙门石窟研究院将一如既往,加大石窟保护、研究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和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进一步扩大同国内外文物保护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使龙门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和世界遗产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